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趙堡太極拳 寸拳

趙堡太極拳 寸拳

分類: 強身健體 2007-08-10 18:48

(一)明三節渾身是手趙堡太極拳論中有許多要明三節的論說,而趙堡人認為「三節」之作用頗為重要,不明三節則用招不靈,明了三節渾身皆是手,處處可發,處處可打,它在趙堡太極拳中佔有重要地位。尤以活步推手,沾粘連隨,不丟不欠,以手為先,腳隨手動,身隨腳轉,步隨身換,此皆我順人背的打法。不明三節很難全面掌握身法的運作,「三節」這在古傳拳訣中就有「上節不明,無依無宗,中節不明,渾身自空,下節不明,自吃栽跌」。說明三節對太極拳的重要性。何謂「三節」趙堡太極拳認為,人身自頭至腳為一大節,身體各部位可分為無數的三節,趙堡秘傳《十法》訣中曰:「人之一身而言,手肘為稍節,腰腹為中節,足腳為跟節。分而言之,三節之中也各有三節。手為稍節之稍節,肘為稍節之中節,肩為稍節之根節;胸為中節之稍節,心為中節之中節,丹田為中節之根節;足為根節之稍節,膝為根節之中節,胯為根節之根節。總不外稍起,中隨、根追之理,庶不至有長短、曲直、參差、俯仰之病,此三節所要貴明也」。以意行氣,以氣運身,由手而肘、而肩、而腳、而膝、而腰,達到眾以歸一之道,此即上下內外為太極之妙術。這裡所講的是大的三節,還有許多小的三節,全身三節各有分檔,但又十分關聯,且可運用自如。趙堡太極拳在推手中要求做到虛實分明,兩手陰陽,兩足虛實;左重則左虛,右重則右杳;擊中節首尾相應,擊稍節則中節與根節相應。太極拳運用三節的推手技法,由梢節起,中節隨之,根節摧之,以蛇纏鵲躍之仿生技法,這對理解太極拳之應敵變化的神奇效應,是一種不可忽略的啟迪意義。在與人推手中會產生一個良性循環的效果,隨曲就伸,敵退我進;不丟不頂,敵進我退。人剛我柔,我順人背。沾粘連隨,不貪不欠,使對方感到進不得,如入萬丈深淵。退不能,如履薄冰。使對方感覺到你渾身都是手,隨即可發,所謂全身皆是手。當然不是說人有無數的手,而是指一個人的身本處處配合成一個整體,節節貫串,身手、步、上、中、下相互呼應,處處都可引化拿發。比如:對方以左手擒拿我的右手,並向我內側反關逆旋,意欲節拿我的右手腕關節,我卻隨之向內向里旋,並以右肘引高,套向彼之左手臂,於此同時我之左手拿定對手之左手掌背,銷定對方手腕,使其不能走脫。這樣對方意欲節拿我右手腕,而被我右肘纏套反而節拿了對方的左和腕,令其下跪,這在趙堡叫「金絲纏腕」,彼欲拿我,我不於頂抗,而乘勢內旋,用肘鎖定其左腕,運用三節應變的打法。對方拿我的右手腕,我以右肘化解並節拿對方的左手腕。我的右肩還空著,只要右胯向里一松,便可打出右肩的迎門靠,十分厲害。這叫「擊其頭,則身尾相應」。彼拿我頭(手)我以中根(肘、肩)相應還擊對方。這僅是一個方面的說明,又如:對方拿我的肘,我肘柔化,同時以另一手按住對方連著我的肘的手,旋轉我的手肘,對方即被拿,這時我的手與肘的密切配合,肘也是手,肘也起到拿人的作用。以此類推,我的肩、胸以及身體的一此部位都能配合起到手的作用。趙堡太極拳講究腳上功夫,也就是腳、腿、腰胯、都可以拿人制人,這在趙堡太極中運用的封套逼插,以及手上的串子,腳下的絆子,也即是上中下三節統一的制人方法,這樣才能讓人感到對方全身都是手。趙堡太極拳要求練推手的人能充分利用三節,做到周身都能引化拿發,這也是它具有獨特的地方。

(二)不貪不欠(2)捨己從人趙堡太極拳秘訣《七疾》中寫道:「上法需要先上身,手腳齊到方為真。」又云:「不可前俯後仰,左歪右斜。進者直落,內外相合,使周身上下如一,雖進退亦不破散」。人的自身必須保持相對的平衡,重心要在一定的範圍內移動,前俯後仰,左歪右斜,超出了一定的範圍就是失重,如果身體的重心丟失,就給對方有機可乘。而不貪不欠正是指檢查自己在外形上是否失重,也就是說自己身法上是否做到中正平穩,不偏不依。如果手超出腳外,肘超出膝外,身體自然會向前傾,對方不用多少勁就會把自己身體引向失勢。如果身、手後移,而腳還在原來的地方,這就叫做「欠」,別人就以乘機向前加力,自己就會仰跌出去,也就是說貪、欠成了自己失敗的原因,在推手中就顯於丟匾頂抗的四病而導致失敗。不貪不欠,沾粘連隨,做到周身如一家,立身正中,首先要做到外三合,這樣給自己一種無隙可乘的合理外形,使對方不敢輕易進擊。《高手武技論》中說:「太極拳勇之勢,固貴乎身靈也。尤貴乎手敏,蓋身不靈,則無以措手之地,而手不敏,亦無以為動身之處。惟身與手合,手與身應,夫而後雖不能領兵排陳也可交手莫敵也」。這就是說明了推手時身動則手隨,手進則身以為之而進,使之周身合一。不貪不欠,渾身上下做到外三合,這樣才能有所成就。做到外三合的同時,必須明確內三合,兩者都是相互關聯的。而內三合比外三合更難做到,因內三合是形於內,不顯於外,所以不容易察覺,學者先求形似,後求神同,謂之形神合一,做到一開全身上下內外無有不開,一合全身上下內外無有不合,到此境界,方可以與人言武。太極拳要求知已知彼,這樣方顯於懂勁,所謂:「由著熟而漸悟懂勁」,而在懂勁之前,必須學會做到不貪不欠,無過不及,這首先要克服的就是頂、匾、丟、抗上四病,然後既懂勁後,不會出現斷、接、俯、仰之病。《太極拳法說》對此有說明:「然未懂勁,固然病出,勁既懂,何以出病乎,」對於真正的懂勁以及似懂非懂之間,存在哪些問題,懂勁之過度法,蔣老夫子在《太極拳法說》有精碎的解說,其《懂勁先後論》中曰:「緣勁似懂非懂之際,正在兩可,斷接無准矣,故出病。神明及猶不及,俯仰無著矣,亦出病。若不出斷續俯仰之病,非真懂勁,不能不出也」。(待續)

