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作者 |
正文 |
水海加入時間: 2007/03/14文章: 12 |
時間: 2007-8-07 周二, 上午9:40 標題: 詩歌研究: 莎士比亞十四行詩 |
|
|
永遠的莎士比亞 莎士比亞的朋友、著名戲劇家本·瓊森(Benjamin Jonson,1572-1637)曾這樣評價莎士比亞「他不屬於一個時代,而屬於所有世紀」。從伊麗莎白時代到現在,關於莎士比亞的探討始終不絕於耳,他的戲劇、他的詩歌、他的思想、他的生平……幾乎和莎氏有關的所有問題都成為關注、挖掘的對象,人們著了魔一般對這位偉大詩人、戲劇家的一切進行猜測、研究。但正如歌德所講,這是一個「說不完的莎士比亞」,正因為有關莎士比亞的生平後人知之甚少,而《莎士比亞十四行詩》又是詩人在世時出版的唯一一部詩集,於是對「莎士比亞十四行詩」的研究之熱烈、火爆可想而知。 對這樣一部美麗而又偉大的詩集,人們除了讚歎它語言優美、思想深刻,更多地將注意力集中在對詩人生平的考證上。對於那些莎士比亞狂熱的崇拜者來說,「莎士比亞十四行詩」無疑是接近詩人的最佳途徑,英國19世紀「湖畔」派詩人華茲華斯說:「用這把鑰匙,莎士比亞打開了自己的心扉」。自從1609年托馬斯?索普(Thomas Thorpe)出版《莎士比亞十四行詩》(通稱「第一四開本」,First Quarto)以來,人們對這部未經詩人同意而印行的「盜版」圖書給予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在印行之初的三十年里,這部詩集沒有再版過,這和莎士比亞的戲劇比起來顯得有些不可思議,其中原因有人認為是作者對未經授權而擅印自己的詩集感到非常憤怒;有人則認為是這些詩歌本身的內容(其中許多詞句給人同性戀的聯想)不為當時的社會所接受。對於後一種說法,最有力的支持莫過於約翰?本森(John Benson)在1640年出版的第二版《莎士比亞十四行詩》中對原作進行的改動,所有的詩歌都成了獻給女性的愛情作品(詩集中人稱代詞均被改為女性),詩作的順序被重新編排,八首詩被刪除,有些詩甚至被合併成28行。當然這次出版沒有取得成功,現在人們熟悉的莎士比亞十四行詩仍是以第一版為基礎參校而成的。 對於這樣一位神秘而又偉大的人物、對於這樣一部美麗而又令人費解的作品,人們當然會給予特別的關注,從18 世紀末這部詩集引起人們強烈的好奇至今,關於莎士比亞十四行詩的研究著作已經超過700部,相關的研究文章更是難以計數。這部詩集的研究文章僅次於莎氏名劇《哈姆雷特》,其中最主要的還是將這部詩集當作詩人傳記進行解讀。 本文無意攪入詩人生平研究的漩渦中,除了力有不逮更主要是因為對於一位生平資料甚少的數世紀前的偉人,我們不可能得出最終的結論。所有關於詩人生平的研究都僅限於猜測,我更不願意把一部詩集當作日記一般解讀,「莎士比亞十四行詩」只是一部詩集而已,正如1623年莎氏全集「第一對開本」前言中致讀者的話所講:「讀者,不要看他的影像,看他的書。」(Reader, look Not on his Picture, but his Book.) 一、莎士比亞十四行詩概述及本文背景: (一)關於十四行詩 十四行詩(llsonetto又名「商籟體」)最先產生於大約十三世紀義大利和法國交界的普羅旺斯民間,是一種歌唱和樂器伴奏的抒情小詩,那時候義大利的「西西里詩派」(Sicilian Slhool)詩人吸取了這種民間的藝術形式進行詩歌創作,這種題材逐漸格律化形成了「義大利式十四行詩」 (Itlian Sonnet)。十四世紀的義大利詩人彼特拉克創作了《歌集》,其中包括相互聯繫的十四行詩三百多首,以愛情為主要內容,這些彼特拉克十四行詩(Petrarchan Sonnet)為以後的創作確定了基本的內容模式:愛情主題。 1.十六世紀,英國詩人懷特(Sir Thomas Wyatt,1503-1542)將十四行詩由義大利引入英國(韻腳多為abba abba cddc ee),後來經薩雷(Henry Howard,Earl of Surrey,約1517-1547)改造成為莎士比亞十四行詩的格式(韻腳為 abab cdcd efef gg)。2.但這兩人都沒來得及將十四行詩發揚光大就離開了人世,懷特在倫敦塔里被關押了5年,獲釋後很快去世;薩利則死於斷頭台下。十四行詩的真正繁榮是在16世紀90年代,它是隨著英國文藝復興運動的高漲而達到高峰的。當時,英國詩人們十分喜歡這種詩體,因為它多採取連續性的組詩形式,緊湊集中,格律嚴謹。尤其是錫德尼德《阿斯特羅誹爾和斯黛拉》刊行問世之後,十四行詩體突然風行一時,成為英國最為流行的詩歌形式。當時追逐這種文學時尚的人很多,在1592年至1597年這5年間,英國共發表了2500多首十四行詩,這一時期寫出但沒有發表的詩歌數目簡直是個天文數字。 (二)莎士比亞十四行詩概述 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創作不同於以往義大利式十四行詩和英國式十四行詩,除了採用三個四行韻段和一個聯句的新形式(義大利式為一個八行段加一個六行段)之外,abab cdcd efef gg的韻腳也不同於彼特拉克式十四行詩。內容方面,莎士比亞十四行詩主要以愛情、美、時光為主題,但思想深度又大大超越前人。 莎士比亞十四行詩一經寫出就受到人們的喜愛,弗朗西斯·米爾斯(Francis Meres,1565-1647,英國作家)在《智慧女神的女管家》(Palladis Tamia,1598)曾提到「在親密朋友當中流傳的甜美的十四行詩」。然而當時的詩作只是在小範圍中傳抄而已, 1609年托馬斯·索普(Thomas Thorpe)第一次出版《莎士比亞十四行詩》(通稱「第一四開本」,First Quarto),而這個版本據說是未經莎士比亞本人同意私自印行的。1640年約翰·本森的改編版出現,並在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成為標準版本,直到1780年,學者埃德蒙2馬隆(Edmond Malone,1741-1812)才重新校訂了十四行詩,使他們恢復了1609年第一四開本的原貌,而這次修訂也經受了時間的考驗,人們由此認為他是使莎士比亞恢複本來面目的最大貢獻者,那些著名詩人如濟慈、華茲華斯、葉芝、艾略特等讀到的也是馬隆版的詩集。 莎士比亞十四行詩的內容比較流行的說法是「朋友說」和「黑女郎說」,他們是馬隆和斯蒂文斯在1780年提出的4.,之前,人們相信這些詩大部分獻給女性(這應該與本森的修改有關)。對於詩歌的劃分存在許多不同解釋,普遍的看法是1-126首是詩人寫給他的男朋友的,127-152首寫給一位黑皮膚的女性,其他幾首詩則被認為與主題無關的練筆之作。前126之中存在著一些長度相當的組詩。Robert Ellrodt的劃分方法是:22-32(沒有陰翳的愛),33-42 (雙重背叛),43-52(夜的憂思和離別),54-65(不朽),66-77(死亡和墮落),78-86(爭寵的詩人),87-96(疏遠和離間), 97-108(愛的回歸和加強)。 這154首詩作中,詩人極盡想像、直抒胸臆,使用最華麗、豐富的語言來頌揚男友和偉大的愛情。在詩人眼裡,英俊的男友就是美的化身,「美、善、真,從來獨立各擅其長/只在今朝,喜見三長共體同彰。」(105首辜正坤譯)「對於我,俊友,你永遠不會哀老/因為自從我的眼碰見你的眼/你還是一樣美。」(104首梁宗岱譯)。類似的詩章舉不勝舉,整部詩集都充滿了這種對美的追求、讚美。雖然有些詩作也涉及社會的黑暗現實,但這種揭露也全是因為美被摧殘、壓抑而引發,我認為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的核心主題只有一個,那就是對真、善、美的熱烈頌揚。詩集中的人物、模糊的關係以及詩人的煩惱都是這一主題相關的形象而已,也許會有詩人生活的影子,但哪一部偉大的文學作品能脫離作者的生活感悟呢?因此那些試圖從十四行詩中挖掘詩人生活軌跡的做法不免幼稚可笑,正如桑普遜(Gorge Sampson)在他著名的《簡明劍橋英國文學史》中所言「我們再次強調,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應該當成詩歌來讀,而不是一個既不完美又不怎麼合情合理的偵探故事。我們決不能忘記,這些詩的作者同時也是一位劇作家。」 (三)莎士比亞十四行詩的譯本及目前研究簡述 莎士比亞十四行詩的中文譯本不少於十部,已知的13個譯者中有6位翻譯出完整的十四行詩集6.。其中比較流行的有梁宗岱譯本、楊熙齡譯本、梁實秋譯本、屠岸譯本等,其他著名翻譯家如孫大雨、汴之琳等也翻譯了其中許多著名詩篇,但遺憾的是他們沒有完整的譯本。這些學者們的翻譯各有特色,梁宗岱譯本嚴謹、質切;屠譯流暢、淺近;楊熙齡則平直、入時。總的來說對莎士比亞十四行詩的翻譯主要有三種風格,一是完全按照原詩韻律翻譯,間行押韻,如梁實秋譯本;另一種則略作修改,按國人習慣的韻律處理,比如辜正坤;第三種則完全不押韻,以求最大限度地表達原作的思想感情同4.。 