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忘記過去的煩惱

如何才能忘記過去的煩惱來自清凈心的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ecf2130102es5t.html

轉載

標籤: 怎麼辦修持全身心忘記過去的煩惱普巴扎西仁波切 分類: 修法訣竅◆實修引導

一、問:頂禮上師,無論我怎麼做,過去的煩惱都一直縈繞心間,要怎麼做才能忘記過去的煩惱呢?

普巴扎西仁波切答:要知道,一切都是無常。當你記住這一點,你的煩惱就會減少。若內心時時執著於過去的某件事情,並把它作為一種自我懲罰,你的煩惱永遠都不會消失。

先舉個例子,我們誰都不會煩惱自己為什麼要長大。即便我們都覺得十七八歲是花樣年華,是人生最美好的時候,但是我們也不會因為現在已經過了這個年紀而心生煩惱,並時時耿耿於懷。為什麼呢?因為我們知道,這是自然規律,人生就是這麼變化的。

所以,我們對於過去的事情可以去想,可是一旦過於執著的話,內心就會因此而產生諸多煩惱。因此,時時要記住,一切都是無常的。

當然,我們做任何事情都是有一個底線的,不要想太多也不是什麼都不管。就像我們修學佛法,現前也還是要分辨善惡,但總的來說,只要沒有超過善法的底限,過去的事情不用太執著,要觀想一切都是無常的,這樣一來,內心的煩惱也不會很沉重了。

不過,這也和每個人宿世的習氣和天生的性格有一定的關係。有些人天生就很執著,什麼事情都執著不放。那麼作為修行人,此時用無常去對治自己的執著,內心的煩惱也許就不會這麼沉重了。

二、普巴扎西仁波切:思維無常對治煩惱

我們修行佛法的目的是為了獲得自在,而要獲得自在必須消盡貪嗔痴煩惱。因此如果把解脫僅僅樹立在未來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之上,認為平常吃素、打坐、行持一些善法就是修行者的全部,而未能將修行樹立在調伏內心之上,我想這樣的理解還並不圓滿。

需知,我們不能感受自在的最大障礙是貪嗔痴煩惱,所以平常在現實生活中,我們要依靠不同的方便去對治煩惱和我執,而時時思維無常就是一個很好的方法。

比如說,早晨我們離開家去單位上班,晚上又會回到各自的家,一切都是變化的,由此可知,輪迴中一切顯現都是虛幻的,我們又何必對外在顯現那麼執著呢?

當然不執著並不代表從此完全沒有理想。很多人認為進入佛門之後什麼都不能執著,因為佛教講解無我,所以信仰佛教之後就不應該有理想有追求了。當然不是這樣的,理想和極端的貪執完全是兩個概念。我們當然可以有理想,但是極端的貪執就會滋生種種煩惱。

要知道習氣和煩惱永久不會如我們平常所想像般,以人或鬼的形象,披頭散髮,身形巨大,手持兵刃站在你的面前惡狠狠地說,他就是你的習氣和業障。魔障可不會這麼顯現的。

所謂的魔障,是與正法相違的一切思想和行為。當你的內心和行為落入非法的時候,就說明你已經著魔了。所以這時候就要知道自己不足的地方,並儘可能依靠壽命無常來打破這個觀念。

我們時時都在傳講,實在不想修法的時候應該多修修無常。為了臨終能獲得自在,現前就要開始精進修法,因為可怕的無常隨時都會降臨到我們的身邊。今天我們在世上,但是真不知道什麼時候就不在世上了。

當然有時候我們自己也可以很清醒地認識到,即便我們在觀想無常,但是內心深處還有一個認為自己不可能死的念。正是由於時時被這個想法所蒙蔽,因此即便對佛法有些信心,但是在精進等方面仍舊還是與往昔一樣。因此我們必須要打破不可能死的觀念,因為它一點都不真實。

試想一下,我們身邊有多少親朋好友,他們也都想自己能健康長壽,但最終能長命百歲的又有幾個呢?幾乎沒有。他們全都離我們而去了。因此我們現前不打破這個觀念,就會繼續被欺騙,直到臨終見到閻王爺時才恍然大悟,但是已經太晚了,因為閻王爺不會給我們一點點多餘的時間,讓我們修法。

