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指導之巧用課本素材(七)
06-04
本帖最後由 韓維加 於 2014-5-29 21:20 編輯 課本鏈接 《我的信念》 1.在成名的道路上,流的不是汗水而是鮮血。很多人都只看到了成功者頭頂上的光環,卻沒有關注他們為成功付出的代價。所以,請每一個奮鬥者在艷羨成功者的同時,多付出些,勤奮些,只有這樣才會走向成功。正所謂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2.高尚的品質比卓越的成就更值得讚揚。一個人的價值有時不是看他取得了多大的成就,而是看他面對誘惑時是不是懂得拒絕。 3.淡泊名利造就非凡成績。人之熙熙,皆為利來,人之攘攘,皆為利往。平凡的人總是為追逐眼前的名利而忙碌、迷茫,找不到人生的正確方向。但一個個成功者的例子告訴我們,淡薄名利者往往可以潛心專研,做出常人難以企及的成就。而為追逐名利忙碌的人結局往往是一生庸庸碌碌,無所作為。 4.環境對人才的成長具有巨大的作用。很多成功者的成就得益於其所處的環境,當然他們的成功與其自身的努力和奮鬥分不開,但是我們不能否認環境對我們成功的促進作用。 上帝也困惑作者構思巧妙,通過一個自編的故事來表達自己的觀點。「上帝」讓「泰戈爾」「愛因斯坦」「居里夫人」降生於中國,以幫助中國實現獲得「諾貝爾獎」夢想,他們雖經歷不同,但結果相同――失敗。這一看似荒誕的故事,真實地反映了我國當代教育中存在的嚴重問題。此文不僅用到了居里夫人的故事,還在立意角度上暗合了居里夫人「環境造就人才」的觀點,堪稱活用素材的典範。在爭取獲得諾貝爾獎的特殊的衝刺比賽中,上帝看到有那麼多國家的科學家均有所斬獲,而唯獨缺少中國科學家席位的時候,上帝想,也許是中國人在這方面的潛質太差了,於是,他把曾經獲得過諾貝爾文學獎的泰戈爾、獲得過物理學獎的愛因斯坦、獲得過化學獎和物理學獎的居里夫人降生於中國,並希望他們三人能夠幫助中國實現獲得諾貝爾獎的夢想。 泰戈爾出生在一個很是富裕的家庭,他的父親是一家有名的私營企業的老總。他們家只有五個人,卻擁有三座豪華別墅、七輛高級轎車。泰戈爾從小即受到家人特別的寵愛,他想要的東西沒有得不到的,就是天上的星星他的家人也會想法給他摘下來。卻沒想他小小年紀就有了太多的壞習慣,整天就知道不務正業地吃喝玩樂亂花錢,終於成為一個十足的花花公子。 愛因斯坦就沒有泰戈爾那麼幸運了,他的家庭很是貧困,但他卻對學習有著極大的興趣。在他憨厚老實的父母省吃儉用的支持下,他的學習成績異常優秀,小學三年級時即掌握了全部高中的知識,初中畢業時更是具備了博士後才有的知識。後來發生的事情卻讓愛因斯坦有點料想不到了,他所講的理論全國沒有一個人能懂,而血氣方剛的他在一次學術性會議上因為指責了某知名教授的愚蠢,從此被整個學術界稱為瘋子,最後還被強行關進了精神病醫院。 居里夫人的家庭雖然沒有泰戈爾的家庭富有,但卻比愛因斯坦的家庭強多了。居里夫人同樣在孩提時期就表現出了很好的學習天賦,只是她的父母總覺得女孩就應該呆在家中乾乾家務,沒有必要學什麼知識,因而,居里夫人到頭來連小學都沒畢業就回到了家中。 了解到以上三人在中國的離奇遭遇,上帝感到莫大的困惑。他對所有的天神說:「唉!我給中國派去了那麼多能獲得諾貝爾獎的人才,本希望他們為中國實現夢想,沒想到,他們當中卻沒有一個人能幸運地擁有讓他們在這特殊的衝刺比賽中展示超人才華的足夠長的助跑線,還怎麼指望他們去獲得此獎呢?」 擁有美好心情 漫漫人生路總有無盡的坎坷,但只要我們擁有一個美好的心情,就總能看到路旁清澈的小溪,枝頭歡歌的鳥兒,天邊絢麗的彩虹。抖落身上的浮塵,重裝理想的食糧,向理想進發。 擁有美好心情,能讓我們享受生活,去發現美好,並賜予我們最強勁的動力,去追尋夢想。 