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奶粉背後,誰在下一盤很大的棋?|水客|香港|奶粉

水客搶購香港奶粉

  文/新浪專欄 觀察家 錦麟觀察

  前天「人文經濟學會」的公號推送了鄧新華先生的一篇文章,題目叫《大陸水貨客拉低香港物價》。認真拜讀後,想說說我的同意和不同意。

  鄧先生說水貨客搶奶粉,有助於降低香港的奶粉價格——這個原理不難理解。正如鄧先生寫道:「大陸人去香港買奶粉,是幫香港人分攤了運輸、鋪面、庫存、服務等成本。由於平均銷售成本大幅下降,利潤空間更大,會吸引大量供給,使得價格下降。」他在文章最後一段說:「香港是金融中心,故香港人融資成本很低。」並反問:「若香港是奶粉中心呢?」答案盡在不言中。鄧先生認為,如果香港成為「奶粉中心」的話,奶粉就會便宜得不得了,香港人從中受益。

  如果我們都是生活在完美經濟學模型里的生物,那麼不得不說,我應該同意鄧先生的推理。但可惜的是,我們生活的世界,並非經濟學模型。鄧先生首先就搞錯了一點,那就是香港人從來也沒有抱怨過奶粉價格過高,而是水貨客一掃貨,香港人根本就買不到奶粉。所以,告訴香港人奶粉會便宜,沒有意義。

  其次,如果鄧先生的理論真的能夠有效運用於現實,那麼,香港人應該早就已經享受著低成本的生活了。為什麼?因為水貨客何止搶購奶粉,但凡尿布、手機甚至養樂多、奶茶、咖啡……在上水站見到小山一樣的貨品,真是嘆為觀止。即以鄧先生提到的「庫存」成本為例,上個月本港媒體報道,上水貨倉由於水貨客進駐工廈,導致租金上漲一成。香港的物價,哪有下降的可能呢?

  水貨客問題不是第一天了,從2008年內地爆發三聚氰胺事件開始,累積至今。我們在香港看到的,是全香港到處的房租、地租都在上漲。就算商品的價格,果真會隨著水貨客拉動銷量,繼而導致下降。可是地產商一見生意興旺,馬上就會加租。羊毛長在羊身上,租金最後還不是照樣轉嫁給消費者?有些香港人十幾年沒有加工資,背後的根源就在於此。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實際上,鄧先生的文章還犯了一些常識性錯誤。例如,他說:「由於進貨量大,無論是進口奶粉,還是香港自產奶粉企業進口奶源,議價能力都大幅提高,這也幫助香港奶粉降價。」這顯示他對香港很不了解,因為香港根本就沒有「自產奶粉企業」,一切都靠進口。所以,能夠降低成本的空間微乎其微。

  有不少內地網民不解,為什麼內地對香港奶粉有巨大需求,而香港卻不可以加大奶粉進口量,專門供給內地呢?一般的解釋,是說奶粉的保質期通常只有18個月,如果大量進口,萬一造成囤積,無法保證奶粉的質量。但是,我對這個說法相當懷疑。於是去搜集資料,試圖找出其他解釋。結果發現早在2013年,香港的《社會主義者》雜誌第20期就發表過一篇名叫《奶粉供應短缺——供應商為罪魁禍首》(作者:左仁)的文章,揭示出奶粉「短缺」的真相。

  按照該文的說法,香港的六大奶粉供應商,壟斷了九成以上的的奶粉市場。由於內地的「毒奶粉」事件,某品牌奶粉2012年全年純利潤上升19%——把嬰兒的生活必需品,變成投機工具,大發中國「國難財」。換句話說,是奶粉供應商控制了供貨,根本不是香港自己可以決定的。文章更尖銳地指出,由於政府不敢得罪實力龐大的奶粉商,所以只好把民眾的視線轉移到水貨客身上。而香港的右翼民粹派,則藉此宣傳香港就是被內地水貨客搞亂的——事實是,水貨客中起碼有接近一半是香港本地人。陸港矛盾激烈的背後,誰在冷笑?

  有人相信香港是自由主義經濟的典範,從港英政府時代,就說他們的政策叫「積極不干預」。在上世紀70年代輝煌經濟成就的現實面前,人們不假思索地選擇接受了這套成功的政府文宣。香港回歸之後,朝野亦都將「自由主義經濟」奉為金科玉律,捧著端著護著守著。不過從奶粉的例子,我們難道不應該質疑一下:香港真的是「自由主義經濟之都」嗎?可能信以為真的人都該打個問號吧?

  稍微深入了解香港歷史的人,都對以下這些事實不陌生——1899年,英國人接收新界,開始管治今天普遍意義上的香港境域,從來就沒有停止過對香港經濟各種各樣的干預。先是修建廣九鐵路,把新界的經濟中心從元朗遷到大埔,破壞原有經濟格局。然後,是在二戰之後,承續日本對糧食等的軍事管制,令香港徹底喪失農業基礎。再者,根據近年英國的解密檔案得知,港英政府把香港變成「亞洲四小龍」之一,從未放任,而是一早就有全盤的規劃,包括要在香港發展哪些產業等等。最後,則是1984年《中英聯合聲明》簽署之後,把所有製造業全都北遷,挖空香港的實體經濟……一切的一切,都和自由市場無關。然而,竟有人真的相信香港是個「自由主義經濟體」——可見英國人的文宣多麼成功!

  時至今日,香港的經濟仍存在大量的干預。正是由於政府的大量政策向地產業傾斜,才導致全港市民怨聲載道的「地產霸權」。所以,最後要回到鄧新華先生提出的問題:香港有可能成為「奶粉之都」嗎?根本不可能。在目前香港畸形的經濟結構下,水貨客的存在,只會導致更多的民生問題出現。

  理論上說,「奶粉之都」似乎是個兩全其美的結論:內地人也買到了奶粉,香港人也賺到了錢,多好?但這卻不是香港市民可以決定的,也不是內地消費者可以決定的,更不是水貨客可以決定的。於是再回到最近熱議的陸港矛盾上來,大家不妨想想看,為這些我們根本都不能決定的事情而發生衝突,值得嗎?

  掃一掃,關注錦麟觀察官方微信號:jinlinguancha

推薦閱讀:

奶粉有營養嘛?
奶粉中國行
奶粉商們不會告訴你的這9件事,你都知道嗎?
如何優雅地沖奶粉?有什麼特別的沖奶粉技巧嗎?

TAG:香港 | 奶粉 | 背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