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年清朝簡史——以清朝十四位帝王生平為脈絡講述大清歷史
一、貴族努爾哈赤七大恨建立後金
——古勒山大戰、薩爾滸大戰
努爾哈赤是遼東貴族家庭,外祖父和祖父是遼東建州女真三衛中的兩衛,建州三衛是明朝建州女真最高長官,當時整個東北女真分為遼東吉西的建州女真,靠近朝鮮的海西女真,黑龍江的東海女真。
爺爺實力弱一些,父親於是又取了海西女真的族女,有了後母后努爾哈赤受到壓迫就出走去了外公哪裡。
外公有野心,想佔領整個建州女真,不斷騷擾明邊境,後來被明遼東總兵李成梁打敗殺死,而努爾哈赤舅舅繼續抗爭,女真人尼堪外蘭建議努爾哈赤父親和祖父去勸降,城池攻破後,努爾哈赤父親和祖父被誤殺,此後,尼堪外蘭成了明建州代理人,統治建州女真,努爾哈赤得到的補償是領有祖父的勢力和十三副鎧甲。
努爾哈赤打著為父親報仇的名義,但是還是臣服明朝,打敗尼堪外蘭,統一建州女真。此後,最強大的海西女真害怕努爾哈赤做大,聯合九個部落,包括蒙古的幾個部落在古勒山大戰中被努爾哈赤打敗,一舉奠定了努爾哈赤在女真的地位。
經過不斷地征戰,努爾哈赤在統一女真的路上建立了金政權,稱汗,史稱後金。
為了更大的勢力發展,努爾哈赤以七大恨,尤其是父親和祖父被誤殺等罪名,向明朝宣戰。
明朝萬曆派楊稿帶著十幾萬大軍圍攻後金,企圖畢其功於一役,在薩爾滸這個地方主力被努爾哈赤打敗,經此一戰,努爾哈赤保護了新生的後金政權。雖然後來的熊廷粥在遼瀋和努爾哈赤對峙的一年,但是遭到彈劾,明朝派來主張進攻的大臣,進攻失敗丟失遼瀋,努爾哈赤遷都瀋陽。熊廷粥此時被搬出來經略遼東,但是軍權在巡撫王化貞手裡,經撫不和,王化貞主張進攻,失敗後王化貞和熊廷粥一把大火燒了關外,明朝丟失了關外,王化貞和熊廷粥都被處死,可惜的是努爾哈赤覺得狹長的關寧錦一線沒什麼價值,沒派兵來守,成為努爾哈赤一輩子的痛。
到了崇禎年間,崇禎老師孫承宗經略遼東,建立關(山海關)寧(寧遠)錦(錦州)防線,啟用袁崇煥、祖大壽、趙率教、滿桂等人,尤其是袁崇煥重修了三面環山一面靠海的寧遠。
努爾哈赤在攻打寧遠的過程中,被袁崇煥用紅夷大炮打中,此後幾個月就病死了,此戰明朝稱之為寧遠大捷。
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建立後金政權,並且在薩爾滸之戰打敗明大軍,保護了新生政權,是清朝的奠基者,但是臨死沒有指定繼承人,而是八王議政體制。
二、三貝勒皇太極完成了入關前的一切準備
——征服漠南蒙古和朝鮮、五次入口之戰動搖明根基
松錦大捷掃清入關前障礙
努爾哈赤死後,汗位空出來了,此時掌握大權的主要是四大貝勒,大貝勒代善由於和多爾袞媽媽大妃有緋聞所以失去了繼承大汗的資格,二貝勒阿敏是努爾哈赤的侄子,繼承汗位可能性太小,三貝勒莽古爾泰性情暴躁,尤其是因為母親獲罪的情況下殺死了自己的母親影響很壞,其他貝勒都很小,所以有資格的只有四貝勒皇太極,皇太極在代善和代善兒子的擁護下繼承汗位。
皇太極受努爾哈赤影響,認為明朝是一顆大樹,不能一下砍倒,只能一點一點砍,所以努爾哈赤一直在對明朝進行削弱。
首先是征服漠南蒙古,漠南蒙古科爾沁等部落都歸順了清,清成為漠南蒙古的盟主,察哈爾部想統一漠南蒙古,被皇太極三次北伐打敗,蒙古設蒙古八旗,設專門的理藩院負責管理,皇太極的皇后和兩個妃子,尤其是後世的聞名的孝庄,以及皇太極最愛的宸妃海蘭珠都是蒙古科爾沁部的貴族,通過設立管理機構和聯姻控制漠南蒙古,和蒙古夾擊明朝。
隨後,清卧榻之側一直有一個皮島的毛文龍,及支持明朝駐兵的明藩屬朝鮮,兩次征伐朝鮮,第一次是二貝勒阿敏帶兵打敗朝鮮,朝鮮和清稱兄弟,後來朝鮮違反約定,堅持臣屬明朝,皇太極親征,基本上傾巢而出,再次打敗朝鮮,朝鮮稱臣,期間毛文龍被袁崇煥以不聽調度為由擅殺,毛文龍手下孔有德、耿仲明在大鬧山東後歸附清朝,另一個手下尚可喜不願意聽明朝新領導,也投靠了清朝,被授予三順王,皇太極清除了挖塌之患。
在搞定朝鮮和漠南蒙古期間,皇太極也不斷加強集權,從四大貝勒共座改為南面獨坐,增加大汗的權威,體制上也從八王議政慢慢向著仿照明朝指定內三院,內閣,六部等聽屬於大汗的機構。