(三)論「耍拳」(1)何為「耍拳」

武當趙堡太極拳之「耍拳」,是趙堡人煉拳的特色。所謂「耍拳」顧名思義,即是玩之意,通常叫做玩耍,「耍拳」,「耍拳」即是一種遊戲、玩耍。趙堡太極拳把煉拳行功稱之「耍拳」,武當太極拳這個博大精深,見難學之更難,猶如萬丈瓊崖,高不可攀、深不可測。何意把煉太極拳之功夫稱為「耍拳」。「耍拳」者取其自然、輕靈、鬆柔,如之和風細雨、陽春三月;如之兒童戲耍,消遙自然。沒有故意造作、故弄玄虛,動作上不用剛猛威烈之發勁。武當趙堡太極拳只是以慢生柔,以柔求活;輕搖之以松其肩,柔隨之以活其腰。至柔至堅,煉柔成剛。「耍拳」是採用小孩的頑耍精神,他們非常放鬆,毫無拘緊、凝滯之態,一味耍氣,童稚的天真無憂,可謂淋漓盡致。這種「耍拳」的精神,正是附合老子的道法自然,無為而無不為。「耍拳」是修道的無為心神,是一種自然運動而歸於和諧的統一。「耍拳」比起「煉拳」、「煉功」更似乎確切,更合乎心神能的無為程度。「耍拳」樸實無華,超凡脫俗,從自然中求真無為,它是至簡至易的道理。筆者在剛接觸趙堡太極拳時,就聽老師說過,煉拳要象「耍拳」一樣,精神要放鬆,動作要協調,周身隨和,輕靈自然。「耍拳」的含意,這裡是指老子的道法自然,以及太極拳的天人合一。天地是渾圓恍惚的,人在煉太極拳時也是渾圓;如天地是渾圓的而人身無處不是渾圓。天地間有三直是上中下,人身亦有三直是頭身腿。天地有四順是寒溫暑涼,人身亦有四順是手身腿腳。天地有六合上下四方,四方為東西南北,人身亦有六合是手腳肘膝膀胯。天地有四大節是春夏秋冬,人身亦有四大節是兩膀兩胯。天地有八小節是四立,即是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二分為春分、秋分、二至為夏至、冬至。人身也有八小節是兩手、兩肘、兩膝、兩胯。天人合一是人體軀幹與自然天體相結合,也就是在太極拳走架時,把自己與宇宙融合為一體。太極拳的姿勢效法自然界的基本規律,太極拳的天人合一,是歷代趙堡太極拳宗師煉功結淀的體味,是道法自然的體征。「耍拳」是武當趙堡太極拳幾代宗師沿用的名稱,可見趙堡對「耍拳」特別重視,最早出自武當趙堡太極拳第八代傳人和召元,獨創「耍拳」之公式,以供後人學煉的必修公式。第九代傳人和慶喜著有「耍拳」解。第十代鄭悟清老師對「耍拳」更有精闢的敘述。趙堡太極拳的主要特點(四)面前有手不見手,胸前有肘不見肘「面前有手不見手,胸前有肘不見肘」。這兩句拳訣幾乎成了練習趙堡太極拳人的口頭禪,但這不是一般的口頭禪,而確確實實是長年修鍊出來經驗的總結。這是趙堡太極拳的精典名句,也是趙堡太極拳的重大特點之一,它不只是一種理論,而是趙堡架套路和修恃之目的,為了達到「面前有手不見手,胸前有肘不見肘」這種境界,追求太極拳成功之路。只有不斷努力,不斷體悟,才能真正獲得這方面的成就。此句在趙堡太極拳歷代的拳譜中都有,如《天遠機論》其中就提到:「操演時面前如有人,交手時是有人如無人。前手起,後手緊催,起前腳,後腳緊跟,面前有手不見手,胸前有肘不見肘……」。這些話在老師教我們太極拳時,經常以此來指導我們的名句。在操演拳架時面前如有人,交手時是有人如無人。我們操演拳術時,每一個動作都有它的技擊作用,我們雖然是練架子,並無人對打,但是我們就要如同與真人交手,凡動作都是交戰,似與無形之人相互交手,這是修練太極拳的一種似真打法,是鍛煉園活靈變的基礎。練習並非只是煉架,而在與人交手。但是真正與人交手之時,卻似面前無人,如入無人之境,這樣才能發揮出最佳的技擊效果。所謂「打人如蒿草」,在趙堡拳譜中的《太極拳論法》其中有「起望落,落望起,起落相隨,身手齊到是為真。剪之股,望眉斬,加上反背,如虎搜山。三尺羅衣掛在無影樹上,起手如閃電,打下如迅雷。」對於「面前有手不見手,胸前有肘不見肘」這二句話不好解說,趙堡太極拳傳人中就有許多不同的解說,各人持有不同的觀點。有一位太極拳名家是這樣解說的:「面前有手不見手,也即就是練架時,掌心朝外旋,也就是自己看不到自己的掌心,這就是有手不見手,「胸前有肘不見肘」就是兩肘始終要垂肘下沉,所謂「沉肩垂肘」,這種解釋法對技擊散打有一定的作用,但這對「不見手,不見肘」是很難解說通的。在走架時原則上要有「肘落肘窩,手落手窩」。手有手的位置,肘有肘的地方,但這畢竟不能理解為「面前有手不見手,胸前有肘不見肘」。以上的解說,尚難自圓其說,在趙堡太極拳譜中,另有一篇《太極拳訣》曰:「面前有手不見手,胸前有肘不見肘,倘若觸手彼難走,這樣方顯是高手」,以上的二句歌訣中,尤其明顯地說明如果對方觸手彼難走,也就是對方一接觸到我的手我的肘,他就無法逃脫挨打,這樣才能算得是太極拳的高手,這二句詞的含意,我想不純是不見手,也不是不見肘,也即是將用未用之間,對方剛接觸到我的手肘,彼必挨打而不能逃脫。」鄙人就這「面前有手不見手,胸前有肘不見肘」。曾請教過幾位高師,尤其候春秀老師,其形象頗深,我喜歡究根刨底,要問一個清楚,老師既然也一再強調「面前有手不見手,胸前有肘不見肘」。老師和盤托出,給我們做了許多的推手實例,使我們對此有進一步的理解。