由於本文所探討的問題與翻譯中的韻律關係不大,故除參考英文版原文外,還採用意譯特色較重的梁宗岱、辜正坤、屠岸譯本,期間如有需要則另附其他翻譯相互比較參考,以求最準確地反映原詩意境。 目前對於莎士比亞十四行詩的評論和研究可謂魚龍混雜、泥沙俱下,有些人認為這些詩篇語言色情、風格庸俗根本不值一看如卡梅爾斯(G?Gamers)在 1799年出版的《為莎士比亞信奉者感到遺憾》中所表達的觀點,他認為莎士比亞的詩朦朧不清、令人生厭,作品價值不高。與之相反,大多數著名詩人如柯勒律治、雪萊、濟慈、歌德等都高度評價了十四行詩的價值。濟慈說他常隨身攜帶的三本書中就有《莎士比亞十四行詩》。目前我國對莎士比亞十四行詩的評論主要有:梁宗岱的《莎士比亞的商籟》;屠岸、鍾祥等人的《關於莎士比亞十四行詩》;揚周翰、周啟付的《談莎士比亞十四行詩》;王忠祥的《真、善、美的統一——莎士比亞十四行詩》;錢兆明的《評莎氏商籟詩的兩個譯本》;趙毅衡的《從<十四行詩>認識莎士比亞》等,除此以外專門論著就很少了。 總得來看,對莎士比亞十四行詩的研究主要來自不同的理論流派(歷史學派、心理學派、結構主義等)和不同的研究視角。其中研究視角主要集中在詩集的傳記性、詩歌主題和藝術力量、語言技巧及韻律方面。而這其中爭議最大的還是傳記分析與詩歌內容主題方面的研究,尤其從18世紀末開始,人們越來越多地關注莎士比亞十四行詩,對它的討論愈發熱烈,各學派、學者各執一詞、爭執不下,得出的結論五花八門,不僅沒有把問題搞清楚反而有越研究越複雜的趨勢。讚歎他的人說: 「我們找不到一位比他更優美的詩人;他的詩神繆斯充溢著優美的構思,並且像他本人一樣,英勇豪邁地吶喊著。」(愛德蒙·斯賓塞);討厭他的人說「我們沒有重印莎士比亞十四行詩及其著作的必要,因為國會所能制定的最強硬的法令,也不能強迫讀者為其所用。」(史蒂文斯G·Stevens) (四)本文的研究視角 經過幾百年的研究、考證,如今的莎士比亞十四行詩已經有了大量的從各種角度論述的著作。本文所探討的內容也不算新鮮話題,無非試圖將莎士比亞體十四行詩的結構特徵與詩歌內容聯繫考察而已。因為莎士比亞十四行詩的韻律和結構決定了每首詩歌的最後兩行必定為詩作最重要的語句,故而很多名言警句都從這裡產生。辜正坤先生就說「莎士比亞在運用這個詩體時,極為得心應手……而其最擅長的是最後兩行詩,往往構思奇詭,語出驚人,既是全詩的點睛之作,又自成一聯警語格言」同4. 在對莎士比亞十四行詩的長期讀頌過程中,我發現每一首詩的完整性或著力點大多都在最後兩行,很大一部分十四行詩的真正意思就是由這最後兩行表達的。對這兩行詩句的集中考察分析,有助於我們今後更好地理解莎士比亞十四行詩,並深入地了解這種詩體和內容間的緊密聯繫。希望憑藉本文能對莎士比亞十四行詩有更新的認識。 二、莎士比亞十四行詩點睛之句分析 (一)莎士比亞體十四行詩的詩節關係分類 義大利式十四行詩由兩段即一個八行組、一個六行組(詩節)構成,莎士比亞將其改造,成為三個四行組(詩節)和一個兩行組(詩節)的形式。除此以外,三個四行組(詩節)都用交韻(即隔行換韻),最後的兩行組(詩節)則是一個對偶句。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十四行詩傳入英國後不再歌唱,但十四行詩最初即是用於歌唱的歌詞,其中必然具有很強的音樂性。十七世紀晚期在義大利興起的奏鳴曲(sonata)即是與十四行詩相應的音樂形式,它可分為三個部分:呈示部(exposition)、發展部(development)、再現部(recapitulation),以及可能靈活出現的尾聲7.。這與莎士比亞十四行詩的形式完全相應,配以嚴格的格律要求,十四行詩的音樂美也就不言自明了。 莎氏十四行詩的結構特徵必然要求內容安排的相應調整,整部詩集絕大部分詩歌都是以三個四行組來劃分段落的,以第49首來看: XLIX Against that time, if ever that time come, When I shall see thee frown on my defects, When as thy love hath cast his utmost sum, Called to that audit by advis""d respects; Against that time when thou shalt strangely pass, And scarcely greet me with that sun, thine eye, When love, converted from the thing it was, Shall reasons find of settled gravity; Against that time do I ensconce me here, Within the knowledge of mine own desert, And this my hand, against my self uprear, To guard the lawful reasons on thy part: To leave poor me thou hast the strength of laws, Since why to love I can allege no cause. 四九 為抵抗那一天,要是終有那一天, 當我看見你對我的缺點蹙額, 當你的愛已花完最後一文錢, 被周詳的顧慮催去清算賬目; 為抵抗那一天,當你像生客走過, 不用那太陽——你眼睛——向我致候, 當愛情,已改變了面目,要搜羅 種種必須決絕的莊重的理由; 為抵抗那一天我就躲在這裡, 在對自己的恰當評價內安身, 並且高舉我這隻手當眾宣誓, 為你的種種合法的理由保證: 拋棄可憐的我,你有法律保障, 既然為什麼愛,我無理由可講。 (梁宗岱譯) 很明顯,詩歌是並列的,三個四行組都以」Against that time」開頭,每組都包含相對獨立而又層層遞進的語義,對這首詩的意思屠岸先生的解釋如下「詩人恐怕他愛友將來不再愛他,於是預先準備迎接這不幸的到來,用這種方法:警告自己不配承受他愛友的愛,這樣,他愛友將來如有擯棄詩人的行為,也可以算是合法的了。(舉手指證人在法庭上的一種行動)」8. 這裡,最後兩行詩句作為前一段意思的延伸,成為了詩人假設被愛人拋棄後的安慰理由,同時又是對詩人與愛友關係的一種總結。在詩人的感情中,愛友對他們的關係擁有完全的控制力,而詩人則顯得怯懦、軟弱,無力抗拒愛友的任何決定。如此的軟弱感覺正是身處熱戀中的人共有的,明知自己被束縛、羈絆,但偏偏缺少反抗的力量。最後只能無奈地嘆道:」 Since why to love I can allege no cause.」毫無理由的屈服,這才是真正的被愛情所俘。最後一句無疑是詩人發自內心的哀嘆,也是全詩的中心所在,歸根結底詩人在本詩中所要抒發的感情就是那樣一種欲罷不能又脆弱痛苦的無奈之情。 除了第49首明顯地展示出十四行詩的形式特徵以外,其他大部分詩作雖沒有明確地作三段式區分,但在詩歌意義層面也都體現出類似地結構特徵,如第97首 XCVII How like a winter hath my absence been From thee, the pleasure of the fleeting year! What freezings have I felt, what dark days seen! What old December""s bareness everywhere! And yet this time removed was summer""s time; The teeming autumn, big with rich increase, Bearing the wanton burden of the prime, Like widow""d wombs after their lords"" decease: Yet this abundant issue seemed to me But hope of orphans, and unfathered fruit; For summer and his pleasures wait on thee, And, thou away, the very birds are mute: Or, if they sing,""tis with so dull a cheer, That leaves look pale, dreading the winter""s near. 九七 離開了你,日子多麼像嚴冬, 你,飛逝的流年中唯一的歡樂! 天色多陰暗!我又受盡了寒凍! 觸目是龍鍾臘月的一片蕭索! 可是別離的時期恰好是夏日; 和膨脹著累累的豐收的秋天, 滿載著青春的淫蕩結下的果實, 好像懷胎的新寡婦,大腹便便: 但是這累累的豐收,在我看來, 只能成無父孤兒和乖異的果; 因夏天和它的歡娛把你款待, 你不在,連小鳥也停止了唱歌; 或者,即使它們唱,聲調那麼沉, 樹葉全變灰了,生怕冬天降臨。 (梁宗岱譯) 詩歌並沒有採用並列的語句書寫,但第二、三個四行組的開頭都採用了轉折語氣的詞」 yet」,這從意義上就自然地劃分出段落。不同之處在於此詩的中心句不是最後兩行,而是開頭兩句:」 How like a winter hath my absence been/From thee, the pleasure of the fleeting year!」辜譯為:「你是這飛逝年華中的快樂與期盼,一旦離開了你,日子便宛若冬寒」因為辜譯採用了中國人習慣的韻式,故讀起來更符合國人口味,顯得文意較濃。 要說明的是,像本詩這樣沒有將中心句放在結尾處的十四行詩在整部詩集中所佔比例不超過15首,且絕大部分存在於後30首中即送給黑膚女郎的那部分。之所以這樣說,主要是因為,莎士比亞在十四行詩中盡情抒寫描繪了一個美麗英俊的少年形象,而他正是詩人所歌頌、追求的真、善、美之化身。這樣的內容與本身富於音樂美的十四行詩相結合必然會產生無數動人心魄的妙筆箴言,他們大多又出現在十四行詩的最後兩行。這個現象應為每個研究十四行詩的人所注意。莎士比亞體十四行詩的形式決定了它的最後兩句必定要統領全詩,每一首無論內容如何,詩人歌頌的重心都將傾向於在最後予以表達張揚。我們從詩集中隨便挑選一些語句就可明顯地感受到,比如「你也一樣,美麗可愛的『少年人』/當色去香空,我的詩會提煉出你的純精。」(54首);「但我的詩章將逃過時間的毒手/謳歌你的美德,越千年而不朽」(第60首);「這樣就不怕聰明人看透你的哀怨/在我死後拿我作把柄來把你尋開心」(第71首);「看到了這一切,你的愛會更加堅貞/愛我吧,我在世的日子已不會太久」(第73首);「你將對你美的祝福加以咒詛:/太愛人讚美,連美也變成庸俗」(第84首);「好一場春夢裡與你情深意濃/夢裡王位在,醒覺萬事空」(第87首)類似的詩句在詩集中比比皆是,此處不再多舉。 由上面可以看到,莎士比亞體十四行詩的最後兩行有著特殊的意義,從整部詩集來看詩節間的關係可以粗略作如下劃分: 1、 問答類: 詩集中屬於此類的只有兩首,為第4首、第65首,試舉如下: IV Unthrifty loveliness, why dost thou spend Upon thy self thy beauty""s legacy? Nature""s bequest gives nothing, but doth lend, And being frank she lends to those are free: Then, beauteous niggard, why dost thou abuse The bounteous largess given thee to give? Profitless usurer, why dost thou use So great a sum of sums, yet canst not live? For having traffic with thy self alone, Thou of thy self thy sweet self dost deceive: Then how when nature calls thee to be gone, What acceptable audit canst thou leave? Thy unused beauty must be tombed with thee, Which, used, lives th"" executor to be. LXV Since brass, nor stone, nor earth, nor boundless sea, But sad mortality o""ersways their power, How with this rage shall beauty hold a plea, Whose action is no stronger than a flower? O! how shall summer""s honey breath hold out, Against the wrackful siege of battering days, When rocks impregnable are not so stout, Nor gates of steel so strong but Time decays? O fearful meditation! where, alack, Shall Time""s best jewel from Time""s chest lie hid? Or what strong hand can hold his swift foot back? Or who his spoil of beauty can forbid? O! none, unless this miracle have might, That in black ink my love may still shine bright. 四 俊俏的浪子,為什麼把你那份 美的遺產在你自己身上耗盡? 造化的饋贈非賜予,她只出賃; 她慷慨,只賃給寬宏大量的人。 那麼,美麗的鄙夫,為什麼濫用 那交給你轉交給別人的厚禮? 賠本的高利貸者,為什麼浪用 那麼一筆大款,還不能過日子? 因為你既然只和自己做買賣, 就等於欺騙你那嫵媚的自我。 這樣,你將拿什麼賬目去交代, 當造化喚你回到她懷裡長卧? 你未用過的美將同你進墳墓; 用呢,就活著去執行你的遺囑。 六五 既然銅、石、或大地、或無邊的海, 沒有不屈服於那陰慘的無常, 美,她的活力比一朵花還柔脆, 怎能和他那肅殺的嚴重抵抗? 哦,夏天溫馨的呼息怎能支持 殘暴的日子刻刻猛烈的轟炸, 當岩石,無論多麼么險固,或鋼扉, 無論多堅強,都要被時光熔化? 哦,駭人的思想!時光的珍飾, 唉,怎能夠不被收進時光的寶箱? 什麼勁手能挽他的捷足回來, 或者誰能禁止他把美麗奪搶? 哦,沒有誰,除非這奇蹟有力量: 我的愛在翰墨里永久放光芒。 (梁宗岱譯) 兩首詩形式相似,前部分詩人不斷地提問,最後兩行則以感嘆的口吻回答了上文。由於前文均為提問,故整首詩的中心和詩人的感情都集中在最後兩行,相對於整部詩集其他152首詩歌來說,這種形式算得上另類了。 2、轉折類 屬於此類的詩歌共11首,為第20、25、28、29、30、33、34、78、127、130、133首。現只舉第30首說明: XXX When to the sessions of sweet silent thought I summon up remembrance of things past, I sigh the lack of many a thing I sought, And with old woes new wail my dear time""s waste: Then can I drown an eye, unused to flow, For precious friends hid in death""s dateless night, And weep afresh love""s long since cancell""d woe, And moan the expense of many a vanish""d sight: Then can I grieve at grievances foregone, And heavily from woe to woe tell o""er The sad account of fore-bemoaned moan, Which I new pay as if not paid before. But if the while I think on thee, dear friend, All losses are restor""d and sorrows end. 三○ 當我傳喚對已往事物的記憶 出庭於那馨香的默想的公堂, 我不禁為命中許多缺陷嘆息, 帶著舊恨,重新哭蹉跎的時光; 於是我可以淹沒那枯涸的眼, 為了那些長埋在夜台的親朋, 哀悼著許多音容俱渺的美艷, 痛哭那情愛久已勾消的哀痛: 於是我為過去的惆悵而惆悵, 並且一一細算,從痛苦到痛苦, 那許多嗚咽過的嗚咽的舊賬, 彷彿還未付過,現在又來償付。 但是只要那刻我想起你,摯友, 損失全收回,悲哀也化為烏有。 (梁宗岱譯) 詩人記起了許多過去的傷心事,以及許多死去了的可貴的友人,但當他想到了他所愛的人時,一切痛苦都得到了補償。這種在結尾轉折或含有轉折意味的詩作多為前部分鋪墊、陳述,結尾處感嘆、抒情,比如「但造化造你既專為女人愉快/我佔有,而她們享受,你的愛。」(第20首)「可是,我敢指天發誓,我的愛侶/勝似任何被捧作天仙的美女。」(第130首)等。 需要補充的是,莎士比亞在使用轉折的形式時並不是僅從意義上所相反的結束,如果那樣的話,這幾首十四行詩就顯得過於簡單,前面的十二行也會失去豐富的內涵僅僅成為結尾兩句抒情的鋪墊。事實上,雖然詩人強調的是結尾兩行的內容,但前部分的敘述同樣著力濃厚,傷情、痛苦都描摹得極為真實動人,優美的語言處處展現了詩人心中的感情。有時候人們反而會更加註意前部分的敘述,對於最後的訴說反而顯得不太在意,這也是部分學者認為莎士比亞十四行詩的寫作是為了尋求伊麗莎白女王庇護的一個原因。 