以上都是皇太極不斷削弱明朝的枝葉,為了更快的對明朝這棵大樹直接揮動斧頭,皇太極領導清軍繞過山海關,從內蒙古進入大同,進而進入北京,繞著北京城搶劫了一圈,雖然最後被孫承宗打跑了,但是是第一次深入明腹地,史稱己巳之變,隨後用范文程計策反間計使得崇禎帝殺死袁崇煥。此後,清軍五次繞道蒙古攻入明腹地,其中一次多爾袞率軍打到山東濟南,繞著河北轉了一圈,極大地重創了明朝。
關外之戰不斷地重創明根基,關內皇太極也加緊拔掉明在遼東的釘子,雖然在攻打袁崇煥守備的寧遠和趙率教守備的錦州的時候慘敗,但是隨後在攻打祖大壽圍攻的錦州的時候,洪承疇率領十幾萬大軍援助,但是在松山被多鐸打敗,全軍覆沒,隨後錦州投降了,祖大壽和洪承疇投降了清朝,此戰被稱為松錦大捷,使得明朝在山海關外只剩下孤城寧遠,基本上沒有什麼勢力了,後來寧遠也失去戰略價值被吳三桂撤回了關內。明清從戰略相持,進入戰略反攻階段。
皇太極基本上掃清了清朝入關前的障礙,但是在松錦大戰的時候,皇太極最愛的海蘭珠病死了,皇太極隨後幾個月傷心欲絕也就去世了,和他父親努爾哈赤一樣,留下一個沒有指定繼承人的江山。
三、皇父攝政王使得清從割據政權成為全國性政權
——聯合吳三桂打敗李自成、入關遷都
敗大順大西南明弘光政權
多爾袞,阿濟格,多鐸三兄弟都是大妃阿巴孩的兒子,三兄弟都很受努爾哈赤喜歡,其中阿濟格和多鐸還是旗主,多爾袞也準備領鑲白旗,但是努爾哈赤死後,皇太極繼承汗位,為了不威脅到自己的汗位,四大貝勒說努爾哈赤臨死讓大妃殉葬,此後又剝奪了鑲白旗,自己領有。所以多爾袞和皇太極是有著殺母和奪旗之恨的。
多爾袞在心底埋著這些恨,忠實的追隨皇太極,先是跟隨皇太極打敗察哈爾的林丹汗,此後受降了林丹汗的兒子,並收穫元的傳國玉璽,使得皇太極名正言順稱帝。
在內政上,踩著皇太極打壓三大貝勒的路往上爬,先是皇太極以二貝勒阿敏在己巳之變中丟了四鎮,終生幽禁,旗主給了支持皇太極的阿敏弟弟濟爾哈朗。隨後在大凌河之戰中,三貝勒莽古爾泰負責主攻,損失慘重,在皇太極面前露出刀刃,革除貝勒,後病死。大貝勒也被冠以年老昏聵少參加政事。在三大貝勒被打壓下,多爾袞也成為皇太極左膀右臂,坐上了吏部尚書的職位,為以後攝政積累了經驗。
在關係到明清國運的松錦大戰中,皇太極回去看海蘭珠的時候,和濟爾哈朗是領導者,有大功。
皇太極死後,由於兩黃旗和鑲白旗支持立皇子,代善中立,濟爾哈朗支持豪格,所以多爾袞在多方權衡下,和孝庄達成協議,自己和濟爾哈朗擔任輔政大臣,立幼小的九皇子福臨為皇子。
此時,關內一片混亂,李自成攻入北平,崇禎帝自殺,大順政權佔領北平,山海關總兵是吳三桂,在吳三桂準備投降的時候,吳三桂家人被殺,使得吳三桂轉向了清軍,在李自成攻打山海關的時候,吳三桂以裂土為條件請清軍一起鎮壓農民軍,多爾袞一直不答應,等著吳三桂投降,最後吳三桂投降,和李自成打的難解難分的時候,八旗軍加入戰鬥,打敗了李自成,把李自成打回了陝西老家。
此後,在范文程的主張下,清軍入主中原,抬著順治遷都北京。
入主中原後,此時中國大地上有陝西的大順政權,南方的弘光政權,四川的大西政權。
多爾袞對待農民軍是堅決鎮壓,在對待南明則儘可能拖時間,在扣留南明使團後,迅速佔領了山東蘇北等地,填補了大順政權走後的權力真空,和南明政權隔江對峙。
此後,阿濟格西路進攻大順政權,多鐸南下進攻弘光政權。在李自成反撲的時候,多鐸掉頭和阿濟格圍攻李自成,多鐸在潼關殲滅大順主力,攻入陝西,李自成在隨後阿濟格追討下死亡,大順滅亡。
多鐸繼續南下,此時南明的主要軍事力量是江北四鎮和武昌的左良玉,可是四鎮中高家軍首領高傑被總兵殺死,高家軍戰鬥力減弱,同時左良玉以清君側的名義進攻南京弘光政權,大學時馬士英調動江北四鎮防守南京,使得江北防守清軍力量薄弱,多鐸在揚州打敗史可法,進行十天屠殺,史稱揚州十日,弘光帝朱由崧逃到四鎮中蕪湖的黃得功,黃得功打敗左良玉兒子左夢庚,使得左夢庚投降了清軍,而黃得功被多鐸打敗,弘光帝也被抓住,南明第一個政權弘光政權滅亡。隨後,多鐸進攻杭州,被寄予厚望的璐王也投降了。
多爾袞主持下的清朝,抬著順治入主中原,滅大順和南明弘光政權,使得清從割據政權走向全國性政權,是大清的實際建立者,可惜由於弟弟多鐸得天花早死,自己狩獵騎馬也摔倒,最後病死,死後被追封皇帝,可是阿濟格在多爾袞死後,想掌握大權,發動政變未果,被清算,而多爾袞也被鞭屍,直到乾隆帝才反正。
四、出家皇帝順治帝福臨統一中國內陸
——滅南明三帝一監國政權
順治帝福臨是皇太極的第九子,母親是孝庄太后,在多方勢力妥協下繼位。
繼位後,權利一直在睿親王多爾袞手裡,自己也是被多爾袞抬入北京的,是清入關後第一位皇帝,由於多爾袞狩獵摔倒後病死,得以提前親政,並且清算了多爾袞的勢力,親自處理奏章,權利收歸己有。
