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迅速示弱西方諸國內情

原題為《西方抵制俄參加里約奧運會內情》

「麥克拉倫報告」指控俄政府通過興奮劑保證運動員在索契冬奧會、喀山大運會等國際賽事上取得好成績,無疑是對普京體育興國執政理念和多年政績的一次釜底抽薪。

直到里約奧運會開幕前的最後一刻,8月4日晚,國際奧委會最終確認有271名俄羅斯運動員獲得參賽資格。這意味著,原定的俄羅斯軍團中的70%運動員被官方放行。

由於世界反興奮劑機構7月中旬發布獨立個人報告,指出俄羅斯存在系統性操縱運動員服用興奮劑的問題,並以此建議國際奧委會全面禁止俄羅斯運動員參加里約奧運會及殘奧會。國際奧委會於7月24日最終決定,不對俄羅斯採取全面禁賽的處罰,由各單項體育聯合會決定是否允許俄羅斯選手參賽。

7月27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在克里姆林宮接見了即將前往巴西里約熱內盧參加奧運比賽的100多名俄運動員。他不無憤怒地說,有關俄運動員的事態超出法律和常理範疇,目光短淺的政客們插手體育,這是一種歧視。

[2016年7月25日,俄羅斯奧委會(ROC)主席亞歷山大·茹科夫抵達莫斯科舉辦的ROC董事會臨時會議現場,顯得如釋重負。前一天國際奧委會最終決定,不對俄羅斯採取全面禁賽的處罰,由各單項體育聯合會決定是否允許俄羅斯選手參賽。]

德國紀錄片引爆醜聞

這樁差點兒讓俄奧運代表團「全軍覆沒」的興奮劑危機始於2014年。當年12月,德國電視台ARD播放了由記者澤貝里特製作的一個長達60分鐘的紀錄片,俄羅斯前反興奮劑官員維塔利·斯捷潘諾夫和他的妻子、800米運動員尤利婭·斯捷潘諾娃作為線人,在片中抖出俄田徑運動員「系統性」使用興奮劑的諸多猛料。相關內容引發西方媒體熱炒,俄體育圈「興奮劑醜聞」也浮出水面。

醜聞曝光後,國際田聯開始就片子披露的興奮劑和腐敗問題展開調查。很快,俄田協主席、國際田聯財務官巴拉赫尼切夫和國際田聯市場顧問、時任國際田聯主席迪亞克的兒子帕·迪亞克被迫先後宣布辭職。緊接著,世界反興奮劑機構(WADA)介入,並於年底成立由WADA前主席、加拿大人理查德·龐德領導的三人獨立調查委員會。

經過近一年的調查,該委員會於去年11月公布調查報告,證實了俄羅斯田徑界存在大規模系統性服用興奮劑的現象,建議對俄田徑運動員進行全面禁賽。這份報告引起當時上任不到三個月的國際田聯新主席、英國田徑傳奇人物塞巴斯蒂安·科的高度重視。為扭轉此前身陷隱瞞俄興奮劑醜聞的被動局面,報告出爐幾天後,國際田聯施出史無前例的重拳:取消俄田協會員資格、禁止俄田徑運動員參加國際田聯舉辦的一切賽事活動。塞巴斯蒂安說,這是他們「所能做出的最嚴厲的制裁和處罰」。

面對國際田聯開出的這一罰單,俄體育高層一方面表態將全力配合國際組織調查,同時也指責因幾個人就禁掉整個俄田徑隊是「不負責任的行為」。

讓俄體育官員更為惱火的是,在2016年頭幾個月的多項國際賽事中,俄自行車隊成員沃爾加諾夫、女子花樣滑冰選手葉博布羅娃及網球名宿莎拉波娃等運動員先後被發現服用一種今年1月1日剛被世界反興奮劑機構列入違禁藥物清單的米屈肼(Meldonium)。這是不少俄運動員長期服用的一種常見心臟保護藥物,但因忽視新規,他們遭到為期4個月到4年的禁賽處罰。

雖然俄體育部長穆特科願意分擔責任,並承諾建立新的保障運動員免受違禁物質侵害的機制,但國際田聯並不買賬。3月11日,國際田聯理事會在一份特別調查報告指出,俄羅斯田協要達到被解禁條件,還需做大量工作。

