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與易學

一、 易學概述 易學即周易,初創於五千年前的伏羲時代,完善於三千年前的周文王時代,被尊為「群經之首」、「百科全書」。世界著名瑞士學者卡爾·山斯塔夫稱中國易經是一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智慧的源泉。 易學包括有太極圖、陰陽八卦、五行生剋、天干地支、河圖洛書和術數系統。易學中的一字一句都藏有太極拳學的哲理和指南。 學 習太極拳必須精研易理和道學。太極拳大師吳圖南先生在《太極拳歷代名家之造詣》一文中說:「(中國)六朝的程靈洗先生所傳的太極拳名叫『小九天法』。小九 天裡面講道:『太極拳非純功於易經之理不能得也。就是說一定要本著周易這部書的道理來研究,否則就做不到。又說:『易經一書,必須朝夕悟在心內,必須朝夕 會在身中 ,超以象外,得其環中,有人所不知而己獨知之妙」。唐朝還有一個人叫李道子,他宏言多論,其道獨高,先生所傳叫先天拳,也叫長拳。李道子常說:『無形無 象,全身透空,應物(招)自然』」。說明太極拳修練要修到「無(之)極」才能無形無象,全身透空而應物(招)自然,與道合真。 1.「不知易,不足以言知太極拳」 紀曉嵐主持的《四庫全書》中說:「易道廣大,無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樂律、韻學、算術,以逮方外之爐火,皆可援易以為說。」太極拳之哲理源於易道,所以「非純功於易經之理不能得也。」 《說 文解字》曰:「日月為易,象陰陽也」。《莊子·天下篇》說:「易以道陰陽」,《周易正義》曰:「夫易者,變化之總名」,《繫辭上》曰:「生生之謂易,」 《易·繫辭》曰:「一陰一陽之謂道」。這些說明易學是闡述宇宙萬事萬物的陰陽哲理、陰陽轉換原理及陰陽消長無窮盡性的理論。太極拳得易理而為用,太極拳宗 師孫錄堂先生說:「天有八風,易有八卦,人有八脈,拳有八式,是以拳有八卦之變化」。所以不知易,不能善於太極拳。 2.「一陰一陽之謂道」 《素 問》曰:「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法於陰陽,和於術數」。曰:「一陰一陽之謂道」,《道德經》曰:「 萬物負陰而抱陽,中氣以為和」。「反者道之動」,都是說明一來一往的陰陽矛盾運動是萬物發展的動力和規律。《繫辭·下》曰:「剛柔相推變在其中矣」。「 《繫辭·上》曰:「 剛柔相摩,八卦相盪」。其中「相推」者,指陰陽轉換。「相摩相盪」者指陰陽相對立、陰陽相消長和陰陽互根而統一。《繫辭·上》曰:「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 中矣」。說明乾為天、為陽、坤為地、為陰,乾坤立位天地形成,則陰陽對立統一就在其中了。這個一陰一陽變化的原理和陰陽對立統一的基本關係也是太極拳貫徹 和應用的基本原則。王宗岳在《太極拳論》中指出了:「太極者,無極而生,動靜之幾,陰陽之母也,動之則分,靜之則合……」,「陰不離陽,陽不離陰,陰陽相 濟」。根據以上原則,在太極拳修鍊中要時時體現以下幾則:即有無相生,動靜相因,虛實相資,剛柔相摩,八卦相盪,吞吐相換,開合相致,快慢相間,方圓相生 等一陰一陽之道。 3「易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繫辭·上》曰:「一闔一辟謂之變,往來不窮謂之通」,「變化者,進退之象也」。其中闔辟 即是合開,一開一合即一陰一陽。陰極生陽,陽極生陰,靜極而動,動極而靜,進極必退,退極必進,這種一來一往變化不窮稱為通,永久循環不已是謂「生生之謂 易」。說明宇宙萬事萬物都處於不停運動變化之中。在易中用八卦之陰陽爻來表示陰陽變動。所以《易·繫辭》曰:「道之變動故曰爻」。「卦之爻,即是氣化之象 征,爻之升降變動為陰陽氣化過程,而由爻之動會有卦之變」。太極拳練功者以皮膚毛孔,腠理,竅穴都當作闔辟的門戶來進行內呼吸和體呼吸的修鍊,除實現吐故 納新和新陳代謝外,還在體內不斷積聚內氣,練氣化神,及練神還虛。利用卦爻的氣化原理實現真氣運行,打通任督兩脈而煉丹獲得丹元能量。 《繫辭· 上》曰:「極數知來之謂占,通變之謂高,陰陽不測之謂神」。太極拳里表現在推手的攻防中,即用聽勁的方法明察對手的招術變數,以「陰陽之測」術來預知對方 將施展的手法,稱為占。然後以陰陽通變的方法作出反應。