多爾袞死後,南方還存在四川的張獻忠大西政權,和浙江的魯監國朱以海政權以及福建鄭成功支持下的隆武帝朱聿鍵政權。
此時的浙江魯王監國政權和隆武政權並立,都想統領對方。魯王被清軍打敗,張煌言等跑到舟山。
福建的朱聿鍵受制於鄭芝龍,朱聿鍵是一個想有作為的皇帝,兩次入獄的經歷使得朱聿鍵有堅韌不拔的性格,主張聯寇平弩,沒有鄭芝龍的支持,只能自己募兵北伐,大臣黃道周北伐失敗了,鄭芝龍一直在和清軍接洽想投降,隆武帝最後被明高傑部降將抓住殺死,隆武政權滅亡。
魯王在鄭芝龍北上後,也進入福建,在福建發展,福建南部是堅決反清的鄭成功部。
隆武政權滅亡後,朱聿鍵的弟弟朱聿奧在廣州建立紹武政權,而朱由榔也在廣東的肇慶建立永曆政權,兩個政權並立後,沒有相互協助,反而火併,永曆被打敗,但是紹武隨後被清軍李成棟打敗活捉,紹武滅亡。
永曆政權跑到廣西,在南明低谷的時候,清朝三個降將反水,大同總兵姜嚷,江西提督金聲恆,廣東提督李成棟,而湖南的何騰蛟聯合大順軍殘部基本收復了湖南。南明永曆政權名義上掌控了南方半壁江山和山西等地,這是南明抗清的第一次高潮。
但是南明一貫的內鬥作風,使得這一片大好形勢喪失殆盡,姜嚷由於靠近北平,多爾袞兩次親征平定,湖南何騰蛟被清軍打敗後殺死,李成棟反水後再也沒有展現神通,被清軍打敗後落水淹死,江西金聲恆也被打敗殺死。
永曆帝發揮一貫作風,跑。
此時,在四川的大西政權,被南下的阿濟格滅了,張獻忠也被殺死。張獻忠的養子孫可望,李定國等率軍進入雲貴,幫助雲南沐家平定土司之亂,佔領雲南貴州。
此後,大西軍接受永曆政權名號,李定國出廣西打敗孔有德,殺死孔有德,隨後在湖南衡州殺死親王尼堪,天下震動。
福建的鄭成功在福建接連打敗清軍。孫可望也在湖南打敗清軍,劉文秀在四川打下川東和川南。南明抗清取得第二次高潮。
可是,接著鄭成功戰敗,劉文秀戰敗,孫可望戰敗,而李定國在和和鄭成功約定合圍廣東的時候,鄭成功失約,導致失敗,退回廣西雲南。高潮就這麼熄滅了。
孫可望嫉妒李定國,孫可望也想取代永曆稱帝,又是內鬥,李定國聽說孫可望想取代永曆,勤王,接回了永曆。孫可望帶兵從貴州攻打雲南李定國,被陣前倒戈,失敗,投降了清軍,並獻上了南明在雲貴的軍力部署等。
鄭成功和張煌言合謀北伐南京,張煌言提前到達,鄭成功中了緩兵計,合圍失敗,最後一次北伐就這麼喪失了。
此後,永曆逃入緬甸,被緬甸王軟禁,吳三桂入緬甸抓回了永曆,在昆明處死。而李定國在聽說永曆被殺後,憂憤最後死去,鄭成功帶著部隊打下了台灣。
大清統一了中國內地。
順治帝福臨,最讓人經常提起的的就是出家。
順治帝在遇到董鄂妃之前愛女色,遇到董鄂妃之後變得很專一,並且在冊立董鄂妃為皇貴妃的時候大赦天下,這是歷史上沒有過的,可惜董鄂妃早死,順治帝萬念皆空,直接剃髮出家了,後來在勸說下沒能最後出家,但是一直鬱鬱寡歡,二十四歲的時候,得天花英年早逝。
康乾盛世
五、在位時間最長的千古一帝康熙
——智擒鰲拜、平定三藩、滅亡明鄭
抗擊沙俄、親征准葛爾、承襲西藏、多倫會盟
玄燁8歲繼位,是為康熙,玄燁是順治的皇三子,母親是庶妃佟佳氏,順治的愛都給了董鄂妃,所以玄燁母子一直沒怎麼得到關注,不過孝庄皇太后很喜歡玄燁母子,一直自己以及自己的侍女蘇麻蝲姑阜陽,在順治臨終的時候,派教士湯弱望以玄燁得過天花未死為由主張立玄燁。
順治吸取了親王輔政的弊端,讓上三旗的大臣輔政。分別是正黃旗的索尼,正白旗的蘇克薩哈,鑲黃旗的鰲拜和遏必隆。
四大輔政大臣中,索尼老了早死,遏必隆處處聽鰲拜的,蘇克薩哈因為之前兩白旗從屬多爾袞,所以多打壓兩黃旗,蘇克薩哈和鰲拜有矛盾,最終因為換地風波(鰲拜要和蘇克沙哈換屬地,蘇克沙哈領地好一些)爆發,蘇克沙哈為了早日歸政康熙,決定辭職並因此讓鰲拜等也辭職,鰲拜權傾朝野竟然迫使康熙殺死了蘇克薩哈。康熙和鰲拜之間的矛盾越來越激烈,最終康熙訓練了一群武士抓住了鰲拜,幽禁而死,康熙得以14歲親政。
康熙親政後,因為平南王(廣東)尚可喜年時事高了,想回到遼東養老,讓兒子尚之信繼任廣東王。康熙就直接撤了他的蕃王,尚可喜就沒說什麼。吳三桂和耿精忠就試探朝廷的態度,於是也請辭,康熙准了。
當時,雲南王吳三桂(控制雲貴)、平南王尚可喜(後由其子尚之信繼任,鎮守廣東)、靖南王耿繼茂(耿仲明兒子,後其兒子耿精忠繼任,鎮守福建)在南方形成割據狀態,其中吳三桂最強,三蕃以剿匪為名,索要糧餉:天下賦稅,半耗於三蕃。
