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溝通與成功心理

演講者簡介: 董進宇,吉林大學法學院副教授、法律碩士導師,吉林學源律師事務所律師,吉林省博瑞智企業管理顧問公司首席培訓師,兼任平安保險、河北華龍集團(長春)公司、中國人壽、長春國商等大型企業的法律顧問和培訓顧問 正文: 北大的老師和同學請我來作這個講座,我想到了很多,首先想到的是這些年發生在北大的一系列故事,其次是想今天向大家傳達一些什麼信息,再就是怎樣和大家溝通。事實上,今天由我一個人來和大家溝通,能否溝通好,是檢驗我們今天講座成功的尺度。我想任何有效的溝通,它都需要相同的知識背景,相同的思維方法,相同的價值理念。如果不是這樣的話,我們從不同的角度看同樣的問題,恐怕就不能完全達到溝通的效果。 曾經有一個演講者想證明酒精的害處,他在講台上擺了兩個透明的玻璃杯,一個裝的是白水,另一個是酒精。這個演講人拿一個蟲子放到白水裡,蟲子游來游去,他又把蟲子拿出來放到酒精里,蟲子遊了幾下就不動了,死掉了。這時演講者非常得意地對觀眾說:「各位!這個實驗說明了什麼?」沉默很久也沒有人吱聲,後來後排有一個醉醺醺的聲音說:「這說明人要是喝酒他就不招蟲子。」 我想,這就是說要做有效溝通,我讓你往西考慮,你偏往東考慮,那麼我們就沒有辦法達到溝通效果。事實上,我們如果了解了一點語言哲學的話,就會知道一個特定的句子,在去掉上下文後可以任意解釋。也就是說,一個語句如果沒有特定的語言背景的話,這句話沒有確定的意思。因此我希望今天我們能夠遵循溝通的基本原則,即先不去批判,把我們的注意力放到搞懂對方的意思上。待我們真正弄懂了對方的意思後,再發表自己的看法。這樣我們才能做到有效溝通。 我認為要研究溝通,實際上是研究語言的藝術。今天我為大家簡單地帶來一些關於這方面的知識。 第一個話題:你溝通的品質決定你人生的品質 這是一個命題,這個命題深刻可以深刻到人生的最深層。人的一生有三個最基本的關係:第一是你和你自己的關係,第二個是你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跟別人的關係,第三個是你跟上帝的關係。美國哈佛大學的威廉·詹姆斯教授在總結20世紀心理學成就時說過一句最經典的話。他說:「在我看來,20世紀心理學的最大成就莫過於自我觀念的創立。」自我觀念是描述一個人行為的重要概念,它指你在內心裡是不是完全接納你自己,喜歡你自己,愛你自己,也就是說你自己在你心中是個什麼樣子,你是否百分之百地認為自己有價值,你應該過什麼樣的生活以及應該被怎樣對待。自我觀念決定人的行為界限及行為方式,這是你跟你自己的關係,當你內心裡不能完全地接納自己、不能百分之百地認可自己價值的話,你就很難正確地跟別人溝通。其實很多人在一生中跟自己較勁,有事想不開,對已經過去的事不能釋懷,拗不過自己……就是因為:「和自己溝通不暢。」如果你沒有學會和你自己的溝通技術,那你一生可能都無法解決這第一個關係,如果不能做一個完全自我價值的人的話,你就會活在自卑里、憤怒里,活在與其他人的比較和衝突里。 第二個關係是你與他人的關係:你與父母的關係、配偶的關係、友人的關係、上下級的關係,也就是你作為一個主體與其他主體的關係。人是一種群居的動物。如果說你不能和其他人建立起一種穩定的相互關愛的關係,你就失掉了作為群居動物在這個社會中生存的基本技能。而溝通技術是你正確處理與他人的關係的前提。