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大智度論 白話譯( 第二冊2)

大智度論 白話譯( 第二冊2 第二冊卷21-卷40 卷第二十一釋初品中九想義  問道人譯摘自中國佛教印經網

釋初品中九想義  

【經】「九想:脹想、壞想、血塗想、膿爛想、青想、啖想、散想、骨想、燒想。」  

【論】問曰:應當先習九想離欲,然後得諸禪,何以故諸禪定後方說九想?

(【論】問:應當先習九想離欲,然後得眾禪,為何說眾禪定後方說九想?)

答曰:先贊果報,令行者心樂。九想雖是不凈,人貪其果報,故必習行。  

(答:先贊果報,使修行的人心樂。九想雖是不凈,人貪其果報,所以必習行。)

問曰:行者云何觀是脹想等九事?

(問:修行的人如何觀此脹想等九事?)

答曰:行者先持戒清凈,令心不悔故,易受觀法,能破淫慾諸煩惱賊。觀人初死之日,辭訣言語,息出不反,奄忽已死;室家驚慟,號哭呼天,言說方爾,奄便那去!氣滅身冷,無所覺識,此為大畏,無可免處。譬如劫盡火燒,無有遺脫。如說:

答:修行的人先持戒清凈,使心不悔而易受觀法,能破淫慾眾煩惱賊。觀人初死之日,辭訣言語,息出不返,奄忽已死;室家驚慟,號哭呼天,方才還言說,突然便那邊去啦!氣滅身冷,無所覺識,此是大畏,沒有可避免的地方。譬如劫盡火燒,無有遺脫。如說:)

死至無貧富,無勤修善惡,

無貴亦無賤,老少無免者。   

無祈請可救,亦無欺誑離,

無捍挌得脫,一切無免處!

死法,名為永離恩愛之處,一切有生之所惡者;雖甚惡之,無得脫者。

(死法,稱為永離恩愛的地方,一切有生命的所厭惡的事;雖然非常厭惡它,沒有得脫的人。)

「我身不久,必當如是,同於木石,無所別知。我今不應貪著五欲,不覺死至,同於牛羊;牛羊禽獸,雖見死者跳騰哮吼,不自覺悟。我既得人身,識別好醜,當求甘露不死之法。」如說:

(「我身不久,必當也是這樣,同於木石,無所別知。我現在不應貪著五欲,不覺死到,同於牛羊;牛羊禽獸,雖見死的跳騰哮吼,不自覺悟。我既得人身,識別好醜,當求甘露不死之法。」如說:)

六情身完具,智鑒亦明利;

而不求道法,唐受身智慧。   

禽獸皆亦知,欲樂以自恣;

而不知方便,為道修善事。   

既已得人身,而但自放恣;

不知修善事,與彼亦何異!   

三惡道眾生,不得修道業;

已得此人身,當勉自益利!

行者到死屍邊,見死屍胮脹,如韋囊盛風,異於本相,心生厭畏;「我身亦當如是,未脫此法。身中主識,役御此身,視聽、言語,作罪、作福,以此自恣,為何所趣?而今但見空舍在此!

(修行的人到死屍邊,見死屍膨脹,如軟皮囊盛風,異於本相,心生厭畏;「我身也當是這樣,未脫此法。身中主識,役御此身,視聽、言語,作罪、作福,用此自恣,將趣向什麼地方?而今天但見空舍在此!)