6月17日,國際田聯維也納理事會會議投票決定,將繼續「封殺」俄羅斯田徑的會員資格,這意味著俄羅斯在里約奧運會上或將無緣所有田徑項目。第二天,國際奧委會執委會發表聲明稱,「完全尊重」國際田聯的立場,並稱這個決定與奧委會對興奮劑「零容忍」的原則相一致。WADA主席里迪強調,自從田徑運動員被禁賽以來,俄羅斯的「文化沒有改變」,而國際田聯應該對其他運動項目傳達「一個有力的信號」。

此舉引發俄方強烈抗議。普京認為,那些沒有涉及禁藥問題的運動員不應被牽連,國際田聯這種株連的決定是「不公平的」。撐桿跳女皇伊辛巴耶娃更指出,「這是對俄羅斯人的種族歧視。」

[2016年7月27日,在接受完總統普京的接見後,即將出征里約奧運會的俄羅斯運動員離開克里姆林宮大廳。]

「麥克拉倫報告」煽風點火

俄羅斯田徑運動員的禁賽,無疑是國際體壇的一場大地震。但WADA新近出爐的另一份調查報告,更讓俄羅斯雪上加霜。

莫斯科時間7月18日下午四時,加拿大律師麥克拉倫在多倫多舉行的專項新聞發布會,公布由他領導的世界反興奮劑機構獨立調查委員會就2014年索契冬奧會俄運動員服用興奮劑問題調查結果,並建議國際奧委會取消俄奧運代表團參加里約奧運會的資格。

「麥克拉倫報告」的出爐,緣起於WADA和國際田聯的新線人——俄反興奮劑中心前主任羅德琴科夫。作為莫斯科大學化學系的高材生,羅德琴科夫在俄反興奮劑中心一把手位置上幹了十年。因銷毀運動員尿樣醜聞於去年被迫辭職後,他在美國紀錄片導演布萊恩·福格爾的幫助下,於今年1月「逃到」美國。據其透露,當時他研製了含有三種興奮劑類固醇構成的雞尾酒。而參加2012年倫敦奧運會和2014年索契冬奧會的很多俄運動員,包括索契冬奧會的15名金牌得主,都喝了這種酒。

為了證實這份爆料,WADA在5月啟動了新一輪調查。僅僅兩個月,由其聘請的加拿大律師麥克拉倫就拿出了這份長達97頁的調查報告。在公布調查結果的新聞發布會上,麥克拉倫強調,索契冬奧會尿樣作弊事件是俄政府行為——整個計劃由俄體育部長穆特科直接負責,參與實施的還有俄聯邦安全局。

這則爆炸性新聞的「殺傷力」可想而知。報告公布後,一些主要國家的反興奮劑官員全面要求取消俄代表團里約奧運參賽資格。國際奧委會主席托馬斯·巴赫也表示:「這份報告列出的行為是對奧運和體育誠信的一次駭人的、空前的打擊,國際奧委會將毫不猶豫對相關個人或組織進行最嚴厲的制裁。」

為此,國際奧委會執行委員會在7月19日舉行電話會議,以趕在里約奧運會之前,討論決定相關處罰範圍和具體方式。考慮到事態的嚴重性,普京於前一天晚間發表聲明,免去WADA報告中提到的相關人員的職務,並敦促WADA委員會進行更全面、客觀、基於事實的調查,還保證俄執法和調查機構會積極配合WADA的工作。

不過,普京強調,現實情況讓他想到「政治干預體育」的1980年代,「當時西方國家為抗議蘇聯『侵略』阿富汗,發起抵制莫斯科奧運會活動,而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四年後報復性地抵制了洛杉磯奧運會。這件事的結果是什麼呢?很多俄、美國優秀運動員失去了參賽機會,多年的艱苦訓練化為烏有。可以說,他們都是政治鬥爭的犧牲品,而體育競技本身也陷入了嚴重的危機。」

普京迅速示弱背後

在一些國家反興奮劑機構、俄羅斯官方及社會輿論的壓力下,面對國際體育仲裁法庭踢回腳下的這個「皮球」,國際奧委會宣布,7月24日舉行執委會成員全體電話會議,協商解決各方都能接受的方案。會議決定表明,國際奧委會拒絕因興奮劑問題做出「全部禁賽」這項自奧運會舉辦以來最嚴厲的處罰,並把「皮球」踢給單項國際體育聯合會,由此避免了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以來奧林匹克運動面臨的最大一場分裂危機。