擁有美好心情,才有了「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豁達開朗,才有了「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的暢快淋漓,才有了「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的忠誠純正。 要擁有美好心情,就要把心放寬,豁達大度。陶淵明久經官場昏暗,在仕途上幾遇挫折,但正因為他的豁達,才擁有了一份美好心情,使他遠離官場,也使他的名字傳遍大江南北。擁有美好心情讓他終成一代宗師。 要擁有美好心情,就要熱愛生活,感受生活中的美好,開朗樂觀。海倫?凱勒在幼年時的一次疾病中陷入了無光無影無聲的世界,面對突然降臨的寂寞與黑暗,她迷茫了。但正因為她的樂觀,她對生活的熱愛,使她又重新燃起希望。她走入自然,感受生活,用樂觀的心去品味,才擁有了一份好心情,她用筆和紙作武器,同命運抗爭,讓她美好的心情流淌於筆尖,也讓所有人都領會了這份美好。擁有好心情讓她成為一代名家。 要擁有美好心情,就要有一顆淡泊名利的心。瑪麗?居里在偶然間發現了放射性元素,並不畏艱難把它提煉出來,榮獲諾貝爾獎。然而居里並未因此停滯不前,她淡泊名利,將獎牌當做孩子的玩具,因此她更注重生活中的美好,也因此擁有了一份美好心情。她將這份美好作為動力,辛勤工作,兩度獲得諾貝爾獎。擁有美好心情讓她成為一代科學女傑。 由此看來,只要把心放寬、樂觀處事、淡泊名利,就能擁有一份美好的心情,就能看到生活中更多亮麗的彩虹,從而寫出輝煌的人生篇章。 作者把從課堂上和課本中學到的對海倫?凱勒和瑪麗?居里的認識,恰當地用作了事實論據。以清晰的思路,嚴密的論證,證明了分論點。文中所用的先提出觀點再舉例說明的素材運用方法很便於學習模仿,值得大多數同學借鑒。 海倫?凱勒 海倫?凱勒(HelenKeller,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20世紀美國盲聾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會活動家。她以自強不息的頑強毅力,在安妮?沙利文老師的幫助下,掌握了英、法、德等五國語言,完成了她的一系列著作,並致力於為殘疾人造福,建立慈善機構,被美國《時代周刊》評為美國十大英雄偶像,榮獲「總統自由勳章」等獎項。主要著作有《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我的老師》等。 第一天,我要看人,他們的善良、溫厚與友誼使我的生活值得一過。 第二天 有視覺的第二天,我要在黎明前起身,去看黑夜變為白晝的動人奇蹟。 …… 第三天 下一天清晨,我將再一次迎接黎明,急於尋找新的喜悅,因為我相信,對於那些真正看得見的人,每天的黎明一定是一個永遠重複的新的美景。依據我虛構的奇蹟的期限,這將是我有視覺的第三天,也是最後一天。我將沒有時間花費在遺憾和熱望中,因為有太多的東西要去看。第一天,我奉獻給了我有生命和無生命的朋友。 …… 失明的我可以給那些看得見的人們一個提示――對那些能夠充分利用天賦視覺的人們一個忠告:善用你的眼睛吧,猶如明天你將遭到失明的災難。同樣的方法也可以應用於其他感官。聆聽樂曲的妙音、鳥兒的歌唱、管弦樂隊的雄渾而鏗鏘有力的曲調吧,猶如明天你將遭到耳聾的厄運。撫摸每一件你想要撫摸的物品吧,猶如明天你的觸覺將會衰退。嗅聞所有鮮花的芳香,品嘗每一口佳肴吧,猶如明天你再不能嗅聞品嘗。充分利用每一個感官,通過自然給予你的幾種接觸手段,為世界向你顯示的所有愉快而美好的細節而自豪吧!不過,在所有感官中,我相信,視覺一定是最令人賞心悅目的。 ――摘自《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課本鏈接 《我的老師》 1.珍惜生命,彰顯熱愛生命之力量。