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新:光棍危機:剩男才是大問題
06-04
2010年11月11日00:26中國經濟網李建新我要評論(37)字型大小:T|T李建新 社會學者原題:「剩女」小問題,「剩男」大問題時下,「剩女」話題風行一時,彷彿真成了一個問題。不過,所謂這「剩女」問題多少有點「偽問題」之嫌,也有「建構」之痕迹,如果一定要界定為一個問題,充其量也只能是小問題,因為我怕我們這個社會把沉默的「剩男」真問題、大問題給掩蓋了。所謂問題都有其成為問題的客觀事實基礎。剩女剩男是跟男女婚配人口比例失衡有關的問題,而男女婚配的基礎是其人口年齡性別結構。就人口來說,事實是這樣的:由於我國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出生性別比一直偏離正常值範圍(103-107)。1982年普查為108.5,1990年為114.1,2000年更嚴重到119.3,2009年依然保持在近120的失衡水平上。所以,當這部分人口進入婚配期時,必然會出現「婚姻市場」上可供選擇的女性人口大大小於男性人口的現象,造成婚姻擠壓。從2010年起,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出生的失衡男女漸次進入婚育期,男多女少的婚姻擠壓現象已開始顯現並積累。2020年前後,我國「婚姻市場」將會發生質的變化,這是因為持續而嚴重的出生性別比失衡的人口(1985-2000)將成為主體完全進入其婚配期(20-34歲)。筆者的推算數據顯示,2020年,22歲-34歲男性人口將比其婚配的女性人口多出2千6百多萬。由於我國出生性別比嚴重失衡從上世紀80年代持續至今,所以,即便是從現在起出生性別比迅速恢復到正常值範圍,適婚男性人口絕對過剩的婚姻擠壓現象也會越來越嚴重且會延續到2030年以後。當然,年齡性別結構平衡只是人們婚姻的基礎。現實的婚姻,不僅與婚配男女人口的年齡性別結構有關,還與社會經濟條件、婚育觀念因素有關,這其中人們的社會經濟地位對婚配模式影響較大。現實中的男女婚姻模式除了「門當戶對」,還有一種是「嫁高娶低」、「男高女低」的梯度婚配模式。如果以甲、乙、丙、丁等表示個人的社會經濟地位排序的話,那麼男女婚配的這種模式是甲男乙女、乙男丙女、丙男丁女,在這種婚配模式下,這個社會上最終剩餘下來的就是甲女丁男。若以教育程度地位為例,男博士娶女碩士,男碩士討女學士…,最後剩下的可能是女博士和男文盲。所以,男女適婚人口比例嚴重失衡加上實際的婚配模式落差,造就了剩男剩女們。不過,相比龐大的剩男「後備軍」,剩女簡直就是小巫見大巫了。更重要的是,剩男剩女是兩個性質完全不同的群體。剩女首先不是女性適婚人口的絕對剩餘,而是來自社會婚配模式和個體婚姻的選擇。這個群體的特點是,她們大多佔據主動和優勢地位,經濟獨立且自主性強,而其中還不乏不婚主義者。這樣特徵的一個剩女小眾,不構成所謂問題的要件,也正是這個意義上講,「剩女」是個「偽問題」。相反,剩男就不一樣了,剩男首先是男性適婚人口大量絕對過剩,且他們還多處於被動和劣勢地位。他們的基本特徵是:自身經濟、文化等資源處於劣勢;被社會排擠和歧視;有旺盛的生理需求卻又無法通過正常途徑滿足。這樣一個被社會遺忘的社會底層大眾,若沒有必要的「安全閥」,必定會給社會帶來巨大的負面衝擊。可以推斷,隨著這些想結婚而又無法找到配偶的大齡男青年和終身未婚男性數量不斷積累,社會不穩定和不安定的風險也將大大增加。一旦社會出現某種突發事件如民事糾紛、官民矛盾、失業等,這些「剩男」們都可能是主導社會嚴重衝突的「主力軍」。實際上,近年來社會上頻發的群眾暴力事件背後,都有這些「剩男」的影子。三十年的一孩計劃生育為未來三十年埋下了巨型定時炸彈,剩男才是我們這個社會潛伏的巨大問題。由於剩女地位的「優勢」,她們擁有較多的話語權,也因此不奇怪,媒體、影視、大眾傳媒中不乏這樣那樣的剩女話題,這個不成為社會問題的問題也時時被「建構」出來,並由此引起了社會的關注,而那些沒有話語權的不幸的廣大剩男們就只能沉默了。剩男是沉默的大多數,因為沉默所以被社會所漠視,因為沉默所以被社會所遺忘。但他們不會在沉默中消亡,他們會在沉默中爆發。社會真正需要關注的是剩男這個即將爆發的大問題。 (原載李建新財新網博客)--------------------------------------------------------------------------------該數字以2000年普查數據為基礎,筆者根據黃榮清教授提供的生命表推算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光棍節」熱的無奈:「大齡青年」為何還沒戀愛
※寧打光棍也不娶這4類女人
※此朝男人一打「光棍」,官府馬上送一種人來解決,不結婚「連坐」
※光棍節將至 《水調歌頭·光棍節隨想》爆紅
※成功的光棍和不成功的光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