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不會太極拳?教你掌握幾個原理
【導讀】太極拳是一種重要的健身與預防疾病的手段。太極拳是中華民族的國術、國寶、國粹和國魂,它結合古代引導術和吐納術,吸收了中國古代樸素辯證法的陰陽學說和中醫理論的經絡學說,以技擊動作為主要內容,以套路運動為基本運動形式。太極拳的動作要領與仿生學、力學原理等緊密相連,尤其是太極拳的勁力,要求在太極拳圓的運動規律引導下,做到由內向外,圓活柔順,內外合一。
說到打太極,很多人都看著簡單但自己學習的時候就怎麼也學不會。其實太極拳沒有那麼難,掌握下面幾個原則就行了,一起來看看吧!
1、「重心」在太極拳中的應用
重心在物理學中是重力的作用點,即物體各部分受到重力作用集中於一點,這一點叫做物體的重心。在盤拳中重心的位置決定人體的穩定和平衡程度,在太極拳中講究虛實及其轉換,「實」對於下肢即重心靠近的位置,「虛」則離重心較遠的位置,但無論怎樣轉換,也不能離開人體下肢所確定的支撐面,否則將易傾倒。
在太極拳中要求「中土不離位」,即自己的重心線一定要在自己的支撐面上。重心位置合適,虛實合理,避免雙重,可做到不滯、不重,使步伐移動靈活,如做弓步時,兩腳要有一定的橫向距離,保證合適的支撐面,重心位置應在兩腿間距離的中間三分之一的範圍,就可使兩腳均有著落,稱為半輕半重。
當然,在變換虛實時,只有在中正立身的情況下,才可以達到靈活轉換的要求。在技擊中穩固重心線是防守與進攻的基本條件,利用重心轉換,身法的協調,胸腰的折迭、運化,乃至步法的調整,最終達到重心線始終保持垂直方向的位置,並使對方遠離我的重心線。「左重則左虛,右重則右杳」,從而保持不敗的態勢。
2、「衝量」在太極拳中的應用
物理學中的衝量是作用在物體上的力和作用時間的乘積。衝量是描述力對時間的積累效果,是過程量。不難看出,力的積累效果不只與力的大小有關,還與作用時間有關。也就是說,力大效果不一定大,力小效果不一定小。發出的拳作用時間最長,這個時間與力的乘積,也就是說產生的衝量最大。
另外從物理學中的動量定理(動量是質量和速度的乘積,內容是物體所受的合外力的衝量等於物體動量的變化量)可以推斷出拳接觸到物體瞬間速度極大。所以拳才具有極強的穿透力。太極拳諺中有「動貴短,意貴遠,勁貴長」。勁貴長也含有勁力點的作用時間長,從而增加力的衝量,使其積累更大的效果,產生更強的作用。
3、「速度和加速度」在太極拳中的應用
速度和加速度是物理學中常用的兩個物理量。速度表示物體運動的快慢和運動的方向,而加速度是表示物體速度變化的快慢和變化方向的物理量。這兩個物理量在太極拳中表現得十分明顯,把握和運用的好壞,也決定盤拳的質量。太極拳剛柔相濟、快慢相間都是由這兩個量表現出來的。
盤一趟拳架的時間是速度,在單位時間內由慢轉快的程度就是加速度。這兩個物理量在太極拳中都有一定要求,如轉關處要慢,過了轉關處就逐漸加快,而運到落點時最快,以後復轉慢,如此周而復始,在技擊中「動急則急應,動緩則緩隨」。創造出有力於自己的條件,都是要求把握好這兩個量。在太極中有個術語叫「閃挪」,閃就是變速,再把變化時間考慮進去就是加速度,根據需要通過一個快速小圈折迭,瞬時變速,變向,即增大加速度,使太極拳表現出空、靈、冷、脆的特點,在技擊中往往能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4、「力的三要素」在太極拳中的應用
力的三要素就是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點。力的三要素決定力的作用效果。哪一要素髮生變化,都會使力的作用結果發生改變。下面就這三要素加以說明:
(1)力的大小
太極拳把這種力叫「勁力」,是太極拳演練中的一種特殊的活力,這種活力就是「掤勁」。掤勁在太極拳演練中無所不在,所以太極拳稱為「掤勁拳」,太極拳就是由八門勁(掤勁、扌履勁、擠勁、按勁、采勁、挒勁、肘勁、靠勁)構成。八門勁主要練的是掤勁,掤勁是一種綿軟不斷的「彈簧勁」,而這種彈性勁不是人身固有的勁,要練出這種「彈性勁」,必須摧毀自身舊有的僵勁,舊勁不去,新勁不生。
所以拳論說:「運動如百鍊鋼,何堅不催」。掤勁生於彈性,彈性則生於身肢放長,並在行拳過程中做到「毋使有缺陷處,毋使有凹凸處,毋使有斷續處」。而做到這些的前提,是神聚氣斂,才能加強掤勁的內在因素,才能做到連綿不斷、節節貫穿,從而提高勁力的作用效果。
(2)力的方向
在太極拳中就是運動的方向和方位。歷代太極拳大師在盤拳過程中十分注意方向和方位。在盤拳時不可橫抹、豎直,要走弧線,這是太極拳特性所決定的,如何將太極拳盤得圓活,走出弧線,並方位正確?太極拳先賢們都十分重視。太極拳講究「八門五步十三勢」。「八門」即北、東、西、南、東北、東南、西北、西南。「五步」為前進、後退、左顧、右盼、中定。十三勢是太極拳的方向方位。太極拳大師楊禹廷為使學生將太極拳盤圓活,更好地理解太極拳的方向方位,創編了「八門線」,並被公認為布局周密、照顧全面、合理利用空間最好的拳藝功法。
何謂「八方線」?八方線是將八角平面的八卦太極圖以圓線連接起來,畫成一個360°的圓形圖,練拳人所在的位置便是「八方線」的中心,一隻腳不動作為軸心,另一隻腳圍繞軸心畫一圓環,行拳時手腳不離八方線,這樣練拳就有章可循。盤拳的過程,是上下左右循弧線行拳修鍊的過程,也是將拳走圓的過程。八方線是太極拳的重要拳法,遵循這一拳法,就可以登堂入室走進太極之門。天長日久,拳架規範,方位準確,練拳一日,技精一日。
(3)力的作用點
物理學中力的作用點不同,那麼力的作用效果也會不同。太極拳中把這個點叫「著力點」,也叫「勁力點」或「勁點」。這一點不同,力的作用效果也會截然不同。在技擊中通過著力點的變化,按到對方的來力方向並且每個開合的落點都表現出「四正」「四隅」的勁別,這個勁力點要極堅剛,但作用時間卻很短,如蜻蜓點水,一沾即起,而後又極其柔軟,這就是所說的「柔行氣,剛落點」。而且這一勁力點是通過纏絲勁發出去的,有了螺旋纏絲力就有了方向,在達到勁點的一剎間具有極強的穿透力,同時這樣打出的勁點才有太極拳的味道。
推薦閱讀:
※談陳氏太極拳「吸行一線、呼走兩極」
※馮志強心意混元太極拳24式招式分解
※武當太極拳28式手法(2)
※孫式太極拳學15
※膝蓋痛能練太極拳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