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靜」是太極拳的本源

二十一世紀是健身養生的世紀,太極拳是主流的全民健身養生運動。它的文化內涵非常豐富,它源於《易經》,主道家一脈,旁及儒、釋、醫、武。太極拳吸取了中國古代養生法則,要求心靜體松,中正安舒,意念引導,氣沉丹田,從而形成了一種動中寓靜,靜中寓動,柔中寓剛,內外兼修的健身運動。 長期練習太極拳,可以對某些慢性疾病起到積極康復與醫療作用。但練好太極拳,首先就要從無極開始。無極一動生太極,太極動靜陰陽分,陰陽開合萬物生,靜極生動,外靜內動,靜中有動。所謂「練拳先明理,理通拳法精」,太極拳是內家拳,以修鍊內功為本,以虛靜為本體,以清靜為極致。所以「靜」貫穿著太極拳練習的整個過程。如何使「靜」得以貫穿始終呢?根據本人日記和一些零星膚淺的認知筆錄,整理如下,僅供參考,不妥之處,請各位前輩與同仁指正! 太極拳練習,從站樁、基本功、到套路、推手、散手、實戰技擊,都離不開身心松靜。只有「靜」才能充分發揮太極拳內在神、意、氣的中和作用,達到神意內斂,氣不散亂,動靜合一。 太極拳功夫的提高,都是從松靜鬆柔上去尋找和體現的。因為太極拳是內家拳,所以練太極拳應以主靜主內為主,由鬆柔入手。如無靜無松神就散了,氣就上浮。若練習只是停留在外形的表現上,不體會內在的變化,就無從體悟太極拳的健身、養生的功效,更談不上功夫的境界了。 陳鑫《陳式太極拳圖說》曰:「學者初上場時,洗心滌慮,去其妄念,平心靜氣,以待其動,如此而後可以學拳。」又云:「未打拳時,心平氣和,渾然一太極氣象。將打拳時,神恬氣靜至手足」。 太極拳的「靜」,是看不見的內在神、意、氣的中和運動。它雖靜,但靜中藏動機;雖是動,但動中存靜意。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動是因,靜是果;動是手段,靜才是目的。靜能和,和能內外協調;靜能通,通能身心松透。靜能讓身體如同進入虛空狀態,一旦虛空則神寧心靜,處處是靜,平心靜氣。 習練太極拳,能認識、掌握、體悟其中「靜」,是非常不容易做到的事情。因為,我們生活在凡塵俗世之中,七情六慾,紛紛擾擾,浮躁的情緒,不安的心理,隨時困擾著我們。想找一刻的平靜,一片心靈的凈土,放鬆自己的心情,消除煩惱,緩解壓力,都是那麼不容易,又何況靜修太極呢? 人的思維心緒是很難控制的。古語有云:「心猿意馬」。如果要強行收斂和控制,往往適得其反,越想靜越難以靜。只有循序漸進,慢慢誘導,耐心感悟,日久方能靜下來。人只有在完全入靜時,才能體會到內在的神、意、氣的協調變化,才能聚神、練意、養心,才能表現出外形的穩靜。 太極拳中的靜,包含著敬、靜、凈: 敬:習武先修德,良好的道德品質和心性修養,是學習好太極拳的基石。要敬拳、愛拳,用恭敬之心去對待太極拳的學習,要對古人與前輩留給我們的寶貴傳統文化存有恭敬之心,尊敬傳道解惑的老師,尊重他人的指導指教,虛心學習,取長補短。 靜:從思想意識上,先將心靜下來,鎖住心猿栓意馬。通過調心、調身、調息,排除雜念,放鬆身心,以一念代萬念,漸進忘我虛靜之狀態。只有讓心靈保持空明、寧靜,不受慾望的擾亂,方能達生命最明智、最本真的狀態。 凈:思想意識上,乾乾淨淨,不帶固有認識觀念、好惡之心去學習。身心空空蕩蕩,才悠然自得,心靜自然。只有內外通透,無一絲雜念,把拳融入到自己的生命中,拳即是我,我即是拳,拳我合一,方能在行功走架中,體悟「靜」的妙處。 只有敬拳,才能使身心靜下來。心態決定結果,抱著一種無所謂、漫不經心、嬉耍的態度去學習、練習太極拳,是不可能心靜氣平的。只有身心俱靜、心平性和,才能感覺和體悟到身體內外的純凈,陰陽平衡,使氣血經絡暢行。 無極狀態時,身心平穩、無欲無念、虛靜無為。意動時,全身上下處處要松靜,一處不靜一處不松就不能正確行拳。在行拳走架中始終貫穿松靜的狀態,不要一動就丟了松靜。心情浮躁,身體四肢僵硬,都是不對的,也是不可取的,對身體無益,同時也是提高功夫一種障礙。 