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太乙五行拳技擊特點及其運用
太乙五行拳技擊特點及其運用
------陳永霞在央視武林大會研討會上的發言
今天,距離1980年夏天在山西太原市隆重開幕的全國武術觀摩交流大會,已經整整28年了。在這次武術大會上,一位武林老人上場表演的一路拳術震驚全場。這套拳似太極而非太極,似長拳而非長拳;點穴擒拿,勢動神隨,一招一式,動如蛇之行,柔似蠶作繭;似簡實繁,似柔實剛,整整二十三式,一氣呵成,面不改色,氣不粗喘,贏得滿場喝彩,掌聲雷動!這套拳就是「武當太乙五行拳」,其全稱為「武當太乙五行擒撲二十三式」。演練這套拳的武林老人就是「愛新覺羅·溥儇(音:普玄)」,漢名叫「金子弢」。1981年端陽節,金子弢應邀來到武當山傳拳,一住數月,耗盡心血,帶出了一批又一批弟子。他的弟子,上至耄耋之年的老人,下至系著紅領巾的兒童,有教授作家,有幹部工人,還有街道居民……我有幸成為其中的一員。今天,撫今追昔,感慨萬千,當年金子弢老人怎麼也想不到「武當太乙五行拳」的弟子們上了央視武林大會。
太乙五行拳是金子弢先生於1929年在道教聖地武當山從李合林道長所學,據傳為武當道教龍門派宗師張守性創建於明弘治年間。這是一套僅在武當道門高層道土中習練的內家秘拳。這套拳法自1980年金子弢首次在太原全國武術觀摩大會上獻出後,引起了海內外武林同仁的矚目,一時間掀起了武當拳熱。儘管太乙五行拳盛世復出,但因種種原因,它的技擊功效、健身養生價值等,並未被社會所認識。不少文章如出一轍地稱其為「以靜制動,以柔克剛,後發制人」,「周身圓活,形意相隨,連綿不斷」,「動如蛇之行,勁似蠶作繭」等等。實際上,這些僅僅是內家武術最一般的拳理,僅僅流於太乙五行拳外形的描繪,要真正掌握這套拳術,並不是揣摩一下外形,粗通一些陰陽五行的知識就能解決問題的。
下面我就通過組織《武林大會》太乙五行拳擂台賽及多年學練太乙五行拳的淺顯認識,向大家介紹一下「武當太乙五行擒撲二十三式」技擊特點及其實戰發揮問題,不足之處,敬請各位專家、老師們指正。
一、太乙五行拳的理論依據
太乙五行拳出自武當道家,舉手投足強調陰陽開合,每招每式循五行八卦而動,令不少學子感到深奧莫測,望而止步。其實道家思想是整個中國傳統文化的哲學基礎,它以樸素的辨證觀來解釋大千世界。這種樸素的辨證觀所包含的科學性,正是當年詮釋內家武術和指導學練太乙五行拳的理論依據。
太乙五行拳強調「心息相依,任其自然」。其意在於追求自然,返樸歸真,體現了道家「天人合一」的觀點。這也就是道的目的。「以靜制動,以柔克剛」則是道的手段,是道家處世、養身和防侮的方式。而所謂陰陽、五行、八卦、九宮等觀念則是道家實施具體方式的規範依據,是對客觀世界樸素的解釋,也是辨證觀的一些古老的哲學範疇。太乙五行拳,以技擊和養身作為拳術的主要目的,但無論修身養性,追求延年益壽,還是四兩撥千斤,主張後發制人,都離不開上述的目的手段和規範依據。
太乙五行拳依據太極十三勢並結合五禽戲和道門的吐納導引、技擊所創建。十三勢對太乙五行拳的指導作用是實實在在地存在著。所以可以簡單地歸納為:太乙五行拳取五禽戲中象形養生術和道家內丹術精華形成拳術養身的功法理念,取太極十三勢等道家技擊術為其拳術技擊的防禦功能。太極十三勢所包含的內容,恰恰是不折不扣的道家理論;而太乙五行拳則偏重於陰陽五行理論而已。從其養生的角度看,它講究五行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以次孳生,循環無盡。