3、並列類 此類詩作包括第49、64、67、73四首詩歌,前文所舉第49首即是其中之一,此處試舉第64首分析: LXIV When I have seen by Time""s fell hand defac""d The rich proud cost of outworn buried age; When sometime lofty towers I see down-raz""d, And brass eternal slave to mortal rage; When I have seen the hungry ocean gain Advantage on the kingdom of the shore, And the firm soil win of the watery main, Increasing store with loss, and loss with store; When I have seen such interchange of state, Or state itself confounded to decay; Ruin hath taught me thus to ruminate That Time will come and take my love away. This thought is as a death which cannot choose But weep to have that which it fears to lose. 六四 當我眼見前代的富麗和豪華 被時光的手毫不留情地磨滅; 當巍峨的塔我眼見淪為碎瓦, 連不朽的銅也不免一場浩劫; 當我眼見那慾壑難填的大海 一步一步把岸上的疆土侵蝕, 汪洋的水又漸漸被陸地覆蓋, 失既變成了得,得又變成了失; 當我看見這一切擾攘和廢興, 或者連廢興一旦也化為烏有; 毀滅便教我再三這樣地反省: 時光終要跑來把我的愛帶走。 哦,多麼致命的思想!它只能夠 哭著去把那刻刻怕失去的佔有。 (梁宗岱譯) 雖然並列形式的詩作在詩集中數量很少,但篇篇精彩,均為名作。第64首即是如此,詩人感嘆「高樓台倒,赤鋼腐爛,海陸會盈虧變換,時間也會奪去愛友,想到這個詩人就戰慄痛苦,一如面對著死神似的。但詩人執著於愛,他抓住自己的愛友,抵抗死之襲來。」(屠岸)對愛友的熱切、對時光的無奈、對美的留戀均是詩人時刻為之憂心煩惱的人生困擾,這不僅僅是詩人的個人感情,每一個生而為人者都會面對如此地矛盾、痛苦,詩人將他們完美地再現出來,這正是莎士比亞作品歷代不衰的根本原因。 4、總結類 上面所說的三類劃分在詩集中均較為明顯,切數量有限,餘下的兩類則數量龐雜,這裡只列出典型的詩作。總結類的詩作基本是以最後兩行作為全詩主題的結語出現的,數量大概40首左右。典型的如第8、10、12、14、15、18、19、22、 23、35、38、40、50、57、68、75、81、98、101、113、119、132、137、140首等。這裡試舉第12首: XII When I do count the clock that tells the time, And see the brave day sunk in hideous night; When I behold the violet past prime, And sable curls, all silvered o""er with white; When lofty trees I see barren of leaves, Which erst from heat did canopy the herd, And summer""s green all girded up in sheaves, Borne on the bier with white and bristly beard, Then of thy beauty do I question make, That thou among the wastes of time must go, Since sweets and beauties do themselves forsake And die as fast as they see others grow; And nothing ""gainst Time""s scythe can make defence Save breed, to brave him when he takes thee hence. 一二 當我數著壁上報時的自鳴鐘, 見明媚的白晝墜入猙獰的夜, 當我凝望著紫羅蘭老了春容, 青絲的捲髮遍灑著皚皚白雪; 當我看見參天的樹枝葉盡脫, 它不久前曾蔭蔽喘息的牛羊; 夏天的青翠一束一束地就縛, 帶著堅挺的白須被舁上殮床; 於是我不禁為你的朱顏焦慮: 終有天你要加入時光的廢堆, 既然美和芳菲都把自己拋棄, 眼看著別人生長自己卻枯萎; 沒什麼抵擋得住時光的毒手, 除了生育,當他來要把你拘走。 (梁宗岱譯) 詩人再度宣述時間的毀滅一切的力量,但指出:只有生兒育女能夠抵擋時間那切割一切的鐮刀。最後兩行是以結論式的勸誡出現的,而這部詩集中的前17首被普遍認為是詩人勸誡愛友結婚生子的作品,如此,這類結論式的結尾方式在詩作中就體現得較為明顯。同時,十四行詩的最後兩行本身就容易寫成全詩的結語,這樣的作品數量眾多也就不足為奇了。 5、順承類 這類詩歌所佔比重最大,大概一般的十四行詩都屬於此種類型,詩歌由開頭提出問題或鋪設背景,緩緩推進、層層深入,到最後兩行自然結束,渾然一體、結構完整。詩人經常在打比方、述衷情的情況下使用這種手法,有時最後兩行不是獨立的句子他們與之前的詩句有著明顯的邏輯聯繫,比如第146首: CXLVI Poor soul, the centre of my sinful earth, (???) these rebel powers that thee array, Why dost thou pine within and suffer dearth, Painting thy outward walls so costly gay? Why so large cost, having so short a lease, Dost thou upon thy fading mansion spend? Shall worms, inheritors of this excess, Eat up thy charge? Is this thy body""s end? Then soul, live thou upon thy servant""s loss, And let that pine to aggravate thy store; Buy terms divine in selling hours of dross; Within be fed, without be rich no more: So shall thou feed on Death, that feeds on men, And Death once dead, there""s no more dying then. 一四六 可憐的靈魂,萬惡身軀的中心, 被圍攻你的叛逆勢力所俘擄, 為何在暗中憔悴,忍受著饑饉, 卻把外壁妝得那麼堂皇麗都? 賃期那麼短,這傾頹中的大廈 難道還值得你這樣鋪張浪費? 是否要讓蛆蟲來繼承這奢華, 把它吃光?這可是肉體的依皈? 所以,靈魂,請拿你僕人來度日, 讓他消瘦,以便充實你的貯藏, 拿無用時間來兌換永欠租期, 讓內心得滋養,別管外表堂皇: 這樣,你將吃掉那吃人的死神, 而死神一死,世上就永無死人。 (梁宗岱譯) 這是詩人對黑膚女郎的一段告白,屠岸先生的解讀為「這裡詩人在向靈魂(精神)說話,他指出豢養與裝飾肉體是愚蠢的,因為肉體很快就會滅亡:相反地,應該使靈魂健壯繁茂,以克服死亡……第13,14行:撤除肉體(即將死亡的東西)的食物,使它消瘦,也就是減少死神的食物(肉體),這樣你(靈魂)就能「吃」 死神,死神死了,對於你無能為力了,你就能永生。」 詩人大多數時候並不是有意地遵循某種模式寫作,在嚴格符合格律的基礎上詩人的筆觸天馬行空、運筆自如,詩中無所不包的意象、概念就是證明。於是,隨性所至的順承結構也就最為常用了。這類詩作形式靈活、意蘊豐富,許多時候很難用類型規範比較,所以對於那些沒有明顯結構特徵的詩作我都歸入此類,讀者在閱讀中自己慢慢體會才是正理。這其中的精妙之筆數不勝數,略舉如下: 「Make thee another self for love of me/That beauty still may live in thine or thee.」 「另造一個你吧,你若是真愛我/讓美在你兒子或你身上永活。」(第10首) 「So long as men can breathe, or eyes can se,/So long lives this, and this gives life to thee." 「只要一天有人類,或人有眼睛/這詩將長存,並且賜給你生命。」