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和艾罐灸兩種中醫療法的區別

拔罐和艾罐灸兩種中醫療法的區別

拔罐是一種物理療法,而且拔火罐是物理療法中最優秀的療法之一。 ! O% _0 `# t* i% R: q0 F; X( G" ?4 w  拔罐通過物理的刺激和負壓,能促進血液循環,激發精氣,調理氣血,達到提高和調節人體免疫力的作用。 8 }2 M2 U% t" [0 @ 拔罐是一種充血療法,利用熱力排出罐內空氣,形成負壓,使罐緊吸在施治部位,造成充血現象,從而產生治療作用,中國人稱它為鬱血療法。由於這種方法簡便易行、效果明顯,所以在民間歷代沿襲,至今不衰,連一些外國人也頗感興趣。拔火罐是我國傳統的中醫療法相信許多人尤其是中老年人都不會對它陌生,因為其操作簡單、方便易行,也曾經一度被老百姓當作是重要的家庭日常救治手法。 " X0 A) E( Q# N9 M* e拔罐具有以下作用:_- d4 o. V" Z1、機械刺激作用。拔罐療法通過排氣造成罐內負壓,罐緣得以緊緊附著於皮膚表面,牽拉了神經、肌肉、血管以及皮下的腺體,可引起一系列神經內分泌反應,調節血管舒、縮功能和血管的通透性從而改善局部血液循環。 # P# ~# H" S% q2、負壓效應。拔罐的負壓作用使局部迅速充血、淤血,小毛細血管甚至破裂,紅細胞破壞,發生溶血現象。紅細胞中血紅蛋白的釋放對機體是一種良性刺激,它可通過神經系統對組織器官的功能進行雙向調節,同時促進白細胞的吞噬作用,提高皮膚對外界變化的敏感性及耐受力,從而增強機體的免疫力。其次,負壓的強大吸拔力可使汗毛孔充分張開,汗腺和皮脂腺的功能受到刺激而加強,皮膚表層衰老細胞脫落,從而是使體內的毒素、廢物得以加速排出。 " @3 _/ " DY) s3。溫熱作用。拔罐局部的溫熱作用不僅使血管擴張、血流兩量增加,而且可增強血管壁的通透性和細胞的吞噬能力。拔罐處血管緊張度及黏膜滲透性的改變,淋巴循環加速,吞噬作用加強,對感染性病灶,無疑形成了一個抗生物性病因的良好環境。另外,溶血現象的慢性刺激對人體起到了保健功能。 拔罐療法是傳統中醫常用的一種治療疾病的方法,這種療法可以逐寒祛濕、疏通經絡、祛除瘀滯、行氣活血、消腫止痛、拔毒瀉熱,具有調整人體的陰陽平衡,解除疲勞、增強體質的功能,從而達到扶正祛邪,治癒疾病的目的。所以,許多疾病都可以採用拔罐進行治療。