進一步如果在對待中在遠距離處能以「神感」和「靈感」之覺來感知「陰陽不測」的事變就達到了神明。 吳圖南先生在《太極拳之研究》一書中說:「一見到手,其離而未發,即能知其將發,彼何處欲動即能知其將動,其心之所至,無不知之。斯時,敵欲攻而不得其 逞;敵欲變而不得其變;敵欲逃而不得其脫」。這就是太極拳論所說的:「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獨知人」,「英雄所向無敵」的神明階段。 4.易學基本性質 易學的基本性質有「不易」,「變易」和「交易」三則,現簡單敘述: 1)不易 陰 陽「不易」即變化較小,表示陰陽兩方暫時處於相對平衡和穩定狀態。易的變化是絕對的,穩定是相對的,暫時的。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有靜必有動,有 動必有化。太極拳的中定就是不易狀態,維持穩定的中定就是功夫。中定以靜待動,所以靜是暫時的,待動是絕對的。太極拳的靜功是求得靜中得動,靜極而動,動 而陽。動極而靜,靜而陰。一動一靜互為因果,靜極歸無極,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 2)變易 不易不是不變,不是僵死狀態是暫時的平衡狀 態。陰陽從平衡走向不平衡為非穩定狀態。變易就是陰變陽化,陽變陰化而產生量變。陰陽的兩個對立面總是處在彼起此落,彼落此起的交變之中,其變化規律可能 是陽旺陰虛或陰盛陽衰在矛盾鬥爭中對立統一。太極拳中的陰陽相濟,剛柔相摩,八卦相盪,虛實相應就是變易的特例。在太極煉丹法中最主要的是要防止練陽過旺 而產生陽亢和煉陰過強而產生陰盛,這會損害真陽真陰之氣。所以特別提出,陰陽兩氣變易中必須有沐浴的操作。 3)交易 交易就是陰陽交變,陰 陽矛盾鬥爭由量變發展到一定極值時就質變,即陰陽轉換走向反端稱為「交易」。陰陽轉向反面會形成一個全新組合的新的穩定系統。周敦頤的《太極圖說》中 說:「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 太極拳就是根據這一太極原理實行動靜轉換練太極,一有一無歸無極。又以「有無相生」來實現「造化——還原」的修鍊。 二、先天八卦 八卦為《易經》的主要內容,《易·繫辭》曰:「古者庖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於天,俯則觀於地,……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於是古人「觀變於陰陽而立卦」。 八卦用陽爻代表陽(一)用陰爻代表陰(— —),以二元,可成四象,三元,則成八卦,六元則成六十四卦。八卦演示如下: 陰爻陽爻分別各生一陰一陽產四象:老陰(太陰)  ,老陽(太陽)  ,少陰  ,少陽  四象再分別生一陰一陽即成八卦。 乾三連  坤六段  震仰盂  艮覆盌  離中虛  坎中實  兌上缺  巽下斷 圖一 八卦顯示圖 八 卦圖可分為先天八卦圖和後天八卦圖二種,先天八卦圖相傳為伏羲氏發明,故又叫「伏羲八卦」。後天八卦相傳由周文王所創,故又叫「文王八卦」。根據易經之述 可以列出先天八卦圖。《易傳》說:「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即乾為天,坤為地。《說卦傳》指出:「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先天八卦 「應天之時」,即順宇宙自然規律,自然而然順天道。 乾三連,三畫陽爻為純陽,代表剛健,非天莫屬。坤六段,為三畫陰爻為純陰,代表柔順,與純陽之 天相對,便是地。震仰盂,兩陰爻在上壓迫在下的一陽爻,一陽震奮而生,產生震動,在地為地震動,在上為震雷動。巽下斷,兩陽爻對一陰爻,表示像天陽下有陰 暗之物在動,似風吹雲動。坎中陽,一陽在中,象水之外柔內剛。離中虛,一陰在中,外為陽,外亮而內暗,象火之外亮內暗。艮覆盌,兩陰在下象地,一陽向上為 主宰,帶領泥土上升而靜止,象高出地面的山一樣,所以靜如山嶽。兌上缺,上兩爻象如水,下一陽爻為陽而承,如水澤之象。 從先天八卦圖可以看出陽氣 生於地,陽氣上升,補充乾陽。陰氣生於天,陰氣下降,補充坤陰,天地永不虧損,所以太極拳練功時要效法天地永不虧損的道理。練功以身比擬天地,實行陽氣自 後背上升(背為陽),陰氣從前身下降(前屬陰)。陰陽兩氣如此運行就無損耗,由圖可以看出震卦一陽生,離兌二陽生,乾卦三陽開泰。