是身好相,細膚姝媚,長眼直鼻,平額高眉,如是等好,令人心惑;今但見胮脹,好在何處?男女之相,亦不可識。」

(此身好相,細膚姝媚,長眼直鼻,平額高眉,象這樣等好,使人心惑;今但見膨脹,好在那裡?男女的相,也不可識別。」)

作此觀已,呵著欲心:「此臭屎囊,胮脹可惡,何足貪著!」死屍風熱轉大,裂壞在地,五藏、屎尿、膿血流出,惡露已現;

(作此觀後,呵責著欲的心:「此臭屎囊,膨脹可惡,何足貪著!」死屍風熱轉大,裂壞在地,五藏、屎尿、膿血流出,惡露已現;)

行者取是壞相以況己身:「我亦如是,皆有是物,與此何異?我為甚惑,為此屎囊薄皮所誑!如燈蛾投火,但貪明色,不知燒身,已見裂壞;男女相滅,我所著者,亦皆如是。」

(修行的人取此壞相以比類己身:「我也是這樣,都有這類東西,與此有什麼差別?我為什麼這麼迷惑,被此屎囊薄皮所誑!如燈蛾投火,但貪明色,不知燒身,已見裂壞;男女相滅,我所著的,也都是這樣。」)

死屍已壞,肉血塗漫,或見杖楚死者,青瘀黃赤,或日曝瘀黑;具取是相,觀所著者,若赤白之色,凈潔端正,與此何異?既見青瘀黃赤,鳥獸不食,不埋不藏,不久膿爛,種種蟲生。

(死屍已壞,肉血塗漫,或見杖楚死的,青瘀黃赤,或日曝瘀黑;都取這類相,觀察所著的人,像赤白之色,凈潔端正,與此有啥差別?既見青瘀黃赤,鳥獸不食,不埋不藏,不久膿爛,種種蟲生。)

行者見已,念此死屍,本有好色,好香塗身,衣以上服,飾以華彩,今但臭壞,膿爛塗染,此是真實分;先所飾彩,皆是假借。若不燒不埋,棄之曠野,為鳥獸所食,鳥挑其眼,狗分其手腳,虎狼刳腹,分掣誒裂,殘藉在地,有盡不盡。

(修行的人見後,念此死屍,本有好色,好香塗身,衣以上服,飾以華彩,今但臭壞,膿爛塗染,此是真實的情況;以前所飾彩,都是假借。如果不燒不埋,將屍體棄到曠野,被鳥獸所食,鳥挑其眼,狗分其手腳,虎狼刳腹,分拽誒(éi撕裂的聲音)裂,殘藉在地,有盡不盡。)

行者見已,心生厭想,思惟此屍未壞之時,人所著處,而今壞敗,無複本相,但見殘藉,鳥獸食處,甚可惡畏!鳥獸已去,風日飄曝,筋斷骨離,各各異處。

(修行的人見後,心生厭想,思惟此屍沒有壞的時侯,是人所著的地方,而今壞敗,再也沒有原來的相好,但見殘藉,鳥獸食的地方,非常可惡畏!鳥獸已去,風日飄曝,筋斷骨離,各各異處。)

行者思惟:「本見身法,和合而有身相,男女皆可分別;今已離散,各在異處,和合法滅,身相亦無,皆異於本。所可愛著,今在何處?」

(修行的人思惟:「本見身法,和合而有身相,男女都可分別;今已離散,各在異處,和合法滅,身相也沒有了,和本來一點也不一樣。讓人愛著的身相,今在何處?」)

身既離散,處處白骨,鳥獸食已,唯有骨在;觀是骨人,是為骨想。

(身既離散,處處白骨,鳥獸食後,唯有骨在;觀此骨人,這是骨想。)

骨想有二種:一者、骨人筋骨相連,二者、骨節分離。筋骨相連,破男女、長短、好色、細滑之相;骨節分離,破眾生根本實相。

(骨想有二種:一、骨人筋骨相連,二、骨節分離。筋骨相連,破男女、長短、好色、細滑的相;骨節分離,破眾生根本實相。)

骨想復有二種:一者、凈,二者、不凈。凈者,久骨白凈,無血無膩,色如白雪;不凈者,余血塗染,膏膩未盡。行者到屍林中,或見積多草木,焚燒死屍,腹破眼出,皮色焦黑,甚可惡畏;須臾之間,變為灰燼。