吳三桂在擒拿緬甸的南明永厲帝之後權利達到頂峰,有任免權,關鍵是他還能從別的地方調官到雲貴,以及把自己人封到別的地方,造成「西選之官滿天下」,兒子吳應熊取了公主。耿和尚主要是壟斷了對外貿易,走私賺了很多錢。因為清朝依靠三蕃平定南明,所以對他們也遷就,使得三蕃成為獨立王國。
康熙朝經過激烈的討論,最終決定撤藩,吳三桂以反清復明為口號,起兵反清,並聯合尚之信,耿精忠,鄭經(台灣,鄭成功兒子),以及遍布南方的西選官員。
叛軍很快佔領四川,陝西,湖北,江西吃緊,尤其是江西是吳三桂和耿精忠會師的地方。
康熙採用剿扶兼施和區別對待的策略,先後策反了耿精忠和尚之信,以及廣西的叛軍。最終在湖南打敗吳三桂,使得吳三桂東進的策略失敗,吳三桂匆匆稱帝,不久病死,孫子吳世蕃繼位據守雲南,最終被打敗殺死。歷時八年的三藩之亂被平定。
由於鄭經參加了三藩之亂,而且台灣一直隸屬福建,康熙有了收復台灣滅明鄭的想法。
台灣一直隸屬於福建管轄,後來荷蘭和西班牙侵佔了台灣,荷蘭打敗西班牙佔領了台灣,佔領了台灣接近四十年。
順治末年,反清的鄭成功率軍攻打台灣,打敗了荷蘭,收復了台灣。鄭成功是堅決的反清,母親父親都被處死了,更加堅定了抗清的決心。
鄭成功死後,弟弟鄭世在台灣就繼承了王位,兒子鄭經在廈門,也自立了,叔侄倆矛盾,鄭經為了不兩面受敵接受了康熙的談判,後來鄭經殺死了叔叔,平息了內亂,反悔了。想比照朝鮮不剃髮,只朝貢,相當於外蕃,康熙不答應,說台灣和朝鮮不同,台灣是中國的,台灣人也主要是福建人。
鄭經死後,監國的養子被殺,兒子鄭克塽繼承王位,權利在馮錫范和劉國軒手裡,主少國疑,康熙決定進攻台灣。
派鄭成功舊臣施朗攻打台灣,在澎湖大敗劉國軒的水師,後迫使台灣投降。
在台灣打下後,很多人主張「遷其人,棄其地」,甚至讓給荷蘭人,只要荷蘭人上供就行。康熙沒同意,施朗不同意,後在台灣設台灣府,並且駐兵,隸屬福建。
康熙在處理完三藩的時候,得以騰出精力對付侵略清朝龍興之地的東北,從崇禎年間開始,沙俄就一直入侵黑龍江流域,佔領雅克薩。清軍首次在打敗沙俄後,約定不再侵略,清軍退出雅克薩後,沙俄背信棄義重新佔領雅克薩,康熙再次派兵攻打雅克薩,使得沙俄幾百人的隊伍只剩下幾十人,兩國隨後談判,簽訂尼步楚條約,確定了中俄東部邊界。
在和沙俄確定了東部邊界後,沙俄又想從西北部佔領中國領土,於是策劃漠西蒙古的准葛爾部的准葛爾丹反清,當時蒙古分為三部,漠西蒙古在今天的新疆,准葛爾是最強大的一支,漠南蒙古已經歸附了清朝,漠北蒙古也和清朝關係很好。
准葛爾丹在沙俄的策划下不斷進攻漠北和漠南蒙古,破壞統一,康熙三次親征葛爾丹,最終打敗葛爾丹,葛爾丹自殺,維護了中國西北部的統一,此後康熙在漠北舉行多倫會盟,設計盟旗,使得漠北蒙古正式成為清朝版圖的一部分。
葛爾丹死後,新葛爾丹在沙俄策划下,想入侵西藏,在殺死達賴佔領西藏後,康熙派兵入藏聯合藏兵打敗了新葛爾丹,保護了西部的和平,粉碎了沙俄破壞中國統一的企圖。但是清朝對西藏和漠西統治還是很薄弱,這個留給後人去完成了。
康熙帝,統治六十一年,是中國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在位期間智擒鰲拜,平定三藩,滅亡明鄭,抗擊沙俄,親征准葛爾,承襲西藏,舉行多倫會盟納入漠北蒙古。被稱為千古一帝。
六、富有改革精神的雍正讓行駛了一百多年的清朝大船再次乘風破浪
——九子奪嫡、攤丁入薄、火耗歸公
胤禛是皇四子,生母是宮女,地位低下,而清初後宮有生母不能撫養自己孩子的習俗,所以胤禛被懿貴妃佟佳氏撫養,佟佳氏是相國佟國維的女兒,弟弟是隆科多,姑姑是康熙的母親。而懿貴妃也一直謀求皇后的位置,最終在太后的生日上被康熙封為皇后,因為佟佳氏無子,所以佟佳氏想讓胤禛當太子,奪取當時二皇子胤礽的太子位,可惜的是佟佳氏後來遇刺,使得胤禛的太子夢跌入低谷。
雍正帝,被人討論最多的是九子奪嫡,也是清朝三大疑案之一(胤禛繼位),當了三十多年的太子胤礽因為不法活動,兩次被廢,此後太子之位一直空著,各個皇子各展神通。
胤禛在太子第一次被廢后,主張復立太子,屬於太子黨,太子被廢后,胤禛就私下準備圖謀太子之位。
當時爭奪太子之位的主要有八爺黨和四爺黨,八皇子胤禩(si)身邊有大皇子胤緹、九皇子胤禟、十皇子胤俄、十四皇子胤醍(胤禛同母弟),四皇子胤禛身邊主要有一起修黃河的十三皇子胤祥,以及乾隆一等侍衛隆科多和年庚堯,因為胤禛的結黨都比較私密,而八皇子的結黨比較公開化,遭到康熙訓斥,轉而都投向十四皇子胤醍,而胤醍也一直在西北掌管軍務,手握軍權。
