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一談小米的估值問題
06-04
小米最近快要在香港IPO了,很多人關心估值問題(其實就是想看看上市有沒有機會炒),我們今天就來討論一下。我先拋磚引玉,歡迎大家貢獻真知灼見。01二級市場估值回歸理性討論估值肯定離不開大環境。最近新經濟公司蜂擁至香港上市,一個得益於港股大牛市,供需兩旺;一個得益於港股發行制度改革,給了很多政策(比如同股不同權)。騰訊在香港的成功,讓很多投資者對國內新經濟公司期待很高,也願意給比較高的估值。但是,先上市的幾個走勢卻大跌眼睛。以最新價格/首發價格計算,上市的新股中,眾安在線(6060)跌17%,易鑫集團(2858)跌50%,閱文集團(0772)跌33%,雷蛇(1337)跌45%,SUSRAM(1696)跌18%。上得早的美圖公司(1357)已經跌回了發行價,最新上的平安好醫生(1833)已經跌破了發行價。也就是說,新經濟獨角獸赴港上市,跌破發行價甚至大跌,不是一例兩例,而是大面積的。這就說明了一個系統性的問題:二級市場對獨角獸公司的估值,比一級市場要低。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一個很明顯的原因就是一級市場估值過高。一級市場是內部人市場,缺乏透明度,企業和投資人之間是一種共存共榮的關係,都有把估值往上做的意願。同時,由於不能自由買賣,當估值比較高時股東缺乏退出渠道。等企業上市,投資人自然會選擇恰當時機套現利潤。因此到了二級市場,股東的利益和企業的利益不再是一致的。有的股東看好繼續持有,有的股東覺得短期股價高企就會選擇出售。這樣一來,定價會更加接近真實。02小米VS格力小米上市前夕,財聯社報道:小米IPO定價基本確定在1000億美元以上,爭取在1200億美元,而基石投資者定價在800億美元。隨著招股說明書的披露投資者了解到了更多信息,以及近期港股新股大跌,據傳小米的估值已經調整到了700到800億美元。調整幅度相當大。那麼小米究竟值多少錢呢?應該說小米的估值應該是動態的,我們這裡探討的只是他上市後短期的估值,長期的取決於雷軍的奮鬥(這裡不討論)。雷軍曾經跟董明珠打了一個賭,說是到2018年,小米的營業收入要超過格力。從招股書披露的數據來看,2017年小米營收規模1146億,而格力則是1500億。按照增速來看,小米的銷售額要在2018年(甚至可見的三年內)超過格力(畢竟董明珠說格力2018年要達到2000億)是比較困難的了。另外,雷軍說小米的凈利率要長期保持不超過5%,對比而言,格力的銷售凈利率連續三年都在14%以上。論盈利能力,小米暫時達不到格力的水平。當然你可以說小米是有意保持較低的凈利率水平,但從行業來看,中國的手機公司凈利率能超過5%的幾乎沒有。壓低價格銷售,突出性價比,是小米的殺手鐧,也是奪取市場份額的手段,至少我們短期內看不到小米盈利能力的提升。從利潤水平來看,2017年小米盈利50億,格力盈利200億以上。格力的盈利規模是小米的4倍。在各方面指標目前都不如格力的情況下,大家都是做高端製造業,格力的市值是2882億人民幣(相當於450億美元),比小米目前預測的估值區間的下限還要低35%,而且格力還「掌握核心科技」。這就不得不說,作為新經濟公司,小米享受的估值溢價已經不少了。03小米的手機業務小米當然不能跟格力比,小米是互聯網公司,格力是傳統經濟。小米賣手機,格力賣空調。小米也可以賣空調,但格力賣手機就不行。所以說,不能錨定格力來對標小米。那麼,我們怎麼看小米呢?從招股說明書來看,小米三塊業務,手機佔比70%,智能硬體20%,互聯網服務10%。至少目前來看,還是定義為一家手機公司。小米的互聯網服務,月度ARPU(每用戶平均收入)只有9美元,比全球十大互聯網公司平均100到200美元低很多,這一塊還沒挖掘。說小米是互聯網公司,那是以發展的眼光看問題,用預期給估值。