(骨想還有二種:一、凈,二、不凈。凈的是死亡很久的骨白凈,無血無膩,色如白雪;不凈的是余血塗染,膏膩未盡。修行的人到屍林中,或見積多草木,焚燒死屍,腹破眼出,皮色焦黑,甚可惡畏;一會兒之間,變為灰燼。)

行者取是燒想,思惟:「此身未死之前,沐浴香華,五欲自恣;今為火燒,甚於兵刃!此屍初死,形猶似人,火燒須臾,本相都失。一切有身皆歸無常,我亦如是!」睹是九想,斷諸煩惱,於滅淫慾最勝;為滅淫慾故,說是九想。

(修行的人取此燒想,思惟:「此身沒死之前,沐浴香花,五欲自恣;今天被火燒,比兵刃還厲害!此屍初死,形猶似人,火燒一會兒,本相都失。一切有身都歸無常,我也和這一樣!」看此九想,斷眾煩惱,對於滅淫慾最勝;為滅淫慾而說這九想。)

問曰:無常等十想,為滅何事故說?  

(問:無常等十想,為滅何事而說?)

答曰:亦為滅淫慾等三毒。  

(答:也為滅淫慾等三毒。)

問曰:若爾者,二相有何等異?

(問:如果是那樣,二相有什麼不同?)

答曰:九想為遮未得禪定,為淫慾所覆故;十想能除滅淫慾等三毒。九想如縛賊,十想如斬殺;九想為初學,十想為成就。

答:九想為遮未得禪定,被淫慾所覆的修行人所說;十想能除滅淫慾等三毒。九想如縛賊,十想如斬殺;九想為初學,十想為成就。)

複次,是十想中,不凈想攝九想。有人言:「十想中不凈想,食不凈想,世間不可樂想,攝九想。」

(又,此十想中,不凈想包括九想。有人說:「十想中不凈想,食不凈想,世間不可樂想,包括九想。」)

復有人言:「十想、九想,同為離欲,俱為涅槃。」所以者何?初死想,動轉、言語須臾之間,忽然己死;身體胮脹,爛壞分散,各各變異,是則無常。若有著此法,無常壞時,是即為苦。若無常苦,無得自在者,是則無我。

(又有人說:「十想、九想,同為離欲,都為了涅槃。」為什麼?初死想,動轉、說話一會兒之間,忽然己死;身體膨脹,爛壞分散,各各變異,這就是無常。如果有著此法,無常壞時,這即是苦。如果無常苦,不得自在的,這就無我。)

不凈、無常、苦、無我,則不可樂。觀身如是,食雖在口,腦涎流下,與唾和合成味,而咽與吐無異,下入腹中,即是食不凈想。以此九想觀身常變,念念皆滅,即是死想。以是九想厭世間樂,知煩惱斷則安隱寂滅,即是斷想。

(不凈、無常、苦、無我,就沒有可樂的。觀身象這樣,食雖在口,腦涎流下,與唾和合成味,而咽與吐沒有區別,下入腹中,即是食不凈想。用此九想觀身常變,念念都滅,即是死想。用此九想厭世間樂,知道煩惱斷就安隱寂滅,即是斷想。)

以是九想遮諸煩惱,即是離想。以是九想厭世間故,知此五眾滅更不復生,是處安隱,即是盡想。

(用此九想遮眾煩惱,即是離想。因為用此九想厭患世間,知道此五蘊滅後更不復生,這樣的地方安隱,即是滅想。)  

複次,九想為因,十想為果,是故先九想,後十想。 

(又,九想為因,十想為果,所以先九想,後十想。)

複次,九想為外門,十想為內門。是故經言,二為甘露門:一者、不凈門,二者、安那般那門。

(又,九想為外門,十想為內門。所以經說,二種是甘露門:一、不凈門,二、安那般那門。)

是九想,除人七種染著:或有人染著色,若赤、若白、若赤白、若黃、若黑;或有人不著色,但染著形容、細膚纖指、修目高眉;或有人不著容、色,但染著威儀進止、坐起行住、禮拜、俯仰、揚眉、頓[目+妾]、親近、按摩;