當康熙駕崩的時候,傳詔大臣是四爺黨隆科多,而陝甘總督年羹堯也組織十四皇子在康熙駕崩有帶兵回京的可能,使得胤禛順利繼位,而人們的疑惑更多的集中在康熙和暴死和遺詔,很多人懷疑遺詔上的十改成了於,或者有另一份遺詔等等,不管怎麼說,雍正順利繼位了,而且八爺黨也遭到殘暴的打擊,尤其是皇八子被幽禁而死,並改名阿其那,意為待宰的人,皇九子被幽禁而死,並改名塞思黑,意為討厭的人,皇十四子,派去守陵。鑒於皇子爭奪太子太兇殘,雍正創立秘密立儲法,一直沿用到慈禧的出現。
為了鞏固地位,同時也打擊四爺黨,尤其是年庚堯在打敗青海的羅卜藏丹津的叛亂,在青海開始駐兵,使得青海正式成為中國版圖,成為了西南的土皇帝,國舅爺隆科多也多有不法事,兩個人日益驕橫,最終年被賜死,隆被軟禁而死。
同時鞏固皇權,雍正在對西北的准葛爾用兵的時候,設立軍機處,專門負責前線軍事,都是大臣兼職,雖然西北用兵失敗,打到最後雙方都不想再打了,就議和了,但是軍機處慢慢成為了清朝的實權機構,取代了議政王大臣會議。
雍正之所以能夠延續康乾盛世,使得清朝這條百年大船得以繼續乘風破浪,更多的是因為改革。
雍正主要實施了這麼幾個改革:
整頓吏治,因為當時腐敗很嚴重了,所以雍正極力打擊腐敗,用養廉銀制度等,使得「雍正一朝,無官不清」
火耗歸公,由於工資不高,所以很多地方官都私自加稅,叫做火耗,後來實行火耗歸公,其中一部分用於養廉金。其餘給予地方和中央財政。(耗,指的是融煮,運輸過程中的損耗)
攤丁入簿,一直以來都有一項稅收叫做人丁稅,人頭稅,這樣不利於窮人,有利於地主,因為窮人地少,地主地多。於是改革為按照地多少收稅,而不是人頭。
改土歸流(鄂爾泰負責實施),一直以來,西南各少數民族都由各個土司管轄,土司相當於地方割據實力,名義上歸屬清朝管轄,但是實際上世襲,對於民族統一和管轄不利,雍正實行改土歸流,都改成郡縣制。
廢除賤籍,因為樂戶,妓女,奴僕等身份低微,不能參考科舉,而且世代如此,很不公平,也不利於社會穩定,雍正廢除了這一制度。
經過改革,清朝再次展現生機,雍正在位十三年,自稱「以勤先天下」,去世後,根據秘密立儲皇四子寶親王弘曆繼位。
七、十全武功老人乾隆
——平定天山南北,金瓶掣籤,六下江南,閉關鎖國
皇四子寶親王弘曆是秘密立儲的第一位皇帝,乾隆為了緩和雍正以來緊張的政治氣氛,釋放了因為平準葛爾不利的岳鍾琪,為皇叔平反,還為多爾袞平反了,使得政治氣氛得以舒緩。
乾隆是中國實際執政時間最長的皇帝,在位六十年,禪讓給嘉慶三年,實際執政六十三年。
乾隆一生最自豪的就是經略邊疆,尤其是平定天山南北設置伊犁將軍使新疆正式成為中國版圖的一部分,加強自康熙駐兵西藏、順治設駐藏大臣到乾隆的廢除藏王,使得駐藏大臣和達賴一起管理西藏,並且達賴喇嘛由金瓶掣籤選擇形式的對西藏的統治。自稱十全武功老人。
戰爭主要發生在南方和西北。
按照地理排序:
一、南方從東到西
福康安平定台灣林爽文起義,台灣人民因為清朝官吏壓迫,被迫起義,林爽文率領農民軍殺死了清朝台灣總兵,天地會支持,乾隆派福康安殘酷鎮壓林爽文起義,並自稱十全武功之一,有較大爭議。
勝之不武的清越之戰,因為越南發生叛亂,國王被親王趕下台,乾隆以宗主國身份平叛,清軍大敗,親王上表求和,乾隆有了台階下,所以就同意了親王的合法身份。自稱十全武功之一,較大爭議。
清緬之戰,緬甸入侵雲南,清朝反擊,歷時七年損失巨大,後來緬甸旁邊的泰國也起義,緬甸害怕兩年作戰,扛不住了,才談和,但是並沒有真正打敗緬甸,損失慘重,也是勝之不武,十全武功之一,較大爭議。(先後損失很多將領,最後傅恆三萬人死的只剩下一萬多慘勝)
金川瞻對之戰,西南整體上在雍正時期改土歸流,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加強了西南的控制,但是四川入川的地方,有瞻對土司兇悍,經常搶劫,影響清朝對西藏的統治,於是進行一年的圍剿,但是沒想到瞻對很兇悍,最後以瞻對首領逃跑結束,沒有進行更深的圍剿,為後來的金川土司蔑視清廷,發動大小金川之戰埋下伏筆,大小金川是瞻對的鄰居,所以也扼守入藏要道,後來發生叛亂,乾隆發動三次征伐,清廷損失很大,為此張廣泗和訥親都被軍法處置。不過最終還是平定了大小金川,一方面加強了對西藏的控制,一方面是鞏固西南改土歸流的成果。十全武功之二。
