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回鄉偶書 —— 鄉土依舊,誰來傳承?

昨天回去了一趟鄉下老家。父母已經年邁,身體都還不錯。我雖然已經過了中年,還帶著小兒子回去,但是在父母面前,還是很放鬆很自在,應了那句話「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路。」

按照我這兩年到處跑的所見所聞,和北方和中原一帶很多農村相比,南方的大多數農村富裕程度普遍要高不少。我的鄉下老家,因為氣候和水土比較好,可以種植的經濟作物種類很多,很早就不再種植糧食,雖然經濟作物價格波動很大,但是平均算下來,效益還是要比糧食高得多。

沿路幾十公里看過去,已經鮮少有老式的舊房子,全都蓋成了幾層的樓房。而且每家每戶都可以汽車直達,從觀察的情況來看,大部分的家庭都有了車子。很多家庭一部麵包車,還另外有一部轎車。本來鄉下是國產麵包車的天下,現在看來,一些像現代、豐田、大眾的合資家用車,所見已經不少。

這些年,國家對廣西的扶貧力度很大,從道路建設、農網改造、渠道修繕等等很多方面,都看得出國家財政對基層的傾斜支持。加上氣候和物產的優勢,很多地方靠特色種植,實實在在地富裕了起來。高鐵和公路邊上的房子,又特別統一粉刷過白牆壁,加蓋了紅色房頂,秋天的藍色天空之下,遠山近水田野阡陌,很有點風景如畫的味道。

和農民們算過不少賬,就以砂糖橘為例,在這個緯度種植這種水果,正好在春節前後上市,於是熱銷國內,前兩年畝產效益竟然超過2-3萬。有些人家種植十多畝甚至幾十畝,兩三年時間就很快富裕起來。

村裡很多原來種植桑樹的地方,都種上了這種水果。我也有點擔心,如此大面積一哄而上的種植,如果價格大面積崩盤,恐怕後果也很嚴重,果樹從種下去到收穫,前後要三年時間,而且一年只有一季採摘,如果某一年的價格雪崩,村民的收入一年就沒指望。

不管怎麼樣,至少眼下的情形,還看不到這種情況,姑且祝願形勢一直大好,畢竟農村富裕了,除了蓋房,還會購買更多更高檔次的工業品。

和農村看上去普遍富裕相比,農村裡關於人的問題,就很難讓人樂觀起來。以前我總覺得農村風氣很多方面不太好,比如文娛很少,農閑時節很多人就去賭博。

而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連賭博也蕭條起來,因為村裡沒有多少人了。不僅是現在出去打工工作的離開村莊,最重要的是未來也沒有人了,村裡已經出現了一大批的光棍,有的歲數已經到了四十。也就是說,這裡嚴重缺乏女人,也就不可能有多少孩子,沒有了孩子,這裡不會有未來。

離開村莊進城的,生育狀況又如何呢?不容樂觀。有兩個孩子的不到一半,很多只有一個孩子,到了30還沒有結婚的為數不少,結了婚的離婚率也非常高,粗略統計一下,竟然超過50%,尤其是跨省的婚姻,留下一個孩子,丟給爺爺奶奶,自己轉身離去的,就有好多個。

即使能夠結婚,女方條件要求也越來越高。不僅要求家裡有樓房,還要縣城有商品房,並且還要有車。原來的五菱麵包車、五菱MPV作為陪嫁標準,已經成了過去式,現在都是要十幾萬以上的轎車。一個村裡的老人告訴我,他兒子說媳婦,女方竟然要一輛30多萬的寶馬汽車。

當寶馬汽車這四個字,從村裡識字不多的老人嘴裡說出來的時候,我幾乎有點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即使是在城市裡,寶馬汽車也是作為奢侈品牌出現,尋常人家也很難買得起。這裡並非江浙富裕地方,算起來還相當偏遠,寶馬汽車的品牌並沒有深入推廣,我由此判斷老人並沒有撒謊吹牛。

女人都到哪裡去了?都到城裡去了,初中高中畢業,沒有準備去讀大學的17/18/19這個年齡階段的女孩子,基本上誰都不會留在農村,要麼出去打工,要麼去學技校準備學習然後打工。對這些女孩子來說,父母也不希望她們留在農村,畢竟日晒雨淋的農村生活,實在是太辛苦了。父母就算要把女孩子嫁出去,城裡有房的人家,也是最低的標準配置。

無怪乎城裡的「剩女」那麼多。那麼多鄉村的女孩子,都跑到城市裡去了,本來就不太平衡的男女比例,形成了城市女性過剩,鄉村光棍遍地的景象。很顯然,就算孤獨終老,也不會有幾個城市女性,願意和鄉下娶不到媳婦的男人結婚。何況,城裡的很多「剩女」,很多都有相當強的能力,養活自己毫無壓力,婚姻沒有必要成為生活的支撐。

