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記憶】天津勸業場的牌匾及其得名
天津勸業場舊貌(來源於網路)
勸業場的牌匾是由天津著名書法家華世奎所寫的。華世奎是清末舉人,曾任晚清翰林院編修和閣臣。清帝退位後,他以省親為名,返回天津華氏老宅,靠售賣字畫,維持一家人的生計。北洋政府和南京國民政府均給其封官加祿,他均力辭不就。他的字以筆墨穩建,蒼勁有力而著稱一時。高星橋以一個字100大洋,共500大洋的高價,請他提筆寫「天津勸業場」的橫幅匾額。據說,為了寫好這幅大字榜書,華世奎曾親領侄子門徒等人,到現場查勘。回家後,拼好三張八仙桌,鋪上紙,一氣呵成。這樣的作品,他一生中只有兩幅,一幅是北京的「和平門」,另一幅就是「天津勸業場」。
天津勸業場舊貌(來源於網路)
而天津勸業場的得名則是勸業場的大老闆高星橋在吸取二老板——清慶親王載振——的意見後,一錘定音的。
圖為華世魁所寫「天津勸業場」牌匾的縮小影印版。
高星橋在規劃勸業場之初,立志要將它建為華北第一的大型商場。不僅如此,他還要在這座商場的對面馬路轉角處蓋六層樓的交通旅館與龍泉澡堂,搶佔梨棧大街十字路口四個角中的兩個角。另外,他還要在舊德租界的中街建威爾遜大樓。產業網鋪地過大,以至於到了後期,資金成了問題。為儘快募集資金,高星橋找到了勸業場的二老板,當時正寓居天津的清皇室慶親王載振。
1924年,溥儀被吳佩孚趕出紫禁城。轉年,載振攜全家遷居天津英租界,在這裡過起了他晚年的寓公生活。載振不懂經商,也不會辦什麼企業,只能靠銀行存款利息和變賣遺產維持往昔的奢華生活。要換以往,高星橋這樣鐵匠出身、吃瓦片生意的人,他是不屑一顧的。可畢竟今時不同往日。出於維持昂貴生活開銷的考慮,1928年,載振同意了高星橋認購包括勸業場股份在內的30萬元股份的提議。
高星橋不僅成功讓載振出資,還吸納了這位過氣兒王公關於商場名稱的提案。關於商場的名稱,法租界管理當局提議取名「法國商場」,高星橋顧忌到,如果叫這個名稱,會在中國人民的反帝運動中置自己於不利。而載振建議用自己在北京前門外大街投資的「勸業商場」的名稱,取「勸吾同胞、業精於勤、商務發達、場益增新」之意。高星橋順應這位年近64歲長者的意見,將商場正式定名為「勸業場」。
為了讓勸業場的招牌奪人眼球,高星橋找到了津門四大家之一的華世奎,出高價請他書寫了這幅載振提議的「天津勸業場」牌匾。
作者:胡榮華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天津驅動(原天津大劇院運營團隊)競標第二期天津大劇院運營失敗?
※天津有什麼適合情侶吃飯的地方?
※天津到底哪里糟糕?
※天津響螺灣現狀?
※為什麼紅橋區是天津市區里最落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