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仁愛是孔子思想的精髓

仁愛是孔子思想的精髓 2014-09-17 01:39 來源:吉林日報  我有話說2014-09-17 01:39:25來源:吉林日報作者:責任編輯:

《論語》是人生實踐之學,「吾道一以貫之」的是仁愛,亦被稱為仁學。以仁愛仁智統禮樂秩序,為政以德教化百姓,仁愛是孔子思想的精髓,仁愛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柱。中國人的家國情懷、鄉國情懷、愛國情懷皆因仁愛之心,仁愛是傳統文化中最具當代價值的寶貴資源。

仁的本質是愛人,仁者愛人是孔子對仁的最準確概括。孔子從多角度闡述仁愛,體現了他仁學思想的原創性、自覺性、系統性和一貫性。《論語》多處記載了孔子應答弟子問仁。子貢問仁,子曰「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雍也》)。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孔子還告訴顏淵仁的行為準則是「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樊遲問仁,子曰:「愛人」。仲弓問仁,子曰「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顏淵》)。子張問仁,孔子曰:「能行五者於天下為仁矣。」「恭、寬、信、敏、惠。恭則不悔、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陽貨》)。孔子以上論述告訴我們:一是仁的本質是愛人,仁者愛人是以人為本的宗旨,體現人的生命關懷精神。二是仁的內涵是忠恕二字,成己成人的同情和關懷與奉獻精神為忠,己所不要的事情,不強加於人為恕。忠與恕是仁的兩個方面,申明了尊重自身人格與尊重他人人格的一致性。三是仁是心之全德,仁也是德行的準則,樹立莊重、寬厚、誠實、勤敏、慈善五種品德就踐行了仁。四是為仁由己,靠個人自律,克服私心,嚴防非禮,一切行為符合禮義,才能實行仁德。

仁是孔子倫理思想的最高境界,仁愛的根基是孝悌。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孔子強調孝悌、謹信、愛眾、親仁,要儘力踐行,這是學習文化知識的前提,也是實行仁義的基礎。有子曰:「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學而》)有子認為仁道是治國之本,孝悌是仁之本,這是君子應務之本。春秋時期周天子實行嫡長子繼承製,庶子諸侯分封制,宗法血緣關係是封建統治的社會基礎,孝悌是宗法家族制度的親緣基礎。孝敬父母,尊重兄長是天經地義的美德,是第一德目。孔子把孝道作為仁學之基礎,由孝敬父母到仁者愛人,再到泛愛眾,這是把傳統孝文化與仁愛有機結合,是認識的飛躍,是理性的升華。孔子的仁愛觀,不再是傳統血緣,而是有關個人信仰的人生觀。仁學關乎人生性、人際性,社會性和歷史傳承性,其本質是體現人與人關係中的道德和秩序。

仁是孔子思想體系的中樞,仁愛體現在孔子思想的方方面面。例舉三個方面:一是孔子哲學思想中重視人道,以仁愛統禮樂。他說,「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八佾》)、「禮雲禮雲,玉帛云乎哉?樂雲樂雲,鐘鼓云乎哉?」(《陽貨》)孔子發問禮難道僅是玉帛之類的禮器嗎?樂難道僅是鐘鼓之類的樂器嗎?意在讓人們思考禮樂的本質在於仁。他說,「仁者安仁,智者利仁」。他認為不仁的人不能長期處於貧困或安樂中,仁者能坦然對待富貴利祿的得失,也能應對貧困而不憂愁,以仁為安身立命之本,以智慧追求仁德,為實現仁而獻身。孔子強調仁愛之仁,智慧之仁,把仁作為最高的思想原則、道德標準和人生境界。二是經濟思想重視以民為本,主張泛愛眾。孔子主張治理國家「不患寡(貧)而患不均,不患貧(寡)而患不安」(《季氏》)。「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他從社會財富、團結、安定三個方面思考國家大事,彰顯仁愛之心。孔子去衛國,弟子冉有問人多了怎麼辦,孔子回答「富之」、「教之」,富與貴是孔子讓大眾擺脫貧困的大思路,既有歷史價值,也有現實價值。孔子主張「施取其厚、事舉其中、斂從其薄」(《左傳》),「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學而》),「禮,與其奢,寧儉」(《八佾》)。這些都說明給人民的要豐厚,收取的要薄斂,節約愛民,防奢倡廉。孔子厚施薄斂的主張是黨中央多欲少取農業政策的文化基因,是一脈相承的。當今仁愛以上升到黨的方針,國家的政策,使孔子富民的理想化為現實,使農民走上小康之路。三是教育思想主張「有教無類」,以「文、行、忠、信」四教教育學生。夏商周以來「學在官府」,只有奴隸主子弟能入校學習。春秋時期,官學衰廢,私學興起成為可能,孔子三十歲開始私人講學。「性相近,習相遠」(《陽貨》),孔子認為人的天賦相近,個性差異是後天習染造成的,只要受到良好教育,加強個人修養都可以養成君子。據此孔子提出「有教無類」,沒有貧富、貴賤、賢惠、種族和地區的分別,人人都可以受教育,這是歷史性的革命變革,創新性的教育原則,這是普遍的大愛,是寶貴的財富。孔子堅持以禮為基礎,以仁為核心的教育理念,突出智、仁、勇三結合;教學方法學、思、行三結合;對待弟子因材施教,共性與個性結合;教學目標啟發誘導,博文與約禮相結合;教學人性化實現教學相長,教師與學生結合,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方法至今也有著重要的借鑒意義。

不久前,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指出,要認真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闡發中華傳統文化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時代價值,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重要源泉。我們應當看到孔子的仁愛觀,是從人是自然之子,人性的本能出發,具有樸素的、自然的情感和行為,也是有歷史的局限性的。今天的仁愛具有人與內心、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大愛。培養仁愛要有理論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自覺地愛黨、愛國家、愛人民,熱愛中華民族,熱愛人與自然的和諧,並為此奮鬥終生。

[責任編輯:yfs001]
推薦閱讀:

三十一、死馬難當活馬醫
孔子智慧里的職場之道:如何成為同事的好夥伴
69、子見南子,子路不悅:孔子與南子真的關係曖昧嗎?
知其不可而為之是種什麼樣的體驗?
孔子這麼喜歡隱士的生活,為什麼不選擇隱居?

TAG:思想 | 孔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