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這些教育方法 應該「pass」掉

  眾所周知,在對寶寶的教養中需要最多的是耐心與愛心,但是,僅僅靠這些是不夠的,你還需要正確的教養方式。接下來一看「Pass」掉八大幼兒教養方法!

  One

  6個月大的寶寶開始愛用手抓東西吃,如果讓他們自己抓,容易弄得亂七八糟,為避免寶寶手臟,不讓他抓東西吃。

  正確應對方式

  寶寶約6個月大的時候,開始喜歡到處抓東西,此時父母應多訓練他的這種能力,而不是刻意的去限制。手的動作發育從不靈活到靈活是有規律的,3~4個月前的嬰兒,抓握物體還是沒有目標、沒有方向的,手指配合也不協調,什麼東西都是一把抓。5~6個月開始,通過視覺、觸覺、運動覺的發育協調,寶寶眼手協調動作開始出現,這是嬰兒心理發育的重要標誌。當嬰兒拿到物體後,會用眼睛仔細地觀察它的顏色、形狀,用手不斷地玩弄,發出聲響,還可能用嘴去咬,以便了解物體的硬度、重量、大小等。

  這些探索活動既滿足了嬰兒的求知慾,又發展了手眼協調能力,尤其是促進了早期精細動作的發育。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一般是1.5~2歲之前,有些甚至到了3歲),兒童仍然以口的探索作為探索世界的補充手段。我們常常發現身邊有的小孩子有一種「壞毛病」,無論拿到什麼東西,玩一玩,擺弄擺弄後,馬上放到嘴裡去,其實,他們是在用嘴「認識」物體。有些家長擔心寶寶把玩具放進嘴巴里而不讓他玩,其實這樣的憂慮是多餘的,作為家長,只要保證上述活動的安全就可以了,要做到這一點,可以借鑒下面的3條安全小TIPS。

   不給孩子過小的、可以完全放進口中的物體或玩具玩,比如小珠子、小盒子、小塑料片等,以免在放進嘴裡後不小心吞咽下去或卡在咽喉部位。

  不給小孩子,特別是剛剛學會走路的孩子諸如筷子、長柄湯勺之類堅硬的物體當玩具,以免他們含在嘴裡四處走動、不小心跌倒時,這些東西都可能會危及寶寶的生命。

  不給小孩子不衛生或含有有害物質的物品當玩具,以免病毒細菌進入口中而危及健康。

  Two

  哭的時候急著去抱或者安慰,否則會讓寶寶養成黏人的習慣。

  正確應對方式

  寶寶哭是因為有需求,可能是肚子餓了、身體不舒服,或需要爸爸媽媽陪他玩。面對寶寶的哭鬧,不論寶寶是需要你的呵護還是照顧,都應及時地回應。

  半歲以後,嬰兒開始主動與成人交往,開始用各種信號呼喚人,其中最常用的手段就是哭。這時,寶寶的啼哭並非飢餓或者身體不適,只是因為沒人理睬。媽媽只要把臉湊過來和他說說話,哭聲就停止了。

  需要告訴很多家長朋友的是,不要怕抱孩子,不少人認為這會慣壞孩子,其實不然。在與大人交往的過程中,寶寶會產生一種特殊的情感——依戀,比如寶寶會特別喜歡親近媽媽,媽媽走到哪裡就跟到哪裡,這就是通常所說的黏人。處於依戀期的寶寶,只要媽媽一離開,就會焦慮不安,甚至哭鬧不停,這是寶寶正常的心理反應,以後孩子的依戀對象還會擴大到祖父母、老師等。

  嬰兒對媽媽產生依戀是正常的,也是必要的,但過度依戀則會妨礙寶寶與其他人的交往,也會妨礙他對周圍世界的探索。所以在嬰兒期,媽媽一方面要與寶寶建立依戀關係,另一方面也要讓他們接觸更多的人,比如多讓親戚朋友到家來玩,或者多帶寶寶到公共場合接觸更多的人。

  Three

  寶寶不乖就要打,不打不成器。

  正確應對方式

  對許多家長來說,「打」是寶寶不聽話時最好的處罰方式,但是你可曾留意到,一方面是社會上兒童受到虐待的案件越來越多,另一方面由於家庭暴力引發的弒母等忤逆事件也是層出不窮,無數事實已經證明,「棒下出孝子」這種教養觀念在現代社會是不恰當的,越來越多的教育學家和心理學家提出,教養寶寶應該讚美重於處罰。

  寶寶們的世界很單純,只要媽媽給予一點讚美,受到肯定的他們就會把這種好的行為繼續下去,以便獲得大人更多的讚美。曾有專家提到,小時候曾經經歷過家庭暴力的孩子,長大後使用家庭暴力的可能性會大大增加。因為他們從小就在暴力的陰影下長大,因此,在人格形成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偏差,容易出現情緒失控。

  打罵並非教育寶寶不乖的利器,而是應該藉由「鼓勵」的方式,讓他達到你的要求。雖然鼓勵可能也無法讓你的寶寶做到100分,然而有了你的「推波助瀾」,長此以往,你會驚喜地發現他的進步。

  Four

  我沒有辦法陪伴寶寶,所以要用最好的物質生活來補償他

  正確應對方式

  不少家長因為把寶寶交給他人帶,無法陪伴寶寶,所以想用最好的物質生活來補償他,其實這樣反而會造成寶寶價值觀的偏差。家長平時應定期帶寶寶外出,如去超市、公園,讓他從小就了解生活,學習選擇哪些東西可以接觸,哪些不行,即使是在家中清潔馬桶,也可以讓寶寶在一邊觀看,讓他知道這就是清潔馬桶的方式。不能總是為了補償寶寶,什麼事情都幫他們準備好,如此反而容易讓他養成依賴的個性。

