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aojing港灣 | 收集一些有用的東西 | Page 5

練功靜態的身形各部要求(終) Posted on 2011/05/06 by xiaojings

摘自《智能氣功》

ⅩⅤ、膝蓋

  不練武功,膝蓋一般放鬆就夠了。按過去,真正練武功來講,要松膝松踝。咱們練形神庄「膝跪足面三節連」,就是松膝關節和踝關節的。一般講松腰松胯,很少談松膝。但松膝蓋必須和松踝關節一塊練,分開不好練。「膝跪足面三節連」一跪,使氣通過膝關節這一關。「四關」就是肘、腋、胯、膝,而肘和膝這上下四個地方更加重要,因它相當於一身備五弓中上肢下肢的弓背處。往下一跪盡量往前跪,往前一跪腳腕就鬆開了,否則跪不下去。練武功如果練了飛檐走壁,有的高牆高房蹬兩下,「啪啪」兩腳就蹬上去了。如果腳腕松不開,絕對上不了房。往前一跪,開始腳後跟抬起來,以後不抬起也能跪下去,膝蓋和腳腕都鬆開了,如果上牆,整個腳貼在牆上,快點,「啪啪」就上去了。現在搞解剖學、搞體育的說:「上房根本不可能。」為什麼不可能呢?說踝關節不可能接近於0度。斜著怎麼上房?他們就不懂還有松腳腕的方法,腳腕子一松,腳面貼著,搭點力氣就上去了,當然慢了不行,得跑,一貼就上去了,斜著上不去。飛檐走壁的功夫一般屬形體武功,不是氣功上乘飛行功的武功,屬於中乘武功。練「膝跪足面三節連」能跪下去了,腳腕子就鬆開了。跪時要使氣慢慢通過膝關節,盡量往下跪,身體直著,重心壓著往下走,耗著又酸又疼,實在受不了了,慢慢起來,氣一下衝到腳趾尖上去。腳趾的中趾氣最不好到,能到腳中趾尖了,氣就通過去了。過去腳上的八卦,中趾是一個坎卦,實際第三腳趾是沒有經脈的,第1、2、4、5趾都有經脈。練彈腿翹足轉腳腕子,中趾會轉圈就好了。大拇趾、小拇趾好轉,二趾、四趾也好轉,唯獨中趾不好轉。大家可以脫了鞋轉轉試試。松膝,膝跪足面往下跪,意念往下跪,但必須腳心輕輕往膝蓋提。臏骨上緣正當中有穴叫鶴頂穴,從湧泉通鶴頂,是從腎經到胃經。從鶴頂往上一收,縮會陰,從胃經又到腎經(好多經脈都在虛危穴匯合),這樣把下肢的氣提起來了。然後用鼻子尖找會陰,往後一轉提百會,百會升起來,你這樣練,身體就比較輕,不會那麼沉,那麼費力氣。要注意收下頦的目的不是把下頦使勁擠住。關鍵不是下頦,而是喉頭。收下頦,鼻子向下找會陰,喉頭往回收。通過玉枕上百會;大圈小圈往上一頂,整個人就領起來了,氣就比較整,比較充足,內氣外氣就好連通了,這樣連地氣帶天氣都有了。腳心湧泉往回一收把地氣收起來。形神庄練內混元不是講了嘛,要跟外面相接,只是把內外相接的深度加深了一些。你要這麼做,湧泉穴容易打開,氣容易進來,累的程度會減輕,因為內外氣通了。松膝蓋的時候,兩個膝蓋擰著往一塊擠,兩個股骨往裡擰,把襠撐開。過去講「勒腰束氣把襠撐」嘛,用腰帶把腰紮起來,把氣束起來,用氣把襠沖開,從下面也要往外撐,襠就圓了,腎氣就足了,先天氣就慢慢升起來。我們要懂得怎麼一步一步地對整個氣機去導引,怎麼去促使它變化。像這些問題解決了之後,氣就變得快,收得多。所以每一個部分都得有正確的形體來促進我們的氣的正確運行,促使外面的氣多往裡邊收。每一個動作裡面都藏著很深的東西,尤其咱們講腰以下的部位,因為腰下牽涉到下田、地氣呀。當然上面也關係到這些問題。我們胸背是收氣的,涵氣的;上肢是運氣的,使氣怎麼運動,怎樣通暢;頭部是怎麼去主宰(當然頭裡面也還有收氣的問題)。關於收氣我給同學們講過,眼睛不是可以收氣嗎?情緒的運用不也是收氣嗎?在腰以下靠形體動作來收氣,把氣收起來,存起來,運用起來。