手有手的位置,接手時都是掌心朝自己也即是以手背接對方之手,在搭手過程中,對方拿不住自己的手,老師在打白鶴亮翅和高探馬時,幾乎都是把對方引出來打的,有人說推手始終要垂肘,不讓對方捉著肘打,但老師的手肘在運轉盤手時,都含有捋擠按的四正勁,該抬肘地方還是要抬,而當你要去端他的肘,挒他的手腕,突然摸不到,就如水蛇一樣,一下就脫了,什麼也摸不著,而你的勁已經落空,就好像進入烏黑山洞,不知其方向,不知其所以然。原來對方的手肘已被我端拿,一發即能擊倒對方,就在這瞬間,即將摸到的手肘突然不見,迅即滑溜走脫,並且感覺到手下什麼都沒有了,連對方的柵勁也突然鬆掉,就像看見一個人想抓著他,結果撲了一個空,什麼都沒有,很自然會令人心驚膽顫,繼之而來的是對方的會擊勁,「倘若觸手彼難走」,你摸對方的手肘,非但摸不著,而自己反而走不掉,這叫攻其無救。我們趙堡太極拳對此也叫吃啥還啥,你打我什麼?我還擊你什麼?當你要打對方時,看起來可以搬肘挒手,但你摸不到對方的手肘,所以老師對此的見解是這樣的,手是有的,肘也是有的,而且都有看得到,放在高高醒目的位置上,但是你如果說要去觸摸卻突然消失,而你也無法走脫挨打的回擊勁。所以老師就有這樣的見解,「有手摸手不見手,有肘摸肘不見肘。」看得見,摸不著,一摸就挨打,幾乎百發百中,這樣使我們清楚了解其中之真正含意。老師曾給我們做過多次實踐和體驗,當時我們覺得也很奇怪,為什麼老師的手肘無法觸摸,一摸就挨打,現在看來這是長期鍛鍊出來的一種功夫,並非老虎屁股摸不得,而是你沒有到達這種層次。老師要我們練架與推手結合起來,練架即是推手,推手即是練架。老師說我們的架子是張三丰承傳的架子,又叫太極拳成架,其意義即是成功的架子,不是說其它的架子不成功,而是說明我們的架子和體用絕對到位,怎麼打就怎麼用。當時老師說此拳名曰成架,即成功之謂,也是先輩承傳的名稱,讓後人得以成功練就的架子。「面前有手不見手,胸前有肘不見肘」。這是我們趙堡太極拳的重要特點之一,它的這種打法、化解方法也是十分奇特的。練就這種功夫需要長期修練和實踐,因為他必須節節貫串,旋腕轉臂,滑肩松胯,稍有不順都是走不掉的,俗話說「棋高一著,縛手縛腳,這是推手中的一著高棋,掌握了這種技法,才能說對趙堡拳的入門」。「面前有手不見手,胸前有肘不見肘」。我的認識是,手是有的,肘也是有的,只是看得見摸不著,一摸就挨打。當對方正準備挒腕端肘擊打你的時候,我們很巧妙的走化,使你還在朦朧中,缺陷已經暴露,就如已經為你沒下了陷井,一擊必倒地無疑。這是基本的推手功夫,但也頗見功底,也就是只有通過正確的練架,在推手中體驗拳路,要求手腕、肘、肩等關節,旋轉調節,使之引進落空,並必須密切配合檔、胯、步的運用,此為缺一不可,也是趙堡太極拳重要關鍵的訓練方法,對趙堡架來說,這是入門必經之道,也是看門的本領與方法,不可不知,因為它在推手技擊中是非常重要的。「面前有手不見手,胸前有肘不見肘」。這是趙堡太極拳化勁的體驗,如果你不能走化掉對方的來勁,那麼你只能挨打,能化才能打,這個高難度的化解動作,只能有老師手把手的教導,自己體驗心悟,才能掌握這種手法,掌握這種高難度的技巧。有時我們和老師推手,給老師連珠般的挨打,也不知道老師用的什麼勁,是怎麼的打法,這不是幾次能看懂的,要細心體味,不斷摸索,「看得見,摸不著」。水平越高,他的手、肘、肩就特別靈活,你根本無法拿著他的手肘,想拿而又拿不住人家,那麼你必然會處於挨打的位置。所以要練好趙堡太極拳,在推手中必須做到「面前有手不見手,胸前有肘不見肘」。這樣才能稱得太極推手的好手,也是趙堡架人長期追求之目的。(待續)

(五)趙堡太極拳之步法(1)太極拳的步法十分重要,離開了步法就無法進行對敵,在趙堡太極流傳的《九要論》中,對步法更有詳實的敘述。人的一切肢體運動和技擊運用,全賴於步的周旋,所謂「夫五官百骸主於動,而實運於步。步乃一身之根基,運動之樞紐也。」步法在實戰中之勝負,往往起著決定性作用,學太極拳也要學練步法,進步、退步、倒插步、拗步、仆步、跟步、斜行步、透步、蓋步等、而這些步法正是為了適應推手,散打巧妙運作的步法,所以不懂得步法的運用,就無法進行實戰,手的靈活隨機應變,亦是靠步法的運作而周旋的。《九要論》:「進退反側,非步何以作鼓盪之機,抑伸縮,非步無以和變化之妙」。所以任何一種武術在訓練時,特別重視步法的運用,進步打、退步打,這都是靈活的運用方法,與步法是有密切關聯的。《九要論》又曰:「所以觀者眼,變化在心,而轉彎抹角,千變萬化,而不至窘迫者,何莫非步之為之司命」。所以步法在趙堡太極拳里,從一開始就要學會它的用途,並且在推手,散打中實現它的方法。老師在教我們推手時,往往善用各種步法封套逼插之進身鎖腿法、穿檔進步、內鎖步、外鎖步、絆腳步、搶步奪位法等,忽進忽退,在你和老師推手時,在不知不覺中老師的腿已經逼插到我的中門,並管卡我的二隻腳,使我前進不能,後退不得。當你想用招向老師進攻時,也在不知不覺中老是夠不上,好像總是有脫節的感覺,其中之關鍵都在於步法上。老師在用招發打時,往往乾脆利索,除了他在技擊上的高明之外,更重要的老師步法十分靈活。邁步如貓行,在不知不覺中老師已佔奪了你的門中,也即是佔據了主動的位置,而我卻在被動挨打的地位。這也是我們趙堡太極拳獨有的偷步進身法,巧妙而靈活地運用步法來戰勝對方。《九要論》中曰:「身欲動而步已為之周旋,手將動而步亦早為之催逼」。所以它是要求上下一致,手到腳到意到勁到一氣呵成。武當趙堡太極拳的步法,在架子套路里就有許多步法,而這種步法都在實戰中起著關鍵的作用,有的甚至還需要單獨操練,如果說進步,什麼時候進?進多少卻當好處,不多不少無過不及,同樣是退步或是倒插步,也需要有一定的規則。前後容確,進退呼應。《九要論》又曰:「且步分前後,有定位者步也,然而無定位者,也為步。如前步時之後步隨之,前後自由定位矣,若前步作後,後步作前,更以前步作後步,後步作前之後步,則前後亦無定位矣」。與人交手兩人對持,眼觀對方雙目,並用餘光觀察對方之兩肩及動向,以待彼進攻之方式而對付還擊。雙方相距約一手臂之餘,即出拳打不到你,但是在交手中一接觸,彼打我躲,我打彼躲,猶如在拳擊台上,大多以拳擊對方或組拳擊打,擊完後速退,以防止給對方回擊。太極拳的散打法與其這拳種有許多不同之處,它除了常規的打法外,還有近距離的打法,這就需要靠步法的配合和周旋。當對方的距離已經接近到能擊打你的時候,你非但不逃脫,而突然進步貼近對方身體。在拳擊中甲方擊打乙方後迅速相抱乙方,一是避免對方回擊,二是可以有機會休息一下。而在太極拳散手中就可以貼身打,諸如打掩手捶、披身捶、肘底捶、串捶等,還可以打進身靠和肘打,所謂迎面靠、貼身靠、七寸靠、穿心肘、搬攔肘等,這些都是短距離的擊打。太極拳尤精近距離之拿發和化打,籍此也佔了太極拳的優勢,但必須掌握正碓的步法,掌握得好你在交手中自然不會處於背勢,處處我順人背,這在步法中優越性決定了你的勝負,所以學習技擊不能不知步法。現娛樂性的兢技,可以定步推手法,如果真正遇到敵手,也會顧此失彼,所以活步推手,散打更具有靈活性,更具有實用性。