  此外,當你發現寶寶不受控時,應該想想是否是自己的教養方式不正確。建議當你的寶寶有不好的行為或情緒時,可換個方式教育寶寶。若你總是在自己的情緒中,教育寶寶就會容易沒有信心,失了分寸。你可以自己想想、找人交流,抑或靜下來觀察寶寶的行為,給自己多一點耐心和時間,不要立刻為自己打分。大人應與寶寶一起成長,如果能力與經驗不足應藉助外力,才會知道給寶寶的是不是最適合的,多聽聽他人的意見,主觀意識不可以過於強烈,才是對寶寶最好的教養方式。

  Five

  當寶寶跌倒時拍打地板,讓寶寶以為是地板的錯。

  正確應對方式

  寶寶跌倒,媽媽們通常會以拍打地板的方式安慰寶寶,其實這是種責任的轉嫁。同樣的,爸爸照顧寶寶時不小心讓寶寶跌倒,媽媽和身邊的長輩就會加以責怪,大家都可以理解這些舉動是因為心急,然而這些舉動是沒有什麼教育意義的,寶寶在這種教育方式下長大,會自然而然養成「我不開心、不快樂,都是別人造成的」的錯誤觀念。

  事實上,與其等到寶寶跌倒後拍打地板,將責任歸咎到地板上,倒不如事前告訴寶寶走路時要小心,慢慢走,提醒他要繞開障礙物,不然可能會跌倒以責任轉嫁的方式教育寶寶,這樣很容易讓寶寶認為什麼事都是別人的錯,自己沒錯,長大後遇到事情也不敢承擔責任。

  另外,家長在照顧寶寶時,也不應互推責任,甚至為此吵得天翻地覆。殊不知,在大人們互相責怪的同時,小寶寶所接受到的訊息就是「都是別人的錯」,如此容易養成寶寶不負責任的個性。所謂言傳身教,有些時候,身教重於言傳,所以提醒年輕的爸爸媽媽們,教育寶寶時應以身作則,避免給寶寶不好的示範。

  Six

  大聲怒吼是制服寶寶的最佳法寶。

  正確應對方式

  大聲怒吼之下,寶寶可能會表現出乖乖就範的樣子,然而他當時並不懂自己所犯的錯是什麼,日後可能還會再次犯相同的錯。因此,當寶寶犯錯時,媽媽應該首先告訴寶寶他錯在哪,應該怎麼做才對,如果犯了錯會有什麼樣的後果產生等,讓寶寶了解犯錯的原因和嚴重性,這樣才能達到不再犯同樣錯誤的目的。

  Seven

  警察、大灰狼會來抓不乖的小孩。

  正確應對方式

  為制止寶寶犯錯,有些家長會用「警察來抓你」的恐嚇方式告誡寶寶,讓寶寶對警察產生恐懼感。或許家長會覺得見效就好,然而,處罰寶寶的方式不是要嚇他,而是應該讓他知道錯在哪。

  當寶寶行為失常時,應該告訴他什麼才是正確的行為及觀念。教育寶寶時,應將正確的行為說具體,恐嚇方式只會讓寶寶心生畏懼,但卻不知錯在哪裡。另外,即使你認為寶寶過於玩劣需要處罰,也要讓他明白處罰的原因。例如,在告誡寶寶警察會來抓他時,也應一併告訴寶寶:「警察是維持社會規範,抓小偷和壞人的,所以你不乖警察叔叔會來找你。」讓他知道警察叔叔為什麼來找他,明白犯錯的原因及犯錯可能需要承擔哪些後果。如果單純恐嚇他警察會來抓,而不告訴他原因,寶寶以後可能會十分害怕警察,以後一旦遇到緊急情況(如迷路、遇到壞人等),不敢找警察尋求協助。

  Eight

  哥哥姐姐要讓著弟弟妹妹。

  正確應對方式

  當一群小寶寶在一起玩耍時,如果發生了「矛盾」,常常用大叫或啼哭的方式吸引長輩注意的大多是年齡較小的寶寶,而家長一旦聽到叫聲會馬上過來加以阻止。因為我們傳統的觀念就是「大的要讓著小的」,古代「孔融讓梨」的故事已經讓一代又一代的小朋友將這一觀念傳下去,所以家長總會要求大的寶寶讓著小的弟弟妹妹。其實寶寶之間發生「矛盾」時,也有可能是因為小寶寶要搶玩具,大寶寶不讓所致,一旦大人出面阻止,一味責難大的,大的寶寶心裡可能會不舒服,認為「爸爸媽媽不愛我了」,在爸爸媽媽面前,對自己的行為不再自信,不知道怎麼做才對;另外,也會因為覺得不被關注,以後大人講的話就不愛聽,容易出現消極情緒或者行為問題,有的還會討厭其他比自己小的小朋友,甚至攻擊他們。

  當大寶寶有正面行為時,家長要給予表揚和肯定,讓寶寶知道爸爸媽媽是愛他的,如此他和小的寶寶一起玩時,他們覺得自己有照顧小弟弟妹妹的責任,也更信任自己的能力,讓他們的行為變得更有信心。因此,會需要提醒家長的是,在處理這類事件時一定要客觀公正,避免讓寶寶感到不公平。


推薦閱讀:

跨世紀蒙氏教育抓豆子、走線等工作的重要意義
真的是貧窮限制了我們的想像力嗎?
驢肉火燒怎樣介紹?
當下鍛煉小孩吃苦還有意義嗎?
有多少父母,把孩子當成任其打罵的私人物品?!

TAG:教育 | 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