ⅩⅥ、足

  腳的要求最簡單,但又最難練。因為腳整天受壓迫,忍辱負重,你想輕鬆輕鬆也不行。所以我們對它要求簡單,就是兩腳平鋪,兩腳要平,放鬆。一站應該是全腳均勻著地,不能把重心放在腳後跟或腳掌上,不覺得有一個地方著力太多,自己給自己調整重心。有的同學覺得腳趾頭不好著地,那就加點意念,讓腳趾頭輕輕地著地。但是和練武術的五趾抓地不一樣。練武術,腳趾頭使勁抓著地,猶如老樹生根。智能功雖然不那麼要求,但不能一點意念都沒有。我們真正放鬆之後,有時真覺得腳心著了地。夏天你赤腳,站在沙土上(不要太虛松),站會兒,覺得腳心著地了,當你一挪開腳,看腳窩,腳心是空著的,沒著地。覺得腳心著地,是氣松下去了。但是有不少人,的的確確往沙土上一站,腳心也能印上,成為扁平足。這種扁平足可不是病態。一般的扁平足足弓太平,不能走遠路。這是腳上的關節和韌帶放鬆了,加意念往下一沉,腳心便下去了。一放鬆著地了,可一提又起來了,它是活的。手能突——含,含——突,腳心也會這樣。如果這兒一鬆開,暴發力就有了,腳一綳勁,一彈跳,可以跳得老高。這是從形上搞的武功。飛檐走壁的武功,他們不一定都全是這個樣子。當然,都得下苦功練啊。昨天羅老師問我:龐老師,河北體院計劃練一年,大馬步站庄能站半個鐘頭。不是專業的,這麼練一年行嗎?我說,身體健康的人應該能達得到。按過去講就不允許練一年才達到半個鐘頭,至少一個時辰(兩鐘頭)。一般的練少林武功,第一年練揉腹卧功,然後練千斤力(神勇餘力)。不允許做其他動作(可練練靜功),就是躺著練揉腹,每次揉兩個鐘頭,一天子午卯酉四個時辰共八個鐘頭。第二年練習馬步站庄,能站過一個時辰了,才允許你開步,即站著馬步走。三個月最多不超過半年。你得換力,把力氣換了。前面有了基礎,這就好做了。現在我們不練武功,所以不這麼搞了。但是我們得把身體練強壯,你往那一站,有站如松的勁頭才行,同學們得刻苦練,拚命練。你別按著普通上學那個勁來要求,上學了,念念書,下了課做做課間操,下午打打籃球,搞搞體育,那就不行。我們到這兒來學習,是練功夫的,學這些書不是主要任務,用它給你調節調節情緒,在腦子裡面打一點烙印,更換更換腦子,你這樣看才行。你到這兒來就是練功來了,就得拼。我不是講過楊露禪?他給人家做活,裝啞巴偷著學,拚命練,長本事。腳的要求很簡單,你怎麼練它?你不練腳出不來力氣。你要用武功的練法那樣練,腳又放不松。這裡告訴同學們方法。兩個腳站好以後,從兩側往下放鬆,人體慢慢的前後整體地晃動,重心就在腳上來回壓,慢慢氣能衝到骨頭縫裡去了,就沖開了,放鬆了。平時買飯排隊的時候,就晃蕩晃蕩唄!我們要把練功打成零散的,要不然練功時間都練這個,功怎麼練?練站庄的時候,你體會體會。腳動一動;蹲牆會蹲了,慢慢把身體往後放一放,往前動一動,意念往腳心充一充。不同的練功的強度有不同的體會,所以我們要真是練功,就得自己來拚命啊!自己想竅門,找竅門,去琢磨,體會。我講的是原則,不可能把各項方法應用都講了,也留下個餘地,你自己琢磨出來的,會覺得好使喚。為什麼現在功法那麼多?如果倒退到一兩千年以前,功法不會太多。來位老師一教,這個學生這麼體會,他這麼得意,他教徒弟的時候就把他得意的說一說。那個徒弟練起來那麼得意,他教徒弟那麼教。過上幾代,面目全非了,誰跟誰也不一樣了,就分門立派了。你看武術長拳屬外家拳,裡面的好多名字都跟太極拳一樣。它慢慢變樣子了,練法不一樣了。所以我們現在自己多琢磨,但是我不希望你現在去創套拳,你真要創套拳我倒也高興。當你還沒有學會的時候,不能去創,先按照這個要求去做,去拼!我們講到這兒,把身體各部分的東西都講了,每一部分你都得認真去體會。拿腳來說,過去講「聖人呼吸在踵」,叫「踵息」,一吸到腳後跟,你氣通不了行啊?