趙堡太極拳之步法(2)如果你從事技擊上的愛好,除了要有純厚的功底,還必須要有靈變的步法。八卦拳它有突特的八卦步法,堪稱一絕,形意拳是三體式,善用雞步,太極拳有太極步法,主要是陰陽虛實步,所謂「左重則左虛,右重則右杳」。更有前輩流傳的各種步法技能,又如「步乃一身之根基,運動之樞紐也」。沒有太極拳的步法,就沒有根基,沒有根基,何談太極技擊。武當趙堡太極拳成架,它幾乎每一個拳式,都有它的各種步法,確實有此步法在其它太極拳中是沒有的。例如攔扎衣一式,它在起式變換兩手動作的同時,以左腳向右後倒插半步,落於右腳之後。通常這種倒插步適用於邊退邊接對方手,與對方保持一定的距離,同時又是向右偷進了半步,也是偷步進身的方法。又如在白鶴亮翅的步法中,暫時收回右腳,緩解對方的進攻,使之引進落空,再而卸步進按擊打對方。趙堡成架太極拳之單鞭一式,與它式也略有不同,單鞭開始時,左腳向在邁半步,然後雙掌向右擺動,整個動作向在偷進了半步。所謂偷步,顧名思義,即是在對方不知不覺,偷偷地前進上一步或半步,也叫偷步奪位。也就是在正常的推手中,雙方在速度不變的情況下,後腳偷進一步或半步之距離,前腳隨即跟進一步或半步,我們成架以後腳奪前腳的這種步法,統稱叫做連技步法。也就是在對方不知不覺中,跨越了對方的中心位置,由於這種進攻直接縱向對方深處,雖然難度較高,而其技術性特強,所以威力也特大。偷步奪位進身法,有右腳偷步法和左腳偷步法,還有連技進擊步法等。我們的候老師特別注重步法,交手勝負亦也大多決定於步法之優劣,例如在成架套路里,我已經介紹了倒卷肱之用法,倒卷肱之技擊法,可以破解野馬分鬃,對方用在肩臂以野馬分鬃打我,即是以肩背的靠勁,臂肘的滾翻勁,又是橫向打法,我必倒無疑,但是我隨勢迅速撤回右腳,乘機把對方左腳鉤拌,兩手向前方滾引,令其失重跌扑倒地,這是倒卷肱破野馬分鬃的打法。而我的野馬分鬃在彼向後撤回的同時,我迅即跟著彼勁前進一至半步,使彼之倒卷肱無法使用倒鉤拌腿法,我即迅用肩之靠之,臂之滾翻打擊橫勁,將彼仰跌倒地。《拳經》云:「手要靈、步要輕、進退旋轉如貓行;身要正,目銳精,手足齊到足能贏」。所以不只是倒卷肱能破野馬分鬃,野馬分鬃同樣同破倒卷肱,而其關鍵之關鍵,還是一個步法,能否勝人一籌,惟此步耳。所以凡有志學好太極拳者,必須要學會步法,並巧妙撐握靈動的步法。否則的話,雖然你把功夫學得很好,也撐握了許多要領,但到了真正實用的時候,你會變得用招不靈,拖泥帶水,或無從入手,有勇而無用武之地,或者上不去下不來,進退兩難,成騎虎難下之勢,猶如下棋一樣,本當優勢該贏的棋局,成了敗北,最後只落得「為山九仞,功虧一簣,止吾止也了」。

(六)手上的串子,腳下的絆子(1)武當趙堡三合一太極拳,它是由拳架、推手,散打三者相結合,靈活機動是一套實用組合的拳架,它繼承了古老的傳統,融養生,技擊一起,既保留了古樸的修鍊方法,並且還保存了原始的技擊方法,這些原汁原味的東西,老師把它比作土特產,是家鄉出來的土特產,頗有一種親切感。所謂「手上的串子,腳下的絆子」。也是趙堡太極拳留傳下來的兢技方法,它特彆強調手法和腿法的運用。所謂手上的串子,即是手法在采拿折別上的主要用法,采拿的方法種婁頗多,候老師專長有采拿折別之手法,其特點主要專采專拿人體細小的關節,以及人體之薄弱環節。武當趙太極拳的推手,主要是上下步的推手法即一進一退步,兩手臂互相搭手,並由走橫圈和立圈來完成整個推手動作。在推手時老師有特別嚴格的要求,兩手掌要拼擾,始終和對方手背與手背相貼,這是防止被採的接手方法,而這種手掌型狀有叫做圈結掌,也有人稱之謂刀片手。其特點在不用招時,虎口和手指都不能張開,掌心亦不可下翻。推手時你在無意中手指張開,就非常容易被人采拿,同時手心下翻容易露出肘頭,受對方抖挒搬肘所制。所以武當趙堡太極拳有這樣的說法,「手不離肘,肘不離手」一旦離開了肘手,必打無疑。又曰「俯掌即發,開手即打」,所以推手時手指要拼攏,雙方都要以手背相貼,如若一翻手掌,必以手采拿對方手指,都能達到控制對方的腕、肘、肩、腰胯、膝、踝等多處關節的活動。因為越是細小的薄弱環節,越是容易制約對方。采之手法,要求順其勢,借其力,俯掌即拿,伸手便采,處處沒井,節節埋伏,隨機應變,一觸即發,起手便采,落手便拿,連環進擊,巧拿快采,冷脆快狠,連珠炮動似的采拿手法。候老師精手上的串子,他的采拿輕靈而利索,乾脆洒脫,在武當趙堡太極拳中是一位傑出人物,堪稱一絕。曾有許多太極拳名家高手請教於他,同門鄭悟清老師門下高足,劉瑞,李隨成等常去候家討教推手技法。陳家溝以小架著名的陳立青,也常去探討技藝,因候是陳立青的姑夫,常有往來亦得益非淺。近年來,由於趙堡人的努力,趙堡太極意氣風發,名傳遐邇,並直追陳楊武吳孫,成為中國六大太極拳派,而趙堡太極拳又是北派太極的主根,也是歷史的原因,趙堡這種古老的拳種,一向秘傳,鮮為人知,視為本門瑰寶。如今改革開放,中華大地國盛充榮,人們更熱衷於尋求健康長壽之道,趙堡太極拳已向更高級更高層次發展和推廣。「手上的串子,腳下的絆子」。是要鎖著對方,也就是採的真正目的是拿,而拿的目的是為了鎖住對方,鎖的目的是為了控制對方不給對方任何活動餘地,鉗死而使其無法爭脫。鎖有鎖指、鎖手、鎖身、鎖腿、鎖頭及各關節。鎖指主要是抓拿擰采,扯挫。鎖手主要是金絲纏腕,控制腕關節,卡死肘關節。鎖身。即在沾連粘隨的基礎上,以身控制對方,進退起落,不丟不頂,配合雙手之吞吐滾旋,搬挒擠靠。鎖腿。是利用靈活機動的步法,加之封套逼插,纏跪挑撩,批劈掛蹬,勾掰截點,綳跳滾卷之下磐十六法,目的是為了最後打好跌法和擲打法,把對方擲拋出去數丈外,或跌朴於腳下。