代爾·卡耐基認為,一個人的人際關係能力對其成功的貢獻是85%。可見它對我們的無比重要性。 第三點是你跟上帝的關係,也就是你生命意義的來源。人是尋求意義的生物。上帝是一個比喻意義上的主體,說的是「人生的意義」:你為什麼要活著?你從哪兒來?要到哪裡去?人生的價值是什麼?什麼是愛情?等等,這樣一系列問題,這實際上深層上是心靈層面上的東西,我們要尋找生命的確定性和人生的意義,也就是你跟上帝的關係。在你的自我生命里,如果跟上帝溝通不暢,你找不到意義,你實際上就啟動了一個自毀程序,活在無意義里,會產生無奈、無助、無價值,最後你不可能活出一個有價值的人生。以上這三點都取決於溝通。今天我們主要講第二種關係。 第二個話題:你和他人如何溝通 溝通的最大問題是語言的模糊性。普通人和最傑出的人的最大差別在於:傑出的人知道自己在說什麼,他做事說話明確具體;而普通人的最大問題是語言模糊籠統。一個女人戀愛了三年,男朋友跟人走了。這個女人從此說男人沒一個好東西。那麼這句話到底是表達了一個什麼意思呢?難道她和每個男人都談過戀愛?自然沒有,那她怎麼知道所有男人都不是好東西?實際上這句話表達了對男人的憤怒,對某個男人的憤怒,但她就會籠統地說成所有的男人,此為籠統、模糊!人類所面對的客觀事物幾乎是無限的,人類用有限的辭彙這種抽象的概念工具描述表達無限的事物,就出現了一詞多義。每個人都是根據自己的經驗賦予詞語以「意義」的,A說這個詞代表這個意思,B說這個詞代表那個意思,所以他們兩個在正常情況下是相互誤解著的。在這個世界上人們彼此誤解是正常的,彼此之間真正理解絕對是特例。社科院的周國平說了一句最經典的話:「男人和女人因為誤解了,才結婚了。後來理解了,就離婚了。」說得太對了!人和人之間誤解是常態,理解是特例。 我們先從正面來簡單地介紹幾個基本的概念。 1.人是語言的動物語言是人類最後的家園。這句話是哲學家海德格爾說的。在我們心目中,家是一個凝固不動的地方。實際上,假如我們把地球上人們生活的時間拉長成一百萬年,那麼我們現在鋼筋混凝土的家實際上不過曇花一現。所有我們認為凝固不變的東西,實際上只是在時間軸上人為地凝固於一點而已,如果我們把時間軸一擴大就都是變動的。那麼對於人這種生物,地球不過是我們短暫的家園。如果再過500年,恐怕人類就會移民到其他星球上。那麼人類在本質上,是一個流動體,是一個流浪兒。海德格爾說:「人的存在形式之一是語言。語言是人類精神的家園。」所以我們重視語言的程度要達到這種高度。 2.語言是精神的人的存在方式關於人格模式的假設可以有各種假設,比如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超我」,霍妮的「真我,現實我,理想我」等等。實際上大家都知道的最簡單的分類是:「肉體上的我」和「精神上的我」。比如我們說一個人是誰,你是指他的肉體呢?還是指他的名字呢?還是指他的什麼?人作為一個肉體,如果我們把一個人煉了還原為稀有金屬和碳水化合物,放到市場上去賣,大概是七塊八毛五。所以人作為肉體上的價值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人的真正價值在於他的精神,而精神的人主要是以各種信息的方式存在於人的潛意識裡,其中最主要的信息是語言。所以我們說精神的人的存在方式之一是語言。從這個意義上說,人在本質上是語言生物。 3.語言本身就是力量實際上政治統治的力量歸結到最後是語言的力量。