比如太乙五行拳起勢立於中定土,其理是土為生化萬物之靈性——脾為生化之源;面向南,心(火)之熱以溫脾,腑得以化生水谷之精微;轉向東,肝(木)助心火(肝藏血濟心);心火太盛則傷脾,繼而由南轉向西,金克木,以止火旺(肺氣清肅可抑制肝陽上亢)。這套路運行之方位儼然是五行互相制約,互相滋育的一個完整過程。在運行中起到人體生理平衡內在和諧的健身作用。從其技擊技法的角度看,它卻講究五行相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以次循環無盡。這相生相剋、互相制約、互相依存的理念,充分運用到了拳術的組合之中,所以能夠克敵制勝。
二、太乙五行拳的功法特徵
太乙五行拳路演練過程,起伏柔韌松活,形似太極拳。所謂「動如蛇之行,勁似蠶作繭」即形象地勾划了太乙五行拳的動態。它雖然沒有太極拳的舒展、瀟洒,卻比太極拳飄逸。縱觀拳勢,展轉騰挪,環顧八方,道勢多變,卻有著玄妙的嚴肅的規範。從套路方位路線來講,是分陰陽、定五行、踩八卦、竄九宮,具體解釋是:一招一式陰陽相滲,各有虛實開合,整套拳路確定五行方位後,為取其相生相剋之數,在八卦陣中千變萬化,由於在太極圈和四方四隅中不斷變化,便形成了九宮中竄游的格局。
從拳勢來看,處處走圓化柔,無楞無角,不見拙力。直觀些講,上體頗象太極拳,身法中正不偏,雙臂起伏勻緩,動靜自如,纏柔不絕;但太乙五行拳似乎比太極拳拘謹些,相當強調腰隨胯轉,肩胯相對,絲毫不能鬆懈。而下體則象八卦掌,腳步內扣外擺,翻展胯部關節的幅度很大,但每步進退均帶小括弧,或正或反,無八卦開步大。太乙五行拳上下肢體在拳勢中的協調,全靠胯的圓活轉動來完成;可以說胯部的圓活與否是這套拳的關健。胯關節展轉越圓活,拳術的協調性就越好,越能起到養身保健和技擊鍛煉的作用。
從拳架開合來看,太乙五行拳屬於小架子,方丈之地便可演練,而且架子很低,非常強調下部的穩實性。
從拳術勁路來看,起於足跟,發於胯腰,至肩臂而達於手稍。動作要求手跟肘,肘隨肩,肩隨胯,胯隨膝,膝跟足踝。由於此拳強調大幅度轉展胯關節,因此踝、膝部承受力量相應增大,下肢的根基十分穩健。
所以熟練地掌握太乙五行拳的動作,還只是具備了這套拳術的軀殼,有道是:練武不練功,到老一場空。作為武當內家拳術的太乙五行拳尤為強調內功的作用,光練拳架,顯然達不到拳術本身追求技擊和健身的雙重目的。太乙五行拳有一整套功法體系,動功為九宮旋轉十二法、太乙五行樁法,靜功為太乙靜功,器械僅有紫光劍。太乙五行拳法研究會正在組織力量挖掘、整理、編寫50萬字的巨著,向世人介紹太乙五行拳的整套練養理論和方法。
三、太乙五行拳的技擊特點
太乙五行拳經云:「辨位於尺寸毫釐,制敵於擒撲封閉」,這是此拳最為重要的技擊特色。從技擊角度看,太乙五行拳是以擒拿為主的防守型拳術。與一般反關節技擊技術不同,它不以整體剛勁對付對手局部關節,而是以整體的柔韌勁,纏封住對手的局部勁路或整體勁路,所謂「以靜制動,以柔克剛」,就是指此。
當今武林界人士體驗過太極威力的不少,但對太乙五行拳的技擊效能卻有些陌生。根據拳理,太乙五行拳應是同太極拳屬於同一流派的內家拳術,不過具體技擊有所區別。太乙五行拳雖然也講纏絲勁,講引進落空和後發制人,但在實際運用中主要是用腿,用臂封纏對手的下部或上部,即在引化對方進攻的基礎上,擒拿敵人的局部而制服對手。它也有象太極拳一樣的粘勁、聽勁、崩勁等實際勁法,但畢竟是以打穴、擒撲、纏封為主。武當山徐本善道長的全真七弟子於1934年協助賀龍領導的紅三軍解放丹江口市,運用這套拳法曾經有過非凡的表現,我們正在作一個劇本來加以表現。
