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病:股骨頭壞死

每周一病:股骨頭壞死 原創 2017-02-18 趙鵬編輯 浮針大世界 浮針大世界

FSNworld

浮針大世界,浮針人的世界,疼痛學人的家園。 秉承上工少涉、誠樸勤仁的理念,用心服務頸肩腰痛腿痛、內科婦科雜病患者,用心傳遞浮針醫學的正能量。

股骨頭缺血性壞死又稱股骨頭壞死,指股骨頭的血供不足或遭到破壞,導致股骨頭出現缺血壞死、結構改變、股骨頭塌陷及關節功能障礙的疾病。

引起股骨頭壞死的原因很多,分為創傷性和非創傷性兩大類。創傷性的如股骨頸骨折、髖關節脫位、髖部外傷等,可直接或間接損傷股骨頭血運,從而導致股骨頭缺血性壞死;非創傷性誘發的因素有大量使用激素、長期酗酒、高血壓、減壓病、動脈栓塞或者血栓的形成、放射病等。

股骨頭壞死常分為五期:

I期:髖關節無癥狀,X線亦無異常,但因對側已出現癥狀並確診,而雙側受侵者達85%以上,有人將此期稱靜默髖。

II期:髖關節處可有疼痛,外傷或勞累後發生,呈進行性、夜間重,內旋、外展略受限。X線片可見部分區域稀疏,活檢表現陽性。

III期:臨床癥狀繼續加重,X線片變現為骨密度增高及囊樣變,軟骨下骨出現弧形透光帶,但股骨頭外形仍正常。

IV期:病髖疼痛妨礙行走,各方面活動已明顯受限,X線片股骨頭邊緣因塌陷而有重疊,或已失去圓形,硬化區明顯。診斷雖易定,處理卻較困難。

V期:病程已至晚期,股骨頭變形,關節間隙狹窄,髖臼硬化,出現明顯的骨關節炎病徵。

診斷依據:

  1. 有外傷、應用激素及飲酒史等。

  2. 臨床表現:以髖部或膝部疼痛,疼痛可呈持續性或間歇性。

  3. 跛行:早期為間歇性跛行,中期為進行性縮短性跛行,晚期為永久性跛行。

  4. 髖關節活動受限,逐漸加劇,跛行。尤以外展和內旋、外旋為甚,可有大腿肌肉萎縮。

  5. 髖關節周圍壓痛、叩痛,壓痛部位一般位於腹股溝,內收肌止點及臀部,叩擊大轉子及足跟可引起髖部疼痛。早期Thomas征及「4」字試驗(+),晚期由於股骨頭塌陷、髖關節半脫位,Allis征及單腿獨立試驗征(+)。

  6. X片、CT,MR均可明確診斷。

影像學檢查(僅以X片舉例):

X片表現 早期股骨頭輪廓正常,在側位片上,股骨頭前側面持續區關節軟骨下的骨質中,可見一條1-2mm寬的密度降低的弧形透明帶。隨之出現持重區軟骨下骨質密度增高,其周圍可見點狀、片狀密度降低區及囊性改變。最後軟骨下骨質呈不同程度的破碎、扁平、塌陷,股骨頭變扁平、塌陷。

鑒別診斷

  1. 髖關節骨性關節炎:常見40歲以上者,多有扭挫或受涼史。病情進展可變為持續性疼痛,活動後加重,但輕微活動可減輕疼痛。X片示:髖關節有增生變化,關節間隙變窄,關節軟骨面不光滑,軟骨下有小的囊樣變,其周圍骨質硬化。

  2. 類風濕性關節炎:為多發性對稱性小關節疼痛、腫脹,髖關節病變是類風濕關節炎的局部表現,一般累計雙側髖關節。實驗室檢查:血沉加快,類風濕因子(+)。

  3. 強直性脊柱炎:男性居多,髖關節受累者多伴有影像骶髂關節、腰椎的病變,甚至出現椎體竹節樣變。實驗室檢查:HLA-B27多(+)、血沉加快,血清鹼性磷酸酶增高。