現在語言哲學有個概念叫「話語霸權」。按阿德勒的說法,人是在三個基本前提下來生存的:第一,人是地球人,也就是說我們需要在地球的物質環境下來生存;第二,人是一種群居的動物,你終生需要和其他人來建立合作的關係;第三個是兩性的人,人是在男女兩性的關係中生存的。 這是你生存的三個基本條件,人作為一種群居的動物,究竟是什麼在統治著人類,是強者的肌肉力量?是我們發明出來的武器?實際上是通過語言的方式。一個敢於站起來說話的人成為領導者。人這種群居動物是通過語言的交流,通過語言的方式建立起來政治體制,建立起來整個社會模式等等。語言作為力量在即席對抗的時候大家可能都知道,是攻擊對方、回應對方的巨大力量。德國詩人海涅(是個猶太人)參加在二戰前夕的一個聚集會,有一個反猶傾向很嚴重的旅行家大談在太平洋的一個島上旅遊時發現的許多奇妙現象。當他發現猶太詩人海涅在現場時,他說:「在座的各位,請猜一猜,我在島上發現了什麼奇特的現象?我發現在那個島上沒有驢子和猶太人!」這時海涅站起來說:「先生,我相信咱倆要是去那裡的話就可以彌補這個缺陷。」在即席對抗時,你會發現語言有巨大的力量。丘吉爾在與他的女政敵進行辯論的時候,那個女政敵瞪著丘吉爾咬牙切齒地說:「丘吉爾先生!如果我是你妻子的話,我就會在你的咖啡里下毒!」丘吉爾盯著對方說:「如果我是你丈夫的話,我就會一口氣把它喝下去!」 語言是太偉大的力量!有一次,在辯論中有人說林肯是一個兩面派,林肯站起來,說:「在座的看一看,如果我有第二張臉(林肯長得很醜),我會帶著這個面子來見大家嗎?」其實人類的智慧大都是用語言表示出來的。再舉一個例子,一天晚上12點,有一個想投機鑽營的政客給林肯打電話說:「總統先生,我聽說咱們的稅務局長剛剛去世,我可不可以代替他的位置?」林肯說:「如果殯儀館同意的話,我沒意見!」語言這種東西,如果我們能夠掌握它奇妙的魔力,在人類社會中,它實際上就是力量。 4.語言是人類的思維工具之一 人會透過音樂的方式進行思維,透過圖形的方式進行思維,透過身體動作進行思維,但更主要是透過語言的方式進行思維的,語言是人的最主要的思維工具。比如我們看一個中國人和一個美國人,一個講中文,一個講英語,你會發現他們的思維方式有很大的不同。西方人是線型思維,拼音文字像英語,它相當於一維的,是線型的。我們漢語至少是二維的。李陽說外國人學中文很困難,首先是他分不清哪個是上面,哪個是下面。比如說中國的「國」到底是咋樣看的呢?到底是豎的,還是橫的呢?外國人看不出來,所以費了牛勁,把它畫出來了,不是寫,是畫出來的。我們漢語是二維空間的,比英語大一個量級。比如西方人對你說明天我請你吃飯,你就可以相信他請你吃飯。如果一個中國人說:「嗨!明天我請你吃飯!」那你就當作沒說過一樣。因為我們是兩維空間的動物。在X軸上說「我請你吃飯」,在Y軸上說「No」,根本不是一回事。所以中國人是兩套規則,表面一套,桌下一套。我們中國人的語言是世界上最複雜的,而中國人也是世界上最聰明的人種,因為我們使用世界上最複雜的語言思維嘛! 5.語言能力是重要的生存能力 不論你是在政府做高官,在大學裡做學者,還是做律師,做法官,實際上大家所有的能力最後歸結於駕馭語言的能力。在北大有太多的傑出的學者,你會發現做真正的社會科學學者到最後就是語言哲學的內容,不論你是研究經濟學、法學,還是政治學,幾乎所有的爭論都來源於對語言定義的歧義。真正的大家寫東西的時候知道自己在寫什麼,知道自己用什麼語言形式來駕馭這個問題。