壽命無常天天都在我們面前示現。例如新聞報紙天天都在報道交通事故死了多少人,自然災害死了多少人,戰火紛爭死了多少人。相信這些人在沒有死亡之前,都不會想到自己會出現這種事。但無常就是這樣,從來沒有隨順過任何人,就在意想不到的時候,突然降臨在自己身邊。雖然你會覺得很突然,但是他本來就是如此。

因此為了把自己的身心投入到修法之中,我們現在就要理解這些道理,思維這些道理。當你全身心投入修法之後,相信自在已經不遠了。

三、普巴扎西仁波切:思維因果無欺而調伏煩惱

當前很多人在享受快樂的同時也在遭受著痛苦。有些修行人在遭受痛苦的時候,可能心裡還會對諸佛菩薩起一些怨心:為什麼諸佛菩薩沒有那麼大的慈悲心呢?當今自己行持善法的時間也不算短了,但是最終給自己和家人帶來的後果為什麼這樣不如意呢?

此時我們應該細緻觀待,雖然今生已經行持了一些善法,但若沒有這些善法的話,你家人乃至你本人遭受的痛苦和違緣可能比這個還大。修行人應該如是觀想為妙。

如《前行備忘錄》中曰:一般來說,地獄的住處、痛苦的分門別類不可思議。這一點要按照《正法念處經》中所說去了解。有關輪迴過患和業因果中的這些內容,需要再三參看《百業經》、《賢愚經》、《正法念處經》和《富樓那傳》來了悟。如上這些經典都在講解著因果之法。所以我們必須要知道一些,什麼樣的因才能得到什麼樣的果。我們行持了痛苦之因,將會遭受什麼樣的痛苦之果。這些過患,都需要知道一些。

實際上也就是這樣。如果無始以來不具備這樣的惡因,今天怎麼會遭受這樣的痛苦呢?比如說,現前有些人家裡被盜,心裡可能會想:會不會是我旁邊的一些親朋好友偷了我家的東西等等。但若仔細觀待,若你沒有前世這個因,小偷怎麼會跑到你家去偷東西呢?你遭受這樣的痛苦就說明,你前世可能也造過類似的一些惡業。所以現前我們面對這些煩惱之時,該做的應該是及時懺悔而不是心生怨尤。

無始以來我們可能造過很多很多類似般的一些惡業,所以今生才遭受這樣的痛苦。因此現前我們不應該起嗔恨心來制止他人,而應該對治自己內心的煩惱。為此我們應該多念誦一些各式各樣本尊的心咒,乃至三門趨向善法為要。這些都要銘記心中啊。

我們口中都在說因果無欺,但是一旦自己面對煩惱或者痛苦降臨在自己面前的時候,你可能就想不到是因果無欺之力了。作為修行人,我們可不能這樣,而是應該長時間觀待因果無欺為妙。

現前很多修行者說他的煩惱沉重,乃至有時候行持善法也有心無力。此時就要觀待,這些可能就是無始以來業力沉重的表現。所以現前我們不但不能這樣懈怠下去,而且要對治這樣的煩惱,應該咬緊牙更加精進才對。

往昔我給藏族弟子講法期間說過,我平常在遭受痛苦乃至內心起煩惱的時候,絕不會冤枉誰,我都會觀待自己的過失。因為這些都是我宿世造下的業,要不今生我不會遭受這樣的痛苦。

你們從初次開始進入佛門乃至今天,若說沒有一點點冤屈是不可能的。但面對這個煩惱之時,作為修行人更加要反觀自己的內心,要思維這些都是無始以來所造之業如今成熟所致的痛苦,因此絕不能去怨恨誰。如果要怨恨的話,就要怨恨無始時來至今自己所造的一切惡業,否則今天怎麼會遭受這樣的痛苦呢?我等導師釋迦牟尼佛乃至歷代高僧大德,甚至其他的眾生,他們為什麼沒有遭受這樣的痛苦?這就說明了,這些是你獨自所造惡業而得到的果報。所以時時反觀自己的內心、調伏自己的內心、不把過失推在他人身上才是一個真正修行者的行為。

四、普巴扎西仁波切:時時提起正念方能調伏內心煩惱

昨天我們講解了依思維無常來對治煩惱。因為修行人一旦不具有無常觀的話,那麼即便顯現上是在修行,而內心之中對輪迴的厭離以及對解脫的希求之心恐怕也不會很強大。如此一來,所從事的一切善法都是在迷亂狀態之中,這樣對解脫又起得了什麼作用呢?