  4. 髖關節結核:多為兒童和青壯年,發病部位以髖臼最好發,股骨頸次之,股骨頭最少。患者有消瘦、低熱、盜汗等全身癥狀。

目前常用治療

1. 卧床休息,避免負重,拄雙拐走路,必要時幻肢制動或牽引。

2. 抗凝擴血管藥物及擴容藥物,中藥內服及外用。

3. 關節囊內減壓或骨髓腔內減壓。

4. 手術治療:死骨刮除、髂骨填充,或採用帶血管蒂的骨或骨膜移植術,嚴重患者全髖置換。

5. 理療、介入、推拿及高壓氧治療。

浮針醫學觀點 股骨頭的血運主要來源於關節囊動脈和圓韌帶動脈。血管通常穿行在肌間隙中,若肌肉處於痙攣性的病理緊張狀態,壓迫周圍的血管,導致股骨頭的血流供應減少,長此以往,形成股骨頭缺血性壞死。

治療

主要患肌 腹橫肌、腹斜肌、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闊筋膜張肌、股四頭肌、內收肌群等。

通過浮針治療,消除患肌,改善病理肌肉痙攣狀態,減輕股骨頭供血血管的壓力,改善股骨頭的血液循環,使股骨頭壞死的惡化停止,臨床癥狀消失。

醫囑

  1. 注意保暖,避免受涼。

  2. 忌煙酒、禁用激素類藥物。

  3. 坐位時活動下肢。不要長時間站立或行走,每行走500米停下來休息一會。

山西運城呂愛民

患者資料張某 男 53 職業:農民

初診 2016年6月4日

主訴 雙髖部疼痛2年,曾診為腰間盤突出症,先後在中醫院針灸科住院多次,予以針灸、物理治療等保守治療,無效。2016年4月疼痛明顯加重,髖關節晝夜不間斷重度疼痛,嚴重影響睡眠,坐位至站立位困難,翻身困難、明顯跛行,痛不欲生,經推薦來我處就診。

現病史 患者2年前無明顯誘因出現雙髖部疼痛區疼痛,逐漸向大腿、膝關節、小腿、踝關節延伸,曾行膏藥、口服藥物、推拿、理療等治療均無明顯療效。既往史 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史,無長期激素藥物使用史、有吸煙,飲酒史,無外傷史。

體格檢查 髖關節屈曲、伸展、外展、內收、外旋、內旋均嚴重受限(醫院確診為股骨頭壞死)。

浮針專科檢查 腹斜肌、內收肌群、腹直肌、股四頭肌、臀中肌、臀小肌、腰方肌、脛骨前肌、腓腸肌、闊筋膜張肌。

針對患肌採用浮針掃散配合主動再灌注活動,因患者疼痛重,起初治療無法完成再灌注動作,治療中患者關節活動度改善後,配合輕度阻抗再灌注活動。

即時效果 癥狀減輕50%。患者非常高興,一直說太神了。

醫囑 停用一切藥物,在家休息,少走路,少負重,忌飲酒。

二診6月5日 患者疼痛好轉,查體:股內收肌群,髂腰肌,縫匠肌,脛骨前肌,腹斜肌、內收肌群、腹直肌、闊筋膜張肌。遠程轟炸加局部定點清除,主動再灌注治療。醫囑同上。

三診6月6日 患者疼痛明顯好轉,可正常睡眠,行走較前輕鬆,治療醫囑同上

第一療程5天,第二、三療程各3天,三療程後,疼痛消失,生活、睡眠正常。因患者病情基本穩定,可一周治療一次鞏固療效。目前一月治療一次鞏固療效。

醫囑 停用激素類藥物,加強營養;多休息,少走路,每次走路不要超過1000米,停下休息;少負重;不可再飲酒;注意保暖。

甘肅平涼郝曉明

患者資料:男 27歲

初診 2014年4月3號

主訴 腰骶部僵硬不適,胸骨、腰骶部疼痛10年,加重伴身體佝僂屈曲,不能直腰,不能平卧半年。

現病史 十年前感腰骶部不適,腰骶部墊物方能平卧,胸骨部位疼痛,2013年臘月癥狀加重,腰部前屈曲位,佝僂不能直腰,腰骶部疼痛,不能平卧仰卧,強迫被動側卧位。平涼市人民醫院診斷:強直性脊柱炎。具體用藥不詳。療效欠佳。