在解決通往西藏要道的問題的時候,西藏藏王準備叛亂,駐藏大臣設計殺死了藏王,藏王餘黨殺死駐藏大臣,達賴派人平定藏王叛亂,乾隆增加了西藏的駐兵以加強對西藏的統治。乾隆後期,廓(kuo)兒喀即今天的尼泊爾,入侵西藏,打敗駐藏兵,駐藏大臣等私自和廓爾喀簽訂協議,答應賠償息兵,謊報戰勝廓爾喀,等到廓爾喀第二次入侵西藏索要賠償款的時候,乾隆派福康安帶兵越過喜馬拉雅山打到尼泊爾首都,迫使尼泊爾稱臣,此後尼泊爾成為清屬國。而乾隆為了加強對西藏的控制,廢藏王,使得駐藏大臣和達賴一起管理西藏,並且達賴喇嘛由金瓶掣籤選擇形式。十全武功之三。
二、西北方面
乾隆繼位之初,和葛爾丹劃定牧場,雙方息兵,葛爾丹死去,准葛爾發生內亂,乾隆接受請求平亂,乘機出兵滅了准葛爾,乾隆認為準葛爾人反覆無常,在康熙和雍正年間都發生叛亂,所以大肆屠殺准葛爾人,此後准葛爾以一個集體稱呼消失,征准葛爾的過程中解救了南疆回部首領大小和卓,但是小合卓也參加了北疆叛亂,討回南疆後和大和卓一起抗清,康熙滅大小和卓,設置伊犁將軍和參贊大臣,天山南北疆正式成為中國版圖的一部分。十全武功之二。
十全老人在統治後期,由於好大喜功,如六下江南,更多的是炫耀功績,寵幸和珅導致吏治腐敗,而且自大使得開始全面閉關鎖國,只開放廣州十三行壟斷對外貿易,拒絕英國馬嘎爾尼通商要求,雖然這種要求有損主權,但是拒絕和世界交流的天朝上國姿態使得中國和世界開始脫軌。在位六十年後禪讓給嘉慶,爆發了白蓮教起義,使得清帝國開始由盛轉衰。
八、嘉慶無為
——誅殺和珅、白蓮教起義
嘉慶帝永琰,是乾隆的十五子,乾隆因為信守如果長壽那麼在位六十年禪讓給兒子的承諾,永琰繼位,但是軍事和人事任免等大權都在乾隆手裡,所以前三四年多嘉慶沒有實權。
繼位之初,發生白蓮教起義,川楚等地的白蓮教徒打著彌勒佛轉世給人們帶來好生活,反抗清朝壓迫等起義,白蓮教在宋朝就開始了,一般農民在壓迫無法生存的情況下,容易出現彌勒轉世、明王轉世等解救人們於水火,白蓮教起義雖然被鎮壓,但是從嘉慶初年一直持續了八九年,動用了十六省的兵力,死了提督總兵等一二品大官一二十人,總兵一下中級將領400多人,耗費2億白銀,相當於五年財政,使得清朝國庫為之一空,清朝由盛轉衰。
乾隆去世後,嘉慶繼位,繼位之初就懲辦了和珅,為了照顧老子乾隆的臉面,沒有凌遲和珅改為賜死,然後就是抄家,抄出了巨額財產,後世統計預估有8萬億白銀,當時清朝財政一年收入才七八千萬,相當於十年的財政收入,只有少部分入了國庫,大部分入了內務府,成為皇帝私人財產,時人稱「和珅跌倒,嘉慶吃飽」。懲辦和珅也成為嘉慶為數不多的亮眼事迹,而且並沒有對腐敗的土壤進行整改,使得貪污反而更加嚴重了。(還珠格格中永琪是皇五子,本來要封為太子的,可是死得早,還珠格格原型是和珅的兒媳婦,因為是乾隆特別喜歡的女兒保住了和珅兒子,福康安是福爾泰原型,平定尼泊爾入侵和台灣林爽文起義)
嘉慶的無為一方面體現在沒有對清朝這艘大船做任何的修補,尤其是當時吏治腐敗,農民起義此起彼伏,八旗貴族寄生蟲只務騎射不務農商導致的生計問題等越來越凸顯,另一方面,這個時候西方正在發生資產階級革命,嘉慶再一次拒絕英使阿美士德的通商要求(也是因為禮節問題),天朝上國的姿態留給後人的不僅是錯過了發展機遇,也位道咸衰世被轟開國門埋下伏筆。
林則徐禁煙
九、道咸衰世,轟開國門
——第一次第二次鴉片戰爭、太平天國運動
道光帝旻寧是嘉慶嫡長子,是清朝唯一一個嫡長子繼位的皇帝,嘉慶帝時期發生天理教徒在太監的協助下攻入皇宮,嘉慶稱之為「漢唐宋明未有之事」,此事件旻寧在場,而且還用鳥槍打死兩個教徒,備受器重。
道光帝在位之初也是想干一番大事的,典型的是儉樸,歷史上有名的補丁皇帝,龍袍上打補丁。其次是維護祖國統一,平定南疆回部大合卓孫子張格爾叛亂,張格爾在英國的支持下企圖煽動南疆人民分裂新疆,當然煽動成功也是因為在新疆參贊大臣殘酷壓迫新疆人民,道光帝派兵攻打張格爾,歷時幾年最終抓住張格爾殺死,維護了統一,粉碎了英國分裂新疆的企圖。