而在我們普通人的世界裡,不論是從事領導、管理還是推銷,語言能力都是最重要的能力,在21世紀,語言是你最重要的生存能力。 6.語言是人的表徵 你怎樣說話,就表明了你怎樣思考,進而表明你怎樣行為。我在大學剛畢業時讀到美國魏特利博士寫的一本《成功心理學》,裡面有一句話:「這個世界上,最讓年輕人成不了氣候的,莫過於玩世不恭的態度。」比如說你玩世不恭,你就看什麼都不對,你罵北京市政府不對,你罵北大不對,你罵同學不對,誰都不對。你為什麼會這樣說話呢?你怎樣說話,就意味著你怎樣思考。中國人有句俗話:「這個人刀子嘴豆腐心,是個好人。」這裡的「好人」就不是真正的好人。我首先問你世界上有幾個壞人。這世界上真正罪惡滔天的人沒幾個。我們都是好人,好人是一個模糊的概念,是普通人的概念。人千差萬別最後表現在你的思維上,外化表現在你的語言上。一個大度謙和的人肯定在語言上表現得非常謙和,一個玩世不恭、語言尖刻的人表明你的思維方式就是這個樣子,進而表明你的人也是尖酸刻薄的。 第三個話題:溝通受阻的世界 1.世界上誤解是常態,理解是特例比如A的腦海中有一個意思,他用語言方式把它描述出來,B通過聲音接收到了這個詞語,然後他在自己腦海中把這些辭彙通過自己對這些辭彙的定義組合成自己的意思。A的意思通過語言這個媒介可能由於對辭彙的不同定義和使用能力限制,已經發生了扭曲;而B在接收的過程中又發生了第二次刪減和扭曲,然後組合成他認為的意思,此時可能已經把A的意思給完全歪曲變形了。實際上,我們在座的人對每個詞的定義都沒有兩個人是完全相同的,這個溝通受阻的世界就來自語言的歧義性、模糊性,而每一個人都是根據自己生存的閱歷來對語言進行聯想,對它賦以意義的。這就是產生模糊與籠統以及溝通上受阻的學理上的原因。人和人之間使用相同的辭彙,但可能賦予完全不同的意義,在這個世界上到處充滿了誤解。 2.世界上充滿了自以為是的人們什麼叫自以為是呢?就是自己以為對,在表述一件事情時我們是把自己心中的意思附著在語言上,然後我們認為「這個意思」原本就是這樣子。這個世界上最可怕的就是當你用語言表述事情的時候,卻誤把語言當作了事情本身,把語言本身當作客觀真理。語言不過是人們描述事物的一個工具而已,不同的人使用的語言不同,所以我們在聽人講話時,絕對不能把對方的「話」當作事情本身。事情本身還得經過仔細求證方可得知。也就是說,任何一個陳述句離開了特定的語言背景它根本沒有固定的含義。讓人感到幽默的是,世界上每一個人都認為自己表述的東西是對的,而他是按他自己對詞語的定義來表述的,常常可能辭不達義。所以我們說世界上充滿了自以為是的人們。 3.想當然的溝通者到處都是也就是說我們自以為把事情說清楚了,但實際上對方聽到的根本不是你所說的意思。作為聽者我們認為自己聽來的意思千真萬確就是對方的意思,但事實上,我們很可能以自己對辭彙的定義,然後組合成意思就認為是對方的意思。這是地道的武斷和強權。有個人很窮,一次人家請他去吃飯,在酒席上他就拚命地吃,到散席的時候,他的腰已經彎不下了。他只能直挺著腰往家走,半路上他的帽子被風刮到地上,他只好踢著帽子往前走。這時迎面過來一個孕婦,這個人走到孕婦跟前說:「大姐,請你幫我把這個帽子撿起來。」這個孕婦很生氣,又不好發作,於是用手指指自己的肚子,示意自己不能給他撿帽子。這時男人恍然大悟:「哇!大姐,原來你也去赴宴去了。」我們會把我們自己心中所想的東西認為別人也是這麼想的。這種所謂的將心比心是產生誤解的根源之一。想當然是人性的普遍弱點。 4.