如露入心、醍醐灌頂——這可能是當下最好的《金剛經》導讀

《金剛經》,全稱《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作為包含根本般若重要思想的經文,常以神秘晦澀之感以示眾人。其實本就如此,《金剛經》的艱深奧妙早就為古印度學者所公認。

如無著說:「金剛難壞句義聚,一切聖人不能入」。依龍樹所示《般若經》的「兩番囑累」,《金剛經》的「初問初答」即宣說「般若道」,「再問再答」宣說「方便道」。這些典故無一不是在說《金剛經》之晦澀。

但《金剛經》作為佛教之寶典,釋迦摩尼之根本思想,也是文化長河中精鍊下的不可多得的精品。能領會其中精髓之萬一,是多少人夢寐以求之事。

所以今天有幸,請到了對佛學研究深厚的北大教授於曉非老師。不妨來聽聽於曉非老師口中的《金剛經》,聽聽高人是怎麼為你解讀釋迦摩尼這些讓人看不懂的智慧。

佛教有何意義?

要讀懂《金剛經》,得先明白《金剛經》存在的意義。所以,就要先弄明白:佛教有何意義?

古往今來所有最偉大的思想,都是唯心的。佛陀告訴我們,凡夫境界不真實,我們所見到的一切不過是我們的心所顯現的,就連顯現幻相的心,也是不真實的。佛教這種萬法皆空論,徹底解構和顛覆了幾乎是從古至今的所有世界觀,讓聞者頓生當頭棒喝之感。

一種思想文化的價值,在於它與其它文化的差異性,而不是共性。差異是價值的體現,是快樂的源泉。宗教是人類思想文化中的一種形態,對人類社會的作用不同於其它。宗教所要解決的問題,是生死問題。生從何來,死向何處?宗教不能迴避,必須解決。

而對生命的不同理解,決定了人在現實中的選擇。古往今來的生命觀,有一世說、二世說、三世說等諸說法。

一世說認為人的精神和肉體隨著死亡而終結。相信一世說的人往往畏懼死亡,急於功利,及時行樂。但是,人死如燈滅,傾盡一生追名逐利,在死亡的那一刻,眾生卻歸於徹底平等,好似「白茫茫一片大地真乾淨」。

二世說最主要地體現在基督教和中國古代的生命觀里。基督教相信天堂和地獄,中國古代有陽間和陰間的說法,二世說生命觀里,人死後面臨好壞兩種可能,因而會使人在現世的行為有所戒懼。

印度人的生命觀則是三世說,即過去、現在、未來三世輪迴,無窮無盡。怎麼能死後不再輪迴、不再受苦?要生出離心,走向涅槃(Nibbana)。

而佛陀是怎麼說的呢?

佛陀說,凡夫不曾覺悟,因而是無明的,心中有如烏雲遮擋,並沒有認識到世界的真相。

我們凡夫所犯的第一個錯誤,是增益。無明所障的凡夫,死死抓住一個根本不真實的世界,不肯放鬆,並將之強加在真實世界上,所以無法打破無明見真實。第二個錯誤是損減,即因為增益而損減了真實。

因而,佛說生命的真相一定是苦,因為是在背離真相的路上輪迴,只會離真相越來越遠。佛陀並不否認人間有樂,但認為樂短苦長,樂為苦因,樂是短的,苦是長的,樂是苦的原因。

佛陀能涅槃,為什麼我們凡夫卻不能?是因為我們無明。由於我們無明,在業力(Karma)的驅使下,會不斷產生背離世界真相和真實的言行,導致我們不斷在生死之間造業輪迴。

那麼,釋迦牟尼給的去向涅槃的方案是什麼呢?唯一擺脫輪迴的方法,就是打破無明見真相,即明心見性。

如何打破?在佛陀看來,我們凡夫具有兩面性,一面是糊塗;另一面是眾生都具有打破無明見真實的能力或智慧(Prajna,或Panna,譯為般若)。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金剛,就是鑽石;般若,就是智慧;波羅蜜,就是渡(生死河)。合起來含義為,佛陀的智慧就像金剛一樣,什麼堅硬的無明業障最終都能被它打破,從而引導具有打破無明能力的眾生,渡過生死河,走向涅槃。

說到這裡你應該也明白,其實佛教的終極意趣,就是涅槃。

佛如何說法?

