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帖】《傷寒論》六經氣化學說
06-04
《傷寒論》六經氣化學說 《傷寒論》六經氣化學說是我國古代醫家研究《傷寒論》的重要學說。其基本內容是根據《素問》運氣七篇大論中六經標本中氣理論及天人相應的整體觀念,經移植與發揮用來分析闡述《傷寒論》六經病發生髮展及證治規律。這一學說推動了《傷寒論》的研究及學術思想的發展。 1、氣化學說的淵源 氣化學說淵源於《素問》中由王冰補充的運氣七篇大論,《素問?六微至大論》載:「帝曰:願聞天道六六之節盛衰何也?岐伯曰:上下有位,左右有紀。故少陽之右,陽明治之;陽明之右,太陽治之;太陽之右,厥陰治之;厥陰之右,少陰治之;少陰之右,太陰治之;太陰之右,少陽治之。此所謂氣之標,蓋南面而待之也。故曰:因天之序,盛衰之時,移光定位,正立而待之,此之謂也。少陽之上,火氣治之,中見厥陰;陽明之上,燥氣治之,中見太陰;太陽之上,寒氣治之,中見少陰;厥陰之上,風氣治之,中見少陽;少陰之上,熱氣治之,中見太陽;太陰之上,濕氣治之,中見陽明。所謂本也。本之下,中之見也。見之下,氣之標也。本標不同,氣應異象。」《素問?至真要大論》載:「少陽太陰從本,少陰太陽從本從標,陽明厥陰不從標本,從乎中也。故從本者化生於本,從標本者有標本之化,從中者以中氣為化也。」闡述了自然界六氣陰陽消長生克制化的規律,即三陰三陽以六氣為本,六氣以三陰三陽為標。其六氣標本中氣從化規律,即具有互為陰陽表裡制約相配關係的六氣如何從標從本從中氣運化。 後世醫家在《內經》基礎上又有闡發,如金?劉河間《素問玄機原病式》指出「大凡治病,必先明標本,……六氣為本,三陰三陽為標。故病氣為本,受病經絡臟腑謂之標也。」張子和《儒門事親》編成「標本中氣歌」:「少陽從本為相火,太陰從本濕上坐;厥陰從中火是家,陽明從中濕是我;太陽少陰標本從,陰陽二氣相包裹;風從火斷汗之宜,燥與濕兼下之可。萬病能將火濕分,徹開軒岐無縫鎖。」明?張景岳《類經圖翼》描繪了「標本中氣圖」,以臟腑為本居里,十二經為標居表,表裡相絡者為中氣居中,六經六氣各有所從所主不同。論述了人身經絡臟腑與六氣標本中氣相應的關係。歷代醫家對於陰陽標本中氣理論的論述,對後學研究人體生理和治療具有啟迪和指導作用。 2、《傷寒論》的六經氣化學說 《傷寒論》六經氣化學說的創始人為清代張志聰與張令韶二人,而以張志聰為主。張氏將《內經》標本中氣的氣化學說與天人相應等理論用來闡釋《傷寒論》的六經病。如他在《傷寒論集注?凡例》中指出:「三陽三陰謂之六氣。天有此六氣,人亦有此六氣。」在《侶山堂類辯?傷寒論編次辯》中也指出「天有六氣,地有五行,人秉天地之氣而生,兼有此五行六氣。」強調三陽三陰之氣與天之六氣相應的觀點。張氏論述了六氣與六經病的關係,其曰:「無病則六氣運行,上合於天。外感風寒則以邪傷正,始則氣與氣相感,繼則從氣而入於經。世醫不明經氣,言太陽便曰膀胱,言陽明便曰胃,言少陽便曰膽。跡其有形,亡乎無形,從其小者,失其大者。」又指出「所謂六經傷寒者,病在六氣而見於脈,不入於經俞,有從氣分而入於經者,什止二三。」也就是說張氏所說的六經病,早期大多是「氣與氣相感」的六經之氣為病,而不是經絡本身的病變。繼則才從氣分入於經絡,但只是十之二三。 張氏認為人身之六氣,內生於臟腑,外佈於體表,「君相二火發原在腎,太陽之氣生於膀胱,風氣本於肝木,濕氣本於脾土,燥氣本於胃金。」而後各循其經,分主所屬皮部:太陽在背,陽明在胸,少陽在脅,太陰在腹,少陰在臍下,厥陰在季脅少腹之際。在六氣中惟太陽之氣不僅主皮部,還主通體。蓋太陽之氣外統一身之皮毛,內合五臟六腑,為膚表之第一層。六氣運行於皮膚肌腠之間為第二層。太陽之氣應天道運於三陰三陽之外有衛外之功。六氣應三陰三陽,運於天體之中,總歸太陽而近於毫毛。故外邪中人,病先發於太陽者固多,但也有不傷太陽之氣而入於里者,則是六經直中之風寒。按照通體與分部的觀點解釋太陽病則惡寒發熱、身疼脈浮等是通體太陽為病,頭項強痛、項背強几几等是分部太陽為病,兩者上下相貫,表裡相通,相互轉化。