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的小兒推拿手法(二)
四、拿法
四、拿法用大拇指和食、中二指,或用大拇指與其餘四指相對用力,提拿一定部位、穴位和經筋,進行一緊一松的拿捏,稱為拿法。
另外,用雙手拇指指端對稱用力按壓某部位或穴位;或用一手拇指與食指指端對稱用力按壓某穴位或部位;或用中指指端扣撥某穴位或部位的方法,都稱拿法。【動作要領】(1)拿法動作要緩和而有連貫性,不要斷斷續續。(2)操作時用力要由輕到重,不可突然用力。【臨床應用】拿法刺激較強,常配合其他手法使用於頸項、肩部、四肢和肌肉較豐滿的穴位、部位或經筋處。多用於治療發汗解表、止驚定搐,如治療風寒感冒、驚風等。常用的有拿肩井、拿風池、拿委中、拿承山等。
五、揉法
用手掌大魚際、掌根或手指螺紋面等部位,吸定於一定部位或穴位上,做輕柔緩和的迴旋揉動,稱揉法。【動作要領】手腕放鬆,以腕關節連動前臂一起做迴旋活動。腕部活動幅度可逐步擴大,動作要輕柔。操作時所施壓力要適中,以受術者感到舒適為度。揉動時要帶動皮下組織一起運動,動作靈活而有節律性。一般每分鐘120~160次。(一 )魚際揉法以手掌大魚際部著力於施術部位上做揉法的,稱魚際揉法。(二)掌根揉法以掌根置於施術部位上做揉法的,稱掌根揉法。
(三)指揉法以手指螺紋面著力於施術部位或穴位上做揉法的,稱指揉法。僅用拇指或中指螺紋面做揉法者,稱單指揉;用食、中二指同時揉一處或分揉兩穴者,稱雙指揉;用食、中、無名指三指同時揉一處或分揉三穴者,稱三指揉。雙指揉和三指揉法是在指揉法的基礎上變化的方法,既能縮短治療時間,又能取得預期效果。
【臨床應用】揉法輕柔緩和,刺激量小,適於全身各部,常用於脘腹脹痛、胸悶脅痛、便秘及泄瀉等胃腸道疾患,以及因外傷引起的紅腫疼痛等症。具有寬胸理氣,消積導滯,活血祛瘀,消腫止痛的作用。魚際揉常用於面部,單指揉常用於全身各部位和穴位,雙指揉和三指揉常用於胸腹腰背部,如揉乳根、乳旁,揉雙側背俞穴,揉臍,揉天樞等;掌揉常用於脘腹,如揉中脘、揉臍等。
六、捏法
用拇指和其他手指捏拿施術部位的肌膚。稱為捏法。捏法常用於脊柱,稱捏脊。有兩種方法:一種是三指捏法,是用拇指撓側緣頂住皮膚,食、中二指前按,三指同時用力提拿肌膚,雙手交替捻動向前推進,並用力提拿。這種方法古稱「拈法」,早在晉代葛洪的《肘後備急方》中就有「拈取其脊骨皮」的說法,在民間又稱翻皮膚;另一種是二指捏法,是將食指屈曲,用食指中節橈側頂住皮膚,拇指前按,兩指同時用力提拿肌膚,雙手交替捻動向前推行。
【動作要領】(1)提拿肌膚不宜過多,但也不宜過少。過多則不宜向前推動,過少則皮膚較痛且容易滑脫。(2)提拿時手法不宜過重,但也不宜過輕。過重則手法欠靈活,過輕則不易「得氣」。(3)捏拿時不要擰轉皮膚。(4)操作時,當先捏肌膚、次提拿、次捻動、次推動,動作要相當協調。【臨床應用】捏法主要用於背脊部,故稱捏脊,又因主治疳積,又稱捏積。該法能夠通調臟腑、強健身體和防治多種病症,因而作為一種療法已經廣泛應用。通常在應用時由下向上而行。先捏脊3遍,第四遍時要行「捏三提一法」,即每捏3次,向上提拿1次,最後按捏相應背俞穴。
七、搓法
用雙手掌面夾住一定部位,相對用力做快速搓轉或搓摩,並同時做上下往返移動,稱為搓法。 或用雙掌面小魚際夾住某部位做搓揉,或用單掌貼於某部位做單向摩挲,也有以手指指面在小兒經穴上往來摩挲稱之為搓的。
【動作要領】(1)雙手用力要對稱,搓動要快,移動要慢。(2)搓法用於上肢時,要使患者上肢隨手法略微轉動;搓法用於腰背、脅肋時,主要是搓摩動作;若在臍部,用手法來搓摩,則稱為搓臍;用於肩關節時,則用雙手掌根、小魚際相對用力搓揉。【臨床應用】腰背、脅肋常用搓摩法,肩周常用搓揉法,四肢部常用搓轉法。具有調和氣血,舒筋通脈,放鬆肌肉的作用。本文選自《滬上中醫名家養生保健指南叢書》之《常見小兒病的推拿預防和護養》。叢書總主編:施杞本冊主編:金義成
(半夏 重樓 附子)
推薦閱讀:
※龍氏正骨推拿複位手法
※簡單腹部推拿
※胳膊受風了,怎麼辦?
※《小兒推拿廣意》2
※孩子鼻樑青筋到底是怎麼回事?小兒推拿怎樣調理才能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