形態 體態偏瘦,營養狀態不佳,軀體佝僂前屈被動體位,慢性病貌,情緒不佳。

查體 頸部活動度減小,脊柱後凸,不能後仰,彎腰困難,雙髖關節外展受限,4字試驗(+)。雙腿輕度「O」型畸形。四肢關節無異常。雙側豎脊肌(++++)腰大肌左平腰五處(++++)雙側腓腸肌外側(++++)右胸大肌(++++)右腹外斜肌(++++)。。

輔助檢查:

X光片示 胸椎序列如常,生理曲度正常,腰椎序列如常,生理曲度消失,骶髂關節間隙消失。雙側股骨頭不光整。

初步印象

1.強直性脊柱炎 ?

2.股骨頭壞死2期

告知病人及家屬,此病屬疑難病症,沒把握,但可以試一下,觀察療效。病人及家屬允諾,遂治療。

處理豎脊肌、左側腰大肌、雙側腹外斜肌等。

治療結束後患者即感腰背部舒適,彎腰及平躺情況改善。患者告曰幾年來第一次能睡這麼平。

二診4月4日 患者癥狀減輕,胸骨疼痛消失。左腿直抬時腹股溝部位疼痛,檢查:彎腰程度無反彈,保持昨天治療後的狀態,左側腰大肌(++++)腹外斜肌(++++)腹股溝(++++)左腿內收肌(++++)雙側腓腸肌近腘窩出(++++),經處理,癥狀緩解。下半場處理胸大肌患者腹股溝疼緩解。

囑每日早中晚做單飛燕,仰卧位直抬腿,站立位彎腰等康復訓練動作。戒煙酒,注意均衡營養,勞逸結合。並囑檢查:抗O、血沉、類風濕因子、HLA-B27,C反應蛋白。

三診4月6日 昨日治療後癥狀改善。患者情緒樂觀,飲食如常,體態自如,自述行走較前輕快,腹股溝部位昨日治療後,感覺稍有不適,已無大礙。處理 兩側豎脊肌,左側腰大肌、腹外斜肌處理後患者側卧位雙手抱膝,鼻尖可觸及膝蓋。站立位時感腰背部舒適。彎腰時手尖距床面15cm。站立位時腰部舒適。囑嚴格執行醫囑,加強營養,堅持功能鍛煉。

四診4月7日感覺全身舒適,走路輕快,左腰部有疼痛感,右側腹股溝輕微疼痛,活動感到自如。彎腰時手尖距腳尖15cm。坐位彎腰時,鼻尖可觸及膝蓋,但左腰部相當於四五腰椎橫突水平感覺脹痛。站位時腰部有僵硬感。左側髖關節酸軟不適,飲食如常,余無異常。

五診4月9日患者述昨日下午,無明顯誘因出現全身疼痛如前。今晨好轉。彎腰時以左側腰部疼痛為主。患者否認受涼、勞累及其它原因。檢查 腰大肌(++++)左側腹外斜肌(++++)兩側股二頭肌(++++)兩側腓腸肌進腘窩處(++++)。

治療後彎腰手指距腳尖13cm.。身高恢復172cm(患者一診時:因腰椎彎曲畸形,身高169.5cm。彎腰手指距腳尖45cm)。左腰部疼痛緩解。平卧位時腰部疼痛消失,唯感酸困不適。分析患者昨日情況反覆,可能因受寒,因患者告曰出入騎摩托車。二者可能間隔治療時間過長。囑堅持功能鍛煉,避免勞累,加強營養,並作鍛煉記錄,複診時查閱。

六診4月11日下午六時患者來診:急性痛苦面容,一手扶腰,痛苦呻吟,行動極其困難。詳問之。昨天治療後,效果很好,晚間患者做功能鍛煉時,因急於求成,彎腰時不慎扭傷腰肌,及時疼痛難忍,今天又勞累一天,下午半卧位休息一小時後,仍不能下地行走。

