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男人形象差?

女性作家們從西方男性身上建構出的理想「男性形象」,很可能只是一個「神話」,就如台伯河所說的,那只是發達國家收入前10%的男性,而不是普遍的西方男人。自然地,當你以這10%的標準看待中國男人,就如同你以鍾漢良標準看待中國男人,此時,中國男人形象還會好嗎?

「知道」(nz_zhidao)跟你談談到底是中國男人還是西方男人形象更差?

(CFP/圖)

最近,《中國男人被吐槽沒品位 形象氣質差配不上中國女人?》的文章又在朋友圈流傳。

其實,這是箇舊話題了,早在去年就曾引起廣泛爭議。起因是某女性作家寫了一篇《中國男人配不上中國女人?》,說中國男人不重修飾、邋遢,接著另一名女性作家跟進這話題,也寫了文章《中國男人為什麼這麼丑》......話題愈演愈烈,女性網友們拍手稱快,男性網友們很快展開反擊。有人說中國男人壓力大,一人肩負養家糊口的責任,哪有閒情逸緻打扮;有人說這是極端的女權主義言論,不承擔責任和義務卻光想追求權利;還有人說這是剩女心態作祟,把所有的結果和失敗都歸咎到「中國男人配不上」這個筐里,只會製造出一個始終沒有辦法解決的擇偶難題。

說實話,討論這個話題是有些危險的。「中國男人」、「中國女人」這兩個帽子實在太大,確實有標籤化的嫌疑,一竿子打死一船人;並且,這個話題很容易陷入男權與女權之爭,一點就燃。因此,在討論這個話題時,我們不妨先擱置「中國男人」「中國女人」誰形象更好這種大而無當的比較,而是換個方式提問:中國男人形象差這一「共識」或「刻板印象」是怎樣形成的?

中國男人丑臟挫?

前文提及的三篇文章,在論證中國男人形象差時,都採用了對比論證的方法:我認識的外國男人是怎麼怎麼樣的,嗯,中國男人相形見絀。

《中國男人被吐槽沒品位 形象氣質差配不上中國女人?》一文中寫道: 一年多以前,去法國旅遊,最大的感慨是「法國的男人們怎麼都那!么!會!穿!」

《中國男人配不上中國女人?》中寫道:因為工作關係,筆者在過去10年間接觸過大量的華人學者,整體感覺是呆在海外的,其形象氣質普遍優於國內的。前者一般頭髮皮膚整潔,衣服質感良好,待人接物平等禮貌,談論起專業來更願意以理服人;而中國的學者有相當多不修邊幅,個人衛生狀況不佳,架子大,舉止粗魯的。

《中國男人為什麼這麼丑》的副標題是「 從三大最帥漢學家說起」,文中說:我特意以學者和作家為例,因為他們本該是知識精英,有品味有文化,經濟上即便不是大富大貴也絕不至於匱乏;如果連他們都任由自己油頭垢面、挺著六七個月的大肚子,穿著城鄉結合部的不合身老頭衫,腳踩一雙一百年沒有擦過油的皮鞋,那麼,平常的男性就更等而下之了。

唉,你們就非得讓人一點想像的餘地都沒有嗎?

三個女性作家的論據都是建立在感性認知基礎上,也即是——她們從她們所接觸的外國男性身上建構出了一種氣質、形象好的「男性形象」,而中國男性恰恰不符合這個標準,於是,她們得出結論:中國男人形象差。

那麼,女性作家眼中理想的「男性形象」是怎樣的?「打扮精細、搭配講究、收拾得乾淨清爽,甚至還有一點清淡香水味」;「運動、鍛煉、堅持用好的護膚品、挑貴的衣服、多跑美容院」;「作息定時、熱愛運動、時常看書、內心簡單」;儒雅、有文化、好的品位……很顯然,這個理想男性,肯定不是從事體力勞動的農民工,他至少得是中產階層或上流階層。並且,這一理想的「男性形象」與偶像劇里的男主人公是重疊的,無論是金秀賢、李敏鎬,還是鍾漢良、霍建華,都可以套上這些標準。正因為如此,女性作家的結論得到無數女性網友的共鳴。

也就是說,女性同胞之所以認為中國男人形象差,是因為她們潛意識裡站立著一個西方上中層男性或鍾漢良等偶像的形象。但問題的關鍵是,這個理想的「男性形象」靠譜嗎?或者退一步說,這個「理想男性」真的是大部分西方男性的共同特點嗎?