所以說,小米弱化自己「手機公司」的屬性,講IoT生態,講互聯網,既有講述自己未來願景的想法,也有給資本市場一個故事的需要,唯有如此,才能獲得更高的估值。但是我們投資者是否要為小米的這個願景買單,那就見仁見智了。畢竟我們投資小米,要賺的就是這個未來願景,如果一開始價格就把願景反應在裡面了,那我們還賺什麼錢呢?如果光看手機業務,蘋果9000多億市值,銷售凈利率超過20%,市盈率估值只有17倍。如果小米2018年利潤到80億,估值給700億美元的話,市盈率就50倍了。論市盈率小米嚴重高出蘋果。這裡面隱含的是,小米增速大大超過蘋果。畢竟,蘋果體量太大了,體量這麼大增速不可能很快,這是一個業內的常規推理。那麼,小米賣手機,增速靠什麼呢?國內肯定是靠不上了,國家統計局最新的數據,2018年4月中國智能手機產量同比增長5%,1-4月份產量同比增長4.7%。而諮詢公司Couterpoint的數據,2018年第一季度中國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下滑8%,環比下滑21%。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已經趨緊飽和了。小米要在國內保持比較高的增速,靠大環境不可能,必須要跟華為、蘋果、OV打貼身肉搏戰,這難度挺大的。所以我們看到最近小米好多高管包括雷軍在微博上發的貼,不是在西班牙開店了,就是在烏克蘭開店了,或者在印尼開店了,總而言之,小米要增長,要靠國際化。國際市場是廣闊藍海,還有很多空白點。當然,如果以PEG等於1,要小米維持50%的增速,這樣的話小米營收大概6年就趕上蘋果了。我認為這個概率是比較低的,小米的增速肯定會下來,估值也會下來,作為一個硬體公司,就算考慮到增長性,在香港市場上給20-30倍的估值已經很可以了。也就是說小米的手機業務差不多當前支撐的是300-400億美元的估值。04小米的IoT生態除了手機以外,小米要講一個高估值的故事,必須要依賴於它的IoT生態,也就是智能硬體。目前小米的IoT集中在智能音箱、智能電視、小米盒子、翻譯機、路由器等等產品。這些產品跟手機最大的不同,就是已經被BAT還以一大堆AI企業盯上了。比如以智能音箱為例,小米就要面臨百度的小度在家、阿里的天貓精靈等等競爭。在IoT領域競爭,硬體不是最重要的因素,軟體和人工智慧技術也很重要。在這方面小米的積累不多,打過的仗也比較少。而且做智能硬體,一個很重要的底層技術就是人機交互,這方面需要包括語音識別在內的AI技術。即便是最近鎚子剛發布的要定義下一個十年個人電腦的TNT,就大大地凸顯了語音交互的能力。而國內在整個人機交互、智能語音識別上做的最好的,可能要數百度和科大訊飛。所以前段時間我們看新聞,小米跟百度結盟,在小米的智能硬體中應用百度的DuerOS操作系統,也是補了小米的這樣一個短板。除此之外,很多人講到小米的硬體生態,會把小米生態鏈的一些公司都算在小米的估值裡面,也是不妥的。比如說華米就單獨上市了。小米硬體生態裡面很多公司都會獨立發展,小米只是持有這些公司的股份,算作一種投資。當作投資的話估值就不能按照幾十倍的市盈率來估算了,常規來說是要打折扣的。所以綜上所述,我認為小米目前500到700億美元左右的估值還是相對合理的,而且反映了市場對它未來幾年發展的預期。當然,將來小米能否衝到1000億美元,要看它一個手機的國際化進展,另一個是IoT生態的發展。(編輯:賈紫璇)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扒一扒華為與小米的恩怨史
※吃雞是玩網易的終結者,還是小米的小米槍戰?
※對小米的營銷有什麼看法?
※展開 廣告
首頁 科技 正文
雷軍:小米的下一個發展重心在印度是真的嗎?
※小米移動卡吃到飽,歸屬地是杭州的,在嘉興用會有什麼問題?怎麼個收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