作為一個盲人,海倫?凱勒並沒有在《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中向我們展示多少「命運」的多舛,而是更多地讓我們感受到作者的熱切、坦誠和真摯。可以這樣說,儘管她受盡了命運的折磨,但她獻給人們的仍然是一顆火熱的心,一顆關愛世界的心。海倫?凱勒的經歷如果說給了我們巨大的心理震撼和敬畏,那麼《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所袒露的心跡,能給我們巨大的人生感染,鼓舞我們去珍惜生命、熱愛生活。 2.堅強不屈顯示人生之精彩。命運多舛,讓海倫?凱勒看到的不是悲傷,也不是失望,而是堅強和不屈。她不可以說話,卻唱出了最頑強的歌,生命也為之熠熠生輝。 3.學會感恩成就歷史佳話。感恩是一種處世哲學,是生活中的大智慧。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帆風順,種種失敗、無奈都需要我們勇敢地面對、曠達地處理。這時,是一味埋怨生活,從此變得消沉、委靡不振,還是對生活滿懷感恩,跌倒了再爬起來?海倫選擇了後者。 水愛的力量是神奇的。沙利文的無私的愛使得海倫重新感覺到世界的的美好。海倫?凱勒的成功源於沙利文的愛,作者將沙利文的愛比喻成愛的清水,凈化了海倫當時渾濁的心靈,使濁水變得清澈、透明。比喻是妙著,材料善濃縮,把沙利文對海倫凱勒的愛喻為清水,形象可感。長長的故事為自己所用,濃縮是關鍵,一定要從所需要的角度濃縮。一滴清水,不能使整杯濁水變清;一滴濁水卻能使整杯清水變濁。這個簡單的道理幾乎無人不知,然而這個道理真的是真理嗎?或許在自然界是這樣,但對於愛來說,卻不盡相同。一滴愛之清水,能使整杯濁水變清,一滴愛之濁水,也同樣能使整杯清水變濁。 愛之清水 著名作家海倫?凱勒的成功震撼了全世界,然而在她成功的背後是一種強有力的力量鼓勵她、支撐她,那便是家庭教師沙利文給予她的愛。海倫在一歲時因一場大病變得又聾又啞,而且雙目失明,她的脾氣十分暴躁,經常摔打東西,直到文的出現。沙利文不僅教她盲文,還經常鼓勵她、照顧她。也正是因為沙利文對她的愛,才使得海倫改掉了暴躁的脾氣,才有了海倫的成功。一滴賦予了沙利文的愛的清水,凈化了海倫當時渾濁的心靈,使濁水變得清澈、透明。 愛之濁水 愛在給人以鼓勵、支持的同時,也會悄無聲息地渾濁人的心靈,左右人的行為。「千古誰堪伯仲間」的諸葛孔明,對好友馬謖的偏愛,使街亭失守,致使其六出祁山而寸功未建。 現代父母對兒女的愛,使得現在的獨生子女十分驕橫,而且缺乏生活自理能力,長大後很難在社會上立足。 一滴賦予愛之濁水,蒙蔽了人的思想,使得清水變的渾濁不堪。 選擇愛 愛就像花叢,給人以芬芳艷麗,卻擋住了前行的山路;愛就像湖泊,給人以空靈,卻倒映出虛假的幻影;愛就像美酒,給人以香醇,卻模糊了你的目標。下次在給予愛之前,要好好的想想,我的愛,是清?是濁? 我眼裡的色彩 生命的顏色是什麼? 哥倫布說:是藍色,我的一生都與大海為伴,藍色是包容,是博大。 袁隆平說:是綠色,五十個春秋,我躬耕於隴畝,綠色是奉獻,是希望。 南丁格爾說:是白色,我披著一襲白衣呵護生命,白色是關愛,是責任。 海倫?凱勒說:是黑色,我在黑暗中勇敢地生活,黑色是不屈,是奮發。 列寧說:是紅色,我的一生都在為人類的解放事業而奮鬥,紅色是戰鬥,是理想。 其實,每一個人對色彩都有自己不同的見解,每一個人也都有自己的色彩。從出生那一刻起,我們就開始為生命塗色。 大自然五彩繽紛,藍天白雲,青山綠水,人生當然也是絢麗多彩的。 給你一張白紙,你會塗上什麼色彩? 給你一次生命,你會選擇什麼色彩? 在無休止的戰爭中,在人民的擔驚受怕中,在苦難深重的廢墟中,拉賓選擇了綠色,選擇了和平。他拾起一條橄欖枝,遞給阿拉法特,他給自己的生命塗上了一片濃重的色彩,讓後人追憶,讓後人敬仰。 