(此九想,除人的七種染著:或有人染著色,或赤、或白、或赤白、或黃、或黑;或有人不著色,但染著形相容貌、細膚纖指、修目高眉;或有人不著容、色,但染著威儀進止、坐起行住、禮拜、俯仰、揚眉、頓[目+妾]、親近、按摩;)

或有人不著容、色、威儀,但染著言語、軟聲、美辭、隨時而說、應意承旨能動人心;或有人不著容、色、威儀、軟聲,但染著細滑、柔膚軟肌、熱時身涼、寒時體溫;或有人皆著五事;或有人都不著五事,但染著人相若男若女。

(或有人不著容、色、威儀,但染著言語、軟聲、美辭、隨時而說、應意承旨能動人心;或有人不著容、色、威儀、軟聲,但染著細滑、柔膚軟肌、熱時身涼、寒時體溫;或有人都著五事;或有人都不著五事,但染著人相或男或女。)

雖得上六種欲,不得所著之人,猶無所解,舍世所重五種欲樂而隨其死。死想,多除威儀、語言愛;胮脹想、壞想,啖想、散想,多除形容愛;血塗想、青瘀想、膿爛想,多除色愛;骨想、燒想,多除細滑愛;

(雖得上面六種欲,不得所著的人,仍然沒有所解,舍世所重五種欲樂而隨其死。死想,多除威儀、語言愛;膨脹想、壞想,啖想、散想,多除形容愛;血塗想、青瘀想、膿爛想,多除色愛;骨想、燒想,多除細滑愛;)

九想除雜愛,及所著人愛;啖想、散想、骨想,遍除人愛;啖殘離散白骨中,不見有人可著。以是九想觀離愛心,瞋、痴亦微薄;不凈中凈顛倒,痴故著是身。

(九想除雜愛,及所著人愛;啖想、散想、骨想,遍除人愛;啖殘離散白骨中,不見有人可著。用此九想觀離愛心,瞋、痴也微薄了;不凈中凈顛倒,痴所以著此身。)

今以是九想,披析身內,見是身相,痴心薄;痴心薄,則貪慾薄;貪慾薄,則瞋亦薄。所以者何?人以貪身故生瞋,今觀身不凈,心厭故不復貪身,不貪身故不復生瞋。

(今天用此九想,披析身內,見此身相,痴心薄;痴心薄,則貪慾薄;貪慾薄,則瞋也薄。為什麼?人因貪身而生瞋,現在觀身不凈,心厭而不再貪身,因不貪身不再生瞋。)

三毒薄故,一切九十八使山皆動;漸漸增進其道,以金剛三昧摧碎結山。九想雖是不凈觀,依是能成大事;譬如大海中臭屍,溺人依以得渡。

(因三毒薄,一切九十八使山都動;漸漸增進他的道業,用金剛三昧摧碎結使山。九想雖是不凈觀,依此能成大事;譬如大海中臭屍,溺人依而得渡。)  

問曰:是九想有何性?何所緣?何處攝?  

(問:此九想有何性?何所緣?何處攝?)

答曰:取想性,緣欲界身,色想眾攝,亦身念處少分;或欲界攝,或初禪、二禪、四禪攝。未離欲散心人得,欲界系;離欲人心得,色界系。胮脹等八想,欲界、初禪、二禪中攝;凈骨想,欲界、初禪、二禪、四禪中攝。

(答:取想性,緣欲界身,色想眾攝,也是身念處少部分;或屬於欲界,或屬於初禪、二禪、四禪。未離欲散心人得,欲界系;離欲人心得,色界系。膨脹等八想,在欲界、初禪、二禪中修;凈骨想,在欲界、初禪、二禪、四禪中修。)

三禪中多樂,故無是想。是九想,是開身念處門,身念處開三念處門,是四念處開三十七品門,三十七品開涅槃城門。入涅槃,離一切憂惱諸苦,滅五眾因緣生故,受涅槃常樂。

(三禪中多樂,所以沒有這些想。此九想,是開身念處門,身念處開三念處門,此四念處開三十七品門,三十七品開涅槃城門。入涅槃,離一切憂惱眾苦,因滅五蘊因緣生而受涅槃常樂。)

問曰:聲聞人如是觀,心厭離欲,疾入涅槃。菩薩憐愍一切眾生,集一切佛法,度一切眾生,不求疾入涅槃故,觀是九想,云何不墮二乘證?  