語言是人類的囚籠這是維特根斯坦最著名的命題,實際上大家要有這樣一個基本的命題:「地圖從來就不是真實的疆域。」這是神經語言學最基本的前提命題。地圖是疆域的描述,它跟真實的疆域是有差別的。用這句話作比喻來表達一個思想——語言從來就不是真實的事物,它是人通過思維的形式對真實事物的一種描述,而這種描述經常是不準確的。我們彼此之間的誤解、隔闔是通過語言來形成的,語言構築了人與人之間的樊籬,語言構成了人類的囚籠。實際上許多學者終生要做的事情就是要把語言所造成的障礙消除。所以維特根斯坦給哲學下了個基本定義,他說:「哲學的總體任務是:通過掃除語言的霧障,看出事情的全面聯繫。」比如說法律,按馬克思從階級分析的角度看,法律就是階級統治的工具。從另外一個角度來歸納的話,法律是民意的表達。或者法律是社會的契約,大家一起簽訂一個大合同。我能說出30種法律的定義。究竟誰的對?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定義。羅素說:「不同的結論是由於方法的不同,通過不同的方法就得出不同的結論。」最後維特根斯坦發現了所謂的方法不同,最深層是語言的不同,是語言的模糊性、歧義性造成的。 第四個話題:何為理解? 理解需要三個基本條件。理解指我心中要表達的意思幾乎不走樣地傳達到你心中。實際上在這個傳達的過程中會有信息的缺損和扭曲。我心中的意思在我用語言表達出來的時候進行了第一次扭曲。然後我的話傳達到對方,在對方聽的過程中會有刪減,進行了第二次扭曲。然後對方又賦予詞語他自己的意思,進行了第三次扭曲。在這個人把這段話複述出的時候,又因為語言的表達不準確發生了第四次扭曲。所以要想達到完全理解必須具備三個基本條件:第一個條件是共同的語言背景:比如說學歷基本相同,生活經歷大體相同,對詞語有基本相同的定義,語言哲學上稱之為「公共話語」。 第二個條件是具有相同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第三個條件是信息不缺損。人的大腦是一個巨大的刪減系統,他會對你收集到的信息進行刪減。大腦對兩類信息敏感:第一類是對你有利的,第二類是對你有害的,其他的則會自動剝離掉。要想達到完全的理解,就必須具備上述三個基本條件。才能把一個人心中的意思準確地接收到而不變形、不走樣。第五個話題:溝通的藝術要想真正達到溝通的藝術,第一個就是聽的藝術。比如一個老師在上課,似乎大家都在全神貫注地聽,其實任何聽都是有差別的。聽有五種基本境界: (1)心不在焉地聽。這是很多沒有教養的人,在聽人講話時的狀態。 (2)虛擬故事地聽。比如下級聽上級說話,滿口「對,對,對」,你要問他對啥?他其實根本就沒聽,他們只是做出聽的姿態給說者看。 (3)專註地聽。也就是說你在認真地聽對方講話,對方通過語言將辭彙傳達到你的腦海中,你腦海根據你原來對辭彙的定義將它組合為意思。所以在課堂上大家都專註地聽,為什麼結果卻大相徑庭呢?有人答滿分,有人不及格,原因是每個人對辭彙的定義不同,自然理解也就不同。有的同學跟老師定義一樣,他就聽懂了。 (4)設身處地地聽。設身處地是什麼意思呢?你作為一個聽者,把你想像為是一個說者。你需要換到對方的位置上,然後根據對方的語言習慣,出生背景,知識層次包括知識結構,然後再分析地說這些話是什麼意思,這樣你才可能聽懂對方說的是什麼話。 (5)創造性地聽。這是最深層次的聽。