或許,那些濃墨重彩都離我們太遠;或許,屬於我們的只是一份寧靜與恬淡,那就給生命塗上淡彩吧。你認為「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那就像五柳先生一樣「種豆南山下」,同樣能有「悠然見南山」的愜意。給生命塗上淡彩,一樣可以演繹別有風味的美好生活。 七彩世界,每一種色彩都是不可或缺的。多彩生命,也需要多彩的生活形態。 如果你喜歡冰一樣的聖潔,那就給生命塗上白色吧;如果你喜歡火一樣的熱情,那就給生命塗上紅色吧;如果你喜歡松一樣的蒼翠,那你就不如給生命塗上綠色;如果你對稻香情有獨鍾,你就給生命抹上金黃…… 堅強不屈方顯人性本色。生命的顏色,海倫?凱勒把它看成了「黑色」,黑色不是絕望,不是悲傷,而是生命不屈的的歌。作者的巧妙使用通感的手法,將生活在黑暗中的海倫的堅強表現無遺,生動形象。第二篇 形象篇 文學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是作者的生活反映,濃縮了文化的精華,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因此人物形象素材一直都是寫好作文所必不可少的元素。而為什麼我們要把課本人物形象素材放在如此高的地位呢?課本人物形象素材與一般素材有什麼不同呢? 課本中的文章是教育教學專家們從浩如煙海的作品中選取出來的,即便是同樣一部作品,截取哪一段來給同學們選讀也都是經過仔細斟酌和研究的。課本中的文學性篇章都是經典中的經典,而裡面的人物形象更是典型中的典型。專家們早已為我們做好了甄選的工作,你拿在手中的那個小薄冊子已經是精華素材了。對於大多數同學來說,與其捨近求遠,不如立足課本。 在初中作文中,如能採用課本人物形象素材來表述,能增添無窮的文化魅力。從「熟」中生「巧」也非難事。取之「有法」,用之「成理」。因而,使用課本人物形象成文,這也是我校一直的做法。 如優秀作文《孔乙己還錢記》中寫道: 一輛賓士600轎車停在百年老字號「咸亨酒店」門口,侍者優雅地打開車門,下來一位身材很高大的老人。他西裝革履,但臉青腿瘸。 酒店門口,地毯火紅,花團錦簇,鼓樂喧天,迎賓隊伍分列而立,夾道歡迎。老者由酒店第19任掌柜謙卑地引領著,緩步走到「孔氏酒業集團總裁孔乙己先生還錢慶典」的巨幅大紅標語下坐定,神情莊重。掌柜侍立在旁,眼睛笑得眯成一條縫兒,那笑容可掬之態,感染了在場的上百位來賓與旁觀者――無論是長衫主顧,還是短衣幫,當然還有那個「羼水很為難」的夥計,個個臉上都堆滿了笑容。店內外洋溢著快樂的氣氛。 該文立足現實生活,虛構故事,古今聯合,入情合理;句式駢散交錯,鍊字鑄句,渾然天成,得高分理所當然。 如何使用課本形象素材,才能讓自己的作文內容充實,光鮮亮麗,取得高分呢? 用法一運用人物形象,驗證中心 課本中有許多鮮明的人物形象,可作為材料直接或間接引用。若引用得法,定會有點「石」成「金」的效果。如2005年中考優秀作文《責任的美麗》片段: 我想起了《項鏈》中的瑪蒂爾德,一個有著千般風韻的愛美的女子,貧窮而美麗的她,面對丟失了好朋友的項鏈的事實,並沒有逃避或耍賴,而是毅然決定要償還這筆債務,她用十年的艱辛和最美麗的年華償還了一筆「誤會的寶石」,在那一刻,瑪蒂爾德成為世界上最美麗的女子。 再如優秀作文《貝多芬告訴我》中的一段: 無數次駐足,無數次徘徊,我實在不願去窺探您耳聾後最初的心境,也不願去撩起那段我認為是痛苦無比的記憶。 於是,我只是悄悄地、悄悄地諦聽,諦聽您的《命運》《田園》《第九交響曲》;只是默默地品味,品味《名人傳》上有關您的文字。但是,您卻毫無保留地告訴我: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裡! 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裡?