太乙五行拳的主要技法就是拿筋抓脈法,堪稱擒撲一絕,非一般拳術所能比。太乙五行拳擒撲手法分為兩步實施,每式動作一旦引空對手勁路,封纏住關節,相應跟上的即實施點扣穴位,或錯骨斷筋手法。所謂「辨位於尺寸毫釐」即指點扣穴位。無論上下肢還是頭項軀幹,均有可點扣之穴位。拿不到穴位時還有順藤摸瓜式的沿經找穴手法和掌指勁力變化的奧妙。因為此技法需要一定的功底,而且對人體有很強的傷害性,下手十分殘忍。因此,金子弢先生一般不曾外露,我也僅是在學練中略知一二而已。需要學練者長期艱苦訓練,尤其是對銅人或木人的穴道打練,加上靈活的步法、身法訓練,練至純熟,才能得心應手。
四、《武林大會》太乙五行拳擂台賽組織之經驗
2007年度武當太乙五行拳央視擂台賽,在央視領導的重視和指導下,在地方政府關心支持下,首次探索了《武林大會》拳種擂台賽的海選,經過了套路初選、擂台海選、封閉集訓、進京打擂的四步策劃方案,在保證措施上首次嘗試了政府重視、成立專班、媒體炒作、技術訓練和理論培訓並重等方法。從籌備到進京打擂整個花了三個多月時間,本人克服了重重困難,一直堅守在武當第一線。成功組織了武當山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比武擂台賽,並使武當山秘傳拳種走出山門,首次亮相世人展示其獨特魅力。整個組織過程進展順利、陣容強大、宣傳到位、效果極佳,圓滿完成了央視《武林大會》武當太乙五行拳擂台賽,受到各方面的好評。當然,外行看熱鬧,行家看門道,武當太乙五行拳在央視擂台賽上的表現,還有許多遺憾,選手們沒有更好的體現出本拳種的特色,沒有真正打出本拳種的技擊技法。究其原因:一是受規則所限,擊中部位,倒地,下擂得分設定不合理,本拳種技法加分不夠等。二是實戰經驗不足,技戰術發揮不出來,這也是由於長期只練不打和第一次打擂等殊多因素造成的。三是時間緊迫,無法進行規範系統性訓練。四是門派管理難,選手來自各門各派,思想在短期內難以統一,尤其是武當山固守的門派之風嚴重,少數選手有隻為師傅爭光的俠隘的門派之私影響全局,增加管理難度。
五.2008年度武當太乙五行拳央視擂台賽之展望
新的一年我們必須是在央視《武林大會》這個強大的平台上,依靠政府支持,認真總結經驗,揚長避短,團結努力,發揮特色,才能更上一層樓。如何發揮武當太乙五行拳的技術特點,看起來是個技術問題,實則是組織管理問題,如果沒有各項管理措施的到位,2008年仍然打不出特色。所以我側重談一點有別於各位老師們的非技術的技術管理問題,僅供參考。
第一,必須有政府的高度重視,成立比較穩定、內行的專門班子,吸納熱愛武術有奉獻精神,作風紮實的有志人士。
第二,必須要有經費保障。
第三,特別注重教練的選用,選用品德好、作風硬、技術好、懂本拳種的高人。
第四,特別注重選手的選拔和技術訓練,選那些品質好、守紀律、技術好、能吃苦,勇於拚搏的選手。
第五,從技戰術入手,制定規範,科學,有效的訓練方案,傳承太乙五行拳,以打穴,擒撲,纏封為主要技擊技法進行實戰訓練。
一年來通過參加《武林大會》八大拳種擂台賽,本人積累了一些經驗,今年太乙五行拳擂台賽我已有了一整套成熟的方案,我有信心組織好太乙拳,一定努力打出水平,打出特色,為央視《武林大會》呈現出一台精採的擂台賽。
陳永霞
2008年1月15日於深圳筆架山
推薦閱讀:
※[轉載]拼布朋友們的博客鏈接
※[轉載]北野武:覺得父母不容易了 才算真正成熟
※[轉載]義門陳氏世系代代說(一)
※[轉載]宋·釋文珦詩集(01
※(轉載)談養吾解青囊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