巽卦一陰生,坎艮二陰 生,坤卦三陰全,這就是煉陰養陽修鍊內丹的基本原理。 三、後天八卦 後天八卦圖按自然造化規律的方位安排的,以坎離定南北,震兌向東西,按順時針方向為震東、離南、兌西、坎北的次序,代表春溫、夏熱、秋涼、冬寒,即表示季節寒暑的運轉,又表徵了萬物生長收藏的規律。後天八卦「應地之方」,即順地之自然規律,自然演化順地道。 從 煉功的角度看,人生之初,為先天,先天主宰後天。但由於人的心智欲求日增,先天則退位,於是乾卦的中陽爻交於坤卦的中陰爻,坤卦變成坎卦。坤卦中陰爻,交 於乾卦中陽爻,乾卦變為離卦。原本乾南坤北位置變成離南坎北了。其他六卦也跟著變化,坎入離變為震,離入坎變為兌,震入巽變為坤,巽入震變為艮,艮入兌變 為巽,兌入艮變為乾,於是組成後天八卦圖。由先天落入後天后,萬物就有生、長、化、收藏的自然造化規律,人就進入生、長、壯、老、巳的自然造化之機。太極 拳吸收了丹道用逆的煉功方法,就可由後天返先天以延長人的生命,所以稱為還原之修,於是用「取坎填離」的修鍊方法把坎中之陽填到離中之陰而還原為乾,恢復 先天的位置。在太極拳修鍊中最簡單的要求讓心火下降,腎水上升,就能心腎相交,水火既濟,這稱為顛倒術是初步的功夫。 圖二 伏羲八卦方點陣圖(先天八卦)   圖三 文王八卦方點陣圖(後天八卦) 四、太極拳修鍊中的易理 太 極拳修鍊的修心、養身、悟道、演拳,內煉「精神意氣功」,外練「手眼身法步」無不含有五行八卦之理。五行在內表現為五行五臟之氣,即金(肺)、木(肝)、 水(腎)、火(心)、土(脾),稱內五行。在外表現為五行五步,即金步(右盼)、木步(左顧)、水步(進步)、火步(退步)、土步(中定),稱外五行,均 符合五行生剋之理。八卦也有外八卦和內八卦之分,外八卦即形八卦,為八法八位之卦,即乾(棚)、坤(捋)、離(擠)、坎(按)、巽(采)、震(列)、兌 (肘)、艮(靠),四正四隅之八卦方位,其意有八面支撐、八面轉換、八面玲瓏之效。在太極拳中稱為八門五行或八法五步總十三勢。 內八卦有神八卦和 身八卦之分。神八卦被稱為太極拳八綱,與中醫八綱(陰陽、表裡、虛實、寒熱)有相應之意。太極八綱為:陰陽、隱顯、虛實、動靜。其理因乾屬陽、坤屬陰、巽 為隱、兌為顯、離為虛、坎為實、震為動、艮為靜,所以太極拳的原理要實現陰陽轉換、隱顯不測、虛實變化、動靜相因。 身八卦以頭屬乾,乾為天為頂, 故神要領;以腳為坤,坤為地,無所不載,故要氣沉底;以胸比離,離屬火,火即心,心胸虛涵而火降;以腹比坎,坎屬水,水即腎,水滿而上升,練功要水火相 濟,心腎相交,坎離既濟,是練功的重要理論;背項比艮,艮屬山,山聳而靜,氣貼背而撥;臀胯比震,震屬雷性動,胯松而靈活;肩比於巽,巽為風,兩肩活如風 行;手比於兌,兌為悅,內氣和緩出入,手之拳掌以神行,以氣動,動從口出(胸肺心口)。所以太極拳修鍊要神虛領(靈),氣沉底,要心腎相交,取坎填離,要 肩、肘、腕、手、腰、胯、膝、踝、腳九節,節節貫串,行氣如九曲珠。 太極拳「十三勢」卦理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 黃震寰 一、概 論 太極拳宗師楊澄甫先生在其著作《太極拳體用全書》中引述 了《張三丰太極拳遺論》(王宗岳解)「十三勢」之內容:「長拳者,如長江大海,滔滔不絕也。十三勢者:棚、捋、擠、按,采、列 肘、靠,此八卦也;進步,退步,左顧,右盼、中定,此五行也。棚、捋、擠、按、即乾、坤、坎、離四正方也。采、列、 肘、靠即巽、震,兌、艮四斜方也。進退顧盼定即金、木、水、火、土也。合之則為十三勢也」。說明太極拳運動必須合於「易學」,用於「卦理」。 「十 三勢」中指出,就其運動方位而言,要符合先天卦位四正四隅之理,即先天八卦八方線的道理。實際上表述了十三勢棚、捋、擠、按的正向攻防招術和采,列、肘、 靠的斜向攻防招術。就其足之運行而言要符合五行五步之理,即五行步法理論,合稱八五(八門五步),其數十三,故稱「十三勢」。十三勢不是指行拳的十三種姿 勢,乃指太極長拳各拳式招招均含有十三勢之內涵。不含有十三勢內涵的拳,不能稱為太極拳,所以現今也有稱之為「十三勢太極拳」,其練法應概括為「神靈太 極,懷抱八卦,腳踩五行。」 二、太極拳十三勢八門卦理 1.棚 棚為八法之首,有彈性之膨脹,通常雙臂雙手置於對手之下,粘貼在一 起,在不丟不頂中討消息,在不即不離中求玄妙。棚如水負舟行。棚能化能發。棚在卦為乾,在拳為棚。乾象徵天,為陽,為剛,其方位為正南,其氣勢如天行健, 君子以自強不息,剛正不阿,正氣浩然,剛正中含有彈性。