手上的串子,腳下的絆子(2)所謂腳下的絆子,這是利用套封逼插之進身,鎖住對方一腿或二腿,也就是在敵時,迅速貼近對方,或以奪位偷步進身,目的以我之腳,管卡對方的腿,使其不得隨意前進或後退,如韁之絆身,觸之立仆。「手上的串子,腳下的絆子」是在身法步法的基礎上,採用套封逼插之方法,即套著對方一隻腳或兩腳步,封著對方的腳步,使其不得進退。逼者逼退對方,偷步進身。插者插入對方中心部位,或中心後位,使之無法站穩,所謂腿乃人之根,而能制其根者則可登堂入室,不管是手上的串子,還是腳下的絆子,其目的都是為了鎖住對方,使其不得活動而被擊倒。這種鎖法也是武當趙堡太極拳的獨特技法,它包括有內鎖、外鎖、單鎖、雙鎖之分,也是候氏跌法揣打之絕技。一、內鎖法。即是以我之腳,左腿或右腿,由對方體前鎖住彼腿。此法設用於反跌制敵技法。敵欲用腿向我體後攔跌,我好以此法破之。以此可以戰敗為勝。二、外鎖法即以我之腳,由體外去封套彼之腿,此法在推手中經常運用,也是攻防兩宜之方法,在奪位偷步進身中,是常用的一種鎖腿的技法。三、單鎖法所謂單鎖,即是以我之腳經彼體前或體後,將對方的一條腿鉗管住,使其不得變動,此種鎖法,是最為機動靈活的一種鎖腿技法,其成功率也是較高的。武當趙堡太極拳推手之目的為了散打,也就是自由搏擊,這是傳統的太極功夫。手上功夫是聽化拿發,而腳下的功夫也是有聽化勁的,比如,對方用左高探馬打我,使用縱橫交錯之摺疊法。以手上的搬肘,腳下的鉤挑交錯折迭,而我之腳聽隨對方之勁,順勢奪位邊進左腿,套插彼之後腿外,使彼失重而立撲倒地。四、雙鎖是指我由彼之體外,進身管卡彼之雙腿,此技具有相當攻擊力。如野馬分鬃,可套著彼之雙腿,再向彼之中心打擊橫勁,使彼失重仰跌倒地。五、鎖頭即用擰挫勁,擰旋彼之頭部,又稱鎖羊頭法,相當危險,搞不好會令彼頸頸椎錯位,甚至骨折,嚴重會引起傷害事故。具體方法是這樣的,如果對方雙手向我前腰緊抱,為了解脫對方的緊抱,我以一手托彼之下頷骨(即下嘴巴),一手脫彼之後腦,使勁擰旋,如兩手扳旋羅帽,以向反方向擰旋,以分筋錯骨之勁,使彼之頭隨我之手勢,由面向我反旋為彼後腦向我,彼必隨我手的旋轉而即速轉體倒地。如對方強行對抗頂重,捉易令彼錯骨,慎用為好。不管鎖腿還是鎖手、鎖身、都要掌握恰當的時機,過早過遲都不適宜的。要發現對方的弱點,疏忽的地方,或在慌亂猶豫之時,我即可進身鎖其腿,也可採取虛實之法,聲東而擊西,使其在不知不覺中被鎖住。太極拳的最終用法,講究跌法和擲打,這是太極拳高手們十分擅長的絕招,也是十分高深的技擊方法。要求在採得准,鎖得死的基礎上,避實擊虛,加之靈活的步法,瞬間把對方擊翻倒地。擲法,也是在采拿鎖扣的基礎上,以發擲來跌敵,這也是候氏擅長的技法,主要是借其力,運用手上的串子,腳下的絆子,套封插逼之方法,使彼引進落空,然後用發擲,將對方發出丈外。太極拳的技擊特點,就是「意從心內起,手向鼻共落」,以守中用手奪位發放的原則。奪位放人,要求輕靈利索,乾脆瀟洒,以純熟實施「手上的串子,腳下的絆子」……

(七)金絲纏腕

太極拳也是一種技擊對抗的競技運動,除了我們常用的扌朋、捋、擠、按、采、扌列、肘、靠之八門勁外,同時還善用手上的串子、腳下的絆子,以及擒拿與反擒拿的競技方法。「金絲纏腕」是趙堡太極拳擒拿術之一,是在太極拳散打、推手中經常運用的一種手法。「金絲纏腕」在推手格鬥中,利用手腕的內轉外翻,迫使對方的手腕牽制其活動,使其手腕關節疼痛不堪,令其下跪受制。「金絲纏腕」不但可以擒拿牽制對方,同時對方在擒拿我時,我可以利用「金絲纏腕」的技術方法來解脫對方的擒拿,同時反過來可以擒拿敵手。擒拿與反擒拿是中國武術之精華,太極拳也有擒拿與其獨特的技巧。太極拳的擒拿與其它拳種的擒拿頗有不同之處,雖然各拳種都有擒拿法,其方法大同小異,而趙堡太極拳的擒拿與反擒拿,其關鍵是走圈小,動度也小,適於應變,機動靈活,其化解之方法,主要是有賴於身法,運襠;配合手勢,即拿即化。由於身法變化小,是在徒手不知不覺中擒拿與反擒拿。所謂「金絲纏腕」,即是手腕間的擒拿與反擒拿。通過「金絲纏腕」的聽勁練習,更進一步的理解太極拳的身法、步法以及腰胯,它在太極拳擒拿中的化解技巧,也正是這種纏腕的技法,要比其他的拳種走圈小、路線近,相對來說它的技術要求比一般拳種的擒拿要求要高得多。所以它的化解技法具有勝人一籌的優點,因為它的走化比較細緻,動度極小。所以它的技術難度大,需要有高度的靈敏感,也就是我們說的「聽勁」,能「聽」才能「纏」,所以這種訓練是非常艱難的,由慢擒慢拿到快速擒拿,逐漸演變為閃電般的拿法。有人說太極拳不能打人,不能制於人,不能參與武術競技,其實這是世人的誤解,太極拳有許多優點,在技擊上有其獨特的技能,只是近代人以養生保健之內修為主,而對太極拳的技法少有人問津。太極拳的擒拿術,近來很少有人訓練,這樣下去就很容易失傳,也難怪有人對太極拳技擊的疑惑。金絲纏腕(指外扣)如果對方以右手緊拿我的右手腕(一般扣內關或脈門),我則松右胯,右指向上翹起(如圖一)繼之,以左手緊握對方右手背,使其右手不得掙脫(如圖二)在運襠轉身的同時,我上翹的右手指外旋,緊扣對方的手腕(如圖三)繼之,我手腕緊扣下壓,同時坐胯下沉,身微右轉,迫使徒手下蹲受制(如圖四)

