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調歌頭》讀後感
1《水調歌頭》讀後感(一)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多少年前的中秋之夜,蘇軾曾望月縱酒,舉杯輕吟。如今,又是月圓之夜,我再一次頻首淺唱……
從古至今,有數不清的文人墨客讚美那輪圓月,圓月固然很美,可卻只是一剎那。當今朝過去,明天它又變得殘缺。殘月似乎象徵著離別的傷感,而蘇軾卻一反古人對殘月的悲傷,反道寫出了「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月缺」的千古佳句。
是啊,細細想來,沒有這殘月的演變,哪來這一輪圓月?好比在生活中,沒有一次次慘重的失敗哪能換得成功的喜悅?人間有離別的痛苦、團聚的歡欣,自然月亮也會陰藏晴出。
人月無常,自古以來都是如此。月圓之日,有多少遠離家鄉的人人凝望著月亮,思念著家人。有些事是不能強求的,只要彼此惦記就足夠了。現在的我們並沒有體會到離愁的苦悶,既然這樣,就請珍惜這眼前的點點滴滴,不要等到離別之時嘆哀愁。
面對任何事情,我們都需要看見它的兩面性,從而樂觀地去面對。有些事雖然是自古如此,但只要換一個角度去思考去感受,或許便會茅塞頓開。
2《水調歌頭》讀後感(二)
每當我讀起蘇軾的《水調歌頭》時,我都會深有感觸。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不應有恨,何時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這首詩寫出了蘇軾對弟弟的思念之情。由此,我也想起了遠在常州打工的哥哥——趙琦。
我和哥哥相差十歲,他和我是同父異母的兄弟。記得我四歲那年,我和哥哥在看電視,我喜歡看動畫片,哥哥喜歡看體育比賽,我們倆愛好不同,兩人搶起遙控器來,哥哥一急,他隨手一甩,把正好在吃的速食麵作料撒到我的眼睛裡,我哇哇哭喊著去找奶奶:「奶奶,我的眼睛看不見了。」奶奶一邊安慰我一邊用清水洗凈了我的雙眼。等我媽媽回來後我把事情的經過跟媽媽講了一遍,媽媽把我拉到跟前,告訴了我和哥哥的關係。原來,我哥哥不是我媽媽親生的,他是我爸爸和前妻的孩子。媽媽還教我凡事讓著哥哥一點,因為他很可憐,從小就被他媽媽拋棄了。從那以後,我不再和他搶東西了,等我家條件好了一點後,又添了一台電視機。媽媽常說親情是很可貴的,我們能在茫茫人海中相遇是一種緣分,我會永遠記住這句話。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但願美好的情景長留人間,雖然遠隔千里,也能擁有這一輪明月。這麼美妙的詩句,難怪會千古流傳呢!
3《水調歌頭》讀後感(三)
我翻開課本,重讀了《水調歌頭》一文。這篇課文雖然極為簡短,但給我的印象卻極深。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透過這幾句詩,我似乎看到了蘇軾臉上的憂愁,他痛恨朝廷之中那種官官相護、勾心鬥角的黑暗生活,又想念七年沒見面的弟弟。然而面對這種事情,蘇軾並沒有怨天尤人,卻能把心事託付於明月,寫出許多瑰麗雄偉的詩句,使後人感慨萬千。蘇軾這種「不以已悲」的態度是值得我們學習的。蘇軾不僅具有「不以已悲」的態度,而且還具有樂觀向上的人生精神,這種精神更值得我們學習、發揚。「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睛圓缺……」就是說,每個人的一生中都會有悲、歡、離、合,月亮同樣不會長久完美。這句詩體現了詩人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
其實,無論處在逆境也好,順境也好,我們都應該像蘇軾一樣,具有這種樂觀的態度,環境的締造是人為的,而自身對待人生的價值卻是主觀的。不管處在什麼環境,只要我們時刻保持著樂觀的態度,皆能處處泰然,不因處於逆境而有所改變,退一步海闊天空。
多少文人騷客因逆境而懷憂喪志,把豪情喪失掉。如唐朝的李賀因受打擊,抑鬱而終。反觀蘇軾卻有「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睛圓缺」的樂觀態度。可惜李賀沒有蘇軾的氣度,不能「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況且,李賀這種頹廢的意志必能使人沉鬱不振,這對社會乃至個人又有何益?