不放鬆通得了嗎?那麼晃蕩晃蕩,氣一下下去了,你再慢慢練呼吸,一吸氣能不能下去,一呼氣能不能上來?這不就練踵息了嗎?這就是高級呼吸法。當然你身體要不能放鬆,想了半天氣也不下去。都想的是腳後跟那個厚皮,它長了好多繭子,你就想不到裡邊去。你真慢慢精神放鬆了,形體放鬆了,一動彈,氣能流進去,你才能體會到裡邊。希望同學們對每一個姿勢都要這麼去反覆琢磨、反覆體會。這一章書就得一個字一個字地摳。譬如說:頭怎麼動才能都符合要求?說頭要中正,怎麼中,怎麼正?面部放鬆,似笑非笑……口訣都有了,你真要做到了,面部氣血都充足了。說到展眉落腮,你們體會體會,落腮和不落腮有沒有區別?展眉要笑,落腮,下頦回收,往下落。動作要領非常重要,不重要我寫這麼多字幹什麼?我就不寫它了。好多同學都不注意落腮這兩個字,你腮往下落一落,玉枕、玉枕下面,和不落腮感覺一樣嗎?喉頭一收,一落腮,那兒氣就滿了;你不落腮,那兒氣就不滿。對姿勢要求和動作要領,得一個字一個字地摳,琢磨它是什麼意思,體會體會。把我們的全身各部分都充起來,那非常不容易呀!可以說這章書字字千金。我們這麼講好像有點自己誇自己了。要不然,你丟一句話裡面都有功夫。前幾年我問過好多輔導員,面部要求是什麼,他們基本上都沒講落腮,沒注意這個問題。所以各個部分的姿勢要求,同學們一定要好好看,好好體會,一字、一詞、一句地體會,或者一個整詞、半個詞都要體會它有什麼內容。同學們還怕有閑時間?這麼多東西,琢磨琢磨,都快累死了。平時趕上跟這個相關的練這兒,跟那個相關的練那兒,都把它生活化了。日常生活當中,只要是不做低頭,你就頂頭懸。一看東西往回收,不說話,閉著嘴。但是,同學們該說還得說,不要走極端,連經驗都不敢交流就錯了。你總不說話嗎?有時候說閑話,真該說話的時候又想到:「唉,別說話。」但一高興了,腦袋就管不住了,口若懸河,滔滔不絕。應該是你該講的要講,氣功的話要去講講,這麼做還可以調整調整自己。談談練功的體會,這並不是顯露自己。這裡就有這麼一點區別,有的人想顯擺顯擺我比你們強,那氣就跑了。同學們交流交流經驗,體會體會,印證印證,意念裡面沒有顯擺自己的想法。關鍵是那個意識的發動點怎麼動,動機不是顯露自己,怎麼說話氣也不跑。你不顯山不露水,就是利己利人,是個好事情。好多問題我們必須要會辯證地看。我們練功的各部身形要求,—定要結合到生活當中去,走路、吃飯、睡覺、坐著念書等都要注意身形要求。這樣腦子裡的氣功意識就深了。你會隨時隨地用氣功意識,功夫就長了。咱們學了十六部身形要求, 日常生活當中無非就這麼多動作,只要把它貫穿到日常生活當中去,有意識地練它,這就解決問題了。可千萬不能當老師叫你放鬆,你這才趕緊放鬆,放鬆腳、放鬆腿、放鬆胳膊、放鬆胯、放鬆……哪有那麼快呀?一說放鬆,全身放鬆。不管它了。一做動作,意念一發,動作就出來。要這麼去練。平時單兵教練,一點點練,到真練功的時候,要聚精會神。平時練和整體練功的時候不能完全一樣,這兩個必須要結合起來。局部的練功像有時候掰掰手啊,練功的時候搞這個,那功就甭練了,群體場也沒有了。這就要求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得下功夫,有時間就摳胳膊、,摳腿、摳腦袋、摳身子。以後大家轉身,都要學會慢慢轉,加上意念,不能隨便轉。讓那脊梁骨一節一節轉,我先把腦袋轉過來,再轉胸,再轉腰,一點一點地轉,把意識和形體結合起來。我倒覺得過去女同志戴大耳環有用處,其實掛得越大越好,這樣她不能隨便轉了,使勁一轉,「鐺」打腦袋一下。她得慢慢轉。過去要求女人走有走相,坐有坐相,站有站相,不能輕浮。我們可以想像自己戴著耳環,慢慢地轉頭,耳環別動彈,要會穩重、內收,經常去體會。