(八)趙堡太極拳之玄機——「以襠代手」(1)武當趙堡太極拳其關鍵的練法,主要是調動襠胯的作用,趙堡架人把襠胯的運用作為主要的修練方法,也是趙堡太極拳的至關重要特點。雖然有許多其它特點,但它貫統整個太極拳內勁,所以這個特點尤為重要,也是其它太極拳中沒有的,罕見的這種說法。鄙人也學過其它太極拳種,但從無此法提及,有的只是表面之談,或涉及不深,作為趙堡太極拳而是主要的練法,是練功的關鍵,是入門之捷徑,那必須學會襠胯的運調,沒有襠的運作,以襠發手,以襠代手,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趙堡太極拳,更談不上用法,也談不上能進入太極拳的高級層次,太極拳的真正體用,趙堡太極拳的修恃離不開襠胯,這種襠胯的運作方法教難學更難。有的老師不講襠胯,有的只是在門內傳授,太極拳能否入門,關鍵是在身法,至關重要就是襠胯的運作,有的人練一輩也不懂得如何「以襠帶手」「以襠代手」,那就根本談不上入門,也無法討論其高級的東西。當然這裡也只是局限於趙堡太極拳,因為其它拳種就沒有這種說法,也沒有這種訓練方法,僅僅知道胯很重要,如可修練,如何運作,還很模糊,不菅人家的觀點如何,各家各門都有自己的觀點,就趙堡太極拳一門,其內勁始終貫串於襠胯的運作,內勁過得去或過不去。全賴於這種運作的正確性。以前老師不在門外說,只在入室弟子中傳授,所以外界鮮為人知,有時我們看老師的功夫如何了得,要想學他的招法,學他的化打法,其實是學不會的,關鍵是學他的根本,學他內勁的運作,內勁又似乎是講不清楚的東西,隱於內而不顯於外的,但是它是由襠胯的運調而產生的。這種運調又是十分細微,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之根本。盤架時應該把襠勁作為主要的修恃方法,並與四肢軀體協調地配合起來,在技擊交手時要有襠與肢體相結合,相輔相成,才能得心應手。它不僅表現為所有的外動,(四肢軀體運動)它更重要的是牽動丹田的運作,是內勁的根本,它既支配著逆腹式呼吸,又支配著丹田的運轉,由丹田的運轉,指揮著全身氣的運行,內修外煉都離不開襠的運作,只有完全徹底掌握了襠胯部的運調,才能算得領悟到趙堡太極拳的真諦。「以襠代手」、「以襠帶手」,襠胯在趙堡太極拳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早在杜元化的《太極拳正宗》已經把膀胯列入相當重要的地位,他在「太極拳啟蒙規則」一文中把它列入必修的規則:「兩膀兩胯為四大節,膀為稍節之根,胯為根節之根,周身活潑全賴乎此」。八小節:兩肘、兩膝、兩手、兩腳,節節隨膀隨胯依次運動。勿令死滯,自能隨順,與膀胯為一。所以趙堡太極拳是以膀胯為主,也就是動作都是在以膀胯的發動之下,依次而運動。勿令死滯,太極拳活於不活全賴於此,這在我們趙堡來說都十分重視這種修練,如果你沒有學到怎樣利用襠胯的動作,或者根本不知道,這不是一個真正的趙堡太極拳種。難怪咱們老師要提出,練趙堡太極拳必須做到「以襠代手、以襠帶手」,最為形象深動的是老師把「以襠代手、以襠帶手」來比作木偶戲。我在小時候看到過木偶戲的表演,現在似乎少多了,也不大看到了。以前常有到里弄街坊來賣藝的,一個大箱匱上面算是舞台,表演各種戲文,台下箱內只有一個人,一邊說唱,其人物都有木偶做成,全有演員一個操作,過去叫雜耍者,兩手各伸入兩個木偶的衣套內,儘可能表演得淋漓盡致、生動活潑、形象逼真,也是一種不太容易的藝術。這與我們趙堡太極拳的「以襠代手」有什麼關係呢?老師說「襠」就是木偶戲雜耍者的一雙手,活於不活全在於襠,「襠」在太極拳里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指揮了所有動作,貫串了整個內勁,象徵著內勁和力量,在推手中能不知不覺中把對方的力化解掉。

