險怪渾成的茶歌——盧仝《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賞析
來源:說茶網編輯:南嘉木2015-10-20 10:40:22
日高丈五睡正濃,軍將射門驚周公。
口雲諫議送書信,白絹斜封三道印。
開緘宛見諫議面,手閱月團三百片。
聞道新年入山裡,蟄蟲驚動春風起。
天子須嘗陽羨茶,百草不敢先開花。
仁風暗結珠蓓蕾,先春抽出黃金芽。
摘鮮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
至尊之餘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
柴門反關無俗客,紗帽籠頭自煎吃。
碧雲引風吹不斷,白花浮光凝碗面。
一碗喉吻潤,二碗破孤悶。
三碗搜枯腸,唯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
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
蓬萊山,在何處?玉川子乘此清風欲歸去。
山中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風雨。
安得知百萬億蒼生命,墮在巔崖受辛苦。
便為諫議問蒼生,到頭還得蘇息否?
茶的開發,是中華民族對世界文明的重要貢獻。早在儒家經典《爾雅》中就提到「檟,苦茶。早采者為茶,晚采者為茗」。可見其歷史之久遠。但是茶的興旺,是在唐代。陸羽的《茶經》與盧仝的《茶歌》可稱茶史上的雙璧。陸羽的《茶經》全面論述了茶葉的起源、生產、飲用方面的知識,開茶道的先河。盧仝的《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這首茶歌,則以歌行體的形式,生動地描述了茶的採摘、製作、飲用以及有關精神層面的問題。開啟了人們以茶遣興、以茶交友、以茶明志和品茶悟道的富有情趣的文化範疇。這首詩便成了膾炙人口的絕唱。
盧仝(795-385),是初唐四傑盧照鄰的嫡系子孫。他天才卓越,持身高潔,馳譽四方。朝廷兩以諫官相招,辭不赴。仝自號玉川子,後以「甘露之變」為宦黨誅殺。盧仝是韓孟詩派中堅,其詩造字用語,務追奇險,力破餘地,有戛然獨造,渾成險怪之特點。
此詩起首兩句,十分率性:日高丈五尚在高睡,被射門的軍差從夢中驚醒。上句七字,五仄二平;下句七字,五平二仄。是典型的拗體。詞意聲情,都打破了傳統的表現手法,以重拙之筆出之。正是韓愈所追求的「盤空出硬語,妥帖力排戛」的風格。前六句寫孟簡諫議大夫派軍差送來月形茶餅300個,充滿感謝和歡喜之情。「密封」「加印」見出孟諫議之重視;「開緘」「手閱」見出作者之珍惜。細節描寫,字字含情如此。
下面14句寫採摘焙制、沖泡之情狀,格外精彩。春風吹醒了冬眠的蟄蟲,該是入山採茶的時候了。「陽羨」即江蘇宜興。陸羽認為陽羨茶「其香冠世,推為上品」。到時候皇帝要特派官吏監製。「百草不敢先開花」,寫皇權的威風。「仁風」二句寫茶之美妙,可謂盡態極妍了。「碧雲引風」形容茶氣薰蒸,「白花浮光」寫湯色之美,都是妙造毫巔的極筆。
接著寫品茶之況味,為一篇重點:一碗潤喉;二碗解悶;三碗下肚後,竟引發出滿腹書卷學問之奇想來了;四碗喝出輕汗,不平的牢騷,隨汗散盡;五碗身輕體泰;六碗靈骨姍姍,飄然若仙。七碗喝罷,不得了啦,兩腋習習風生,要飛到蓬萊山去了。要向主管下土的神仙申情,請他們體恤遭受風雨折磨的生靈的困苦,並要代替孟諫議為蒼生請命,讓他們稍得安生些。這首詩最後歸結到改善勞苦大眾生活的主題上來。立論正大,所見宏遠,已超出了吟風論月的範疇。
作為盧仝風格的代表,此詩大得聲稱,影響深遠。在當時,這類韓派詩作,是醫治平弱纖巧的大曆新風的一劑良藥。對推動詩歌的新變,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作者:周篤文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推薦閱讀:
※陶淵明《歸田園居·其三》賞析 - 雜文 - 紅袖添香
※美國藝術家Mike.Malm油畫作品賞析(5)
※山抹微雲,天連衰草,畫角聲斷譙門——秦觀《滿庭芳》賞析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的意思及全詩翻譯賞析
※國師手筆賞析『皇帝聽政?王爺審案?五子登榜?
TAG:賞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