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超聲診斷子宮腺肌病?
超聲下,子宮腺肌病容易與哪些疾病混淆?
來源:即時超聲
子宮腺肌病是指在子宮肌層內含有子宮內膜腺體和間質,子宮內膜呈憩室樣向下長入子宮肌層所致。
(一)病理
子宮均勻性對稱性增大,子宮腺肌病的病灶以後壁居多,肌壁常增厚,切面較硬,內見增粗的肌纖維帶和微囊腔,腔內為陳舊性血液。局灶型子宮腺肌病的病灶呈局限性生長,局部平滑肌大量增生,呈肌瘤樣結節,結節內見內膜腺體和間質,類似肌壁間肌瘤,但無假包膜存在,與周圍肌層無明顯界限,稱為子宮腺肌病。肌層內異位內膜組織呈島狀分布,較少出血形成囊腫。偶爾異位病灶在子宮或宮頸肌層形成出血性囊腫。
(二)臨床表現
常發生於生育年齡婦女,約30%患者無癥狀,竹搖癥狀為進行性痛經,經量增多,經期延長。婦科雙合診子宮球形增大、質硬,經期有壓痛,合併盆腔子宮內膜異位症時附件附件區可捫及囊性腫塊。
(三)超聲表現
1、二維超聲表現 根據病灶的分布和回聲特徵,可以分為瀰漫型、前/後壁型和局灶型。
(1)瀰漫型:子宮球形增大,三徑之後常大於15cm,宮腔內膜線居中,經腹喝經引導掃查肌層回聲普遍增高,呈分布不均粗顆粒狀,又是後方衰減使子宮肌層普遍偏低,見圖1a,1b,圖2a,圖2b。
圖1a 子宮腺肌病瀰漫型聲像(經腹掃查)
圖1b 子宮腺肌病瀰漫型聲像(經腹掃查)詳解
圖2a 子宮腺肌病瀰漫型聲像(經陰道掃查)
圖2b 子宮腺肌病瀰漫型聲像(經陰道掃查)詳解
(2)前/後壁型:病變局限分布於整個前壁或後壁肌層,偶見分布於側壁。以後壁型較多見,子宮呈不對稱性增大,向後方隆起,宮腔內膜線前移,前壁肌層回聲正常,後壁肌層普遍增厚,回聲不均,多呈柵欄狀衰減,致使整個子宮回聲減低,粗顆粒狀不均增強回聲不多見。見圖3,圖4,圖5。
圖3a 子宮腺肌病前壁型聲像(經腹掃查)
圖3b 子宮腺肌病前壁型聲像(經腹掃查)詳解
圖4a 子宮腺肌病後壁型聲像(經腹掃查)
圖4b 子宮腺肌病後壁型聲像(經腹掃查)詳解
圖5a 子宮腺肌病後壁型聲像(經陰道掃查)
圖5b 子宮腺肌病後壁型聲像(經陰道掃查)詳解
(3)局灶型:子宮腺肌瘤屬於此類,子宮不規則增大,子宮形態欠規整,局部隆起。病灶內呈不均質高回聲,伴少許聲衰減或呈柵欄狀衰減回聲,見圖6,周圍肌層回聲正常,病灶與正常肌層之間沒有清晰的邊界。
圖6a 子宮腺肌瘤聲像
圖6b 子宮腺肌瘤聲像詳解
當病灶以出血為主時,肌層內表現為局灶性的小囊,大小不一,形態不規整,經陰道超聲顯示其內回聲呈雲霧狀,見圖7。
圖7a 子宮腺肌病局部出血病灶聲像
圖7b 子宮腺肌病局部出血聲像詳解
2、彩色多普勒超聲表現
(1)血流分布特徵:子宮內血流信號較正常增多,但由於腺肌病常伴聲衰減,不容易顯示出豐富的血流信號。血流信號在病灶處肌層呈星點狀、條狀散在分布,或呈放射狀排列,見圖8。
圖8 子宮腺肌病血流分布(1)
局灶型者僅在病灶部位血流信號稍增多,病灶周圍肌層血流分布正常,見圖9。
圖9 子宮腺肌病血流分布(2)
無論哪種類型,當腺肌病較嚴重,陰道流血時間長、合併感染時,可出現肌層血流異常豐富,血管呈粗條狀貫穿肌層,相連成網狀,並可記錄到低阻力型動脈頻譜,此時應仔細與惡性病變鑒別。
(2)血流頻譜:子宮腺肌病病灶處的動脈性頻譜與子宮動脈各級分支的頻譜基本相同,阻力指數常大於0.50,偶爾在嚴重的腺肌病子宮內可記錄到低阻力型動脈頻譜,靜脈性頻譜則較多見。
(四)超聲鑒別診斷
前或後壁型腺肌病與巨大子宮肌瘤鑒別 鑒別要點是仔細尋找病灶周圍有無正常肌層。子宮肌瘤常在病灶周圍掃查到正常肌層。
子宮腺肌瘤與子宮肌瘤鑒別 鑒別關鍵是分辨病灶周邊有無假包膜,肌瘤邊界清楚,周圍有假包膜反射,彩超顯示假包膜上有環狀血流信號。
瀰漫型子宮腺肌病與子宮肥大症鑒別 子宮肥大症病理特徵為平滑肌細胞肥大,子宮纖維化,膠原纖維增生,肌層肥厚,子宮重量大於120g,超聲表現為子宮均勻增大,肌層回聲稍不均勻。當腺肌病較輕時,肌層也僅表現為稍不均,超聲無特異性,鑒別有困難。此時主要靠有無痛經病史來鑒別
子宮腺肌病合併感染時與子宮肉瘤鑒別 子宮腺疾病合併感染時病灶內血流豐富,而子宮肉瘤也表現為肌層內邊界不清病灶,血流異常豐富,兩者鑒別需結合病史,診斷性刮宮,必要時行超聲引導穿刺活檢輔助診斷。
(五)臨床評價
大部分子宮腺肌病病情較輕,無臨床癥狀或僅表現輕微痛經,子宮病變輕微,加上聲像改變除子宮肌層回聲稍不均勻外,沒有典型圖像,因此子宮腺疾病的漏診率較高。因此臨床診斷要重視病史,有進行性痛經的病例可適當放寬標準。
推薦閱讀:
※12星座最易被人利用的弱點,看看你的弱點是什麼?
※如何利用「四星匯聚」來定家宅盤
※利用櫃員機故障惡意取款行為之定性研究
※配圖細解:揭秘如何利用燈光旺財
※哪些人正在利用你的好意,掏空你的錢包?(《影響力》共讀預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