按張氏六經氣化為病的觀點解釋《傷寒論》的六經病則太陽病脈浮,頭項強痛,謂太陽主寒水之氣;陽明病胃家實,謂陽明主燥熱之氣;少陽病口苦、咽干、目眩,謂少陽主相火之氣;太陰病腹滿而吐,謂太陰主濕土之氣;少陰病脈微細,但欲寐,謂少陰有標本寒熱之氣化;厥陰病消渴,氣上撞心,心中疼熱,謂厥陰從中見少陽之火化。張氏用六氣標本中氣學說從生理病理上闡述了《傷寒論》的六經病。 3、清代醫家對《傷寒論》六經氣化學說的論述 《傷寒論》六經氣化學說在前人論述的基礎上另闢新徑,獨具一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陳修園對於張氏的學說極為服膺,他在《傷寒論淺注?凡例》中說張志聰張令韶「闡發五運六氣、陰陽交會之理,恰與仲景自序撰用《素問》、《九卷》、《陰陽大論》之旨吻合,余最佩服。」因而強調「六氣之本標中氣不明,不可以讀《傷寒論》。」並在張景岳「本標中氣圖」的基礎上將六經標本中氣與臟腑經絡結合起來論述。唐容川在《傷寒論淺注補正》中對張志聰過分強調六經氣化形氣相離的觀點提出了批評,指出「二張力求精深,於理頗詳,而於形未悉。不知形以附氣,離形論氣,決非確解。」強調六經氣化與六經所屬經絡臟腑的關係。陸九芝也推崇張氏之說,以氣化學說進一步闡述了六經病的病理特點和治療大法。眾多醫家的論述豐富和發展了傷寒六經氣化學說。 4、現代醫家對《傷寒論》六經氣化學說的認識 現代醫家對《傷寒論》六經氣化學說的討論十分激烈,反對者有之,贊同者亦有之。 4.1 反對《傷寒論》六經氣化學說 章太炎氏認為張志聰、陳修園之傷寒六經氣化學說「假借運氣,附會歲露,以實效之書變為玄談」<1> 。趙恩儉氏認為「以六氣解六經,其弊在於虛,使六經平脈辨證之實在學問成為『膚泛空虛』之談」 <2> 。陳亦人氏認為「氣化派注家的共同特點是把『六氣本標中氣』學說貫穿於《傷寒論》中的全部內容中。由於大多強詞奪理,玄奧難深,因此對於理解《傷寒論》『辨證論治』的理論,不僅沒有幫助,相反會造成人為的障礙,增加學習的困難,降低學習的效果,甚至把學者引入機械唯心論的歧途。」指出「《傷寒論》的理論並非源於運氣學說,儘管六經病的性質與六氣有一定的關聯,而與運氣學說是完全不同的兩回事。」<3> 4.2 贊同《傷寒論》六經氣化學說 萬友生氏認為三陰三陽的氣化理論是《傷寒論》的靈魂,如果離開了它,就會變成一部僵硬的教條,應把三陰三陽落實在氣化理論上才有意義 <4> 。戴玉氏認為六經氣化學說明確了形與氣的辨證關係,認識到氣化有生理病理之別,比較滿意地解釋了《傷寒論》六經證治的基本規律,對《傷寒論》的理論研究和臨床實踐作出了貢獻。劉渡舟氏認為六經標本中見氣化學說是傷寒學中一門湛深的理論,有辨證法思想和唯物論的觀點。它能系統地分析六經的生理病理以及發病之規律而指導於臨床,並為歷代醫家所重視。<6> 4.3 《傷寒論》六經氣化學說的淵源與形成 戴氏認為《傷寒論》六經氣化學說淵源於《素問》運氣七篇,金元四大家中的劉完素、張子和等曾對《傷寒論》六經與六氣的關係有所論述。張志聰、張令韶等據《內經》的有關理論運用本標中氣理論全面地解釋《傷寒論》,至此氣化學說已系統形成 <5> <7> 。郝印卿氏認為「《素問》、《靈樞》尋不出天六氣和人六氣相應與同構的確證,傷寒六經氣化學說就一定是產生於《傷寒論》研究過程中。談論六經氣化,拘泥其出諸《素問》運氣七篇大論,張仲景創立《傷寒論》三陰三陽病脈證並治體系承襲沿用了它等論點,顯然是道在邇而求諸遠了 <8> 。 4.4 《傷寒論》六經氣化學說與《內經》氣化學說的關係 松濤氏認為《六微旨大論》中的氣化學說本是就自然界氣化而言,和人體臟腑經絡並不是一回事。但後世醫家在天人相應的思想支配下逐漸把它結合到人體臟腑經絡上來,並具體地運用《傷寒論》的理法方葯來驗證它,與《內經》意義有所不同了 <9> 。劉氏認為《內經》陰陽氣化學說是古人觀察自然界氣候知識的說理工具,經過傷寒家們的移植與發揮用以說明六經六氣標本中見之理,以反映六經為病的生理病理特點而指導於臨床<6>。郝氏認為《內經》只論述有①天六氣氣化,②人體六經命名,③天人相應與同構。