(第18首) 「O! learn to read what silent love hath writ:/To hear with eyes belongs to love""s fine wit.」 「請學會去讀緘默的愛的情書/用眼睛來聽原屬於愛的妙術。」(第23首) 「For thy sweet love remembered such wealth brings/That then I scorn to change my state with kings.」 「一想起你的愛使我那麼富有/和帝王換位我也不屑於屈就。」(第29首) 「His beauty shall in these black lines be seen,/And they shall live, and he in them still green.」 「他的丰韻將在這些詩里現形/墨跡長在,而他也將萬古長青。」(第63首) 「For fear of which, hear this thou age unbred:/Ere you were born was beauty""s summer dead.」 「顫慄吧,未來的時代,聽我呼籲/你還沒有生,美的夏天已死去。」(第104首) …… (二)、莎士比亞十四行詩最後兩行與詩作主題 對於莎士比亞十四行詩的主題,人們普遍認為詩人歌頌了美好的友情、愛情以及對真、善、美的頌揚,這樣總結當然沒錯,但對於筆觸細膩、感情充盈的整部十四行詩集來講如此的劃分略顯簡單。詩作大部分是以對話形式完成的,詩中的「我」及借「我」之口出現的男友、黑膚女郎、詩敵9.之間存在著複雜的人際互動的痕迹,往往是男友受到詩敵的讚頌或黑膚女郎與男友共同背叛了詩人之類的事情發生,然後詩人有針對地抒情。這樣的內在情節使得整部詩集具有了雙重的結構特徵,一方面是詩集中的戲劇情節特徵;另一方面是詩人心理活動以及感情的宣洩。 因此,我們在分析詩歌的過程中不能單純、表面地用宏大抽象的概念來總結主題,而要在詩歌的語境之內考察詩人所述、內心所想。從這點出發,我認為詩歌的最後兩行(包括少量主題句)恰恰是準確了解詩人內心與詩歌主題的最佳途徑,通過這種考察我們可以很清晰地看出詩集的主題以及銜接變化的規律。 1、第1至17首的尾句 這一部分是詩集的開端,詩人在詩中規勸美麗的男朋友早日結婚生子,好延續自己的美給後代。我從中選出較具代表性的結尾句加以分析:(辜正坤譯除說明外下文皆同) 「Pity the world, or else this glutton be/To eat the world""s due, by the grave and thee.」 「可憐這個世界吧,你這貪得無厭之人/不留遺嗣在人間,只落得蕭條葬孤墳」(1) 「Make thee another self for love of me/That beauty still may live in thine or thee.」 「你若是真愛我,就另造一個你/好讓美借你或你的後代永葆青春」(10) 「And nothing ""gainst Time""s scythe can make defence/Save breed, to brave him when he 「所以沒有什麼能擋住時間的鐮刀/除非你謝世之後留下了兒郎」(12) 「Or else of thee this I prognosticate:/Thy end is truth""s and beauty""s doom and date.」 「要不然我就會這樣給你算命/你的死期也就是真與美的墓門」(14) 「And all in war with Time for love of you,/As he takes from you, I engraft you new.」 「為了與你相愛,我將向時間提出宣戰/它使你枯萎,我令你移花接木換新裝」(15) 從以上,我們可以看出幾個典型的主題:1、美的延續;2、時間的可怕;3、世界缺少了美將會變得醜陋、可憐;詩人在每首詩中所極力張揚的主題和抒發的情感都會在結尾句中再現、加強,所以對詩歌結尾的考察必然會成為詩歌主題分析的最有效途徑。由於詩集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所以在本部分中看到的詩歌主題也將是貫穿整部詩集的主題,這經過對原文的驗證後將很容易得到證明。因為本文的注意力主要在尾句的分析上,故不再對詩歌主題進行詳細分析。 2、第18至32首的尾句 「So long as men can breathe, or eyes can se,/So long lives this, and this gives life to thee." 「只要人口能呼吸,人眼看得清/我這詩就長存,使你萬世流芳」(18) 「Yet, do thy worst old Time: despite thy wrong,/My love shall in my verse ever live young.」 「時光老頭呵,憑你展淫威、施強暴/有我詩卷,我愛人便韶華常駐永不調」(19) 「O! learn to read what silent love hath writ:/To hear with eyes belongs to love""s fine wit.」 「哦,請用眼聽愛的智慧發出的清響/請學會去解讀沉默之愛寫下的詩章」(23) 「Then happy I, that love and am beloved,/Where I may not remove nor be removed.」 「而我,多幸福,既被人愛又能愛人/我堅定,別人也休想動搖我一分」(25) 我們可以從上面再次看到詩人對時間無常的痛恨,除此之外我們又能體會到詩人對堅貞愛情的頌揚,並提出用詩來保存美。這是詩歌的主題,同時更反映了詩人心底的願望,由詩人在現實生活的磨礪中生髮而來,充滿了對人類的關懷、顯露出人性在詩中的回歸。值得一提的是,第29首與其他稍有不同,它的感情更加充沛、內涵更深刻,現舉全詩如下: XXIX When in disgrace with fortune and men""s eyes I all alone beweep my outcast state, And trouble deaf heaven with my bootless cries, And look upon myself, and curse my fate, Wishing me like to one more rich in hope, Featured like him, like him with friends possessed, Desiring this man""s art, and that man""s scope, With what I most enjoy contented least; Yet in these thoughts my self almost despising, Haply I think on thee, and then my state, Like to the lark at break of day arising From sullen earth, sings hymns at heaven""s gate; For thy sweet love remembered such wealth brings That then I scorn to change my state with kings. 二九 面對命運的拋棄,世人的冷眼, 我唯有獨自把飄零的身世悲嘆。 我曾徒然地呼喚聾耳的蒼天, 詛咒自己的時運,顧影自憐。 我但願,願胸懷千般心愿, 願有三朋六友和美貌之顏; 願有才華蓋世,有文采斐然, 唯對自己的長處,偏偏看輕看淡。 我正耽於這種妄自菲薄的思想, 猛然間想到了你,頓時景換情遷, 我忽如破曉的雲雀凌空振羽, 謳歌直上天門,把蒼茫大地俯瞰。 但記住你柔情招來財無限, 縱帝王屈尊就我,不與換江山。 (辜正坤譯) 這首詩句句優美,是莎士比亞十四行詩中的典範之作,單看這首詩就有說不盡的妙處,先抑後揚的手法使得最後兩句獲得了前所未有的藝術感染力,這樣的詩可以令每一位讀者被詩人的才情感動。全詩開頭講述了詩人的不幸,同時又暗示了社會的黑暗,詩人在如此的環境下仍然心比天高,保持著自己對生活的無限憧憬,但這些都無法與詩人的愛友相比,在他面前,詩人的理想、生命的前途都因他而改頭換面,一切前途的黯淡都變得無比光明、生機勃勃。這正是詩人心目中最珍貴的珍寶,縱是帝王的江山也無法與之相提並論。屠岸先生曾評論這首詩是「歌頌友誼的極端真摯熱誠,成為古往今來歌頌友誼的傑作之一……幾乎沒有一個英國詩歌選本不選,是莎士比亞十四行詩中最膾炙人口的作品之一。」 從這部分的尾句和一些名句中我們可以很容易地看出,詩人所讚頌的除了前部分主題以外又多了:1、堅貞的愛情;2、偉大的友誼;3、詩人生活的感悟(用詩來保存美);4、黑暗現實的厭惡;這種利用尾句來分析主題的方法能更加切合詩歌的語境,從而得出更恰切的結論。 