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的「八大祥」
老北京的「八大祥」
關於北京「八大祥」到底是哪幾家,現在很多人說不上來,亦曾有爭論。比較一致的說法是:謙祥益,瑞蚨祥、益合祥、瑞生祥、瑞林祥、瑞增祥、慶祥、成祥。(是否屬實,尚待有關專家考證。)「八大祥」中,以瑞生祥和謙祥益在京最早,大概為清乾隆年間。瑞蚨祥開店最晚,在1893年。「八大祥」中謙祥益在早期實力最大,曾先後在京開店6家,在全國各地開店27家。而瑞蚨祥雖開店較晚,但卻經營有方,後來居上,先後在京開店6家,在全國各地開店30餘家。
清末民初時期,北京曾流傳民謠:身穿「八大祥」(綢布店),腳踩「內聯升」(鞋店),頭頂「馬聚源」(帽店),腰纏「四大恆」(金店)。北京人出門辦事愛講個禮兒,要個面子,認為只有身上有了這四個名牌,方能顯示其身份與眾不同,否則,就會被認為沒有面子。著名北京民俗學家金受申先生在30――40年代的《立言畫刊》中,講述清末民初的北京民俗時說:四大恆(四大金店:恆興、恆利、恆和、恆源。)與「八大祥」等在布店,同為維持市面繁榮之總樞紐,亦即操縱社會金融之根據地。由此可看出「八大祥」在當時社會影響之大,生意之繁榮。
有學者考證,「八大祥」均為孟子的後代所開設,其家鄉在山東省濟南府章丘縣舊軍鎮。據《章丘縣誌》所載:「孟子第55代孫孟子倫於1369年(明洪武二年)從河北棗強縣遷居舊軍旗,初為平民小戶,自明中葉販賣土布......至清乾隆年間,有較大發跡。進城設店鋪,由行商變為開創「祥」字型大小。自清康熙年間至解放前夕,孟家共在全國各地開設大小店鋪103家,其中綢布店就有50家,另有茶葉店、百貨店、銀號、織布廠、印染廠等等。後來由於其後代兄弟分家,各家「祥」字型大小店鋪也分到了各支堂號名下。如謙祥益、益和堂留在了原老堂號「進修堂」,瑞蚨詳歸於「矜恕堂」,瑞生詳歸於「強恕堂」,瑞林祥歸於「學恕堂」,瑞增祥歸於「其恕堂」,慶祥歸於「強學堂」等。
經過了歷史的風雨滄桑,「八大祥」目前在北京只剩下兩家,即謙祥益和瑞蚨祥,成為北京綢布行業的百年老字號。這兩家的商店建築也已被市政府定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推薦閱讀:
※第二次鴉片戰爭打了四年 為什麼不奪取北京城?
※老北京的五味神(專輯)
※天為何而藍?
※玩轉津門,名爵6讓天津衛年輕了
※撒花慶祝中國三個城市入選全球15個旅遊最佳實踐樣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