在行拳走架過程中,要以心行氣,以氣運身,以腰胯帶動身體四肢運動,只有這樣才能松靜輕靈,動作如行雲流水。此時,呼吸平穩、均勻、細長,在松靜緩慢之中,身心平靜,練完拳後,滿口生津,心平氣順,精氣神特別好。 「拿住丹田養生,拿住丹田練拳」,無論是站樁還是行拳走架,都要「想」著丹田、「聽」著丹田、「看」著丹田,三性歸一不離丹田。這樣丹田就有一種意識、一種感覺,通過練丹田,產生丹田內轉,讓人的注意力集中於一點,思想不走神,這樣人的心就能靜下來。 太極拳講「靜」,在每一步的練習中,「靜」無處不在: 有些人並不重視基本功練習,認為可做可不做,敷衍了事。這樣所造成的後果有三:其一,心不靜;其二,認知的程度不深;其三,動作不規範。不重視基本功練習則會在練習套路中產生病痛,影響鍛煉與健身效果。雖然基本功練習枯燥無味,了無興趣,俗語云:「基數不牢,武藝不高」。此時應靜下心來,排除妄想,安心靜氣,按部就班,循規蹈矩,認真鞏固和加強基本功的練習,這樣既練了功又練了心,套路練習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在單式練習中要牢記:嚴格學習手、眼、身、法、步,用心體會。否則一處不對處處不對。所以必須虛心學習,耐心體會,只有不急不躁,多學、多練、多想、多問,方能學規矩、達標準。此階段需心平氣和。心平則神凝,氣和則息調。心裡能平靜了,身心才能放鬆,才能去感悟,去改正諸多毛病,減少誤差,為下一步的學習打下紮實基礎。 在套路練習中要牢記:盤架子是練習太極拳功夫的基礎,同時又是重點。從練習整套太極拳來看,從起式到收式,每一個動作都貫穿太極的要求與要領。行拳走架如行雲流水、連綿不斷、滔滔不絕,其中有靜,要靜如山嶽,端莊沉穩;其中有動,要動似浪潮,鼓盪騰然。動中有靜,靜中有動,處處有陰陽,處處有動靜,在動靜之中體現太極韻味。此時,要求心靜、用意。在動之中求形的靜,求意的境;在靜之中求形的變化,求意的引導。演練中以慢為主,以靜寓本,以鬆柔為基礎,以靜欲動,達形的安舒與松正,達轉換承接之輕靈柔和。要動靜的結合,使太極拳運動始終處於內外相合、協調、平衡的狀態。 在太極推手中牢記:推手也稱打手或揉手,它既是太極拳技擊的一種練習方法,同時也是檢驗套路練習的試金石,是提高太極散手實戰必不可少的中間環節。太極推手特彆強調「動中求靜,以靜制動,以柔克剛,借力打力」的原則。所以只有思想安靜、精神集中,才能氣沉丹田,身體鬆柔輕靈、反應靈敏,才能知道對方的動靜虛實。不亂動、不妄動,以靜制動,動以相隨,隨以先至,至以克敵。在太極推手中只有全神貫注,輕靈綿柔,方能聽出對方的勁路大小、方向,著力點、虛實的變化,虛實的轉換,方能體會和理解太極八法和各種技法如何靈活應用。在推手中只有真正進入了這種松靜的狀態,才能克服僵、頂、丟、扁等諸多毛病,才能粘、連、黏、隨,舍已從人,漸至懂勁。 「靜」,在太極拳中,有不同的層次,如安靜、平靜、寧靜、虛靜、清靜等,每一個太極拳修鍊者由於功夫不同,對「靜」的認識和理解也不同,但「靜」始終貫穿著太極層次提升的每一個階段,隨著功夫層次的上升,修鍊者對「靜」重要性的認知與體會也不同。能靜才能松、能松才能柔、能柔才能剛。只有做到剛柔相濟、陰陽平衡,才能養浩然之氣,養浩然之氣常在則功夫有成,健身養生,延年益壽的效果也就會體現出來了。 作者:胡繼軍,江蘇省宿遷市人,陳式太極拳第十二代傳承人、北京陳式太極拳第四代傳人,江蘇宿遷市洋河陳式太極拳協會會長。師承:陳式太極拳第十一代傳承人、南京太極拳名師凌志安老師;師承:陳式太極拳第十一代傳承人、北京陳式太極拳第三代傳人、北京太極拳名師田秋田老師。
推薦閱讀:

陳式秘傳太極拳內功——丹田內轉論 - 《文學博客網》
如何掌握孫式太極的6大功法 練習孫氏太極拳常見誤區
龐明講太極拳2
太極拳不能精進,病多在雙重,一基本功可解!
武當趙堡太極拳精華二十式(上)----李峰

TAG:太極拳 | 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