) e3 D$ d$ l: d! |7 |! Q0 Q1 J 拔罐療法採用的工具罐具有許多種,有玻璃罐、陶瓷罐、竹罐、橡膠罐等,甚至家中的罐頭瓶也可以用於拔罐。臨床中用得較多的是玻璃罐、陶瓷罐、竹罐。而橡膠罐在家庭中用的較多,因為它使用方便,用手一捏,即可嘬住,不管你是否懂醫,非常容易掌握,只要明白哪裡痛就拔哪裡即可。但它沒有用火,少了一個重要的環節,效果就要差一些,所以醫院一般不用這種。玻璃罐光滑透明,可以透過玻璃觀察罐內皮膚充血、瘀血、起泡及放血時的出血情況等,所以臨床中用得最多。拔罐療法使用中的另一個工具就是探子,或叫火把。可用一截較粗的鉛絲,一頭彎成圓圈狀,易於用手握住,另一頭纏上棉花及紗布,用來蘸酒精、點火。拔罐的方法很多,主要有四種:拔罐、閃罐、走罐、放血拔罐等。 $ ]& x0 _2 e. i/ G" ]7 d7 ]6 K那麼什麼是艾罐灸呢?想要知道艾罐灸先要知道什麼是艾灸, B1 k; z2 s9 m" e0 r 艾灸是用易燃的艾絨在體表經穴或患病部位進行燒灼、熏烤,藉助藥物溫熱的刺激,直接或間接地施以適當溫熱刺激,通過經絡的傳導起到溫通氣血,扶正祛邪作用而達到防病治病和養生。艾灸的原料是艾草。艾,又名冰台、艾蒿,是一種菊科多年生草本藥用植物。其莖、葉都含有揮發性芳香油,它所產生的奇特芳香,可驅蚊蠅、蟲蟻,凈化空氣。中醫學上以艾入葯,有消腫活血、祛寒濕等功能。艾葉有抗病毒、平喘鎮咳去痰、抗過敏、止血、抗凝血、增強免疫、護肝利膽、解熱止痛、鎮靜、抑制心臟收縮、降壓等廣泛的藥理作用。艾草長於山陽,是一種純陽植物,加上火力的物理作用,中醫認為艾灸是補充人體陽氣最好的方法。艾草也被譽為百草之王。在《孟子—離婁篇》中說:「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1 ~5 `[6 l: E7 E/ |" [# A9 x清代吳亦鼎在《神灸經綸》中說:「夫灸取於火,以火性熱而至速,體柔而用剛,能消陰翳,走而不守,善入臟腑,取艾之辛香作炷,能通十二經、入三陰、理氣血,以治百病效如反掌。」簡要地說明了灸法治病的特性和效果。艾灸的方法在古代主要應用的是瘢痕灸,用艾炷直接放在穴位上燃燒,很容易出現灸瘡和疤痕。現代多用的是溫和灸,用艾條或是艾灸罐間接施灸,比較容易被現代人所接受。艾灸具有以下功效:通經活絡、行氣活血、去濕逐寒、消腫散結、回陽救逆、防病保健。現代多用來養生保健,治療常見病,對亞健康的恢復有很好的效果。艾灸分類如下:5 x, x, @6 L1 T" G# ~9 q (一)、艾灶灸:即用艾絨或艾粉做成因錐型或自貼灸型進行施灸。: |3 L* y$ R# t" [& O, [ A:直接灸一將艾泣直接放在皮膚上灸至起泡,對咳喘、肺癆、痞塊有良好的作用。 B:間接灸一即隔物進行施灸、有隔姜灸、隔鹽灸、隔蒜灸、隔附子餅灸等。0 X6 _8 B1 d6 n2 g3 b* ?; S (二)、艾條灸:3 ZT3 Y. j. ^( A) @. Q4 Q A、溫和灸:點燃艾條,對準施灸部位進行熏灸,病人感到舒適無灼痛感,以皮膚潮紅為度。B、在啄灸:點燃艾條,對準施灸部位,象鳥雀啄食一樣, 一起一落,一遠一近。C、迴旋灸:將點燃的文條懸於施灸部位上方2-3cm左右移 動,往返迴旋。D、太乙神針:加十一味中藥製成的葯艾條,點燃葯艾條, 用七層棉布包裹著艾火,緊按在穴位上,稍停留1-2分鐘。如感覺過熱可提起等熱減再灸。 0 b+ D. `) G+ X$ G2 l7 k& t8 C: l E、雷火神針:加八味中藥製成的葯艾條,灸法同太乙神針。(三)、溫針灸:把針插入艾絨球或艾粒邊燃燒邊行針。 2 R* z) u: F. q; b+ J5 W# v (四)、灸器灸:把艾灸放在灸器里施灸。 N! l7 P9 l% w" q5 a (五)、天灸:與直接的灸法相同,千旦有蒜泥灸、毛莨灸、斑蟊灸、早蓮灸、白芥子灸,吳某芙灸之分。 (六)、燈火炙:用燈草蘸油點燃火苗對準穴位猛一接觸,迅速 離開,反覆若干次。所謂傳統艾灸療法:是以手工操作,點燃艾壯、艾條,直接或間接作用於穴位以達到治療和保健目的。但傳統艾灸療法在操作上卻有著許多難以推廣的不足之處,例如:燃燒艾條作治療時需專人看護,而且難於同時多個穴位施灸,操作不方便;艾條燃燒後溫度不易控制,會無意中灼傷患者等等。針對這種情形,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經過多年的臨床試驗,研製推出一種易於操作的全新的艾灸方式———歸然艾罐灸,是在傳統的艾灸的基礎上,對艾灸實施工具進行有效改良,使艾灸方便操作、避免炙傷、突破穴位限制、提高治療效果的艾灸新方法。另外,也通過對古籍和經絡的研究,針對各種癥狀配出相應的施灸組穴,使艾罐灸能真正成為居家保健、輔助治療的必備手段。H) m3 z% n. ^% v! R/ c( k7 V