乾的卦體為乾三連,三連各代表天地人。三連長引成三圈圓,如下圖所示: 圖一 乾三連(棚)示意圖 立 體圖上圈為人身之頂圈,為天,位於人的頭頂泥丸百會處。下圈為底圈,在人身之足底,為地,位於人的足底兩湧泉處。中圈為身圈,為人,位於人的腰胯處。底圈 依靠地之母,頂圈依靠天之助,中圈依靠人之靈。三圈一線貫串,內以充氣,成三維之簧,為棚的基本原理。平面圖顯示了三圈的二維膨散圖,似水中水波之膨散, 又似舟在水上浮行。可知棚的性質為「棚在內,形在外」「棚之不足,乃內氣不充。」在相關拳論中,只有太極拳《八法秘訣》的內容最能符合卦理,其棚義如下: 棚字義何解? 如水負舟行。先實丹田氣, 次緊頂頭懸。 周身彈簧力, 開合一定間。任爾千斤重, 飄浮亦不難。 2.捋: 捋 為棚的反向之法,捋有捋虛引空之效,通常雙臂雙手位於對手之上,粘貼在一起,不丟不頂,不即不離。在卦為坤,在拳為捋,坤象徵地,為陰、為柔,其方位為正 北。坤的性質為「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所以主守、尚柔、為母,則有坤順,含蓄的意義。其卦體為坤六段,同理可得立體圖和平面圖。 圖二 坤六段(捋)示意圖 坤 六段的三爻中間中斷,成了一個陷井,有虛空之義,所以可順其來勢而空化,又可引導使之前而引進落空。立體圖象徵人體左右三圈有圓活之趣。上為肩圈,中為胯 圈,下為足圈,因而能實現肩引、肩化,胯引、胯化和足引、足化的功用,也可以實現左化右進,右化左進的功用。平面圖顯示圓轉虛連,能以柔克剛,以靜制動, 以虛待實,以輕制重。 太極拳《八法秘訣》中的捋義如下: 捋字義何解? 引導使之前。順其來勢力, 輕靈不丟頂。 引之使延長, 力盡自然空。重心自維持。 莫為他人乘。 3.擠 擠在卦為離( ),離中虛。在拳為擠,擠為陽抱陰,陽中有陰。離為火,火焰而中空,外實而內虛。剛中有柔,實中有虛。虛而有容。中爻表示虛中充內氣,即外似有排擠之勢而內以充氣。其可直接產生排擠力,間接產生反應力。其方位為正東。 太極拳《八法秘訣》中的擠義如下: 擠字義何解? 用時有兩方。直接單純意, 迎合一勁中。 間接反應力, 如球碰壁回。又如錢投鼓, 躍躍聲鏗然。 4.按 在卦為坎( ),坎中實,為滿。在拳為按。坎屬水,為陰抱陽,外虛內實。水柔而內蘊剛,水無孔不入,無門不進,無窪不滿。遇高則膨滿。坎中陽爻表示身內中氣滿而蓬勃,其勢不可擋。其方位為正西。 《八法秘訣》中的按義如下: 按字義何解? 運用如水行。柔中寓有剛, 急流勢難擋。 遇高則澎滿, 逢窪向下潛。波浪有起伏, 有孔無不入。 5.采 采 為采拿,有采果起斷之意。在卦為巽( ),巽下斷。在拳為采。巽為風,又為隱。卦象為一陰在二陽之下,巽以入,行以風。《雜卦》說:「兌見而巽伏也」。《周易大傳新注》:「見同現,即顯現於 外;伏,為隱伏,即隱藏於內。」所以采如風而功隱於內,就是說在作采功時,手不能妄動而內以神氣注之。由卦象知,上爻表示神貫頂,中爻表示中氣滿,下爻表 示其根為虛。所以采時要神貫頂,用時,如權之引衡。採的結果對方一定起根。其方位為西南。 《八法秘訣》中的采義如下: 采字義何解? 如權之引衡。任爾力巨細, 權後知輕重。 牽動只四兩, 千斤亦可稱。若問理何在, 槓桿作用存。 6.列 列 為旋轉,有轉動之意。列在卦為震( ),震仰盂。在拳為列。震為雷,雷性動,卦象為二陰覆蓋在一陽之上,陰愈壓強而陽之暴發力愈大,象雷之性而震動。動而速,如迅雷不及掩耳,又動而急,如急 流成旋渦。由卦象知,上爻虛表示虛領神,中爻表示收斂,下爻氣沉而堅,列之動力源在於底氣。其方位為東北。 《八法秘訣》中的列義如下: 列字義何解? 旋轉若飛輪。投物於其上, 脫然擲尋丈。 急流成旋渦, 卷浪若螺紋。落葉墜其上, 倏爾便沉淪。 7.肘 肘 為屈使,有肘擊或肘防之意。在卦為兌( ),兌上缺,兌為澤。在拳為肘。卦象一陰進於二陽之上,剛中而柔外,有順乎自然和逢凶化吉之意義。上爻為陰虛,表示神虛靈。中爻表示內氣充盈,下爻表示底 氣充足,底盤穩固。肘擊虛實變化多端,有明肘(陽),暗肘(陰)上下肘,還能滾、靠、擠、壓、砸等。肘可轉化為連環勢,而開花捶更凶。肘防可以如澤之化, 能肘捋、肘化,有肘空一大片之說。其方位為東南。 《八法秘訣》中的肘義如下: 肘字義何解? 方法計五行。陰陽分上下, 虛實須分清。 連環勢莫當, 開花捶更凶。六勁融通後, 運用始無窮。 8.靠 靠 為靠擊,有撞擊,崩炸之意,在卦為艮( ),艮覆盌。艮為山。在拳為靠。