趙堡太極拳之玄機——「以襠代手」(2)如果對方用兩手壓我的右手臂其用的力量假如是10公斤,那麼我要用15公斤的力量才能輕鬆反彈開對方的壓力。如果我沒有這種力量,只能被對方壓癟、壓倒,或者可以走化掉,如果不能走化,我們可用襠勁旋轉向上,那麼只要少量的力就可送走對方的壓力,這裡不是要你去頂力,說明這是一種化解的方法,再舉一個例子,如果對方用20公斤的力量,抓拿你的右腕臂,你自己不具備相應的力量走化,你的手臂處在對方的強力之下,上不能去,下又下不去,進退不得,你何能為此解脫,雙方力量懸殊,好似老鷹抓著小雞,動多不能動,何言解脫。然後我則可以啟動襠胯,使襠胯合於手臂,如發動機之主軸啟動,由襠胯牽轉發動於手腕,其力量不在手腕,所以對方再也無法抓著你的手臂,其拿如握滾動齒輪,根本就沒有這種能力握著對方。我曾經試握過老師的手腕,當時我是這樣想的,我的手腕握力如果沒有四十公斤,也起碼得有二三十公斤,我拿著老師的手臂,老師根本就不能動,是非他用散手打我,因為散手他可以用其它方法擊打我,肘打肩靠,腳踢膝頂,因為我畢竟年青有力,而老師年邁進將七十歲的人了。老師再三再四叫我用力抓拿,我卻將信將疑,不敢儘力去拿,老師說不礙事的,我始以八分之力去拿老師的腕臂,不了老師啟動襠勁,我的手腕根本就沒有力氣了,好像不是拿的手臂,像似發動機的滾動齒輪,不只是拿不住,且有一種心驚膽顫的感覺,後來我才知道,老師用的是襠胯勁,而這種襠胯勁能直接形於手,以襠代手,以襠帶手,說明你拿著的不是老師的手,而是老師的大腿,是發動機的主軸,當然你是無法拿得著的。如何實現「以襠帶手」,這全在練架上下功夫,沒有其它捷徑,每一個動作都有一個圈,也就是襠圈,由襠來帶動手臂的運動,當然這是應該有嚴格的要求,具有一定規範。先要求松胯、松胯根,由襠胯旋弧,帶動一系列的肢體運作。如趙堡太極拳之金剛式,它要求松胯,由襠劃園弧送出兩手之託槍勢,也叫式,當動作二由捋式旋轉為捋式,也是由右胯為主再把兩手臂捋回,一一捋,襠胯恰好轉了一個立園,而下面的擠按兩式,恰好完成了第二個襠圈,再繼續劃園,右拳搗於左掌心時,襠由劃園走了第二圈。所謂金剛三大對是由這幾個圈的連環組成的,而關鍵是在二個胯的運作。太極拳的千變萬化,全賴於襠胯的動作,而襠胯就是趙堡太極拳的玄妙之天機。如何利用胯來配合周身肢體運動,這對趙堡架來說太重要。早在民國年期的杜元化,他在《太極拳正宗》一書對於胯的動作,尤其在解說金剛一式中更為確切,他說:「兩胯為天機,貴於松活」,他把兩個胯比作太極拳的天機,我想還有什麼比胯更重要的?如何體驗太極拳「以襠帶手」,如果我們真正做到「以身領手」,身法帶動手法,也就是由襠來帶動指揮手上的動作,你似乎覺得自已已經到達了「以襠出手」的水準,那麼你不妨測試一下你的襠勁。當你在走架套路時,兩手伸放在褲袋裡不動,或放在身背後不做任何動作,也就是用你的兩雙腳來打一套架子,襠勁好的自然能打出身法來。而自以為身法好的,實際上沒有襠勁,或者會一些以手領身,你在打太極拳的時候,只會走路什麼身法,襠勁都沒有了,且十分難看。有時我們也作這樣的測試方法,來測試我們是否真的掌握了「以襠帶手」,有襠勁者可以帶動手的運作,如果手不動,而我們的襠照舊可以運作一套太極拳架子。靈於不靈當場試驗,初學者圈可以走大一些,證明我們有這個襠勁來帶動肢體,有襠圈和沒有襠圈是一個關鍵,沒有襠圈的要練出這個襠圈,真正有了襠圈的,我們就要適應套路和技擊的需要,就要大圈變小圈,有圈似無圈,大圈套小套,形成變幻莫測的太極圈,真如《太極拳正宗》所言「切望練斯拳者,要以斯為必有事,方能尋著太極拳之真門徑,方可造出太極拳之真鉛汞」。

寸勁"寸勁"功夫絕技是在意識支配下,由肢體各部分肌肉協調配合、收縮,瞬間形成的短促爆發力。這種力,在日常生活中人們也會偶然發出,如劈柴、剁肉等發出的短促勁,只是並不注意罷了。而武術界所謂的"寸勁",是在意識主導下而發出的。在任何一拳種中,"寸勁"都是必不可少的。我的體會是"寸勁"有手槍的準確性、靈活性,有手榴彈的爆炸威力,有盔甲的防護功能。本文想在以下幾個方面,談點個人心得。"寸勁"的訓練人體的力量是通過肌肉的收縮產生的。要想得到高質量的"寸勁",就必須加強對各部分肌肉的訓練,有意識地提高肌肉的收縮效率;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反應速度。對此,各門派歷來都有自己的獨門訓練法。筆者認為,"寸勁"的訓練除做基本的俯卧撐、溜腿、涮腰、站樁外,更重要的是要注重對反應速度和判斷能力的訓練。

以下介紹幾種訓練方法。一、石鎖功。石鎖功有多種練法,這裡介紹三種練習反應速度和判斷能力的方法:1.砸肘。即將石鎖拋起後站好馬步樁,手臂彎屈成直角,以肘部外側接住石鎖,再用肘部挑拋石鎖,左右肘輪番拋接。初練時,需帶護肘或其他護具,以防石鎖擦傷皮膚。2.騙馬。即用手在體前將石鎖從腿下向身後拋出,接住後在身後再從腿下向身前拋出。3.背花。即將石鎖從背後拋起落到身前,用手或肘部接住。左右手輪番拋接,反覆練習。初練時,石鎖可用輕一些的,待動作熟練後再換重量大的。注意:拋時需豎直向上用力,以免傷及後腦,拋後需馬上抬頭觀察,以免下落時砸到頭頂。二、橡膠繩練習。這種訓練方法是筆者根據以前踢打牛皮繩總結出來的。因橡膠繩比牛皮繩更具彈性,在訓練中不易受傷,可用於速度訓練。練法如下:把橡膠繩一端固定在身後,另一端套在手上,可一手一條,站好馬步,以腰間抱拳時橡膠繩拉直為度,兩拳輪番向前打出,也可結合各種步型出拳。再將橡膠繩一端固定在身後,一端套在腳踝部,做踢、蹬、踹、掃等動作。