與傳統的艾灸相比,通過突破性的改進後的歸然艾罐灸在治療保健的效果上也有了許多重大的突破。例如:艾罐灸施治時,艾絨與草藥在銅罐中燃燒令銅罐發熱而產生遠紅外線,遠紅外線能擊活人體細胞中的線粒體,令細胞保持最高的活躍狀態。遠紅外線照射和中草藥的熏蒸,可大大地促進毛細血管擴張,改善器官組織的微循環,提高機體免疫功能。傳統的艾灸法因為火候不易控制,容易給受灸者造成損傷,因而規定了24個禁灸穴,如:委中、迎香穴等,這使治療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而經過改良後的艾罐灸法,對其中大部分穴位施灸不但沒有產生不良效果,而且其療效還特別顯著。因此可以肯定地說艾罐灸療法對傳統的禁灸穴是可以突破的。更加重要的是,改良後的中華艾罐灸可以實現多穴位同時施灸,無須講究穴位先後,大大節省了每天保健治療的時間;在通經活絡的原理上,多穴位同時施灸能更好地實現經絡上多穴位的牽引作用,療效更佳。在臨床療效上,傳統灸法的療效早以被肯定和證實。艾罐灸講究配穴,與傳統針灸取穴精準的要求相比,因其取穴的範圍較大,所以容易掌握,溫度又可調控,從療效上真正體現了「葯之不及,針之不到,必須灸之」的古訓。2 J" a& k) r0 D5 R% f# U" Y8 Y" O% h; F% C5 M 實踐證明,通過突破性的改進後的艾罐灸由於簡便易操作,可以在不影響正常工作生活的情況下,方便、廣泛應用於內科、小兒科、皮膚五官科、外科、婦科、以及各種慢性病的治療,更是家居防病保健、延年益壽、美容養生的絕好的方法。O, g, W8 U 總的來說,經多年的臨床試驗,我們發現歸然艾罐灸療法應用範圍廣泛,病症無論寒熱、虛實、陰陽、表裡均可施灸,治療效果較好,易學易用,經濟節約,安全速效,操作簡便,省時省力,灸處感覺溫暖舒服,十分輕鬆,深受廣大患者的歡迎。它廣泛運用於各科的治療與保健中,對於臟腑功能失調性疾病,慢性疾患,骨傷科疾患,小兒科疾病,各種痛症,感覺、運動功能障礙都有很好的療效。同時艾罐灸的經穴易於被普通老百姓所掌握,所以易於在家庭保健中使用和推廣普及。& C3 [0 l: |9 ^* S& J0 W

推薦閱讀:

【案例】交通事故醫治無效死亡,醫療機構是否擔責?
醫療視頻
蕁麻疹是怎麼引起的?怎樣醫治?
互聯網能解決過度醫療的問題
互聯網醫療會對傳統母嬰醫療行業造成怎樣的衝擊?

TAG:醫療 | 中醫 | 拔罐 | 區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