(問:聲聞人這樣觀,心厭離欲,快速入涅槃。菩薩憐愍一切眾生,修集一切佛法,度一切眾生,因不求疾入涅槃,觀此九想,如何不墮入二乘證?)

答曰:菩薩於眾生心生憐愍,知眾生以三毒因緣故,受今世、後世身心苦痛。是三毒終不自滅,亦不可以余理得滅;但觀所著內、外身相,然後可除。以是故,菩薩欲滅是淫慾毒故,觀是九想。

(答:菩薩對於眾生心生憐愍,知眾生飲三毒因緣而受今世、後世身心苦痛。此三毒終不自滅,也不可用其他的道理得滅;但觀所著內、外身相,然後可除。所以菩薩欲滅是淫慾毒,觀此九想。)

如人憐愍病者,合和諸葯以療之;菩薩亦如是,為著色眾生,說是青瘀想等,隨其所著,分別諸相,如先說。是為菩薩行九想觀。  

(如人憐愍生病的人,合和眾葯以治療他;菩薩也是這樣,為著色眾生,說此青瘀想等,隨其所著,分別各種相,如前面說的。這是菩薩行九想觀。)

複次,菩薩以大慈悲心,行是九想,作是念:「我未具足一切佛法,不入涅槃。是為一法門,我不應住此一法門,我當學一切法門。」以是故,菩薩行九想無所妨。

(又,菩薩用大慈悲心,行是九想,作此念:「我未具足一切佛法,不入涅槃。這是一法門,我不應住此一法門,我當學一切法門。」所以,菩薩行九想無所妨。)

菩薩行是九想,或時厭患心起,如是不凈身可惡可患,欲疾取涅槃。

菩薩行此九想,或時厭患心起,像這樣的不凈身可惡可患,想快點取涅槃。)

爾時,菩薩作是念:「十方諸佛說一切法相空,空中無無常,何況有不凈?但為破凈顛倒故習行不凈,是不凈皆從因緣和合生,無有自性,皆歸空相。我今不應取是因緣和合生無自性不凈法,欲疾入涅槃。」

(那時,菩薩這樣想:「十方一切佛說一切法相空,空中沒有無常,何況有不凈?但為破凈顛倒而習行不凈,此不凈都從因緣和合生,沒有自性,都歸空相。我今不應取此因緣和合生無自性不凈法,先快點入涅槃。」)

經中亦有是說:若色中無味相,眾生不應著色;以色中有味故,眾生起著。若色無過罪,眾生亦無厭色者;以色實有過惡故,觀色則厭。若色中無出相,眾生亦不能於色得解脫;以色有出相故,眾生於色得解脫。

(經中也有此說:如果色中無味相,眾生不應著色;因色中有味而眾生起著。如果色沒有過罪,眾生也沒有厭色的;因色實有過惡而觀色則厭。如果色中沒有出相,眾生也不能於色得解脫;因色有出相而眾生於色得解脫。)

味是凈相因緣,以是故,菩薩不於不凈中沒,早取涅槃。九想義,分別竟。

(味是凈相因緣,所以,菩薩不於不凈中沉沒,早取涅槃。九想義,分別結束了。) 


推薦閱讀:

彌勒樓閣-(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七十九 之 彌勒樓閣 白話)
????每天一聽【白話佛法】 既不願吃苦,又不去行善,將來哪來的福氣?
姚來旺仗勢欺人 胡小哥怒斬奸商
白話《華嚴經》79-80
大智度論 白話譯(81)

TAG:白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