查體 腰大肌(++++),伴放射同側腿部疼痛,患者強制被動體位。

經處理疼痛緩解,可下地活動。囑卧床休息,暫停功能鍛煉。告誡勿貪功冒進,病易得而難愈,不可操之過急。以後鍛煉時要和緩輕柔,避免再次損傷。

七診4月13日 患者來診:述全身舒適,腰部疼痛消失,行動方便,表情喜悅,觀站位身體前屈佝僂不易覺察,扭腰,抬腿動作自如。彎腰距地面15cm。平卧位肩腰臀可觸及床面、俯卧位胸腹部可觸及床面,體態自如,可堅持20分鐘(之前不能平卧、俯卧。)。無疼痛、僵硬感。站位身高173.5cm。平卧位

俯卧位

囑家屬加強監督患者,每日進行功能鍛煉,注意營養均衡。再次催促患者化驗B—27(註:該患者對於浮針治療反應相當好。僅僅六次治療就取得了如此大的成效,證明浮針在股骨頭壞死,強直性脊柱炎治療中不可忽視的地位。希望浮針能造福更多的患者。)

八診 近幾天因跑業務,比較繁忙,感腰部酸痛不適,髖部走路時稍感不適。昨日功能鍛煉,俯卧位可躺20分鐘。

4月14號X光片示:骶髂關節變性,左側股骨頭變性。前後兩次比較。本次X片示:右側股骨頭無明顯異常,左側股骨頭密度增高,其內有高密度斑點。骶髂關節面硬化融合。

4月16號B-27(—)。

診斷

1.強直性脊椎炎

2.股骨頭無菌性壞死

九診4月19日患者情緒樂觀,行動自如,述全身舒適,像沒病一樣,平躺和俯卧可以達到30分鐘以上。彎腰手指可觸及腳尖,腰部無任何不適。囑患者雖然臨床癥狀消失,但股骨頭的壞死骨質不可能短時內修復,要注意功能鍛練和勞逸結合。勿貪功冒進,亦不可等閑視之。

十診4月26日 因事耽誤七日,今日來診。由於長途駕車,休息不足,一臉疲憊,精神狀態一般,步態自如。訴無不舒感。堅持功能鍛煉,每次平卧和平躺可達40分鐘左右。

檢查 豎脊肌(+++)左側腰大肌(++++) 腹外斜肌(++)脛骨前肌(+++)。站位身高172cm。

囑應按時應診,注意休息。

十六診5月26日 面色憔悴,精神狀態不佳,身體前屈,走路時以腰帶髖,述腰骶部酸痛不適,右側肩胛部位脹痛不適。卧位時胸骨部位和腰骶部有牽拉感,走路時左側髖關節有牽拉感,仰卧和俯卧位不可久卧,久則不適。查:站位身高170cm。查:右側肩胛下角(++++)腰方肌右側(++++),腹直肌(+++)右側胸大肌(++++)股內側肌(++++)股直肌(++++)髂肌(++++),處理後患者感覺舒適。囑行功能鍛煉,注意休息,加強營養,避免受涼。

十七診5月28日 患者述昨日治療後感覺良好。但一小時後有反覆 ,腰背脹痛不適。查體:肋間肌(++++),左側胸大肌(++++)股直肌(+++)髂肌(++++),處理後癥狀改善。囑行功能鍛煉,注意休息,加強營養,避免受涼。

十八診5月29日 情況基本同前。囑患者增加治療次數,積極功能鍛煉,加強營養。

十九診6月1日 患者於平卧、仰卧位時感腰骶部酸脹疼痛不適,不可久卧,走路時腰部前屈較前減輕,查體:雙側腹外斜肌(++++)腹直肌(+++)臀大肌上緣(++++)右側髂肌(++++)腹直肌(++++)處理後,腰骶部感覺舒適,有酸困感,隔兩日再治療。

二十診6月4日 晨起感覺全身較前幾天舒適,腰背部有輕微僵硬感,站立位是右側臀部脹痛。患者近段時間病情進展較少,囑查:血沉 ,C---反應蛋白,抗「O」,類風濕因子。

結果:血沉:29mm(0-15),C反應蛋白30.9(0-8.2).