即通過說者的前後語句的使用、用詞的特點、說者的動作表情,在聽的過程中加入你主觀的創造,進行邏輯分析,通過他描繪的現象,透過他所流露的信息,用準確的語言再把說者的意思描述出來。我們中80%的人,語言表述都是不準確的。只有創造性地去聽,你才能真正聽出來對方到底是說什麼意思。心理治療人員必須具備這種能力才能勝任工作。以上是聽的五種境界,對於聽的基本原則叫作意思確證。作為一個好的溝通者,在聽時不是被動的,而是主動的。你必須不斷地探究對方到底是什麼意思,才能真正聽懂對方所說的話。 下面再來說一下說話的原則,說話也有幾條基本原則。 (1)意思確定。大部分有一點語言功夫的人,他有時候會玩弄辭彙,說話的時候意思不確定,對方接收到一個意思,一旦這個意思對他不利,他就說我不是那個意思,我是這個意思等等。這叫作狡辯,狡辯中有的是偷換概念,有的是偷換標準。 古希臘一個著名的詭辯家收徒弟,要2000里拉的學費。他跟他徒弟約定:「你先交1000,等三年出徒之後,等你打贏第一場官司時再交另1000學費。」學生得到了老師的真傳,三年出徒後卻遲遲不交那1000元錢。每問其何故不交另一半學費,答曰:「我還沒有打贏第一場官司。」老師急了,就說:「今天咱倆打官司,如果我贏了,你自然應該付我錢。如果我輸了,就是你贏了第一場官司,按照合同,你應該付我錢。」學生說:「那不對,如果我輸了,就是我還沒打贏第一場官司,我還是不應該付你錢。如我打贏了,我自然不付你錢。」這個裡頭的狡辯就是換標準,一個是官司輸贏的標準,一個是合同標準,是偷換標準。再比如偷換概念。一個妻子跟丈夫說:「當年因為所有人都不同情你,所以我嫁給你,成了你的妻子。」丈夫說:「對啊,你成功了!自從你嫁給我,所有的人都同情我了。」這兩個「同情」不是一個概念。對大家來說,要作一個有效溝通,你的意思必須確定,你必須首先想好你要說什麼。 (2)明確具體。你在表達一件事情時你必須前後有聯繫,用具體準確的語言表達。 (3)內容與形式必須統一。人們把一個意思傳達給對方時,語言所起的作用只佔7%,聲音所起的作用是38%,表情、動作、綜合感覺所起的作用佔55%,所以如果兩個人溝通時不見面,比如網上戀愛,那實在是太可怕了!比如我在演講課上常常讓我的學生用「我恨你」三個字表達「我愛你」。作為一個溝通者你要知道文字本身所起的作用很輕微,而你的動作和表情作用非常大。 (4)前後邏輯一致。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和沒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恐怕最大的差別是受過高等教育的人的腦海中安了一個檢索系統,在兩小時前說的觀點和兩小時後說的觀點前後矛盾的話,你大腦會自動檢索出來。而沒受過高等教育的人他前幾分鐘和後幾分鐘說的話不一樣,他卻不知道。對於大家來說,需要掌握邏輯一致原則。 (5)目的單一。就是把我要說的意思傳達給你,這是單一的目的。很多人比如說嘩眾取寵,既要表達意思,又要表達自己很能說,目的多元化了。有效的溝通目的只有單一才能準確表達,要加上其他目的,就會沖淡你的意思。我最害怕的就是演講結束後有人用痴迷的眼光看著我說:「董博士你講得真好!」我問:「好在哪兒?」回答:「你太能講了!」這就沒有任何意義了。 接下去,我們來談談說話的藝術。我總結了說話的六大方式:有話直說;有話實說;有話正面說;有話好好說;不該說時不說;不該說的不說。 (1)有話直說。「有話直說」說的是說話的方式。