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需要停止對來訪者進行「心理學」的解釋

2015-01-13 18:07 | 心靈咖啡網編譯 | JihadQ .....................................................................................................................................................................................................

(文/Sam Louie,譯/jocelyn1986)

過去幾十年,行為理論轉換成了一種認知,即認知行為療法,也就是當今世界居於主流的身體情緒和精神生物學狀態。隨著腦成像技術的進步,神經學讓我們有機會看到創傷,刺激,以及痛苦情緒下的情感狀態,這在以前至多僅是猜測一下。

臨床醫生將神經學和依戀理論相結合,他們發現病人的啟發創傷(即與主要依戀人物的分離)中,右腦半球變化發揮了巨大作用,同時發現了它如何影響扁桃體以及其他的右腦功能。「最高的人體壓力管理,主體間性,幽默,同情,憐憫,道德,以及創造性都是右腦功能」。這對於治療師的意義在於真正的變化是發生在右腦活動中,而不是試圖去影響掌握邏輯和語言能力的左腦。「因此相對認知機制的解釋和見解,病人和治療師之間相關的情感交流才是變化機制的核心。因此,臨床醫生應該可能關注和病人之間的關係,也就是「此時此地」。

基礎的水平來說,這等於注意病人如何體會這種關係,觀察任何可能出現的變化。但是深層次來說,(當沒有轉換的時候)治療師右腦受到病人情感影響的時候,治療師需要自信的說出來。如果病人讓你感到傷心,憤怒,同情,無聊,不情願,或者甚至威脅,你應該告訴病人這些情緒,以防你錯過了發現病人長期懷有的更核心的情緒變化。

治療師不僅要對病人的非語言交流敏感,例如語氣,說話聲調高低,眼神接觸,說話的節奏,姿勢,面部表情,以及其他的動作,同時也要注意治療師自己在治療關係中的非語言暗示。「在許多方面,這種敏感類似於樂器,要仔細的準備好,維護好,調音,還要保護好。臨床醫生進行主體溝通的能力仰仗於它」能夠用直觀的感覺到病人話語背後發生的事情,而且通常是他自我意識後的事情。

就我自己來說,我也感受到了轉變,我和病人在一起時會調和我們之的情緒。把病人嚴格地看成治療的一個部分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相反,我每次會晤都知道這是需要調動自我情感的關係共舞。「治療師的主體間工作不在於他為病人做了什麼,或者對病人說了什麼(關注左腦)。而關鍵機制是如何與病人相處,特別是在情緒緊張的時刻(關注右腦)」。

我不是在貶低著重解決方案的治療以及認知行為技巧,必須用我現在的新方式是試圖與病人的右腦為伍。本質上說,是試圖讓右腦和右腦交流,探尋他交流中的任何困難,從而認識到變化的可能性。

本文經由jocelyn1986翻譯,非商業轉載請註明譯者及來源心靈咖啡網,商業使用請郵件聯繫:wayne.wu@psycofe.com

[心靈咖啡微信號:psycofe]

(閱讀更多心理學文章請進入「心理學人」——心理學圈子裡的人都在這裡!)

編輯推薦:

創傷後應激障礙都有哪些癥狀?

用心理療法能治糖尿病和癌症?

心理諮詢界希望渺茫?夾縫中求生的正規軍!

測試推薦:

你有多善解人意?(心理感受性測試)

推薦閱讀:

現實生活中天天說尷尬症的人,是因為什麼?
逼迫別人表現出愛國主義是一種道德綁架嗎?
你看過心理方面最受用的幾部書籍是?並說明理由。
自殺是否是對別人的不負責?
當你無法原諒父母時,那就不要原諒

TAG:心理學 | 心理 | 解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