《天使愛美麗》 (豆瓣/圖)西方男人高富帥?

我們不妨從巴黎說起。女性作家說巴黎男人好會穿啊,這符合我們想像中的巴黎:浪漫、唯美、自由,就像那部著名的法國電影《天使愛美麗》所呈現的。

不過,這幾個標籤是否足以概括巴黎?事實是:《天使愛美麗》火遍全球,但在法國它卻是有爭議的。戴錦華教授曾這樣解釋:因為這部電影呈現了一個「贗品的巴黎」。艾米莉生活在一個老法國,它的關鍵詞是浪漫、懷舊與凝滯,那裡沒有一個阿拉伯人、黑人、東亞人或者東歐人,也沒有光頭黨。

是的,女性作家看到的,是巴黎第7區、第8區,這裡有埃菲爾鐵塔、香榭麗舍大道,住著巴黎最富有的一群人;而不是第18區、第19區、第20區,這裡是黑人、阿拉伯人和亞裔集中地,是巴黎貧困且治安混亂的區域,沒有那麼多高大帥氣、穿著風氣、噴著香水的白人男性。女性作家只知道浪漫的巴黎,而不知道暴恐的巴黎。女性作家們認識的是西方最知名的漢學家、作家,而不是從事體力勞動的司機、洗碗工和建築工人。

既然如此,她們想像中的西方男性形象是否也只是戴錦華比喻的「贗品」?

媒體人台伯河認為,中國的輿論環境里存在著一個「中產階級神話」:一棟擁有前後花園獨門獨戶的房子,後院大概還會有個游泳池,一對夫婦兩個孩子,外加一條狗兩輛車。可實際上,「像美國影視劇中那樣的人物,男性能夠負擔在環境良好的郊區社區(Suburb)的房產和居住條件,並且還有能力和資源投入到對自己外貌的修飾上,這必須得達到美國人收入水平的前10%——也就是上層中產階級的標準。」遺憾的是,「從美國漂洋過海而來的中產階級意象,在中國媒體渲染下已經扭曲成了一種想像中的共同神話。」

換言之,女性作家們從西方男性身上建構出的理想「男性形象」,很可能只是一個「神話」,就如台伯河所說的,那只是發達國家收入前10%的男性,而不是普遍的西方男人。自然地,當你以這10%的標準看待中國男人,就如同你以鍾漢良標準看待中國男人,此時,中國男人形象還會好嗎?

說到底,中國男人形象差,不過是比較標準的問題,而這背後與一個國家的發達程度、與個體職業屬性息息相關。因此,這樣的比較、包括得出的結論,不過是為輿論提供話題和口水罷了,沒有任何普遍性意義。

並且,這樣的比較背後潛藏著對中下階層男士(包括某些職業)的歧視。比如《中國男人配不上中國女人?》一文中引用他人的說法,「中國男人常常給人不夠乾淨的印象,如指甲很長、很臟、在路上吐痰。因此,中國男人的總體形象是一個『考上大學不久的農村青年』。」在一個發展不均衡的國度里,城鄉二元對立結構下,「農村青年」或者整體形象會遜於都市青年,只是,這種缺乏同理心、得了便宜還賣乖的傲慢與歧視態度,怎麼就那麼叫人生厭呢!


推薦閱讀:

【爭辯】中國羊年把全世界的英文媒體搞瘋了...你們究竟是哪種羊啊!
中國人九成不懂得什麼叫拜祖宗
又一個超級工程!七年建一橋  這項技術,世界現在要向中國看齊
中國56個少數民族服裝大全
清朝統治下的三百年,中國到底失去了什麼?

TAG:中國 | 形象 | 中國男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