Posted in 養生健體 | Tagged 氣功 | Leave a comment 練功靜態的身形各部要求5 Posted on 2011/05/06 by xiaojings

摘自《智能氣功》

ⅩⅣ、襠部

  襠部有前陰、後陰和會陰。按動功來講,陰部稱為襠。襠這一部分要求吊襠、調襠、圓襠。一般地會陰部位上吊,要圓,不能擠住,調整有幾個方面內容:①調整前陰,把尿道口封住,縮住。過去稱作似尿非尿,以前講這個話最不好講了。似尿非尿,怎麼體會呢?實踐一下:解小便解一半縮住,體會怎麼用力氣,平時練功就那樣用力氣。非常簡單嘛!當然練功時不能光把尿道縮住,還要往回收,往肚臍處收。②後陰就是肛門,肛門也要縮,往上提,這樣就可以避免前後二陰漏氣。經常縮住,就有力量了,氣就不容易跑。經常練縮,就不易出現男性遺精、女性白帶、排氣放屁等情況。平時腸胃裡的氣大部分被吸收了,練功時氣場強了,裡面氣一足,有的人功能強,自然而然把氣吸得更多了。可有的人吸收得不夠,吸收不夠,就放屁,由於腸胃蠕動快了,連氣場裡面的氣也—塊帶出來了。我在60年代中期見過一個人,他練動功到40分鐘准放屁,連珠炮一樣,到了70分鐘這一段放幾十個屁。這人原來練功很刻苦,後面那三年,他的功夫就沒有長。這一關過不去,通過放屁。把真氣帶跑了。這不胡說八道?放屁就放的屁,哪有真氣?那是腸胃—部分好氣被帶走了。肛門縮不住,有氣—沖就跑了,精氣往上走,也絕對不好走。放屁放得多的人,往往有遺精的情況。「有屁不放也不行呀」,憋著往上提,—憋一提,肚子里咕嚕就上去了,等一會又下來了,再提,又上去了,有的氣就被吸收了。但有的時候的確是清理腸胃,是濁氣,屬於二氧化硫等毒氣,老收有時會腦袋發脹,就要把它放出來。到底是放還是不放?提幾次之後,它又衝下來,就輕輕地放出來。但是放的時候要注意提頂(不是提百會,是百會外面高處往上提)。放屁時,肛門一松,意念往上一提,把濁氣放出去,叫排濁留清。放屁也有學問,搞氣功什麼都有學問。這樣把濁氣排出去了,把清氣升上去了。⑧會陰。會陰的位置,一般書上寫前陰和後陰當中皮膚上的位置。會陰真正的位置,從練氣功來說不在這。在虛危穴,在針炙學所說的會陰裡面,男性在前列腺射精管開口,女性在子宮頸和子宮頸口,這也是練丹道派命功的玄關竅。會陰也要回縮往上收,從腹底往命門和肚臍連線中間提。第一步往這兒提能提住了,有了這個基礎,再走一步,往混元竅提,最後往百會上提,這樣就可以使精氣上升。往百會上提要注意,不是提到發旋,要提到百會前面1.5公分到2公分之處,發旋是崑崙宮,是祖性還家的地方。精氣往那提不行,往前面提才行。前面氣足了好開天門,氣好往上升。往回收的時候,往祖性收,過去叫還家。會陰這一點很關鍵,關係到練精化氣的問題。智能功不著重練下丹田,這個問題不是非常重要。過去練道家功從精入手的,練精氣充足,如果這一關不過,功根本沒法練,練功之後,精一充足,前陰、後陰、會陰收不住,就如黃河決口一般,精到了海底一開,「嘩——」都跑了,不能達到練精化氣的目的。所以調整會陰,前、後陰就是解決練精化氣的問題,收住使精氣不跑;動尾閭,會陰一收一縮一提幫著化。  青壯年精氣比較充足,精一充足就出現性興奮,成為活子時的一種表現,遇到這種情況馬上用練精化氣的方法——吸、抵、撮、閉的口訣。吸,大吸氣,滿吸,可藉助形體抬肩張胸。撮,小腹回收,三陰收縮上提,同時意念往上提,提到頭頂。