回眸人生,有些人開始渴望天邊會有不逝的彩虹,人間會不有散的宴席,追尋著近乎完美的人生。然而現實中,心中的完美往往被太多的逆境所代替,生命中常常夾著唏噓的嘆息。其實,逆境何嘗不是一種美呢?它是順境的一種反面外觀。它對順境,不僅是襯托,更是其意義的說明和解釋。人生的真諦,往往不是寄寓「歌舞昇平」的繁華,也非蘊寓「平步青雲」的愜意,更不在乎「功成名就」的完美。因為這些,給人太多的表象,從而使人有能忍受逆境的磨練。用一顆平常樂觀的心去品嘗人生,讓人生變得豐富多彩。沒有皺紋的祖母是可怕的,沒有白髮的老人是可悲的,我們應該以「不以已悲」的樂觀態度去面對逆境,這樣才會感到快樂。
讀了這篇課文,我懂得了蘇軾所謂的「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睛圓缺」的含義。他能有偉大的事業,實際上是他不怨天尤人,時時貢獻自己,保持積極樂觀的態度的結果。我們也應如此,時刻保持「不以已悲」的樂觀向上的人生精神。
4《水調歌頭》讀後感(四)
一段千古流傳的佳話,一幅清靜幽涼的美景,一份在外遊子的思戀,一腔精忠報國的熱血,在此盡顯,隱藏著一種複雜,一種深邃……
一,明月幾時有
這也許是一種抱怨吧。明亮的月亮什麼時候才會有呢?這也許是上天註定的,也許現在沒有明亮的月光指路,但我們心中必須有必勝的信心,黑暗只是暫時的,而光明是無止境的!
不知不覺就到了初二,整天泡在書本中,鑽在題海中,一不留神就迷路了,常常不知這樣是為了什麼,到了期末,也就是一張試卷,中考,不是一張試卷嗎?……我感到厭煩,睏倦,可憐的寒窗苦讀何時終了啊?
二,我欲乘風歸去
多麼美好啊,有輕風做伴,飛往美麗的月球,去一睹清靜幽涼的美景,躲避人世間的喧囂,一個人獨自享受,何嘗不是一件樂事?
我在不知不覺中已經賦予了自己沉重的壓力,在壓力中幻想倒可以解脫,我嚮往美麗的月球,不用在書本中深鑽細研,眼裡只有美麗的風景,只有屬於自己一個人的小天堂。
三,何似在人間
一個巨大的轉折!我不能相信一個鬱郁不得志的臣子能如此樂觀,哪裡比得上人間呢?為什麼?難道我的幻想就在這一刻必須破滅嗎?
我不相信命運,也不相信真理,我只相信自己,但這次我不得不相信真理,因為我想起了我的親人,我的同學,我的老師,還有那些默默關心我的人,我不能離開他們,我的天堂需要新鮮的活力,人間有真情,冷清的月亮,哪裡比得上溫暖的地球?和我溫暖的家?
四,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這是不變的真理。俗話說,天底下沒有不散的宴席,沒有人的人生是一帆風順的,總會有一些挫折,隨著年齡的增長,獲得了很多,同樣也失去了很多,其實我們並不必在意,不必煩惱,應該為自己的日益充實而高興。
初二的我更加註重自己的感情,稍有挫折就用眼淚發泄,現在才明白那是懦弱的做法,所謂「男兒有淚不輕彈」壓。我失去了童真,但我獲得了啟迪我人生的知識,在獲得面前,我的奉獻顯得微乎其微,那麼,還有什麼好悲傷的呢?
五,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多麼富有哲理意味啊。相隔千里也能共同欣賞這美麗的月光,這是作者樂觀情感的抒發,也隱隱包含著對弟弟的思念,對家鄉的思念。
此刻,我不再幻想,我要在自己前進的道路上立下無數的旗幟,我不會退縮,更不會放棄,我要笑著面對路中的挫折。即使我有一天離開了我的家鄉,我的心會永遠牽掛著故鄉的土地,有朝一日,定會重返!
5《水調歌頭》讀後感(五)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這幾天,因天氣連續陰雨等諸多原因,心情略感低沉,閑暇之餘,翻看了書櫃中部分唐詩宋詞藏書,研讀之餘,頗有感受,尤以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更引共鳴。這首詞創作於宋神宗熙寧九年中秋,時年作者四十一歲,任密州太守,因與王安石政見不同,自請外任,及和其弟蘇轍的別離,致中秋對月之時,憂鬱愁悵之感油然而生。然而作者並沒有就此消沉,而是以堅定的信念和毅力克服了消極悲觀的情緒,並以超然的熱情,直抒了對生活的熱愛。整首詞富含人生哲學之大意境,上篇主要抒發作者的心境和思想矛盾過程。表現出「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的樂觀情緒。下篇主要抒發對親人的懷念之情,用「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來安慰自己,並以「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美好境界結束全詞,向人們展示了現實而充實的生活是快樂的,不要刻意地去追求名份。世界上不可能有永遠圓滿的事情,人生有歡聚,也必然有離別;有順意也必然有失意之時。這是自然界的發展規律,這種規律通過作者筆下的文學意境表現出來,顯得尤為美好和生動,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我們不得不佩服作者豐富的想像力和細膩而真切的感受,讓我們從心靈的深處去感悟這首詞的精奧。但願網路中的博友們如詩人所述,身體健康,生活洒脫,雖遠隔千里,卻共享一輪明月,在彼此的友情與關愛中享受無盡的快樂與溫暖。
小編推薦:《長歌行》讀後感《扁鵲見蔡桓公》讀後感《秋水》讀後感
推薦閱讀:
※《一個叫歐維的男人決定去死》讀後小感
※<立憲派與辛亥革命>-書摘-1
※《李鴻章傳》讀後感
※在《天朝的崩潰——鴉片戰爭再研究》中重溫1840
TAG:讀後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