正如歷代傳承祖師華智仁波切所說,無記之念當中,不管從事什麼善法都沒有絲毫之功德。堪布昂瓊也說,無記狀態時雖然沒有善念,也沒有惡念,但以此發心從事善法的功德即便具有,也只是一點點而已。因此我們內心若不具有真實出離輪迴,希求解脫之心,能否獲得解脫則真很難說言。

作為在家居士,平時可能沒有時間去幽靜山林閉關,也沒有條件去寺院參加完整的禪七,但是即便如此,也依然可以在日常生活當中提起正念,在從事自己事業的同時,念念觀待自心而作修行,因為解脫就是調伏自己內心的貪嗔痴煩惱而獲得自在。

因此當我們平時念誦咒語乃至從事其他一些與佛法相關的善行之時,時時都要提起正念,如理思維,這就是一種調伏內心的方便,平時也都應該儘可能如是造行為妙。

當內心在無記狀態之中,我們所從事的一切善法既不叫做善也不叫惡。正如歷代傳承祖師所言:「只隨善惡意差別,不隨善惡像大小。」因此善惡的區分來自內心,而非外在顯現。

正如我等導師釋迦牟尼佛在因地之時,作為大悲商主而殺了短矛黑人,雖然行為是殺生,但卻因此而圓滿了四十劫的福報。釋迦牟尼佛也曾為了度化眾生而示現出家還俗之行為,並且因此也積累了四十劫的福報。

既然所謂的善惡取決於自己的發心而非外在形象,那我們便要時時觀待自己的內心:一天之中是如何修學的。當自己的內心落入無記之念時,就要警醒,無論你修的是什麼樣的法,對於解脫而言也沒有多大意義了。

因此未來能否獲得解脫,就取決於我們現前能否護持正念而調伏內心煩惱之中。這些道理都非常非常重要,要銘記於心。

來自:綜合 普巴扎西仁波切官方博客多篇文章

推薦閱讀:

降伏煩惱應從少欲知足做起

如何斷除四煩惱及建立正確心態?

新浪佛學微訪談:如何減少生活中的煩惱與壓力

普巴扎西仁波切:如何在睡眠當中修行?

普巴扎西仁波切:實修問答若干

禪修有相止,如何對治昏沉掉舉?普巴扎西活佛

怎麼禪修,才能讓生活更美好?

慈誠羅珠堪布:觀心的訣竅

觀修與靜修

心如狂象當調服:藏傳九住心(馴象)圖解

一邊聞思一邊實修,感覺時間精力不夠,卻又不願割捨,該如何抉擇?

如何在睡眠當中修行?

慈誠羅珠堪布:檢驗自己修心是否圓滿的四個標準

實修上師瑜伽法的目的、義理及重要性

阿松活佛開示:如何祈禱上師,什麼時候祈禱

阿松活佛:漢地弟子的修行誤區上師?

為何將上師瑜伽作為今生修學的重點

對上師要有虔誠心,視上師為佛! 宗薩欽哲仁波切

慈成加參仁波切開示:實修佛法要抓住的要點

慈誠加參仁波切在網上開示修持上師瑜伽法的重要性

慈成加參仁波切:對初學禪修者的開示

慈成加參仁波切:有關禪修問答彙集

慈成加參仁波切:與修法有關的其它問題彙集

每天能上百次上千次見上師並接受上師灌頂的竅決

日常生活中修行的竅訣:在家居士的生活瑜伽

上師瑜伽精髓:將我們的意與上師之意融為一體

看上師周圍眷屬雲集,豪車接送,鮮花簇擁,你怎麼想?

一世敦珠法王十七歲時的禪修經歷

慈成加參仁波切開示摘錄:聞思與實修的關係

我的工作繁忙、法本也很多,沒有很多時間修法,該怎麼辦?

分享:

分享到新浪Qing

4

喜歡閱讀(251) 評論 (2) 收藏(2) 轉載(19) 喜歡 列印舉報

已投稿到:

排行榜

圈子(精)

前一篇:該如何影響身邊的人親近佛法?
推薦閱讀:

在痛苦且迷茫的時候,如何跟自己和解?
做到這4條,還怕什麼煩惱
煩惱起來時,是冤親債主在干擾的緣故
親密也有煩惱
慎勿放逸——佛教進取觀 一、佛教的進取思想 2、怎樣進取 降伏煩惱,金剛能斷

TAG:過去 | 忘記 | 煩惱 | 才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