就是否應該實施「全面禁賽」的問題上,執委會異常慎重。一方面,國際奧委會歷來宣稱對興奮劑「零容忍」;另一方面,在奧運會上實現奧林匹克大家庭的團聚,是國際奧委會孜孜以求的目標。對俄羅斯代表團全面禁賽,固然能彰顯國際奧委會反興奮劑的堅定立場,同時對試圖使用興奮劑者產生巨大的震懾作用;但俄羅斯是世所公認的體育強國,缺少了俄羅斯運動員的競爭,里約奧運會賽事的精彩度必定大打折扣。

更為重要的是,實行「一刀切」地全面禁賽,對於那些清白、乾淨的俄羅斯運動員,有失公平。正如巴赫在當天執委會會議後所表示的,集體禁止俄羅斯運動員參加里約奧運會,不應以犧牲個體的公正權利為代價。基於這一精神原則,國際奧委會最終決定,由國際單項體育聯合會對每個俄羅斯運動員的興奮劑記錄進行個案分析,自行決定是否對各自項目的俄羅斯選手禁賽。

不少分析指出,俄之所以能免遭「全軍覆沒」的厄運,也與普京迅速示弱有關。普京之所以在興奮劑危機這件事上強壓怒火,出於以下兩點考慮:

首先是保衛2018年的足球世界盃舉辦權。俄「商業FM」體育評論員伊萬·施維茨認為,WADA不斷炒作俄興奮劑醜聞的最終目的,是剝奪俄在2019年之前舉辦任何國際大賽的權力。「普京通過建立由斯米爾諾夫領導的獨立公共委員會,並配合國際進行客觀調查,目的就是要破解由美國主導的這場陰謀。」

其次是顧全今年9月的國家杜馬選舉大局。普京深知,這起興奮劑醜聞表面上是沖著俄奧運代表團的387名運動員,但美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等國的真正打擊目標是他本人及其權力核心圈。「麥克拉倫報告」里的醜聞主角、俄體育部長穆特科,也是其「聖彼得堡幫」的一員大將。此前穆特科曾身陷多起腐敗醜聞,但在普京的力保之下,他依然穩坐體育部長之位。今年俄羅斯將恢復杜馬選舉制,當在野黨加力造勢爭取杜馬代表席位之時,此時大肆炒作興奮劑風波,無疑將給執政的統俄黨選情帶來不利影響。

當然,「麥克拉倫報告」的最大殺傷力在於,它指控俄運動員作弊是一種政府行為。普京是柔道高手,且酷愛冰球,報告指控俄政府通過興奮劑保證運動員在索契冬奧會、喀山大運會等國際賽事上取得好成績,無疑是對普京體育興國執政理念和多年政績的一次釜底抽薪。全面禁賽的博弈大戲,最終由俄羅斯和國際田聯扯平收場,似乎不是最壞的局面。

對於「麥克拉倫報告」的反應,國際殘奧委會顯得比國際奧委會更為堅決。就在里約奧運會比賽激烈進行時,國際殘疾人奧林匹克委員會在8月7日爆出大新聞:全面禁止俄羅斯參加里約殘奧會。對此,俄體育官員紛紛表示不服,並就此向位於瑞士洛桑的國際體育仲裁法庭提起訴訟。可以想見,在此後的一段時間,關於這起事件還會繼續發酵。

特約撰稿/吳敏傑 編輯/漆菲 製圖美編/虎妹

新媒體編輯/豐澤 馬茹均

本文節選自《西方抵制俄參加里約奧運會內情》 ,原文刊載於《鳳凰周刊》2016年第24期,總第589期。

《「普京大帝」:只求民意不求「政」?》

《普京和憲法,哪一個更重要?》

《令計劃一家的隕落》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中俄關係未來走向?中國與俄羅斯有沒有可能重新成為敵人?
普京最近在做什麼,準備做什麼?
考驗普京的時候到了!2018註定是他的多災多難年
張召忠:普京通風報信,埃爾多安起死回生,玄機若何?
青衫老祖:習總力挺普京給美帝國主義戴「鼻圈」

TAG:普京 | 西方 | 國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