 三、拋抓小沙袋,主要用於訓練身法和手部力量。縫製兩隻邊長約為25~30厘米的方形帆布袋,內填鋸末和細沙,重量視練習者力量大小而定。初練時可拋接一隻,用力向前上方拋擲,然後迅速移動接住,也可向身後拋擲,然後轉身接住。既可兩隻同時拋接,也可一先一後拋接,逐漸加大沙袋重量,反覆練習。四、踢打輕沙球,主要用於綜合訓練。輕沙球可用舊的藍球、排球、足球等製做,也可用沙袋代替,但重量要輕,多用柔軟的棉絮、海綿等摻少許粗沙填充而成。做好後,用一條牢固的繩掛起來,高度以與自己頭部同高或稍高於頭部為度,模仿實戰拳打腳踢,在沙球的擺動中捕捉擊打機會。初練時,可打一隻或兩隻,可高低各一,也可前後各一。熟練後,慢慢增加球的數量和方位,前、後、左、右、高、低均可,自己站在中間擊打,同時注意防守,躲閃沙球。拳諺云:"內練一口氣,外練筋骨皮。"練功不僅練外,還要練內氣。練氣之法很多,在此不贅述寸勁」的應用「寸勁」在武術中的用途極廣,且至關重要。現從散打、擒拿與反擒拿、摔跤和武術套路演練四個方面來談。一「寸勁」在散打中的應用:散打是一種對抗性很強的競技體育項目,也是一種實用搏擊術。拳諺云:「拳術兵法是一家,不懂兵法莫演拳。」孫子兵法云:「兵無常勢,水無常形。」在散打實戰中,戰機瞬息萬變,「寸勁」正是克敵制勝的法寶。散打中的進攻機會大致有以下幾種:1.對方老力用盡、新力未生時;2.對方疲憊時;3.對方精神慌亂時;4.對方門戶大開時;5.趁其不備時。這些機會稍縱即逝,如不能迅速捕捉住,就會使自己陷於被動。從觀察、判斷到出招,以意識為主導,集中精力,瞬間爆發而出,則勝券在握。一次,一武術界朋友找我切磋武功,當他用鏟腿、側踹連貫攻來時,我上步轉身,抱腿推掌,他立時倒地。在這個回合中,他右肩一抬高,我看出他要用右腳攻擊,但他鏟腳一晃,是一個虛招,鏟腳力沒用盡,再發側踹。我在他發鏟腿時立即提膝,他一鏟不中,想把鏟腳收回時,我已搶上一步,他再側踹時我已抱腿,他想收腿時我已推掌,應了「彼若動,我先動」、「後人發,而先人至」的拳諺,以快取勝,以一推掌的寸勁把他推倒。兵法云:「兵不厭詐,出奇制勝。」散打實戰中可使用誘敵、詐敵之法,虛虛實實,指上打下,若一出手就以最高速度、最大力量,則易由於慣性而重心不穩,不易變招;同時由於攻擊距離長,易被對方看穿意圖而破解。如用寸勁,則無此發「寸勁」可保存實力,在散打實戰中,保存實力是重要一環。特別是對耐力稍差的運動員,臨戰時蓄而不發,不發力時松靜自然,氣定神閑,伺機而發,力爭一發中的,瞬間出招,發力短促迅速,一發即收,可有效保存體力。優秀運動員是善於放鬆肌肉的。在一次散打比賽中,運動員甲平時力量大於運動員乙,但在賽場上一味猛打猛衝,動作大開大合,開始時場上形式還好,休息時我給他作按摩後也還可以,但往後就不行了,頭重腳輕、出招無力,最終敗北。而運動員乙自知體力稍差,開始以防為主,出招時短促迅猛,利用寸勁,收招後肌肉放鬆,而休息時也不需做按摩,最終連闖三關而奪冠。在防守中,寸勁的用處也是很大的。如對方一記直拳打來,我如不顧一切,全力格擋防衛,必「門戶」大開,給對方可乘之機。我如泰然處之,等對方拳頭距我頗近時、招術已使「老」時,我以寸勁出招反攻,出其不意地打擊敵人,可穩操勝券。在實戰中不一定只用寸勁取勝,但寸勁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二、寸勁在擒拿中的應用:擒拿的用力方法大致有六:1.抓勁;2.纏裹勁;3.槓桿勁;4.旋轉勁;5.挺拔勁;6.冷疾脆勁。其中冷疾脆勁(即抖彈勁)發勁突然、短促、激烈,也就是寸勁。這種勁在實用中不易防化,多用在鎖住對方關節時,通過腳跟蹬地,擰腰轉胯,協調配合,制服對方。如「金絲纏腕」一招,對方以右手抓握我右手腕時,我用左手扣住對方手背,用我右手側掌緣,斜向下猛然切壓對方右手的尺骨側腕關節,使對方腕關節受挫。在這個動作中,扣敵手背與纏、切、壓敵腕,基本上同時完成。如不用寸勁,對方極易化解,「金絲」便無用了。其他如「盤肘」、「跪地求情」等招術,都是用寸勁來完成的。三、寸勁在摔跤中的應用:寸勁在摔法中也是必不可少的。摔跤中有一句術語「變臉」,即甩頭、擰腰、蹬地、轉胯同時完成,突然發力,乾脆利落,用的就是寸勁。如抱腰摔,對方用右直拳擊我,我迅速用左手擋抓其右腕,同時右手繞至其背後抱腰,右腳進步,身體左轉,臀部貼緊對方腹部,左手猛拉對方右臂,右臂用力摟緊其腰部,臀部猛撞其腹部,向左轉體,將對方摔倒在我體前右側。其中拉臂、轉體、臀撞同時完成,這就是變臉。其它如挾頭摔、腿別、穿襠靠等招術,也都是用寸勁秦效。四、寸勁在武術套路演練中的應用:以長拳為例,每一個抖掌、擺頭、亮掌,彈踢蹬踹,沖拳頂肘,都以寸勁發生。緩中蘊疾快,頓挫現神韻。若處處發出全力,企圖一口氣打完了事,極易氣喘如牛,因勁力不足而造成動作脫節,雜亂無章,虎頭蛇尾。發力時應沉穩、短促、急速,瞬間發寸勁;發力後肌肉立即放鬆。這樣,才能科學分配體力,使套路動作更加威猛有力,真正達到「來如雷霆收震怒,罷如江海凝青光」的意境。訓練中的幾個常用藥方在寸勁的訓練中,不免會有損傷,損傷後如不及時治療,就會影響訓練進度,也會徒增痛苦。對此,本人深有體會,所以特意搜集整理了一些簡單速效的運動損傷治療方法,限於篇幅,只介紹幾個常用藥方給大家,有備無患。

方一:當歸、地龍、赤芍、川烏、草烏、伸筋草、木通、澤蘭、絡石藤、紅花、透骨草、威靈仙、骨碎補、補骨脂、川斷、川膝、杜仲、桂枝、甘草各10克,用上好白酒750克浸泡七日後備用。此方用於扭傷、挫傷、砸傷後,不破皮、不流血的紅腫紫瘀等症。用法:將藥酒搽抹患處,用手掌輕快揉搓,直至發熱,再搽再搓,五次為度,一日四次。如有破皮、流血可用下方止血:卷柏葉(又名還原草、萬年青)100克,炒炭後,研末過100目篩,撒佈於傷口包紮。又方:土元12克、膽南星15克、血竭15克、沒藥24克、紅花15克、馬前子9個(微炒)、龍骨9克、歸尾9克、川活9克、乳香9克、螃蟹骨9克、防風9克、骨補9克、三七3克、蚤休(又名七葉一支花)15克、菖薄9克、川芎12克、冰片3克、升麻15克、共研末備用。如有出血、破皮、刀傷等症,可用老酒調敷患處;如無老酒,用唾液效果更佳。血立止,痛立止。如有脫臼,可在複位後塗搽上方藥酒。如有封閉性骨折,對線對位固定後,另有一結骨秘方:血竭、硼砂、自然銅、紅花、乳香、沒藥、被骨脂、骨碎補、土元各9克、甜瓜子10克,共研末,酒調服,每晚一次,七日服完,服後三四日有痛感,五六日有癢感,七日後如常;如無感覺,療效同樣。服藥後15天骨痂形成。

推薦閱讀:

練太極拳膝關節疼痛的原因分析及防治 - 陳式太極拳 - 中國太極拳網 太極拳論壇|太極論壇...
淺談洪傳太極拳的風格特點——布衣水心
太極拳的八個特點
太極拳之膝痛與防範,不看真的是損失

TAG:太極拳 | 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