3、第33至53首的尾句 「Yet him for this my love no whit disdaineth;/Suns of the world may stain when heaven""s sun staineth.」 「然而我對他的愛心並不稍稍有減/天上的太陽會暗,人世的更理所當然。」(33) 「Ah! but those tears are pearl which thy love sheds,/And they are rich and ransom all ill deeds.」 「但是,唉,你流出的情淚是顆顆明珠/價值連城,使你的一切罪惡獲得救贖。」(34) 「And that thou teachest how to make one twain,/By praising him here who doth hence remain.」 「使我藉機在此將遠方的人兒歌吟、呵,別離,你又將何等令我傷魂!」(39) 「And yet, love knows it is a greater grief/To bear love""s wrong, than hate""s known injury. Lascivious grace, in whom all ill well shows,/Kill me with spites yet we must not be foes.」 「然而愛是明白的;忍受愛的屈從俯就/要比忍受恨的公開傷害更令人憂愁。 可人的風流啊,連你的惡行都成了美德/咬殺我吧,但我們絕不成為冤家對頭。」(40) 「All days are nights to see till I see thee,/And nights bright days when dreams do show thee me.」 「看不到君顏,每一個白日都如黑夜陰晦/夜夜成了白天,因為只在夢裡我們才相會」(43) 「In all external grace you have some part,/But you like none, none you, for constant heart.」 「大千世界的嫵媚無不與你相通/說起忠誠守節,卻無人與你相同」(53) 從詩歌的情節來看,這一部分中詩人遭遇了愛友的背叛,然後詩人在痛苦中離開了愛友。雖然情節輪廓非常清晰,但我們對細節卻無從了解,只知道詩人的愛友被另外一個女人搶走,而這個女人也與詩人相識。背叛和思念是這組詩最突出的兩個主題,但與常人不同,詩人面對愛友的背叛雖然痛苦,卻沒有選擇仇恨,而是原諒的愛友。從第40首可以看出,雖然這種選擇讓詩人更加痛苦,但詩人仍深愛著對方,寧可自己去死也不願與愛友為敵。通常人遇到愛人的背叛往往選擇仇恨,而鄙視詩人這種做法,認為這是懦弱的表現。但詩人卻無懼世人的目光,仍堅持自己的信念,在我看來這種為愛而不顧一切都做法才是莎士比亞十四行詩歷百代而不衰的根本原因,只有拋棄世俗的看法勇敢地面對自己的內心才能衝破時代的局限由一個世紀而至世世代代。 這組詩歌感情強烈真摯,緊緊抓住人類心底最柔軟的部分,與其說詩人頌揚的主題是背叛與思念,不如說詩人張顯的是「原諒」與「真愛」,詩人為愛而奮不顧身的勇氣足以原諒一切背叛、消滅一切仇恨,這正是人性的偉大與光輝所在。 4、第54至86首的尾句 「And so of you, beauteous and lovely youth,/When that shall vade, my verse distills your truth.」 「你也一樣,美麗可愛的『少年人』/當色去香空,我的詩會提煉出你的純精」(54) 「And yet to times in hope, my verse shall stand/Praising thy worth, despite his cruel hand.」 「但我的詩章將逃過時間的毒手/謳歌你的美德,越千年而不朽」(60) 「Tis thee, myself, that for myself I praise,/Painting my age with beauty of thy days.」 「為你也為我自己我把你稱讚/好用你的青春之美點綴我的衰年」(62) …… The ornament of beauty is suspect, …… If some suspect of ill masked not thy show, Then thou alone kingdoms of hearts shouldst owe. …… 世人的猜忌無異是美人的裝飾, …… 倘若惡意的猜忌遮掩不住你的真相, 那你獨自一人將擁有多少心靈之邦。 (70) 「The worth of that is that which it contains,/And that is this, and this with thee remains.」 「我這微軀所值全賴有內在之魂/忠魂化詩句,長伴你度過餘生」(74) 「Then if he thrive and I be cast away,/The worst was this, my love was my decay.」 「他日里,假如是他得寵我遭放/最壞不過此下場:我愛使我亡」(80) 「You to your beauteous blessings add a curse,/Being fond on praise, which makes your praises worse.」 「你該對你美麗的祝福加以詛咒/愛聽恭維,恭維的價值就會降低」(84) 以上詩句反覆證明了詩人對愛友的熱切真情,他怕時間的魔爪扯破美人的玉顏;怕愛友的嬌縱選錯真愛的對象;怕美被小人的恭維、惡意的中傷所污染。縱使被冷落、誤會也毫不猶豫、絕不退縮,詩人一方面坦率地承認自己在愛情中的軟弱與無奈,另一方面又顯示出維護美的無比勇敢、強大信心。 5、第87至126首的尾句 「Thus have I had thee, as a dream doth flatter,/In sleep a king, but waking no such matter.」 「好一場春夢裡與你情深意濃/夢裡王位在,醒覺萬事空」(87) 「And other strains of woe, which now seem woe,/Compared with loss of thee, will not seem so.」 「其它各類憂傷儘管也像憂傷/但和失掉你相比不過小事一樁」(90) 「For sweetest things turn sourest by their deeds;/Lilies that fester, smell far worse than weeds.」 「再香的東西一旦變質就臭不可聞/百合花一旦腐朽就比野草還可恨」(94) 「Or, if they sing,""tis with so dull a cheer,/That leaves look pale, dreading the winter""s near.」 「他們即便啟開歌喉,只吐出聲聲哀怨/使綠葉疑隆冬將至,愁色罩蒼顏」(97) 「Give my love fame faster than Time wastes life,/So thou prevent""st his scythe and crooked knife.」 「快,趁我殘生未了,使我愛名遠揚/我就再也不怕無常橫劍刈老除衰」(100) 「Fair, kind, and true, have often lived alone,/Which three till now, never kept seat in one.」 「美、善、真,從來獨立各擅其長/只在今朝,喜見三長共體同彰」(105) 「Finding the first conceit of love there bred,/Where time and outward form would show it dead.」 「儘管時光與外貌難遮愛的死相/那最初的一縷愛葉卻永遠不會枯黃」(108) 「You are so strongly in my purpose bred,/That all the world besides methinks y""are dead.」 「你如此深深地紮根在我心底/我想,除了你,全世界都已死去」(112) 「This I do vow and this shall ever be;/I will be true despite thy scythe and thee.」 「我現在立下重誓並且永無反悔/管你的鐮刀多鋒利我將萬古忠貞」(123) 這部分的詩作包含了較豐富的情節性,先是詩人與愛友的疏遠,雖然飽受思念之苦但詩人仍離開了愛友並指出愛友的風流(87-96),之後他們和解了,感情變得更加深厚(97-109),但好景不長,詩人的地位卑微受到了冷遇,詩人於是結識了無聊的朋友再次與愛友變得疏遠,人們不滿詩人對朋友的忠誠,詩人開始為自己辯護(110-126)。 