在佛教的重要經典《解深密經》中,佛陀把一生的教法分成三個層次(階段),叫做初時教法、二時教法和三時教法,這就是佛陀的三時判教。佛陀用這三套不同層次的名言系統,來解釋如何逐漸打破無明見真相。

首先,佛教講兩個我,叫「人我」跟「法我」。用現代的哲學語言來表述的話,「人我」,指的就是我們內在的主觀世界;「法我」,指的就是外在的客觀世界,大概就是類似這樣的劃分。

初時教法講「人我空」,也就是生命的內在主觀世界是「空」。代表經典是《阿含經》。二時教法講「人法皆空」,即內在世界和外在世界都空了。代表經典是《般若經》(《金剛經》是其中的第九章)。

三時教法概括為兩點,一是「萬法唯識(一切唯心)」,是說萬物不存在,只是我們心的顯現;即使顯現世界的心也是不真實的;二是「無自性性」,即「無我」。三時教法代表經典是楞咖經。

初時教法和二時教法是為了解構我們的世界觀,三時教法是為了告訴我們世界的真實到底是什麼。二時教法和三時教法合稱大乘教法。大乘佛法入門的要害在於無生。緣生實際上是假有,是無生。佛法的初時教法、二時教法、三時教法、人天乘、小乘、大乘,只是解說佛法的不同名言系統,並無先後、高低之分。

《金剛經》屬於二時教法。在二時教法中,佛陀為了度化我們凡夫,採用了二諦的方式說法。二諦是指:世俗諦(俗諦),即為了增進世俗的理解,佛陀向凡夫做了妥協,同意存在是實有的,即「名言假有」,這是世俗諦的第一個見解。另外一種方式就是勝義諦(真諦),即更殊勝的見解。

在勝義諦裡面,一切存在都是緣生的存在,即有條件的、因種種原因臨時聚合而產生的存在,包括這些緣生的條件也是緣生的,總的說來就是「當生即滅,滅不待因」,凡夫境界是無常的,沒有普遍性的,所謂「緣起性空」。當我們撥除所有緣生性的條件,還有沒有一個不依任何條件存在的獨立性存在?沒有。這就是「性空(萬法皆空)」,也即無常,無常進而無我,無我包括了無常。這就是釋迦牟尼與其它所有思想家不同的地方,也是徹底解構我們的世界觀的地方。

眾生如何修善果?

佛教中不管哪個層次,都需要修行。人天乘是針對那些死了還想再投生的人。小乘是為了個人涅槃。大乘是眾生的涅槃。佛陀認為大家都脫離了苦海,自己才能涅槃。佛陀的主要法是希望引導眾生去向涅槃的,因為沒有解脫是離了眾生的解脫,因此佛法最終是走向大乘的。

佛教修行首先講無我。無論什麼時候講佛法,講修行,一定是講無我的。緣起(緣生)性空,無常無我。凡是我執越強烈的,反而不快樂。要淡化」我」。修行就是淡化我、無我的過程。

佛教修行進而講無執。要拋除邊見、常見與斷見。常見就是認為世界有永恆普遍的獨立實在性;斷見就是否認緣生,否認因果的相似相續性。邊見即指執著於常見或斷見之一邊,偏離世界的真相。

佛教修行還要講因果。佛陀告訴我們,凡夫的世界不僅無常,而且不斷。緣生不能丟,但因果更不能斷。不承認因果的相似相續性,就落入斷見。寧可心中有常見如須彌山,也不容心中有斷見如芥子許(芝麻粒)。否認因果的相似相續性,心中就會沒有敬畏,無所不為。

眾生修行的順序和步驟是六度法門(波羅蜜):布施(行善)、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布施不局限於錢財物品,應「不住色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應無所住行於布施」。布施時心中若有「我」,便屬於世法布施,沒有進入真正的無我境界。般若是最高境界,是大智慧,統領其它修行法門。

《金剛經》給現代人什麼樣的啟示?