卦象為一陽置於二陰之上。上陽有懸崖勒馬之險和以靜待動之義。艮如山,山性靜,上頂而下虛,表示山無根而始終中定,所以靠 要維持好中定。上陽爻表示神貫頂,下二爻含虛,中定而靜若山嶽。靠有身靠,背靠,肩靠,胯靠。其方位為西北。 《八法秘訣》中的靠義如下 靠字義何解? 其法身肩背。斜飛勢用肩, 肩中也有背。 一旦機可乘, 轟然如山崩。仔細維重心, 失中徒勞功。 三、太極拳十三勢五步卦理 9.進 進為進步,前進之意,在卦為坎( ),坎為水,外虛而內實。在拳為進。在五行也屬水,水進而能潤下。卦象為陰抱陽,中爻表示陽氣充身,上爻表示神虛靈,下爻表示足縹虛騰空,進如行雲流水,神虛靈而步輕靈。坎卦為陽,主攻,有「進水退火一陰陽」之說。所以進則圓滿而不凸。 10.退 退為退步,後退之意,在卦為離( ),離為火,內虛而外實。在五行也屬火,火退而能炎上。卦象為陽抱陰,中爻為陰虛,說明退中含虛,後中有空,即「退一步,海闊天空」。上下爻表示圓滿而陽強,所以退則圓強而不凹。 11.左顧 左顧為左顧步,左旋而顧三前。左顧步可進可退,進為左弓步,退為左坐步,不論左旋為弓步或坐步,都必須顧好三前不受攻擊,三前為眼前、手前、足前。 左顧在五行屬木,位於東,也稱木步,木曰曲直,即能曲能直,不論左弓左坐均可曲可直,曲可化,直而攻。木性能生能克,木生火,則木步就能轉為退捋、退化。木克土,則木步就能轉化為進挫,進棚則其根自然失中。 左顧在卦為恆卦( ),為上震下巽。恆卦有「恆久」之意,震為雷,巽為風,有雷發風行之勢。上震卦在五行屬木,下巽卦在五行也屬木,震巽重木一氣,卦象證實左顧步為木步,所以所行之木步必須具有雷發風行之勢。 12.右盼 右 盼為右盼步,右轉而盼七星。右盼步可進可退,進為右弓步,退為右坐步,不論右轉為弓步或坐步,都必須盼七星。七星即為對方的頭、手、肩、胯、膝、足等七個 動點部位。右盼在五行屬金,位於西,金曰從革,即能隨曲就伸,不論右坐右弓均能隨曲就伸。金能生能克,金生水,則金步就能轉為進棚、進擠。金克木,表示金 步之進退用以迎克木步之進退,關鍵在於隨曲就伸。 右盼在卦為履卦( ),上乾下兌。履卦象徵「小心行走」,唯有獨善其身,盼好七星,就能履危而安。上乾卦在五行屬金,下兌卦在五行也屬金。乾兌重金一氣,卦象證實右盼步為金步,所以金步必須善其身,盼七星,就能履危而安隨曲就伸。 13.中定 中定為樁步,表示不進不退,不左不右,中直而穩定,為固定不變的步法。中定必須「尾閭正中神貫頂」,「腹內松凈氣騰然」,「虛靈頂勁氣沉底」,「松腰松胯松湧泉」,「無形無象靜待動」。 中定在五行為土,土曰稼穡,即「萬物土中生」,「五行缺土萬事不成」。土位於五行中央,故稱「中央戊己土」,而「中土不離位」。土為五行之黃婆,修鍊時,五氣缺土難朝元。土為五行之基,練功缺土缺心意。土為五行之母,練拳缺土無定功,所以五步八法都不好用。 中 定在卦為剝卦( ),下坤上艮,艮為山,坤為地,剝卦表示陽被陰所剝,天陽領而地陰壯,說明山與地相連,穩固而不能撼,穩定而無根,所以卦理象徵中定性質穩如盤石,靜如山 岳 。上艮卦在五行屬土,下坤卦在五行也屬土,艮坤重土一氣,象徵中定之樁步為土步,所以萬物土中生,中定是根本。 大道太極拳修鍊,養生為本 ――記太極拳研究學者黃震寰教授 北京電力研究院高級工程師   吳子玉   位於北京城北的北京 航空航天大學,校園內綠園綠樹成萌,小橋流水,假山座座;綠園荷花池畔,夏秋季節映日荷花別樣紅,池中噴泉水柱10餘丈高,甚為壯觀。在這樣風景優美的環 境中,常年活躍著一批太極拳修鍊的人們,無論是酷暑還是嚴冬,他們的修鍊從不間斷。特別是每到周六、日的雙休日和節假日,都有一些人從北京城的四面八方趕 到綠園同他們匯合,聆聽一位老師講解太極拳理論和實際示範。這位老師就是太極拳研究學者,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黃震寰先生。先生中等身材,頭腦睿智,身體 輕靈,神采奕奕。年齡雖已過七十,看上去卻像是中年人。特別是他同弟子們推手時拿發的高超技藝,引起人們的極大興趣。只見他同人搭手時,一會兒不動聲色地 將對方輕輕地拔根浮起,重心自失,一會兒看似神態自若,轉瞬間風雲突變,發出爆發力極強的力量,使對方六神無主,驚惶失措,跌出丈外。前者叫「文發」,是 極好的養生和體悟的方式;後者叫「武發」,是很好的自衛防身方法。其情其景深深吸引和感染著在場的人們,使很多人萌發出一定要學習和掌握這太極拳功夫的念 頭。筆者本人就是八年前在紫竹院公園看見先生同弟子們推手的這番情景後跟隨先生走向學習太極拳修鍊之路的。 (一) 投師學藝,逐步形成大道太極拳功法體系 投師學藝 黃先生1933年生於江蘇無錫,1947年因體弱在上海滬西膠州公園從師楊式太極拳大師田兆麟先生學拳,直至1952年考上大學離滬。從此與太極拳結下不解之緣。 先 生1956年畢業於南京工學院(現東南大學)無線電工程系,分配至北京航空學院(現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歷任講師、教授等職。在工作之餘堅持太極拳鍛煉與 研究。1960年代末投師於太極拳泰斗吳圖南先生學習太極拳。吳老當時已80多歲高齡,打拳如行雲流水,推手出神入化,對這種高深莫測的太極功夫,先生看 在眼裡,銘記在心,並努力實踐。 先生1980年代前後從師於京城如意太極拳大師石明先生學習太極拳。石大師傳授的太極拳功夫為先生的日後開悟打下良好的基礎。 走向社會,參加太極拳活動,傳授太極拳理論和進行推手表演 1) 1983年先生開始收徒授拳,1985年開講授太極拳理論課。 2) 1986年接待日本武術代表團,演示太極功及推手功,1987年應北京武協邀請,接待法國武術代表團。 3) 1989年為方舟旅行團的人體科學功能展示會演示太極推手。 4) 1991年先生與吳老弟子們共同創建吳圖南武術思想研究社並任常務副社長。 5) 1992年應中國人體科學院人才中心邀請,為「美國俄勒崗州中醫學院訪華團」演示太極功和進行推手表演。 6) 1992年――1994年三個冬季,應北京市海濱區太極拳氣功協會邀請,為該區數百名太極拳氣功教練員講授太極拳及推手修鍊。 7) 1993年、2001年兩次應河北邯鄲市太極拳聯誼會邀請,在二屆全體大會上作太極拳推手表演。 8) 1994年應中國武術協會邀請,作為顧問參加「濟南全國太極推手錦標賽大會」並參加推手研討會。 9) 1994年,在北航接待「美國紐約市武術訪問團」,教授了24式太極拳和太極推手。 10) 1995年應美國紐英倫地區亞洲電台邀請,作「當前中國太極拳現狀及太極拳基本功練法」專題講演。 11) 1995年應美國波士頓華僑協會邀請,為華僑傳授「吳氏傳統太極拳。 12) 1995年、1996年應中國科學院武術協會邀請,對該協會太極拳輔導員講授太極拳修鍊,同時在北大傳授太極松功。 13) 2000年應北京市高校武術老師協會邀請,講授「太極拳與易學理論」。 14) 2000年多次為北航師生講授「大道太極拳」理論與實踐。 15) 2001年應北師大體育系邀請,為研究生班講授「太極拳與道德經」。 16) 2001年接待以台灣太極拳總會會長張肇平為首的代表團。 17) 2003年年初接待俄羅斯太極拳協會會長和副會長訪華團。 逐 步形成大道太極拳功法體系 先生於1991年撰文《太極拳第二運動系統》,將太極拳運動劃分為太極拳第一運動系統(即太極拳放鬆運動系統),太極拳第二運 動系統(即太極拳虛空運動系統)強調人們的太極拳修鍊目標應該由放鬆運動轉到虛空運動,才能達到養生長壽。修鍊方法方面,特彆強調無極樁是太極拳修鍊中最 重要的功法,是太極拳入門的無上妙法。無極樁是獲得湧泉功(底氣功)的不二法門,而底氣功是太極拳上層功夫的基礎功。這些標誌著大道太極拳功法體系初步形 成。 1994年――1998年,先生從工作崗位退休,傾心大量閱讀和研究道家、佛家、儒家養生經典及太極拳理論,汲取三位太極拳老師武術思想精 華,總結楊式、武式、吳式太極拳精粹,通過教學實踐積累經驗,撰寫《論太極拳抽絲功》,創編「太極拳松功十法」,傳布養生太極推手等,開始從純拳術鍛煉升 華到養生修鍊的層次。先生在理論與實踐方面凝結了大量心血。在這些功法中強調指出:練松功,先要心松、神松、意松、氣松,而後形松。形松要達到內松五臟六 腑,外松筋骨皮肉,最後達到「大松、大靜、大柔、大軟、大虛」(簡稱「五大」)和「無形、無象、無根、無源、無點」(簡稱「五無」)。以上功法的出台,基 本形成大道太極拳功法體系。 1998年――2002年,先生運用《道德經》、《易經》及「太極理論」揭示的宇宙間萬物「造化――還原」運動的根本規律及道家丹道周天之理,以吳圖南太極拳(定式)為基礎,吸收楊式、武式太極拳的特點,創編了貫徹「大道」之理的太極拳修鍊功架。強調行拳過程中做到: 第一:必須遵循《道德經》揭示的宇宙間有無相生、陰陽相濟、動靜相因、吞吐相換的「造化――還原」根本規律,並貫徹修拳過程的始終; 第二:必須遵循道家丹道周天之理,內氣運行走任脈――湧泉、湧泉――督脈的小周天和大周天,以神氣運行觸動形體運動,並貫徹始終; 第三:必須以太極之理修鍊內丹,形成丹元場,實現養生推手,並貫徹始終。 