詩人在詩歌中傾訴煩惱,指出外表的美與內心的美是一致的(94);真、善、美的統一才是生命最永恆的主題(105),第105首被許多研究者公認為整部詩集的總結,是莎士比亞的思想核心。這部分是詩集中獻給男友的最後詩歌,詩人反覆吟唱的就是美的永恆與愛的忠貞。任時光如何無情也抵擋不了人間那最美、最真的感情,人也藉助美和藝術而獲得永生! 6、第127至154首的尾句 「Yet so they mourn becoming of their woe,/That every tongue says beauty should look so.」 「然而他們渾然一體的哀容與哀心/卻又眾口一詞:惟真美才如此相稱」(127) 「All this the world well knows; yet none knows well/To shun the heaven that leads men to this hell.」 「唉,普天下誰不知這般兒歹癥候/卻避不得偏往這通陰曹的天堂路兒上走」(129) 「Now this ill-wresting world is grown so bad,/Mad slanderers by mad ears believed be. That I may not be so, nor thou belied,/Bear thine eyes straight, though thy proud heart go wide.」 「而今這附逆助惡的世界已壞到了頭/瘋耳朵偏能與瘋謊言和睦共處。 要我不瘋狂,你也不遭到誹謗/你要正眼看人,縱心裡男盜女娼。」(140) 「For I have sworn thee fair, and thought thee bright,/Who art as black as hell, as dark as night.」 「可憐我曾堅信你美色光彩燦爛/到頭來你卻暗若夜晚、黑如陰間」(147) 「O cunning Love! with tears thou keep""st me blind,/Lest eyes well-seeing thy foul faults should find.」 「啊,狡詐的愛,你用淚水遮住我的視線/只怕亮眼會把你醜陋的真相看穿」(148) 詩集從127-152首通常被認為寫給一位黑皮膚女性,她生性輕佻、行為隨便,雖然與詩人保持著情人關係,但又愛上了詩人的青年朋友(很可能就是前文的美麗青年),同時她還有丈夫(152)。詩人無法自拔地陷入了複雜的三角關係,心中煩惱、憂愁,但詩人還是理想地讚頌著女郎,在當時社會,黑色不是公認的美麗的顏色,但只要天生自然的東西在詩人眼中就是美的(127)。另外,第129首也值得我們注意,這首詩以慾望為內容,詩人坦率地講出愛欲的惡處:損精、耗神、陰謀、狠毒都是與愛欲無法分離的。詩人毫不掩飾自己對愛欲的厭惡,直斥為」leads men to this hell.」但結尾處卻無可奈何地說」 none knows well to shun the heaven」。因為黑膚女郎的輕佻,詩人在這部分經常提到醜惡,他清楚地看到了女郎的背叛,但卻無法生起仇恨的念頭,到頭來發覺自己竟因對方的缺陷而愛得更深,於是這愛便也是值得稱讚的了。(150)這裡我們可以看到詩人心中靈與肉的交戰,有時明知罪惡的事情也會難以自制地被吸引,這是人類的本性之一。 從以上的粗略分析,我們可以看出莎士比亞十四行詩豐富深刻的主題,通過對詩歌最後兩行的考察可以更加明顯地感受到詩人強烈地感情、深刻的思想。屠岸先生曾說「……這部詩集乍一看來,確會給人單調的感覺。……總是離不開時間、友誼或愛情、藝術(詩)。但是……它們決不是千篇一律的東西。它們所包含的,除了強烈的感情外,還有深邃的思想。那思想,同莎士比亞劇作的思想一起,形成一股巨流,匯入了人文主義思潮彙集的海洋,同當時最進步的思想一起,形成了歐洲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民主思想的最高水位。」10. 三、跨越時代的莎士比亞十四行詩 無論你是否贊同詩作的主題、無論你是否接受詩人的觀點,你都無法否認詩篇的偉大。十四行詩在莎士比亞之前已經過無數人的創作、完善,只有到了莎士比亞手中才變得如此精妙、輝煌。是什麼令這部詩集具有了如此魔力?被譽為詩人之魁的愛德蒙?斯賓塞也不得不嘆服地說:「我們找不到一位比他更優美的詩人;他的詩神繆斯充溢著優美的構思,並且像他本人一樣,英勇豪邁地吶喊著。」 不可否認,有些人研讀莎士比亞十四行詩的主要目的不在於詩歌本身,而是出於對莎士比亞本人的興趣,這些研究者往往抓住詩集中個別字句大做文章,得出的結論也令人瞠目結舌。如卡貝爾(CaPeli)及伯特勒夫人(Mrs. S. Butler),根據第37首第3行「我雖然受到最大惡運的殘害」(直譯原文意為:「我,被最大的惡運傷害得成了瘸子」),指定莎士比亞是個事實上的瘸子,並認為這是他作為伶人而不能成為名角的原因。還有人根據一些模糊的文學語言得出了五花八門的研究結論,有的認為詩人是殺人犯、有的認為詩人是同性戀,諸如此類。這樣的解讀不僅歪曲了詩人的形象,連詩集的藝術魅力也因此受到損害,令人扼腕。 溫德姆(Wyndham)說,莎士比亞十四行詩的神奇魅力「在於他詩歌的藝術之美,而不在於他的生活瑣事」。11本文最後也將通過對詩作名句的分析透視詩歌的藝術之美,所摘詩句均為莎士比亞十四行詩中具有代表性的點睛之筆: 1、對黑暗現實的揭露 反映現實的詩作在詩集中並不多見,最為人熟悉的就是第66首,詩人控訴道: LXVI Tired with all these, for restful death I cry, As to behold desert a beggar born, And needy nothing trimm""d in jollity, And purest faith unhappily forsworn, And gilded honour shamefully misplac""d, And maiden virtue rudely strumpeted, And right perfection wrongfully disgrac""d, And strength by limping sway disabled And art made tongue-tied by authority, And folly, doctor-like, controlling skill, And simple truth miscall""d simplicity, And captive good attending captain ill: Tir""d with all these, from these would I be gone, Save that, to die, I leave my love alone. 六六 厭了這一切,我向安息的死疾呼, 比方,眼見天才註定做叫化子, 無聊的草包打扮得衣冠楚楚, 純潔的信義不幸而被人背棄, 金冠可恥地戴在行屍的頭上, 處女的貞操遭受暴徒的玷辱, 嚴肅的正義被人非法地詬讓, 壯士被當權的跛子弄成殘缺, 愚蠢擺起博士架子駕馭才能, 藝術被官府統治得結舌箝口, 淳樸的真誠被人瞎稱為愚笨, 囚徒「善」不得不把統帥「惡」伺候: 厭了這一切,我要離開人寰, 但,我一死,我的愛人便孤單。 (梁宗岱譯) 詩人一口氣揭出了當時社會的黑暗、顛倒,要知道在伊麗莎白時代文學作品受到政府嚴格地審查,稍有「越軌」就要受到嚴懲,輕則流放、重則殺頭。莎士比亞敢於將社會的醜惡寫入詩中,冒了極大風險、需要極大的勇氣。雖然類似的作品數量很少,但詩人敏銳的目光、無畏的精神仍將受到後人尊敬。 2、真誠的人生觀和藝術觀 在詩集中詩人反覆吟誦著真、善、美的統一主題「美、善和真,就是我全部的題材/美、善和真,用不同的詞句表現/我的創造就在這變化上演才/三題一體,它的境界可真無限。」詩人宣稱自己的作品永遠歌頌真、善、美以及這三者的統一,這不僅是對人生的體悟同時又是詩人藝術創作的觀點。詩人說「那麼,請敬他們,為他們的虛文/敬我,為我的啞口無言的真誠。」(85)「只有你是你」(84)「真美的你只能由真誠的知己/用真朴的話把你真實地表達」(82)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詩人心目中最好的作品不是浮華的辭藻堆砌,而是用「真朴的話」來「真實地表達」,整部詩集也正是這句話的體現,我認為應該把這句話看作詩人創作的最高標準。 同時,詩人還表達了對美的態度:自然的才是最美的,人工的美敵不過自然之美。後半部分中,詩人極力稱揚黑膚女郎的美麗,說「惟真美才如此相稱」(127),對於愛友詩人則說,比起「你的兩位詩人所模擬的讚美/遠不如你一隻慧眼所藏的光輝。」類似的詩句還有不少,這些正是詩人對真美的熱烈禮讚,而人工的雕琢、刻意的頌揚相比之下便失去光彩。 不僅如此,除了認識到自然之美的價值,詩人還提出作品必須真實地反映自然之美,這樣才能戰勝時間的鐮刀,隨人類而永恆。