X光骨盆正位片、腰椎正側位片示:強直性脊柱炎,累及髖關節。股骨頭未提示異常。

查體 雙側豎脊肌(++++)腰大肌(+++)右側臀中肌、骶肌(++++)腓腸肌(++++)脛骨前肌(++++)左側股直肌(++++)。

依次處理後 全身舒適,不適感消失,身高173.5cm。

小結 至此該患者治療二十次,起始效果良好,後因過度勞累病情反覆,近幾日增加治療次數,病情得到控制,但不容過度樂觀,從化驗的結果分析病情進入活動期。告知患者應當增加治療次數,並配合藥物,囑患者注意休息,預防感冒,積極進行功能鍛煉。密切觀察病情進展。

二十一診6月10日 患者訴晨起及久坐後站立感左側肩胛部及前胸有牽拉感,腰部僵硬不適,但程度較輕。活動自如,每次平卧鍛煉可達半小時以上,右側髖關節活動舒適,余無不適查:腹直肌(++++)胸大肌(++++)雙側豎脊肌(++++)左側 股直肌(++++)脛骨前肌(++++)右側臀中肌(++++)依次處理,治療結束後,患者全身舒適,腰背僵硬感消失,囑堅持功能鍛煉。

患者於六月二十二號,從烏魯木齊到廣州長途駕車途徑我診所,特地送來烏市特產以表意,出門小跑上車,動作快捷迅速,登車,上車,關門一氣呵成,望著患者的背影我自言自語:這是強直合併股壞的患者嗎?

9月6號,患者來工作室複診。述體重較前增加,睡眠佳。一般情況轉佳,患者精神、情緒良好,站立位體態自如。近幾個月長途駕車,情況穩定,無不適感。為進一步了解病情,多次勸告複查CT。9月9號 患者終於複查了CT示:雙髖關節未見異常。

以上是患者CT和X光片。提示股骨頭壞死臨床痊癒。

山東威海于波

女,66歲,初診,2016-12-27

主訴 反覆發作的右腹股溝及大腿前側疼痛20餘年,逐漸加重。

現病史 患者述自20年前會不定時出現右腹股溝疼痛,大腿前側疼痛,患者每次出現癥狀時都會去針灸推拿理療,每年都會去治療一段時間,近一年加重,主要問題在腹股溝疼痛,上樓無力,右腿不能負重,逐漸加重,曾在榮成浮針治療過一段時間,自述療效不明顯,現上樓無力,走平路尚可;走路跛行,久坐後站立不能馬上行走,右側翻身時有癥狀,腹股溝、臀部及骶髂關節處疼痛不適,在今年12.21檢查出股骨頭缺血壞死。

既往史 既往體健。

MRI 右側髖臼發育不良並右股骨頭、髖臼缺血壞死。

查體檢查:患者髖關節活動不受限,「4」字實驗陰性,腹斜肌+++,腰大肌++,脛骨前肌+++,股外側肌++,股內側肌+++,臀中肌++,臀大肌++。

診斷 右側股骨頭缺血壞死

治療 浮針針對患肌治療,配合相應的再灌注活動。

治療後腹股溝及大腿前側疼痛減輕,大腿有力量。

二診2016-12-28 患者述右腿的力量較前恢復,腹股溝疼痛程度明顯減輕,大腿前外側疼痛明顯,緩慢行走時基本不跛行,初診癥狀不同程度減輕。患肌檢查:脛骨前肌++,縫匠肌++,股薄肌++,腹內斜肌+++,闊筋膜張肌+++,股外側肌+++,臀中肌++。針對治療。

三診2016-12-30 患者述自覺癥狀減輕,力量增加。繼續治療。

四診2017-1-2 昨天過節過度勞累癥狀有所加重,大腿前側疼痛明顯,腹股溝及臀部疼痛減輕,右側腰部疼痛明顯,自覺膝關節無力。患肌檢查:脛骨前肌++,股內側肌+++,股直肌++,股外側肌++,腹斜肌++,腰方肌++。針對治療。