抵,舌抵上齶,用力往上頂住,用意念使勁頂到頭頂上去,頂出去。閉,閉著眼,眼珠往上翻看百會。手握拳,把大拇指握在裡面使勁攥住,腳心往回收,五個腳趾往裡扣使勁抓,手、腳一縮,同時弓背,脖子使勁往上挺。呼用小呼氣,呼完馬上吸,一般幾個呼吸性興奮就沒有了。用力要猛一點,猛火蒸煉,要注意收腹,縮三陰,曲背,低頭、脖子往上拱,舌往上頂,閉著看百會,幾個動作一齊來。吸、抵、撮、閉這四個字有的說法不一樣,內容差不多。有些人練功有遺精現象,經常這麼用,一發現馬上這麼用,就可解決這問題。睡著了,已經要遺精了,當即醒了,醒了怎麼辦?平時要練功夫,白天看藍天,想藍色的天空,想得很真切,一旦感覺要遺精,馬上吸氣想藍天,意念一注意藍天,射精射一半馬上停止。平時要練想藍天,一想意念衝過去了,遺精現象就停止了。男性多這一個方法。女性出現性興奮也是用吸、抵、撮、閉的辦法。我們要懂得會陰部的用法和練法,過去練氣功要斬白虎、斬赤龍,降龍伏虎,虎就是性興奮。白虎猙獰張狂,如果降不住,它就把你吃了,你聽了它的,受它的擺布了,你的意識不能控制它了,受情慾的支配了,練功練不下去,修不了道。說得更簡單一點,就在這時要練我們的意識自控能力。如果性興奮很強,能控制住它,那麼自控能力增強了。練氣功關鍵練意識自控能力,要降住這個虎。自控能力不強,有什麼方法也沒用。一出現性興奮,你根本不控制,它非走這條路不行。為什麼方法不靈?關鍵是意志力不強。方法只是個手段,有了真正強烈的意識,什麼吸、抵、撮、閉,根本就不需要。意念一清一動彈,上丹田守住,一心不動,完了。為什麼要說方法,讓你藉助個方法,就更重視它。一出現性興奮,你還想縱容它,方法還有什麼用呢?沒用了。有了這種情況必須要定住它,「我要練功」。關鍵是在意識發韌點,去轉它。不然就陷入了自我矛盾,又想放縱它,最後把精氣丟了又後悔,來了又放縱它,所以有了多好的方法也沒用處。有法不使喚,比沒法還有害。因為在自己練功的時候,沒有方法還特別警惕,有了方法就有恃無恐,真一來又解決不了了,這樣,有了方法往往比沒法還不好。當然有了方法你會用它,就解決問題了,關鍵看我們意識能不能定住,能定住就能長功夫。過去講「練丹容易練己難」,練己築基難,練丹並不難,自己意念把心猿意馬控制住,這是根本。結合前面講收腹,髂前上棘往後往上,會陰一收縮,如果再體會前後陰,會陰一收縮往肚臍上提。直接往肚臍上提,不好提,因為當中一條線沒有東西,拿章門往上一拉,會陰一提,兩肋就要開,兩肋一開胸就要開,胸開闊了,中氣升起來,氣就足了,這是配合會陰搞起來。希望同學們要經常縮會陰,一天會陰總縮著。說個發生在二十年代的小故事。我的一個親戚說他們老師的師兄弟一起練功,早晨洗臉,他們的老師功夫最高,他的師弟開玩笑,用手指摳他的肛門,一摳,進去了。他肛門一縮,師弟的手指撥不出來了。他一松,師弟收不住腳,栽了個跟頭。這說明他練功夫肛門經常縮住,有一定力量。有這麼大力量,精氣絕對跑不了。有的問,經常提肛好不好?好嘛!底氣越足越好,經常提著就要配合垂尾閭,提會陰,垂尾閭,這是一對矛盾。如果不會提會陰,尾閭總往下垂,引著氣往下走,一練叫力發力,往下一坐,氣往下一擠,一衝,有的是靜脈血不好迴流,肛門裡得痔瘡,女性也可出疝氣。會陰會提著,發力時會陰收縮,三陰一縮,從丹田把氣發出去,不會往下沖。會陰一提,尾閭一垂,頂往上提,整個氣整的起來了。平時要鍛煉這個,如果尾閭往上翹,腰就死了,不靈活了。如果會陰提,尾閭垂,百會提,那就是輕靈的。