《金剛經》開篇提出的人生難題:「云何應往,云何降伏其心?」在佛陀的說法中找到了答案。

佛法的核心精神是萬法皆空,無常無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這對陷入物慾泥潭的現代人來說,有驚心動魄的警醒作用。即使人生正值花好月圓、春風得意,也須知順境不永、富貴無常。芸芸眾生若能勘破生命的真諦,淡化我執,「遠離顛倒夢想」,身心便會在日久的修行中回歸清凈。當我們面對生死、困境時,也不會心生恐怖,沒有方向。

此外,無論我們是否信仰佛教,其植根於善的內在精神,都值得我們踐行。面對紛繁世界,世人若皆能夠初心如一,堅持傳播寬容善良的種子,我們的社會就會褪去許多戾氣。

所以在此,也向大家推薦於曉非老師的課程:《金剛經》導讀。

著名佛教文化研究學者於曉非教授,傾其30餘年學術耕耘,為你搭建一條進入佛家思想浩瀚體系的最佳路徑,120集課程逐字逐句研讀,佛經不再難懂,回到經典本身才能真正理解釋家哲學智慧。

中國人深受佛家思想浸潤,生活中我們的價值取捨常常顯現它的影子。越來越多人有感於生活歷練,期冀從佛家智慧中找尋啟發,可難在門檻太高——佛家經典體系龐大、晦澀難懂是大多數人的共識。

於曉非挑選這部在漢地流傳最廣、最家喻戶曉的佛教經典——《金剛經》作為我們打開佛家智慧之門的鑰匙,逐步過渡至一脈相承的《心經》進而到《維摩詰經》,層層遞進對大乘佛教的思想框架、理論體系以及修正體系做一次完整解讀。

於曉非是誰?

應是現中國最懂佛法的人!

他畢業於南京大學天文學系天體物理學專業,1985-2015年任教於中共中央黨校哲學部,現任凈名精舍首席學術導師,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BiMBA商學院東方戰略與領導力研究中心客座教授。

1986年以來,於曉非教授不停地奔走在全球各地,以其深厚的佛學造詣和無礙的辯才,樹立正見、弘傳佛陀正法,在佛教界享有極高聲譽,被譽為「全球最具魅力的弘法居士」。

適合誰聽?

▲對佛家哲學智慧感興趣,想對佛學思想形成完整領悟的人

▲學佛入門人士,對修行感興趣

▲常常願意對生命的意義、人生的目標進行思索和感悟的人

聽完能得到什麼?

如果你並不信仰佛教,像釋迦牟尼這樣一個對人類產生了巨大影響的思想家,佛教這樣一個浩瀚龐大的思想體系,值得你有所了解:

▲為什麼我們的生活中總是有那麼多的「怨親愛憎」?

▲為什麼我們每個人的性格里總是有那麼多的偏執?

▲為什麼我們人類總是假借真理的名義製造了那麼多所謂的「文明的衝突」?

……

跟著於曉非教授的思路,你一定能在佛陀的智慧中找到令自己心服口服的答案!

如果你是一個佛教徒或者佛教文化愛好者,那麼《金剛經》不可不讀,相信於曉非教授這堂課,將是你學佛歷程中的大事因緣和關鍵轉折:

▲為什麼佛陀勸我們「遠離顛倒夢想」?

▲佛陀又有什麼辦法讓我們「遠離顛倒夢想」?

▲為什麼佛陀為眾生宣說了八萬四千法門?

▲佛經為什麼難懂?

▲這麼多佛經,我們又應該從何學起?

▲學習佛陀教法有沒有次第?

▲末法時期佛教徒又應該如何做到如法修持?

……

如果能夠跟隨於曉非教授讀完一遍《金剛經》,相信這些問題與困惑,將煙消雲散!

共120期課程,免費試聽如下

【點擊下方,免費試聽福利】

???

金剛經導讀·第一集 來自麵包小課 20:35

點擊下方按鈕 即可訂閱!

推薦閱讀:

【金剛經】菩薩應離一切相,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生無所住心
於曉非教授解讀《金剛經》
《金剛經》系列開示 31
金剛經演義
【引用】金剛經的十大要義

TAG:金剛經 | 金剛 | 當下 | 醍醐灌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