我有些迷茫:您雙耳失聰,感情破裂,生活悲苦,面臨當時輕佻樂風的挑戰……命運,還掌握在自己手裡嗎? 您似乎看到了我的不解,於是,告訴我…… 您雖然患有耳疾,卻擁有音樂――這是一個可以讓您的思想、情感任意賓士的海洋。您在這片浩淼無垠的海洋中遨遊,擷取晶瑩的浪花,於是,一曲《第九交響曲》橫空出世了。它的出現,似乎孕育著革命,引起了前所未有的轟動,您也獲得了解放,將音樂掌握在自己手裡。 在這兩篇文章中,作者分別直接運用《項鏈》中的女主人公勇於承擔責任的素材和《貝多芬告訴我》中貝多芬掌握自己命運的素材,通過這些耳熟能詳的材料,很好地論證各自的論點。 用法二借鑒人物形象,深化主題 課文中有許多篇目涉及各種人物形象,作者在為文時也通過塑造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來表明自己的觀點態度,我們在作文時不妨把人物形象借鑒過來,作為自己習作的深化。 如一考生寫到: 我看見祥子手裡撥弄著現洋,心中盤算著買車,嘴裡念叨著自己的小九九,身旁老北京洋車黑漆漆的車身、亮晶晶的瓦圈,閃著光;我看見王順發忙著擦桌子碼茶碗招呼客人,手裡拎著老北京的大茶壺,壺嘴徐徐吐著水霧;我看見祁家正房的清水脊子旁石榴正紅,天井的八仙桌上老北京的兔兒爺昂首挺胸,老太爺微笑點頭;我看見沙子龍直視徒眾一言不發,心中暗道:「不傳!不傳!」,堂前老北京那隻鏢局長槍,靜靜倚立牆角,與主人遙相呼應…… 又如: 對嗜財如命的葛朗台,擁有如山的金幣大概就是他最大的幸福吧。但當他年老力衰地坐在輪椅上盯著他的密室,甚至在他生命的最後一刻仍念念不忘他的金子時,這樣的幸福是多麼的可悲。 兩篇例文都是通過運用課文形象達到深化文章主題的目的。例文一運用了祥子、王順發、沙子龍的形象,例文二中運用了葛朗台的形象深化了幸福的內涵。 用法三反彈人物形象,升華主題 作文時對某一形象的認識若能反彈琵琶,逆向思維,往往會別有洞天,使文章獨出新意,也會使文章的主題思想升華到一個新的高度。 如《從「愚公移山」說起》這篇習作,運用反彈琵琶的構思方法,跳出了歌頌愚公精神的套子,以當代人的眼光來重新審視這一古老的神話傳說。作者在文中寫道: 愚公果然配得上「愚公」的稱號,愚公之所以「愚」,究其原因有二: 首先是他不懂得時間的珍貴、生命的珍貴。…… 其次,他腦筋呆板,不知變通。…… 毅力固然重要,但時間無價,效率就是生命;機智無價,創新就是成功。 這兩篇作文以其與眾不同的觀點,「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然也就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作文時運用課本形象,方法還會有許多,需要我們在寫作實踐中慢慢體會和豐富。不要慨嘆作文時沒有材料可用,其實我們是守著一座金山而去乞討,我們真正欠缺的,是用「心」去發現課文中人物形象可用之處。 花木蘭 花木蘭,中國古代女英雄,以替父從軍擊敗北方入侵民族聞名天下,唐代追封為「孝烈將軍」,設祠紀念。花木蘭其人其事僅限郭茂倩編的《樂府詩集》中的《木蘭詩》中,據傳說,花木蘭是北魏人,她女扮男妝,替父從軍,凱旋迴家,不慕名利,千百年來,花木蘭一直是受中國人尊敬的一位巾幗英雄,其事迹後來被多種樣式的文藝作品所表現,尤其是電影、電視劇多次重拍,甚至影響波及美國和全世界。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唯聞女嘆息。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願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 ――摘自《木蘭詩》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