「讓我既真心愛,就真心歌唱」(21)「真美的你只能由真誠的知己/用真朴的話把你真實地表達」(82) 可以看得出,詩人心目中詩與美是互補並存的,美藉助詩才可以達到永恆「去抵抗凶暴時光的殘酷利刃/使他無法把我愛的芳菲抹煞」(83)對於藝術的這種看法始終是促使詩人不斷創作的根本動力,即便詩人壽命有限,但一想到自己的作品可以讓愛友的美流芳百世就會奮筆疾書、袒露真心。「他的丰韻將在這些詩里現形 /墨跡長在,而他也將萬古長青。」(63) 3、對人的禮讚 提起莎士比亞必然會聯想到文藝復興的偉大歷史背景,人文主義復興的思潮同樣在十四行詩中得到充分體現,詩人毫不掩飾對人性的熱烈頌揚,用盡筆墨描繪美妙的人性光輝,單從詩歌中的意象就可以看出詩人是多麼熱烈地謳歌著人性之美。「夏日」「太陽」「鮮花」「光榮」「忠貞」「永恆」……許許多多地形象都成了詩人筆下人性本質的代名詞,美好的人性與真、善、美同體而生,人也因此獲得了永恆的價值。在著名的第18首十四行詩中,詩人用盡美麗的語言歌頌愛友,成為世世代代流傳不朽的名篇: XVIII 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 Thou art more lovely and more temperate: Rough winds do shake the darling buds of May, And summer""s lease hath all too short a date: Sometime too hot the eye of heaven shines, And often is his gold complexion dimmed, And every fair from fair sometime declines, By chance, or nature""s changing course untrimmed: But thy eternal summer shall not fade, Nor lose possession of that fair thou ow""st, Nor shall death brag thou wander""st in his shade, When in eternal lines to time thou grow""st, So long as men can breathe, or eyes can see, So long lives this, and this gives life to thee. 一八 我怎麼能夠把你來比作夏天? 你不獨比它可愛也比它溫婉: 狂風把五月寵愛的嫩蕊作踐, 夏天出賃的期限又未免太短: 天上的眼睛有時照得太酷烈, 它那炳耀的金顏又常遭掩蔽: 被機緣或無常的天道所摧折, 沒有芳艷不終於雕殘或銷毀。 但是你的長夏永遠不會雕落, 也不會損失你這皎潔的紅芳, 或死神誇口你在他影里漂泊, 當你在不朽的詩里與時同長。 只要一天有人類,或人有眼睛, 這詩將長存,並且賜給你生命。 (梁宗岱譯) 對這首詩作的分析評論太多太多,人們都為詩人新奇的構思、恢宏的筆力所折服,詩人對人與美的頌揚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這正是莎士比亞十四行詩能夠跨越時間、國界成為全世界讀者所讚頌的偉大詩篇的原因。 不僅如此,我們還應該看到,詩人在歌頌人性時並未簡單地將人性等同與美,而一起頌揚,在詩集的各個部分,詩人著重於不同的方面對人類進行讚美: 首先,詩人稱揚的是人類的忠貞。這一主題在詩集中許多地方都有表現「一切外界的嫵媚都有你的份/但誰都沒有你那顆堅貞的心。」(53)「於是我將活下去,認定你忠貞,」(93)「因為我的訴狀說我急於證明/你對我的愛多麼忠貞和堅定。」(117)這些語句是詩人心底最真實的聲音,忠貞無疑是所有人類美好感情的基礎。正如屠岸先生指出的:當詩人歌頌愛友內心的「永遠的忠貞」的時候,他是把這種忠貞放置在高出於一切「外表的優美」的位置之上的(策53 首)。 其次,詩人讚頌了內心之美與外表之美的統一。詩人用最豐富的語言稱頌愛友的外表,但他更深入地指出「極香的東西一腐爛就成極臭/爛百合花比野草更臭得難受。」(94)一方面,詩人把形體優美、內心醜惡的人稱之為用「甜美包藏了惡行」的人(95),稱之為「發著爛革的臭味」的「鮮花」 (69首),甚至斥之為「變作羔羊的模樣」的「惡狼」(96)。另一方面,詩人把既具備形體美,又具備人格美的人稱之為「浸染著美的真」(101),稱之為「寶庫」(37)。詩人宣稱,只有意志堅定的人才配承受「天生麗質」(94)。詩人指出,他的歌頌對象「應該像外貌一樣,內心也和善」(10)。 4、時間的毒手與惡的形象 詩集中,時間從始至終都在與詩人戰鬥,詩歌中用了不同的詞語稱呼時間「時間的毒手」「時間的魔爪」「時間的鐮刀」都是詩人心目中與美為敵的對象,只有打敗時間,美才能永恆。詩人提出了兩種途徑戰勝時間無常:一是通過美的繁衍,即結婚生子將美傳給下一代;另一種是通過藝術作品,使得美流芳百世。「去抵抗凶暴時光的殘酷利刃/使他無法把我愛的芳菲抹煞」(83)「他的丰韻將在這些詩里現形/墨跡長在,而他也將萬古長青。」(63) 除了時間,詩作中還有醜惡的形象,如在詩集中首先抨擊的,是惡的表現的一種:自私。詩人把獨身主義者稱作「小器鬼」、「放債人」(4),「敗家子」(13),以致心中有著「謀殺的毒恨」的人(10),就因為獨身主義者不依靠別人、不愛別人,拒絕同別人合作,就因為獨身生活只能產生「愚笨,衰老,寒冷的腐朽」(11).它不能使「美麗的生命不斷繁滋」(l),只能使「真與美」同歸於盡(14)。 此外,詩人也極端厭惡諂媚的詩敵,他們代表了與「真」相反的形象,是假的、醜惡的。詩人在詩中多次提醒愛友「你將對你美的祝福加以咒詛:/太愛人讚美,連美也變成庸俗」(84) 以上分析只是針對莎士比亞十四行詩的一些思考,與原作的深刻、精妙相差何止千里。對於任何作品,最好大分析就是讀頌原著,只有反覆地感受、揣摩才能真正理解作者。讓我們重溫艾汶河畔的斯特拉福小鎮聖三一教堂壁龕中莎士比亞半身銅像下的悼詩: 明斷如納斯特,智慧如蘇格拉底,藝文如維吉爾; 泥土裡掩埋他,人民哀悼他,奧林匹斯山上擁有他。 請停步,為何這樣匆匆,過路人? 如果你識字,讀吧,看嫉妒的死神 把誰放在這紀念碑下,莎士比亞! 活的「自然」隨著他死。他的名字裝點 這墳墓,遠超過建造墳墓的價錢, 因他的著作遺下的藝術,他文思的伺童 死於1616年4月23日,終年52歲 注釋: 1.《英國文學中最大的謎莎士比亞十四行詩》屠岸(《外國文學》1998.6) 《淺談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克金布(《語文學刊》1995.2) 2.《由莎士比亞的Sonnet18談外語詩歌的賞評》張廣奎中山大學(《彭城職業大學學報》第18卷第1期2003.2) 3.參見《莎士比亞詩作的出版歷程》一文,作者不祥 4.《莎士比亞十四行詩集前言》辜正坤譯 (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9) 5.Robert Ellrodt,2000.Shakespeare the Non- dramaticPoet. In 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Shakespearan Studies,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2 6.《等效天平上的「內在語法」結構》羅益民西南師範大學(《中國翻譯》2004.5) 7.《宇宙的琴弦——莎士比亞十四行詩第十八首的音樂主題結構》羅益民西南師範大學 (《名作欣賞》2004.4) 8.註:本文所取各譯本如下,後文將只提供譯者姓名,如無特殊需要不再分別列出。 《莎士比亞十四行詩集》梁宗岱譯 《莎士比亞十四行詩集》屠岸譯 上海譯文出版社1992.6 《莎士比亞十四行詩集》楊熙齡譯 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80.5 《莎士比亞十四行詩集》辜正坤譯 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9 《莎士比亞十四行詩集》庄雅惠編譯中國工人出版社2003.1 9.詩敵:詩集中出現的另外一位詩人,他也在頌揚詩人的愛友,為詩人所厭惡。 10.《莎士比亞十四行詩集》屠岸譯 上海譯文出版社1992.6 11. George Wyndhamed, Poems of Shakespeare (London:Methuen,1898),pp.exlvi-exlvii |
|
返回頂端 |
|
|
|
時代詩歌網首頁 ? 詩歌評介 |
所有的時間均為 北京時間 |
第1頁,共1頁 |
|
您不能在本論壇發表新主題您不能在本論壇回復主題您不能在本論壇編輯自己的文章您不能在本論壇刪除自己的文章您不能在本論壇發表投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