至此,已完全形成大道太極拳功法體系。先生在其《大道太極拳》(《武魂》雜誌2002年11期)和《<授秘歌>中的太極拳原理》(《武魂》2003年1、2、3期)兩文中全面闡述了大道太極拳原理、修鍊方法及實踐效果。 2003 年3月,先生又在北京召開的「大道太極拳學術研討會」上宣讀了論文《太極拳丹元場》。文章闡明以太極原理修鍊內丹、在體內形成的丹元場的無形無象性質,在 推手時不易為對方察覺,克服了一般太極拳鍛煉中產生的力和勁的有形有象、易為對方所制的缺陷。作者用現代科學理論解釋了這個現象,這是很有意義的嘗試,不 但豐富了大道太極拳理論,而且為深入理解和研究太極拳修鍊,養生推手開拓了新思路。 從先生所發表的論文可以看出其脈絡: 1、 太極拳第二運動系統 2、 太極拳抽絲功 3、 太極拳與易學 4、 太極拳「十三勢」卦理 5、 太極拳松功十法綱要 6、 大道太極拳 7、 《授秘歌》中的太極拳原理 8、 《授秘歌》與大道太極拳 9、 太極拳丹元場 10、 太極拳松擺功 (二) 大道太極拳的理論和實踐問答 一問:先生在學習太極拳過程中曾師從三位太極拳大師,他們對您影響最深的是什麼? 答: 我因體弱,1947年開始隨父在上海投師田兆麟大師學習太極拳。他是楊澄浦先生的弟子,武功功底深厚,具有神奇的推手功夫。我親眼所見田師同當時上海頗負 名望的一位太極拳名家余激甫先生推手時,一搭手就將對方發出丈外,而余先生已是聞名的推手大家,更妙的是田師無數次在隔著距離,不同人接觸的情況下,將我 或別人輕易發出去,當時覺得很奇怪,後來才知道這就叫做「凌空勁」。從師田先生學拳不但使我身體由弱變強,而且使我喜歡上太極拳。 1960年代, 當時我在北京航空學院任教。由於文化大革命時期特殊環境,使我有更多的時間學習和研究太極拳。經過了解得知太極泰斗吳圖南先生在北京紫竹院(後移至北京天 文館)教太極拳。吳老是受過高等教育的太極拳大師,知識淵博,說話風趣,樂觀豁達,和藹可親。當時雖已80多歲高齡,但思想敏捷,身體輕靈,銀須白髮,一 派仙風道骨,令無數太極拳愛好者崇敬不已。他的高超拳藝令人叫絕:行拳瀟洒自如,推手出神入化。推手時處處能發人,但又看不出發人;發人時能將對方擊出很 遠,但又不傷及對方身體。吳老的凌空勁同田兆麟先生如出一轍,使大家驚嘆不已。60年代末正式從師吳老習拳,在吳老身邊最大的體會是習拳以養生練功為主, 技藝是餘事。 1980年代前後,從師於北京如意太極拳大師石明先生學習太極拳。石先生盡得汪永泉先生和人稱大力恆的武式太極拳真傳,自成一體,發 展成如意太極拳。石先生授拳首重靜站功,先要站樁八個月後再言其他。石先生傳授的靜站功、單操功、如意太極拳、推手等功夫都有獨到之處。石先生得到了楊家 虛空運動的真諦。 二問:先生為什麼提出大道太極拳修鍊的思想? 答:我在長期學習和研究太極拳過程中,了解和看到一個嚴肅現象:有的太極拳 家功夫很好,但走得很早,實在可惜;有的太極拳家年輕時下大力練成功夫,但一上年紀就病魔纏身。可有的太極拳家壽命很長功夫也很好。這些現象不乏例子,為 什麼同是練太極拳,結果卻如此不同,這引起我深層思考。 太極拳以養生長壽為主,兼具技擊、防身的作用,這是歷代太極拳家們所共識。但在實踐過程中很難統一起來,往往差別很大。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第一:價值取向不同。有的在鍛煉中偏向競技,煉多養少,身體能量消耗過大,長年如此,以後必然落下病根,甚至有的英年早逝。有的在鍛煉中偏向養生長壽,注重養煉結合,以養帶煉,形成良性循環,所以既能長壽,又得到很好的武功 第二:德的修養不同。有的人在煉功時帶著一定要勝過別人的想法,推手時以輸贏為目標,氣勢過盛,日積月累,給日後的危機埋下禍根。有的人正好相反,無論是煉功或推手都量力而行或點到為止,不計成敗,寬容厚道,為日後的長壽積了德。 第 三:道的修鍊層次不同。「太極」是大道,「拳」是末技。太極拳分大道修鍊和術的鍛煉。修道為了養壽,煉拳為了拳技,是本和末的關係,層次不同。道家認 為:「萬般法術皆末技,唯有虛空是大道」。縱觀中華民族的養生文化可以看出,道家重盡性立命,佛家重明心見性,儒家重修身養心,醫家重攝生養生,所以凡是 注重道德修養的人,他們的壽命都比較長或很長。例如道家鼻祖老子的壽命據傳活到160歲;儒家的創始人孔子活到73歲,孟子活到84歲。有句話「七十三、 八十四、閆王不請自己去」源於此。