道光帝中期在林則徐的建議下支持禁煙,因為鴉片一方面導致中國人身體開始敗壞,一方面中國和英國的通商一直都是順差,英國人用鴉片使得中英貿易成為了逆差,所以道光讓林則徐為兩廣總督禁鴉,最終在虎門將鴉片收集後集體焚燒。此後,英國軍人殺死中國村民林維喜,英軍領事義律不願意交出兇手,林則徐開始禁止和英國人貿易,並且驅逐澳門的英國人,英國人以國人安全被侵犯為由開始進攻中國,史稱第一次鴉片戰爭,英軍在廣東因為林則徐的布防所以沒佔到便宜,此後英軍先後打到天津,琦善遊說道光戰爭都是因林則徐而起,革了林則徐的職位,但是琦善私自和英國簽訂穿鼻條約,割讓香港,道光聽說後直接把琦善抓起來,此後英國攻打疏於防守的廣州,道光向英國宣戰,英國向長江進攻,企圖進攻南京,迫不得已道光和英國簽訂江寧條約(南京條約),割讓香港島和五口通商等,中國開始步入近代,進入半殖民半封建社會,中國終於被英國的大炮轟開了國門。
道光最令人可惜的不是鴉片戰爭中的立場搖擺,而是鴉片戰爭後近十年時間,一直很消沉,不知反思,沒有做出一點效法西方進行改革的動作。留下一個被轟開國門的半殖民國家給兒子咸豐。
道光帝死後,遺詔皇四子奕寧繼位是為咸豐,皇六子奕忻為恭親王。道光帝在立儲上一直在皇四子和皇六子之間搖擺不定,多虧奕寧有一個好老師,一次打獵上,奕寧聽從老師的話一件沒打,對道光說萬物初春,不忍傷生,反觀奕忻卻打了很多。又一次在道光要去世的時候,道光問治國之道,奕忻說了很多,奕寧卻只是哭,對道光說只要皇阿瑪在,還不需要考慮治國。這兩件事使得道光最終決定立奕寧。
咸豐是中國最後一位有實權的皇帝,繼位之初,也是想著振興大清,任用肅順等改革吏治,罷免主和派以及占著坑不辦事的軍機大臣穆彰阿(主張罷免林則徐)和宗室耆(qi)英(南京條約的簽訂者),而且重用漢族地主曾國藩的湘軍,李鴻章的淮軍等並聯合外國勢力,乘著天平天國北伐失敗,天京事變和石達開出走等,合力撲滅了太平天國運動(正式剿滅太平天國在同治年間)。
但是奈何大清帝國此時內憂外患,不痛不癢的改革已經沒法拯救大清,內部有太平天國運動(南方)和捻軍(北方)運動,外部有英法聯軍企圖擴大在華特權,提出修約,被拒絕後英法美俄攻打天津,迫使清廷簽訂天津條約,主要是各種特權,隨後清軍打敗聯軍後撕毀條約,聯軍進攻北京,咸豐打著避暑的名義逃到承德,留下恭親王議和,最終簽訂北京條約,承認天津條約的各種特權,以及割讓九龍,同時沙俄以調停有功為由迫使清廷簽訂璦琿條約,佔領中國東北和西北一百五十多萬平凡公里土地至今,是第二次鴉片戰爭最大的贏家,隨後英法聯軍攻入圓明園,搶劫了一百五十萬件文物,火燒圓明園,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史稱庚申事變。
咸豐跑到承德後,就不想回到北京了,因為愛好女色,身體被掏空,31歲就病死了。
火燒圓明園
十、無冕女皇慈禧,傀儡皇帝同治光緒
——中法戰爭、收復新疆
甲午中日戰爭、義和團運動和八國聯軍侵華
咸豐死後,唯一的兒子6歲載淳繼位,依據遺詔,肅順等八大臣輔政,同治生母那拉氏慈禧和嫡母慈安為皇太后掌管印章,慈禧鼓動慈安垂簾聽政掌握大權,肅順等八大臣不同意,上奏軍機處駁斥,可是印章在慈安手裡,奏則留中了,暗地慈禧聯合在京城的恭親王奕忻發動政變,逮捕了八大臣,改年號為同治,意為共同治理,慈禧和慈安兩宮垂簾聽政,恭親王奕忻為議政王,領軍機處,史稱辛酉政變。
同治時期,基本上是慈禧和恭親王掌握大權,任用曾國藩等漢族地方武裝平定了太平天國運動,任用左宗棠平定陝甘回變,任用李鴻章和左宗棠分別平定東西捻軍,使得內憂暫時得到了緩解,同時帝國主義侵略暫時沒有更大的動作,清廷掀起了一股師夷制夷的浪潮,學習西方的技術圖強和變富,中央有奕忻,地方有晚晴四大中興名臣的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等,開辦了很多軍事和民用工廠,派遣留學生等措施,史稱洋務運動,推動了中國的現代化進程。平定內亂,外加洋務運動以及一段時間較為穩定的內政外交局面,史稱同治中興。
同治長大結婚後,開始親政,但是大權仍然掌控在慈禧手裡,同治沒什麼權利,於是近女色,染上了梅毒,不久後就死去了。
由於同治沒有留下子嗣,慈禧立了自己親妹妹和醇親王奕環的兒子四歲的載湉繼位。慈禧和慈安垂簾聽政,大權在慈禧手裡。
光緒時期,列強開始新一輪的瓜分中國,西北方面,中亞浩罕國(今烏茲別克)阿古伯在英國和沙俄的支持下入侵新疆,建立政權,同時沙俄還直接派兵佔領伊犁,新疆有被肢解侵佔的危險,左宗棠率軍入疆平定阿古伯政權,然後抬著棺材和沙俄談判收復伊犁,左宗棠收復新疆後,奏請設立新疆省,維護了祖國的統一,粉碎了英俄企圖分裂中國西北的企圖。
東海方面,經過同治時期的明治維新開始強大的日本,侵佔了東海的琉球,迫使琉球終止自明朝開始對中原王朝的藩屬關係,併流放了琉球國王,改琉球為沖繩。