Posted in 養生健體 | Leave a comment 練功靜態的身形各部要求4 Posted on 2011/05/06 by xiaojings

摘自《智能氣功》

Ⅻ、胯部

  胯要放鬆。胯有前胯和後胯的區別。前胯指的是胯關節,現在一般來說,練武術的松胯,像踢腿、劈叉,都是松前胯,把胯關節、尤其是關節囊松馳起來。髖關節的股骨頭和髖臼固定度是比較大的,把股骨頸都套進去了。把關節囊放鬆了,胯關節的活動度可以非常大,像踢腿踢前腿,踢後腿,踢擺蓮腿,過山腿等。過山腿是右腳往上踢左耳,再繞過左耳踢後腦勺。要是從前面踢,不是踢高,而是腳尖正好踢印堂,胯得往下坐往回收,腳跟往外蹬,腳尖往回翹,這才踢得到;要是綳著腳面往高處踢,那是跳芭蕾舞的動作。這些練法一般松的都是前胯,即胯關節。咱們的平足開胯的松前胯是少林武術的練法。現在練芭蕾的,他們說:「龐老師,這跟我們練芭蕾兩腳尖外撇成一字再往下蹲有點像。」我說:「你們練智能功,這八(芭)蕾就成九蕾了。」1985年我在北京講課,有一個學員是瀋陽芭蕾舞團的團長,他有膝關節積水,一般芭蕾舞演員練的時間長了,都有這毛病。他練智能功把病練好了,前年他還上台演出。別人說他50歲了,怎麼演技越來越好?他說:「我練了智能功。」我跟他講:「你按著我們這三圈相摞練,把身體一提就起來了,這就輕鬆了。中國這東西,把西洋的都包括了。芭蕾舞不是講膝蓋一圈,胯骨一圈,乳房這兒一圈嗎?膝蓋那圈不要,胯骨一圈,胸部一圈,肩頭一圈,用這三圈跳芭蕾舞就變樣子了。」他們還不需要走頭上這一圈,走這個圈就往輕功上走了。他馬上在門外這麼一比,果然感覺很好。他現在跳芭蕾用這三圈,還保密,不給別人說呢。我們松前胯的松法和踢腿松法不一樣。踢腿是武術的動力松,咱們這樣放鬆不光松筋骨、韌帶,氣脈也要松。當然,同學們願意練劈叉也行。如果想劈豎叉,先劈個橫叉,劈一半身子一擰就是個豎叉,上身要直起來。劈豎叉比較簡單,加意念「胯骨要放鬆,胯關節放鬆,要鬆開、鬆開」一下就過去了。  松前胯好松,關鍵是松後胯,後胯指骶髂關節,就是骶骨和髂骨後面的耳狀面相連之處,是個假關節,平時不能動彈,只有女同志懷孕的後期,骶髂關節才開。怎麼會開的呢?因胎兒元氣特別足。不光是氣的作用,而且還有形體的作用。胎兒把子宮脹大了,隨著胎兒的發育,子宮脹到一定程度,就把胯骨撐開了。骶髂關節開了,前面恥骨也有一定程度的開。所以說懷孕後期骨盆的骨縫都開了。由於胎兒的氣充足,媽媽盆腔的這些關節開了,也沒問題,可要是普通人一鬆開,就走不了路了,這是氣不足的原因。所以關鍵不在那個關節連沒連著,就在裡面氣足不足。有的胎兒非常弱,氣不足,如果胎兒個兒又很大,媽媽就受罪了。胎兒氣不足,骨盆一開不給力氣,一走路就痛。以前練開胯,靠裡面的氣沖開它,要想開後胯,得丹田氣充足,裡面沒有兒子嘛,得結個氣嬰兒,丹田氣足了胯就好開了。我們現在練智能功,氣還沒結「胎兒」,怎麼辦呢?通過形,用功法把它鬆開。鬆開之後氣進去多,容納得多,再往外沖,就更好開了。這麼循環,一層一層地把形體開開。智能功通過幾個方面同時並舉,把內外氣充起來。怎麼松後胯呢?站庄時兩個胯關節的股骨頭配合著意念往後外撐,腰往後突,尾椎往下一坐,後面骶髂關節就容易開了。你可以摸著臀部,臀部往外擠,從當中往兩邊拉,摸摸骶髂關節,從骶骨邊往外擠,一擠它那兒有點往後動的意思,一開始有這麼一點兒動都行。骶髂關節要鬆開沒別的好辦法。  咱們平足開胯分前後的松後胯就專門松骶髂關節。腳尖使勁往裡面扣,膝蓋往裡擰,連帶著胯骨往外擰,腰往下一塌,就把胯給擠上了。一開始尾閭尖要上翹,你專門練松後胯的時候,可以往上一翹,往下一收,拉著骶骨動彈。松後胯這一節功實際是從使全身的氣整這方面來考慮的,不光是松後胯。如果完全為了松後胯,尾閭往上翹,往下扣,反覆翹扣,慢慢骶骨就會動彈了。先是尾骨動彈,再拿尾骨拉著骶骨動彈。全身的骨節中就骶骨、骶髂關節最不好松,若這個骨頭會動彈,別的都好動彈了。講了身形要求後,同學們練每節功就都要認真去體會,要會一步一步往上加內容。有的同學覺得練功沒內容,練著練著就煩了。這麼多內容還沒有內容?練一個就反覆體會體會,就老有內容。練動作時體會裡面叫體察,在體察過程中,精神就高度集中了。在過去,練靜功叫做寂照之功,很安定、寧寂了,得用意識照著身體,體察裡面是什麼樣子。你體會得越深,精神越集中。你真能體會得很深,腦子就更集中,裡面體會得就更深。讓大家體會,這也是神形合一。但是你這樣想就壞了:痛死了,這簡直沒個盡頭!你應該體察裡面的變化。同是注意一個局部,你精神注意裡邊的變化,這就練功了。「哎喲,真痛,算了吧。」出這念頭,你雖然也注意這兒酸痛酸痛的,但那就成了雜念。精神進去體會,不作分別,這就是一個道念、道心。道心和人心就差這麼一點。你把精神注意到練功上去了,體會去了,那就稱為道心;你不想練功了,留戀普通日常生活了,那就是人心。人心、道心本來是一個,都是意識活動。出了人心找道心,哪兒去找?就這麼一個意識活動,就看你把它往哪兒放!放到道上了就是道心,放到人上了就是人心。你把什麼都放到道上了,完全是道了,你就成道了;你的意識都放到普通人身上,你就成了俗了。就在於意識的著眼點、立腳點。過去把這個人心道心都講得太神秘,太玄乎,其實就這麼一個心。

