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原文及其全文翻譯(二十四)
【原文】7·13子之所慎:齊(1)、戰、疾。【注釋】(1)齊:同齋,齋戒。古人在祭祀前要沐浴更衣,不吃葷,不飲酒,不與妻妾同寢,整潔身心,表示虔誠之心,這叫做齋戒。【譯文】 孔子所謹慎小心對待的是齋戒、戰爭和疾病這三件事。
【原文】7·14子在齊聞《韶》(1),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圖為樂之至於斯也。」【注釋】(1)《韶》:舜時古樂曲名。【譯文】 孔子在齊國聽到了《韶》樂,有很長時間嘗不出肉的滋味,他說,「想不到《韶》樂的美達到了這樣迷人的地步。」【評析】 《韶》樂是當時流行於貴族當中的古樂。孔子對音樂很有研究,音樂鑒賞能力也很強,他聽了《韶》樂以後,在很長時間內品嘗不出肉的滋味,這當然是一種形容的說法,但他欣賞古樂已經到了痴迷的程度,也說明了他在音樂方面的高深造詣。
【原文】7·15冉有曰:「夫子為(1)衛君(2)乎?」子貢曰:「諾(3),吾將問之。」入,曰:「伯夷、叔齊何人也?」曰:「古之賢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為也。」【注釋】(1)為:這裡是幫助的意思。(2)衛君:衛出公輒,是衛靈公的孫子。公元前492年 ̄前481年在位。他的父親因謀殺南子而被衛靈公驅逐出國。靈公死後,輒被立為國君,其父回國與他爭位。(3)諾:答應的說法。【譯文】 冉有(問子貢)說:「老師會幫助衛國的國君嗎?」子貢說:「嗯,我去問他。」於是就進去問孔子:「伯夷、叔齊是什麼樣的人呢?」(孔子)說:「古代的賢人。」(子貢又)問:「他們有怨恨嗎?」(孔子)說:「他們求仁而得到了仁,為什麼又怨恨呢?」(子貢)出來(對冉有)說:「老師不會幫助衛君。」【評析】 衛國國君輒即位後,其父與其爭奪王位,這件事恰好與伯夷、叔齊兩兄弟互相讓位形成鮮明對照。這裡,孔子讚揚伯夷、叔齊,而對衛出公父子違反等級名分極為不滿。孔子對這兩件事給予評價的標準就是符不符合禮。
【原文】7·16子曰:「飯疏食(1)飲水,曲肱(2)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注釋】(1)飯疏食,飯,這裡是「吃」的意思,作動詞。疏食即粗糧。(2)曲肱:肱,音gōng,胳膊,由肩至肘的部位。曲肱,即彎著胳膊。【譯文】 孔子說:「吃粗糧,喝白水,彎著胳膊當枕頭,樂趣也就在這中間了。用不正當的手段得來的富貴,對於我來講就像是天上的浮雲一樣。」【評析】 孔子極力提倡「安貧樂道」,認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會總是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的,「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對於有理想的人來講,可以說是樂在其中。同時,他還提出,不符合於道的富貴榮華,他是堅決不予接受的,對待這些東西,如天上的浮雲一般。這種思想深深影響了古代的知識分子,也為一般老百姓所接受。
【原文】7·17子曰:「加(1)我數年,五十以學易(2),可以無大過矣。」【注釋】(1)加:這裡通「假」字,給予的意思。(2)易:指《周易》,古代占卜用的一部書。【譯文】 孔子說:「再給我幾年時間,到五十歲學習《易》,我便可以沒有大的過錯了。」【評析】 孔子自己說,「五十而知天命」,可見他把學《易》和「知天命」聯繫在一起。他主張認真研究《易》,是為了使自己的言行符合於「天命」。《史記·孔子世家》中說,孔子「讀《易》,韋編三絕」。他非常喜歡讀《周易》,曾把穿竹簡的皮條翻斷了很多次。這表明孔子活到老、學到老的刻苦鑽研精神,值得後人學習。
【原文】7·18子所雅言(1),《詩》、《書》、執禮,皆雅言也。【注釋】(1)雅言:周王朝的京畿之地在今陝西地區,以陝西語音為標準音的周王朝的官話,在當時被稱作「雅言」。孔子平時談話時用魯國的方言,但在誦讀《詩》、《書》和贊禮時,則以當時陝西語音為準。【譯文】 孔子有時講雅言,讀《詩》、念《書》、贊禮時,用的都是雅言。
【原文】7·19葉公(1)問孔子於子路,子路不對。子曰:「女奚不曰,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2)。」【注釋】(1)葉公:葉,音shè。葉公姓沈名諸梁,楚國的大夫,封地在葉城(今河南葉縣南),所以叫葉公。(2)云爾:雲,代詞,如此的意思。爾同耳,而已,罷了。【譯文】 葉公向子路問孔子是個什麼樣的人,子路不答。孔子(對子路)說:「你為什麼不樣說,他這個人,發憤用功,連吃飯都忘了,快樂得把一切憂慮都忘了,連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如此而已。」【評析】 這一章里孔子自述其心態,「發憤忘食,樂以忘憂」,連自己老了都覺察不出來。孔子從讀書學習和各種活動中體味到無窮樂趣,是典型的現實主義和樂觀主義者,他不為身旁的小事而煩惱,表現出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
【原文】7·20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譯文】 孔子說:「我不是生來就有知識的人,而是愛好古代的東西,勤奮敏捷地去求得知識的人。」【評析】 在孔子的觀念當中,「上智」就是「生而知之者」,但他卻否認自己是生而知之者。他之所以成為學識淵博的人,在於他愛好古代的典章制度和文獻圖書,而且勤奮刻苦,思維敏捷。這是他總結自己學習與修養的主要特點。他這麼說,是為了鼓勵他的學生髮憤努力,成為各方面的有用人才。
【原文】7·21子不語怪、力、亂、神。【譯文】 孔子不談論怪異、暴力、變亂、鬼神。【評析】 孔子大力提倡「仁德」、「禮治」等道德觀念,從《論語》書中,很少見到孔子談論怪異、暴力、變亂、鬼神,如他「敬鬼神而遠之」等。但也不是絕對的。他偶爾談及這些問題時,都是有條件的,有特定環境的。
推薦閱讀:
※安德義論語解讀8——泰伯篇第八
※朱子語類[宋]黎靖德 編卷二十六 論語八
※我讀《論語》○47樊遲請學稼
※《論語講義》——八佾第三(4)
※《論語》衛靈公篇第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