東南方面,法國打中國藩國越南的主意,被劉永福的黑旗軍打敗,隨後法軍增援,清軍不敵,藉此機會,慈禧罷免了恭親王領導的軍機處班底,史稱甲申易樞,改聽命於慈禧的醇親王奕環領導,為了不擴大戰局,清廷也不想為了越南和號稱世界第二的法國戰爭,所以派了李鴻章和越南簽訂中法越南條約,承認法國是越南的宗主國。但是在清軍撤退期間,法軍襲擊了清軍,並在東南沿海襲擊馬尾海軍,中國向法國宣戰,老將馮子材取得鎮南關大捷,大敗法軍,法國內閣倒台,慈禧和李鴻章等人不想擴大戰爭,見好就收,簽訂了中法越南會定條約,承認法國為越南宗主國,給予貿易優惠條款等,使得中國雖勝尤敗。
遼東方面,日本一直都有侵佔中國的野心,此前日本派兵朝鮮,在朝鮮戰場上被袁世凱等打敗,但是日本取得了保護日本公使館名義派兵朝鮮的權利以及清日兩國如果出兵朝鮮互相知會的條款,為甲午中日戰爭埋下伏筆,導火索是朝鮮發動內亂,政府軍不敵叛軍向清軍求救,清軍打敗起義軍,日本靠著前面的特權也派兵朝鮮,日軍賴在朝鮮不走,企圖在朝鮮戰場和清軍發動戰爭,清日談判失敗後,當時慈禧要六十大壽,李鴻章也害怕自己的話淮軍和北洋水師受到損失,主和,隨後日本又在渤海挑起戰爭,攻擊中國海軍,光緒宣戰,光緒也下旨不讓慈禧大壽挪用軍費,由於日本蓄謀已久,清廷創促應戰,先後在朝鮮,遼東,黃海(平手但取得制海權),山東(旅順大屠殺),威海(沒怎麼出來就被剿滅)等戰役,敗多勝少,最終北洋水師全軍覆沒。清廷震動,被迫簽訂馬關條約,割讓了台灣,承認日本對朝鮮的統治,割讓遼東,後在列強幹預下遼東以三千萬白銀贖回來,賠款兩億。
甲午中日戰爭使得中國殖民程度更深了,而且因為賠款使得中國一方面壓迫人民,一方面大舉借債經濟命脈掌握在列強手裡,最主要的是割讓了台灣,破壞了主權,刺激列強瓜分中國,為以後的八國聯軍侵華埋下隱患。
馬關條約簽訂後消息傳回國內,正在參加科舉的康有為梁啟超等人聯合考生,公車上書,建議改革。期間發生德國強佔膠州島,掀起列強瓜分中國浪潮,光緒決定改革,發布明定國是詔,開始變法,練新兵,辦學校等,但是新法觸動了保守勢力的利益,尤其是慈禧害怕光緒接著變法掌握實權,想發動政變,光緒想提前下手,企圖聯合新軍首領袁世凱,但是袁世凱告密,使得慈禧提前發動政變,殺死了戊戌六君子,康有為梁啟超都逃跑了,光緒也被軟禁起來。
戊戌政變後,爆發號稱刀槍不入的義和團運動,打著扶清滅洋的口號,大肆屠殺洋人,給了列強以口實,列強打著平定義和團的口號組成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慈禧對聯軍對其軟禁光緒說三道四,企圖利用義和團打擊列強,向列強草率宣戰,光緒是主和的,最終八國聯軍攻入北京,慈禧帶著光緒跑到西安,讓李鴻章和列強議和,簽訂辛丑條約,賠款4.5億白銀等條款,極大加重了人民的負擔。史稱庚子事變。
十一、末代皇帝宣統帝溥儀
辛丑條約簽訂後,慈禧帶著光緒回京,在清廷存亡之際,同意推行新政,新政廢除了科舉制,建立新式政府機構和現代法律,派五大臣出洋考察歐美君主立憲提出預備立憲,練新兵。
新政內容和戊戌變法類似,但是由於是慈禧親自推動,而且時間長達十年,所以影響深遠,尤其是練習新兵,使得北洋軍閥袁世凱得以登上歷史舞台,新政培養了大量的革命人才,為武昌革命奠定了基礎。新政以維持清朝統治為目的,但是無形中為清朝撅了墳墓。
慈禧和光緒一前一後去世,因為光緒無子,慈禧臨死立了醇親王奕環孫子溥儀為皇帝,是為宣統帝,以醇親王載灃和皇太后隆裕(慈禧侄女,光緒表姐加皇后)共同輔政。
宣統繼位後,因為袁世凱曾經告密導致載灃兄弟光緒被軟禁,所以載灃對袁世凱意見很大,就讓袁世凱回家養病了,但是袁世凱親信段祺瑞,徐世昌等人掌管著北洋新軍,宣統三年,武昌爆發辛亥革命,清廷能鎮壓起義的只有北洋新軍,但是載灃根本調不動,不得已只能召回袁世凱,任職內閣總理大臣,袁世凱一方面鎮壓南方起義,一方面和孫中山秘密商定宣統退位推舉袁世凱為民國總統。
次年,袁世凱以優待為條件,隆裕太后代溥儀宣布退位。
朕的大清——亡了。
推薦閱讀:
※紐西蘭南島西海岸華人淘金地(2)
※歷史中的多爾袞是如何死的?我們都被歷史給忽悠了
※如何評價追兇者也?
※大唐神將,能力比李靖還強,一人滅三國,卻被歷史黑成大反派
※466.讀歷史14~靖難之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