五診2017-1-5 患者述久坐後不能馬上行走,需站立一會才可以行走,疼痛位置在大腿前外側,嚴重時可引起小腿前外側的麻木,腹股溝及臀部疼痛減輕,腿的力量逐漸恢復。患肌檢查:腓骨長肌++,股外側肌++,腹內斜肌++,腰大肌++,腰方肌++,繼續治療。

六診2017-1-10 患者述慢步走路不跛行,昨天開始腹股溝臀部疼痛,面積、程度,大腿外側疼痛面積縮小,程度減輕,力量逐步恢復,繼續治療。患肌檢查:股外側肌,脛骨前肌,腹斜肌,腰大肌,臀中肌,腰方肌,髂脛束針對治療。

七診2017-1-13 患者述右腿力量逐漸恢復,久坐後站起不能馬上行走,但程度較前減輕,腹股溝及臀部偶有不適,患者述每次治療都在逐步好轉,繼續治療:股外側肌++,脛骨前肌++,腹斜肌++臀中肌++,豎脊肌++,腓骨長肌++髂脛束++,腓骨長肌++。針對治療。

八診2017-1-17 患者述右臀腿無力改善,逐步恢復,每次治療都會好轉,大腿的前側及腹股溝,臀部偶有不適,坐起時腰臀腿有力量,還是不可以立刻抬腿走路,時間及力量在恢復。患肌檢查:腹內斜肌++,腰大肌++,股外側肌++,脛骨前肌++,腓骨長肌++,臀中肌++,豎脊肌++。針對治療。

九診 2017-1-21患者述腹股溝大腿前側臀部,感覺僵硬木脹,程度較輕,患者在做髖關節外旋外展盤腿動作時,臀部及腹股溝動作加重。患肌檢查:縫匠肌+++,腓骨長肌++,闊筋膜張肌++,髂脛束++,內收肌++。針對治療。

十診2017-1-25 患者述各癥狀逐漸減輕。繼續治療。

十一診2017-2-2 患者述各癥狀逐漸好轉,大腿外側輕微麻木,骶髂關節,腹股溝,臀部不適。走路時力量逐漸恢復,走路不跛行,患者自述不敢長時間走路。患肌檢查:脛骨前肌++,腓骨長肌++,股外側肌++豎脊肌++,內收肌++,臀中肌++,腰方肌+,腹斜肌++,腰大肌++。針對治療。

十二診2017-2-8 患者自上次治療後的第三天晚上到室外散步,並做了健身操,及長時間站立說話,回家後就出現右腿僵硬不舒無力,膝關節外側、臀部木脹無力,感覺負重力量明顯減弱。患肌檢查:腹內斜肌++,髂肌++脛骨前肌++,腓腸肌++腓骨長肌++。針對治療好轉。

十三診2017-2-11 較上診好轉,主要感覺右臀腿無力,腰臀無力,大腿前外側木脹,腹股溝不適程度減輕,臀部疼痛較甚,上半場患肌檢查 腹內斜肌++,髂肌++,豎脊肌++,腰方肌+,臀中肌++,針對治療,配合相應的再灌注,患者活動時感覺右側腰臀無力好轉,感覺大腿外側不適,明顯,下半場:腓骨長肌++,髂脛束++,闊筋膜張肌++,股外側肌++針對治療,治療結束時患者感覺比來診時好轉,囑注意保暖,適當鍛煉。

十四診2017-2-15 自述右臀腿穩定性恢復,力量逐漸恢復。疼痛減輕。久坐後可行走,繼續治療,患肌:腰大肌+,腹斜肌++,豎脊肌++(右),臀中肌++,髂脛束++,髂肌++。針對治療。治療結束時,患者正常行走右髖部無不適,自覺兩側平衡。囑五日後來診。


推薦閱讀:

TAG:股骨頭 | 股骨頭壞死 | 骨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