其實,太極拳先師張三丰早就對練拳者說:「願天下豪傑延年益壽,不徒作技藝之末」。而《十三勢行功訣》:「詳推用意終何 在,益壽延年不老春」 。 吳老在太極拳修鍊中,給了我們最好的示範。他生前曾反覆強調「太極拳修鍊是大道,技擊乃太極拳的餘事」。吳老活到105歲辭世,這個結果同他平時修鍊的主張是完全相合的。 三問:什麼是大道太極拳,太極拳鍛煉和修鍊的區別在哪裡? 答:大道太極拳不是一個新創的拳種,是太極拳修鍊的層次,為所有太極拳走向修鍊的必由之路。所以不在拳的形式,而在拳的內涵。 怎樣理解「太極」?怎樣理解修鍊?何謂道?何謂大道?何謂大道太極拳? 太極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道家以太極之理修道,仙學家以太極之理煉丹,太極拳以太極之理修道練拳,故有「拳道合一」,「拳仙同源」之說。 怎樣理解「太極」?怎樣理解修鍊? 「 太極」者,為「太之始,終之極」,即是「靜之始,動之極」或「動之始,靜之極」。說明動極而將靜,或靜極而將動的一瞬是太極。靜不是太極,動不是太極,靜 極不是太極,動極不是太極,非動非靜、非陰非陽、超乎動靜的、動靜陰陽混合的統一體才是太極。當太極歸無時就是無極。「無極」者,無之極、無者無可說、無 可形、無可指、極者無限量。無形無象即大道,因為大道無形,大道虛空,大道歸無,無中孕有太極,太極即一氣。所以太極拳高層次的行拳要「一動一定」或「一 式一定」,其目的就是要回到太極和無極,然而由無極而太極,太極靜而生陰,稱煉陰為養精。靜極而動動是陽,太極動則產生高一層次的陽氣,稱煉陽,為陽升。 由陽極而陰,動極將靜回到太極,太極歸無極,在拳為「一定」,稱修無。這樣一個層次一個層次「周流而不殆」(《道德經》)的「陰、陽、太極、無極」地不斷 提高的過程稱為太極修鍊,又將這種「無極而太極,太極歸無極,動而靜,靜而動,陰而陽,陽而陰」的「有無相生」(《道德經》),「動靜相因」、「一陰一陽 之謂道」(《易·繫辭》)的過程稱為大道之修,太極之煉。 何謂「道」? 「道」是「自然之則」、「萬物之理」、「一切的本源(本根,本 始)」。《道德經》二十五章說:「有物混成(道),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無聲、無形無象),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 道,強名之曰大(道),大曰逝(運動),逝曰遠(不息),遠則反(歸本源)。」這是說道無形無象,不可說、不可見、不可聽,但可體感、體悟、體證。可見在 修鍊過程中,凡可見、可聽、可摸的非道也。太極拳只落在「勁、招、術、形」的有形有象的鍛煉上,只能是初步的功夫。修鍊還回本源,即「還虛、歸無、返空」 是道的性質,是逆修的依據。道家的顛倒術,仙家的丹道用逆是修鍊的不二法門。太極拳實現「無形無象,全身透空」的逆修法才能與道合真。 何謂大道? 《韓 非子·解老》中說:「所謂大道也者端道也」。指大道即正道,不是邪道,是金光大道,不是小道、中道,又指「道」廣大無限而又博大精深,道無所不在,無所不 包,「其大無外,其小無內」。所以大道之修愈修愈光明,生命無限,小道愈走愈窄,生命有限。可知大道之修是性命之學。張三丰在《道言淺近說》中指出:「大 道以修心煉性為首」。《金仙證論》中說:「欲修大道者,理無別訣,無非神氣而已。」《韓湘寶書》中說:「大道全憑靜中得,豈在貪謀意外得」。告訴我們太極 拳運動不能著在肉糰子的鍛煉上和形體的對抗上,要修心煉性,放鬆入靜,求得解脫,通過神氣轉換和修鍊內丹實現性命雙修,卻病延年同時又能儲存內能,增強內 功。正如太極泰斗吳圖南先生所說:「我們研究太極拳的人,認為技擊乃餘事耳,就是說太極拳修的是大道,技擊乃太極拳的餘事。為什麼這麼講呢,道理很簡單, 因為你的技擊技術無論多麼高超,當你人死了就沒有用了,故還是應該以養生長壽為主,以技擊為輔,這是創造太極拳的先哲的本意,也是歷代太極拳先賢們的一貫 主張」。又說:「你是想推手贏人,還是想活得長一些。講發放、傷人、傷已,講柔化,得養」。這就是說活得長一些,可以為社會多作出貢獻,多做些事業。
推薦閱讀:

【太極拳】
太極拳身法十要:運化太極不停息
(4)十六式太極拳
修鍊太極拳務須「懂勁」
陳式太極拳摔法四十六招動作圖解(一)

TAG:太極拳 | 易學 | 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