學術上可以把這三者說做是六經氣化學說賴以形成發展的基礎,但還不能認為它們就是六經氣化學說,因為兩者概念內涵尚有距離。六經氣化學說是部分研究《傷寒論》的醫家在天人相應與同構理論指導下,將《素問》六氣氣化和《傷寒論》三陰三陽病脈證並治體系具體結合的結果,是中醫學術的發展 <8> 。 4.5 《傷寒論》六經氣化學說與臟腑經絡陰陽消長等的關係 針對張志聰離形論氣的不足,現代醫家強調了氣化與臟腑經絡的相關性,很少有人單純從標本中氣理論來探討《傷寒論》六經病的。如戴氏認為形與氣之間具有辨證關係,臟腑經絡、營衛氣血等是六經氣化的物質基礎,陰陽消長勝復是六經氣化的基本動力<5> <7>。郝氏認為六經以臟腑經絡為基礎,六經氣化是有關臟腑經絡功能活動的概括,強調不能離經言氣<8> 。程希賢氏認為陰陽表裡、六氣盛衰、五行生剋是標本中氣與六經氣化的基本傳變規律<10>。童增華氏認為運用氣化理論解釋六經病變時,亦必須結合八綱、臟腑、經絡、部位等理論,才不致顧此失彼,庶幾更為全面<11>。 4.6 《傷寒論》六經氣化學說與六經病證治 松濤氏 <9>、戴玉氏 <5> 、劉渡舟氏<6>、程希賢氏<10>、扶兆民氏<12>、吳勇氏<13>、童增華氏<11>等運用六經標本中氣學說對《傷寒論》六經病的發生髮展、臨床表現、病機、治法等問題進行了不同程度的論述。 4.7 《傷寒論》六經氣化學說與臨床實踐 陸鴻濱氏通過臨床病例對六經氣化學說進行探討,認為六經氣化學說的主要內容是六經營衛氣血在正常及遭受外邪侵襲時的變化規律,六經的開闔樞及標本中見是氣化學說的中心。六經氣化可能是指有關機體適合外界溫度變化的一系列調節機制。傷寒六經氣化主要涉及體溫調節機制,與自然界陰陽密切相關。病例說明六經氣化涉及的病理生理是複雜的,諸如神經內分泌的生物釧機制、免疫機制等<14> 。 5、結語 古代醫家在人與天地相應的整體觀指導下,將運氣學說中的標本中氣理論運用於《傷寒論》六經證治規律的分析,概括解釋人體臟腑、經絡、氣血等的生理功能和病理變化,為《傷寒論》的理論研究開闢了一條比較廣闊的道路,對《傷寒論》的臨床實踐亦有重要意義。但由於歷史條件的限制,這一學說尚有不少片面及牽強附會之處,少數醫家過於強調了氣化,忽視了它的臟腑經絡物質基礎。臟腑經絡、陰陽氣血等是《傷寒論》六經辨證的物質基礎,氣化是臟腑經絡功能活動的概括,氣化離開了臟腑經絡,就失去了物質基礎;臟腑經絡離開了氣化,就反應不出功能活動。因此,研究《傷寒論》六經氣化學說,應該將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只有這樣,六經氣化理論才比較完善,六經氣化學說也才有意義。參 考 文 獻:<1> 陸淵雷. 傷寒論今釋 人民衛生出版社 1956年版<2> 趙恩儉. 傷寒論研究 天津科技出版社 1987年版<3> 陳亦人. 「六氣本標中氣不明,不可讀《傷寒論》」芻議 江蘇中醫雜誌1981;(5):25<4> 萬友生. 關於《傷寒論》三陰三陽的實質問題 湖北中醫雜誌1980;(4):35<5> 戴 玉. 傷寒六經氣化論 河南中醫1982;(2):1<6> 劉渡舟. 《傷寒論》的氣化學說 新中醫1982;(7):51<7> 戴 玉. 《傷寒論》六經氣化學說的形成和發展 江蘇中醫雜誌1982;(4):4<8> 郝印卿. 傷寒六經氣化學說尋根 山西中醫1994;(10):52<9> 松 濤. 《傷寒論》初探六經標本中氣 江蘇中醫1962;(12):1<10> 程希賢. 試談《傷寒論》的氣化學說 陝西中醫1985;(2):86<11> 童增華. 從標本中氣說探《傷寒論》六經病 甘肅中醫學院學報1991;(3):18<12> 扶兆民. 從氣化的觀點探討傷寒病六經證治規律 成都中醫學院學報1986;(1):9<13> 吳 勇. 標本中氣與《傷寒論》六經從化關係淺析. 吉林中醫藥1987;(5):1<14> 陸鴻濱. 對《傷寒論》六經氣化學說的實踐體會 貴陽中醫學院學報1979;(2):5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