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孝孺《默庵記》紙本 小楷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方孝孺(1357-1402)
浙江寧海人,明朝大臣、學者、文學家、散文家、思想家,字希直,一字希古,號遜志,曾以「遜志」名其書齋,因其故里舊屬緱城裡,故稱「緱城先生」;又因在漢中府任教授時,蜀獻王賜名其讀書處為「正學」,亦稱「正學先生」,建文即位(1399年)召為翰林學士,進侍講,尋陞侍講學士。後因拒絕為發動「靖難之役」的燕王朱棣草擬即位詔書,牽連其親友學生870餘人全部遇害,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被「誅十族」的人。福王時追謚「文正」。
其傳固不以書,而剛方不折之氣,流溢筆墨間。著有《遜志齋集》、《侯成集》、《希古堂稿》。《明史》卷百四十一有傳。
方孝孺《默庵記》紙本 小楷 30.6×56.8cm 洪武十八年(1385年)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默菴記。會稽俞先生。年富氣盛時。嘗以驚世絶俗之智。懸河決峽之辯。為當時所推。旣晚。更事益深。奉朝命為學者師於東南小邑。乃喜為簡黙。號其燕處之室曰黙庵。其弟子聞而疑之曰。先生之為斯號也。不亦異乎。人之達其志意。明天下之理。而成物化民者。以其能言也。故教令不宣於家。則親愛踈。辭命不脩於鄉。則長幼乖。軍旅不言。則無以用衆。賓客不言。則無以成禮。居乎朝廷。為大臣。而好循黙。則難以定國計。和民人。為諫官近職。而不務言事。則有曠官竊位之譏。先生為人師。以教民善俗為職業。封域之內。有細行之違。片言之悖。先生恥之。烏可以黙自處乎哉。余聞而咲曰。是知黙之為黙。而不知黙之非黙也。知言之不可止。而不知非黙則不能為言也。子嘗見夫萬仞之淵乎。方其靜也。沉奫涵畜。不震不激。泊乎無聲。杳乎莫測。惟其積之久而不妄出也。故一旦決而為川。達乎江河。聲之所撼。聞數百里。使其不深。而終日汨汨。如溪潢澗潦之為。則不崇朝而涸矣。安能澤加萬類乎。故士非能言之為貴。而發於不得不言之為美。道充於中。不得已而後言。則其言必傳。無意於辨。不得已而後辨。則其辨必明。昔者孔子之門。以言語稱者有矣。惟顔子不言如愚人。然由後世考之。凡顔子之言。皆為天下準。與聖人之旨相表裡。而宰予子貢。發言立論。輙多疵而不適乎中。豈非好辨者未必能言。而善言者必本於黙乎。先生閱乎事變多矣。求乎義理精矣。知夫無益之辨之不足務。蓋將卽顔子而師之。而今而後。先生之道益隆矣。立乎朝。則發而為正論。垂乎後則揭而為大訓。皆有道者之餘事也。先生之黙。烏知非言之至者乎。二三子何患焉。於是疑者謝曰。子之言似矣。請質諸先生。置之屋壁。以袪弟子之惑。(自識行書)余不善書。偶得佳紙。錄此文未終篇。輒棄去。王君修德見而足之。珠璧在後。魚目奚所發其光邪。乙丑(1385年)五月廿七日。孝孺戲題。
此卷凡三十二行。有楷書、行書;楷書於歐柳為近,行書秀雅,並有剛毅之氣,即以書論,亦為彝倫之冠冕。。每行字數不一。共六百三十四字。此幅《石渠寶笈三編》著錄。今載《故宮書畫錄》卷一。台北故宮博物院藏。刊於台灣《故宮歷代法書全集》(五)。【資料來源】台北故宮博物院網站(故-書-000089-00000)
推薦閱讀:
※殺蛇八百遭惡報,方孝孺被朱棣滅十族
※殺蛇八百遭報應,方孝孺被滅十族!
※歷史上曾被誅滅十族的方孝孺
※滅「十族」的慘烈:方孝孺之父滅蛇族的果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