ⅩⅢ、尾閭

  松腰松胯往往跟尾閭聯繫在一起。要松腰,往往就得松胯,胯不松,腰也不好往後突,要松腰松胯就必須伴隨垂尾閭。尾骨有四節,連到一起成一個整的了,但它又不是直的。有的人小尾巴還翹著。要是翹著的,你得慢慢讓它直著下垂。尾閭這一關非常關鍵。看它體積很小,都以為小尾巴是廢物。人的尾巴進化沒了,但是那個氣機還在。尾骨與骶骨相接之處有骶管裂孔,外面被韌帶封住了。脊柱管裡面的腦脊液直接跟腦子連著,尾骨一轉動,就把骶管裂孔的韌帶動了,使得椎管裡面的液體受到振動,一直傳到腦子裡。這裡面是通過共振作用傳上去的。上回我給同學們講,咽津、咽唾沫要注意食道的管壁,可以從管壁一下子傳到小腸、丹田裡面去了。而尾閭一動彈,從椎管振動到腦脊液,一下子也可以到腦子裡面去了。轉轉尾閭,脊柱裡面、腦脊液裡面有什麼感覺沒有?(學習應該會舉一反三。現在智能功里好多東西,跟我從老師那裡學的東西不—樣了。我就是把以前練功的訣竅,通過練功有體會了,根據我們現在的知識,把它簡單化了,並賦予新的內容。)尾閭不是死的,平時不動,現在我們就動動尾閭,它牽著骶椎韌帶,振動椎管裡面的腦脊液,還有馬尾神經。馬尾神經從椎管裡面下來有好多,到最後只—根下來,它非常敏感,一動彈整個地都傳上去了。練功結合著現代科學知識,就能增加它的感受性。我們學的知識不能白學,要結合它去體會體內的變化。同學們學解剖時,有些名詞可以不記,而這些東西你練練功,體會體會,這兒有什麼感覺,那兒有什麼感覺,拿什麼做標誌,那你就得記住它了。尤其是脊柱,脊柱管裡面的脊髓、網膜腔、腦脊液循環,還有腦脊液從哪兒滲出來、怎麼走,等等,這些都很重要。講這些東西有什麼用處?如腦子裡面的腦脊液環流,現在大家還都沒有注意到。練周天,按丹道功應該是走脊柱管裡邊。練周天功的要是懂得這些科學道理,練功要快多了。我們現在有了這些科學知識,練周天可以很快。為什麼不這麼練呢?因為從脊髓的中央孔往上走,如果在第四腦室到第三腦室這一段通不過去,就能沖死人,有些危險。將來練功的人多了,哪能管得那麼細呀?所以現在我們還從外邊練,比它更快更省事。我們學了這些知識就得經常想著。我們安排這些基礎課都非常有意義,現在把專業課先弄起來,將來基礎課還得加上氣功的知識。  武術氣功講「尾閭中正神貫頂,氣透三關入泥丸」,練內家功的也講這句話。尾閭要中正,不能歪著;體形歪,尾閭也要正,直著往下垂。我有個朋友,一塊跟老師練拳,他比我們早去好幾年。他練功時尾閭歪著,腰就是松不了。我們幾個師兄弟都鬆了,他還沒松。過了七八年,我去他家幫著他搞,才鬆開。他為什麼松不了呢?他說他的胯有毛病,得往後收著,一收收歪了,擰著屁股,尾閭還能垂得下去?我說你先正著練,他不聽,他搞了七年多才鬆開。要懂得尾閭中正往下垂,似坐非坐,好像下面有一根繩子垂著,而你坐在上面。  下面講一講松尾閭的四步功訣。  第一步是垂尾閭。同學們練三心並站庄,一開始就練垂尾閭。  第二步,泛臀。臀部往外泛。泛臀是開後胯的意思,不是撅屁股,腳尖往裡扣,膝蓋往裡擰,胯關節往外翻,一翻一擰,把後面撐開,臀就往外翻出去了。  第三步,扣尾閭。尾閭往前扣。  第四步,轉尾閭。會扣尾閭了,骨盆不動,轉動尾閭骨。能轉尾閭,過去叫尾閭如鍾錘、如鐘擺。這句話是太極拳祖師講的。因為周身的氣通過尾閭來發動後,陽氣就上升了。怎麼去調動全身的氣呢?靠尾閭,尾閭輕輕一動,就把會陰的氣提起來。這是一個關口。尾閭不會動,會陰的精氣自然上升是不大容易的。道家功講,練丹重視精氣,怎麼辦呢?提穀道,穀道往上一提一縮(縮穀道的目的是讓尾閭動一動,如尾閭不動彈,光縮穀道,陽氣往上上天梯不好上),尾閭一動彈,氣就引過來了,它自己往上升。這是從內景上講的。我們不練周天功,不著意它,但我們練功的時候,周天自己會動,裡面自然而然要變化。練意念周天,用意念一導,想氣到尾閭,氣到命門,有股熱氣就上去了,那是皮下的混元氣。經脈之氣就不是那麼簡單,需要通過呼吸來推動,經脈之氣走的是脊柱外面,比皮膚之下的混元氣要深一點。真走脊柱裡面非動尾閭不行,不動尾閭氣不好進去,當然不是絕對進不去。過尾閭關頭頂要有氣感,頭頂一癢,尾閭跟錐子扎一樣疼。一痛,真氣透過封脊椎管的韌帶和結締組織,從脊柱管往上走。尾閭要不會動彈,不好進去,走脊柱管里不大好走。咱們不搞周天功,隨便這樣說一說。真要講練周天,有些關竅都有內容(自然周天另外說)。講這些是給同學們開開竅,似乎不是練功要領,但是懂得這些道理後,你對這個問題的認識就加深了。  腰、胯、尾閭這三者是一個整體,這兒講的是形。我記得我一個老師練太極拳,練八個勁,叫掤、捋、擠、按、采、挒、肘、靠。老式太極拳108式,一開始打勁,無論什麼姿勢都打出掤勁,往外捋也打出掤勁。他一個勁打了二年:八個勁一共打了16年。