與娶不到媳婦相比,更為嚴重的是,大家似乎對這個現象已經習慣,或者說已經麻木。十多年前,一個男人娶不到媳婦,大家還會議論紛紛,甚至會說他的父母無能。但是到了今天,成批的光棍出現,大家已經習以為常。

而長期沒有婚姻性生活的光棍們,似乎並沒有變得特別焦慮或者心理變態。現代的生活豐富多彩,很多人用手機都可以替代性生活。另外,這些年的食物都已經商品化,村裡人平常里也都是買糧買菜吃,似乎荷爾蒙的分泌早已衰退,已經沒有上一輩人旺盛。再說了,真的按捺不住慾望,城裡面有的是解決之道。

此情此景,難免會讓人想起日本的「宅廢一族」,好在中國的農村光棍們,也並不都是廢人。很多人也還在幹活,出去打工尋找機會的也不少。但是小個體的努力掙扎,在時代大趨勢面前,總顯得那麼無可奈何。

一位老頭對我說的話,似乎有點道理:「國家有錢了,應該從國外進口一大批女人回來。」其實,在廣西的邊境地區,越南新娘早已不鮮見。局部地區少數人,這樣解決未嘗不可,大面積引入年輕女性,似乎並不現實,何況,那些受教育好一些的女性,即使想到中國來,也不會嫁到中國的鄉村地區。

也許,當一個問題看不到解決方案的時候,忽視它,假裝它不存在,像鴕鳥那樣把頭埋到沙堆里,是人們對時間磨礪的最終選擇。我看到的是,越來越多的人對這個事情無可奈何的麻木。

一個地方變得富裕而最終老去,最終會變成什麼樣子?有幾個小事,也許能夠從側面說明一點問題:

—— 有兩位從部隊回來的,一位和外省的妻子已經離婚,把孩子丟給爺爺奶奶,自己又出去打工了,農忙的時候回來幫父母幹活。另外一位,本來國家希望招募到新疆做警察,堅決不去,覺得太艱苦,錢也不多(實際上到新疆做警察工資已經不低)。

—— 村裡在進行電網改造,這些年農村用電量大增。農網改造需要重新拉電,重新種電線杆。而村民沒有一個人願意去干這重活,覺得給的錢太少。來這裡幹活的,是來自四川的施工隊,問了一下,很多人還來自四川縣城,並不是完全是來自鄉下農村的農民工。

—— 村民已經習慣找國家伸手,集體的事情,公共的事情,離開家門三尺三,一切都歸國家管。修路是國家出錢,修渠道也是國家出錢,修廁所要國家補貼,不僅如此,連道路兩邊的野草,也等著政府出錢請人來清理。見到我就抱怨說國家的農業補貼,政府補貼給了一些種地種糧大戶,他們本應該拿到更多的。

.......

從上初中開始離家住校,大學開始遠走他鄉,故鄉於我已經漸漸陌生。我是村裡的第一個高中生,也是第一個大學生。自那之後,有很多孩子去念了大學。這份「書香氣」持續了十來年,此後就很少孩子再上高中,更沒有孩子上大學,雖然並沒有流行「讀書無用論」,但是不讀書照樣也過得好的看法,大家也都習慣,畢竟讀書出去的,早沒了衣錦還鄉的面子,很多人包括我在內,在城裡的生活也很普通。

故鄉變成這樣,其實我也不知道說什麼好。小時候就喜歡讀書,我曾經幻想中國的農村,包括自己的故鄉,也像書裡面寫的國外那樣,富裕繁榮,有樓房有電話甚至還有汽車,如今這一切都在眼前,卻並沒有少年時代想像中的那種喜悅,反倒有幾分沉重和擔憂。

當然令人安心的一面也是有的,土地並沒有拋荒。由於這些經濟作物效益比較高,很多住到城裡的農民,很多時間也會回家干農活。這種城鄉一體化的新型農民,既享受到城鎮化帶來的便利和舒適,也並沒有脫離土地耕作。希望這一種模式,能夠成為未來的一種主流,也就是所謂的就地城鎮化。

我的故鄉,也許只是一個普通的樣本,並不能說明中國的普遍情況。但是從北京、上海一線城市極低的生育率,到一個偏遠鄉村的婚姻人口變化。西方發達國家人口衰老帶來的諸多問題,似乎隱隱就在眼前,希望中國能夠平穩跨越這個陷阱。


推薦閱讀:

(1)轉載:藏傳佛教各宗派參考傳承表
木匠爸爸鄭安全 :故鄉是我必須回去的地方
民間小調有什麼傳承意義?
如何理解《壽司之神》的匠人精神?

TAG:傳承 | 鄉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