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啟蒙熱:警惕泛商業化推波助瀾

新華網武漢5月29日專電(記者廖君)電視上的「國學」節目擁有高收視率;高價的「國學」班,大家爭先恐後報名;書架上的「國學」論著觸目皆是……近年來,我國各地迅速掀起一股國學熱潮,孩子們成為熱潮中的主流。然而,對少兒教育來說,國學啟蒙是一把雙刃劍,在幫助他學習傳統美德的同時,也要注意把握其中糟粕的不良影響。

  在許多家長和老師看來,包涵孝、禮、勤、誠、恥等在內的國學,彙集了中國很多傳統思想和美德,對於現在多是獨生子女的「00後」來說,讀經誦典,既可以幫助他們了解中國文化,又能讓他們從小學習中華傳統美德,更能提高孩子們的文學修養和理解能力。

  但是,讓孩子誦讀國學經典,只是學習國學的第一步。有的孩子雖然能流暢地朗讀《中庸》、《大學》等古代典籍,但其中的深奧道理和真正精髓他們是否能懂呢?有專家認為,國學可以通俗但不能誤讀。否則,傳播得越廣,負面效應越大。

  而且,直到今天,教育部門沒有以必須課的形式制定兒童國學啟蒙教育。兒童國學啟蒙一直是「群眾辦學」,上演的是「民間演義」。沒有統一的教材,沒有可資借鑒的教學計劃,一切都處於「摸著石頭過河」的探索階段中。師資力量、教材的選擇都由各家培訓機構自行確定,水平也參差不齊,這樣教育出來的孩子對國學會有多了解、又能積累多少知識,令人心存疑惑。

  前不久,復旦大學歷史學系教授錢文忠公開表示,他擔心國學虛熱會燒壞傳統文化。在他看來,以國學為代表的傳統文化受到關注和熱捧,令人可喜。但令他憂心的是,國學熱的背後隱藏著許多問題,當下的國學熱更大程度上是泛商品化推波助瀾的結果。

  實際上,光靠知識的灌輸並非是國學的最終目的,它的意義應該是滲透進每個人生活的細節中,貫穿在做人的道理中。知行統一,不能坐而論道。

  國學只是引導孩子養成好的行為習慣的一個載體。我們提倡學習國學,但老師、家長不可過於重視而影響或忽視孩子正常課程的學習,更不可盲目追求立竿見影的效果。對於幼兒讀經,也需有所選擇,要去其糟粕取其精華。

推薦閱讀:

有哪些相見恨晚的充電寶?
你的品牌忠誠度去哪兒了?
揭秘拼多多邀好友砍價營銷套路
再牛逼的營銷理論,也「策劃」不出成功的商業
[實用]廣告投放工具推薦

TAG:商業 | 國學 | 商業化 | 啟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