他問他的老師:「我這個勁怎麼還不整呢?」他老師說:「就是,打這麼久怎麼還不整啊?你摸摸我的腰吧!」一摸腰,老師的腰會動彈。「噢,這個!」一比劃,三天就過去了。他跟老師的關係是很隨便的(我跟我的老師也一樣),一拍桌子:「老師你早幹什麼去了?讓我搞了16年,原來關鍵在這,早給我說不早解決了?!」「我也不知道你悟不出來。」你要不摸一下腰,又看不著,怎麼悟去?這個老師教我們時,說先把腰站開再學別的,省得鑽16年鑽不出來。我們三個月就把腰解決了。腰一般不讓你看,不讓摸,也不說。松腰是什麼樣子,站庄怎麼站,丹田什麼樣,松胯骨特別是松後胯什麼樣,下次站庄先讓同學們摸摸體會體會。尾閭要自己下功夫解決它。尾閭還要靠氣,意念一動胯骨就轉,胯骨一點不動彈也不容易。通過肛門收縮,尾閭前後可以動,轉圈就不好動彈了,需要慢慢練。  垂尾閭雖然在武術書上有,如形意拳和太極拳,都講垂尾閭,但到底怎麼練,一般人都沒有多去注意這個問題。八卦掌講裹臀靠胯,胯往前靠著,不是垂尾閭,它相當於垂尾閭的第三步功,直接走扣尾閭。尾閭一扣,章門往上提氣,把海底封住。練輕功有些竅穴,比如,從會陰往命門一提,從百會一走,往印堂一穿,往前發力很快,一個箭步就竄出去了。用這些竅點把氣打起來。要往後退,用章門提會陰,一提氣,到了肚臍,從那兒整的非常快,一提到百會,玉枕往後一帶,自然而然,「嘩」就往後竄出去了。這是用穴位、氣脈的運行來練功夫的。你就以為蹦蹦跳跳這麼練?那就費死勁了。跳高跳一輩子,才跳兩米四多,人家跳兩丈多,那樣練怎麼跳得了?那是內在的氣脈練法。不過,現在不打仗,也不比武,這個東西我們就不多搞,咱們只搞保健。沒事時,動一動尾閭,注意百會要提著,「尾閭中正神貫頂」,如果神不貫頂,經常注意尾閶,精氣聚到海底,沒有往上提就容易跑。要注意松尾閭、垂尾閭跟提肛、提頂結合起來。龜、鹿、鶴這三種動物長壽,現代科學沒怎麼研究,古人認為它們的長壽都跟尾巴有關係。鶴休息時頭擰過去拿嘴跟尾巴連上;鹿小尾巴根會轉,而牛、驢、馬的尾巴根不會轉;龜尾巴不長,尾巴根也能動彈。1973年我的小表弟生病,我買了幾隻鱉給他補身體。我先研究研究,弄一盆水,把它們放到水裡。在旱地它們都挺老實,慢慢爬呀爬呀,好像爬不動,沒什麼本事,而到水裡就來勁了。有的害怕,可能感到對方厲害,氣足,一個跑,另一個追上去,用嘴一碰它那身子、蓋或肚子,稍稍碰一點點,一會兒它就死了。為什麼一碰就死呢?按武術講,是電氣把它整體打壞的。它往前沖時,尾巴一動彈(不是用爪子划水),身體箭一般出去了,爆發力非常強。說明尾閭一動彈,全身的氣發動很厲害。一個老師講,他們太極拳老師哥倆和徒弟看一個吊著的大鐘,鍾中間有一個錘,一個指著鍾錘說:你看這是什麼意思?學生說不知道。老師說這就是咱們練功的根本。他哥一拍桌子:「哪這麼多事?吃飽撐的!」不讓說。什麼道理?佛家和道家練功關鍵不同之處:佛家的法器是磬,上面敞口;道家是鍾,而鍾是扣著的。磬從外面一打才能起反應,說它是反應論,裡面是空的;道家不是,形體是空的,自己裡面有東西,錘在裡面掛著,一拉,「咚——」從裡面打。佛家從外面調動氣,道家從形上、從裡面用尾閭調動全身氣。「龐老師,不是用意念調氣嗎?」對,但可以借個手段,借尾間動使全身氣脈動彈。「腰不是主宰嗎,怎麼又出來個尾閭?」意識也主宰,腰也主宰,尾閭也主宰,別分開,是個整的。你懂得竅門了,尾閭輕輕一動彈,腰為主宰,尾閭與骶骨相交處有穴位叫腰俞(俞當轉輸講。中國的穴位的取名,都是有意義的),腰俞不放在腰上,放在尾閭上去幹什麼?因為腰部的氣血是從這兒轉輸的,尾閭稍稍會動彈一點點感覺就不一樣了。

Posted in 養生健體 | Tagged 氣功 | Leave a comment 第 5 頁,共 7 頁? 最新...?34567?

  • 最近文章
  • 耳部保健按摩法
  • 養生從床上開始
  • Living life over 如果有來生 我會抓住每一秒
  • 如何尋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 減少顯示頁面
  • 分類目錄
  • 中藥養生
  • 養生健體
  • 養神怡志
  • 成長曆程
  • 按摩
  • 未分類
  • 氣功
  • 近期評論
  • 文章歸檔
  • 2011 年六月
  • 2011 年五月

  • 推薦閱讀:

    Excel的一些使用技巧(2)
    TA不知道
    一些有哲理的話(引,整理)
    送給寶貝MM們一些貼圖用的精美裝飾圖片
    天橋是城市人的田隴

    TAG:東西 | 收集 | 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