實際上對於語言這種奇妙的現象如果有所了解的話,那麼真正有大智慧的人是有話直說。但我這裡說的「直說」是綜合考慮到上述六個方面的。不是單純的直說,你用最準確簡潔的語言表達是最好的方式,比彎彎繞好得多,有效得多。 (2)有話實說。「有話實說」說的是說話的內容要真實。指你心中怎麼想的,你就怎麼說出來,實話實說。這不意味著心中有啥說啥,只意味我說的話是真實的。我心中有十個想法,我把其中三個說出來了,這就叫實說。作為一個溝通者來說,我要保證我說出的話是真實的,我不能編造事實,但不是說我把我所想的全部說出來。作為一個走向大人物的道路上的人,說謊是一個致命的弱點。你要說的必須是真實的。你要是不想說,你可以說:「我可以不回答你這個問題嗎?」或把話題岔開。不要編故事。如果一旦你撒了一個謊,你就背上了一個大十字架,你會撒更大的的謊來掩蓋這個謊言。 (3)有話正面說。說的是出發點。作為一個有效溝通者,你說任何話語時,一個目的是把你的信息準確傳達出去,另一個目的是你的話語對對方有好處。所以你的出發點必須是善的,必須是正面的、建設性的。同樣一句話,如果你從正面說起到的作用和你從反面說起到的作用可能完全不一樣。有話從正面去說,這是最有效的溝通方法。中國有句俗話:「好人長在嘴上,好馬長在腿上。」如果我們的嘴不能說正面的話,那對聽者具有巨大的殺傷力。 (4)有話好好說。說的是態度。同樣的話,如果我們的態度不對,照樣可能達不到溝通的目的,你要是想把你的意思通過聲音、表情、文字等準確地傳達給對方,你必須用對方能夠接受的態度傳達才可以,否則對方根本不可能接受你的信息。 (5)不該說時不說。人進行有效溝通時是雙方進入一種可以接納對方信息的狀態。雙方如果都在氣憤、焦慮、恐懼等惡性情緒狀態下時,這時雙方的溝通根本沒有意義。因為這時雙方的溝通只是情緒的表達,根本不是意思的傳達。所以當一個說者有情緒時,聽者只是聽者,不必對說者的話認真。當聽者有情緒時,你無論說什麼,他都聽不進去,所以說也是白說,你就應該閉嘴。只有等雙方進入了平靜的狀態,才可以溝通。 (6)不該說的不說。任何人看到的世界都是不完整的世界,所以嚴格意義上講你即使把你心中所有的東西都說出來了,也不意味著你就誠實。因為有很多東西你沒看到。做誠實的人指的是這個意思:我只把心中對你有益的東西說出來,其他那些東西,我不想說的可以不說,我永遠有保持沉默的權利。再一個,傷人自尊的話,損人人格的話,永遠都不能說,即使對方是罪大惡極。你們應該知道,尊嚴是無價的,不論是對小偷還是對警察。其實我們中國人在溝通中有個問題,越是親人,越說傷害人的話,越往死里說,這是非常有害的。作為同學來說,大家遲早要走向社會,一個人的溝通能力是你社會能力中最重要的能力。第一種溝通能力就是你跟自己的溝通;第二個是與其他人正常互動,即你與他人的溝通;第三種是你找尋你生命的意義,你和上帝溝通。如果人不能和其他人達成穩定的相互關愛的關係,人作為一種群居動物就失掉了最基本的生存能力。所以溝通對我們大家來說太重要了。但是真正的溝通能力是培養出來的,不是我們能在這裡講演講出來的。對大家來說,溝通能力是實踐出來的,需要每時每刻地注意。聽了我這個報告後,希望大家有這樣一種意識,當你聽別人講話時,你馬上問自己:「他到底在說什麼?」在問了這樣一句話之後你會發現太多的人都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麼。 第六個話題:成功者的心態 下面我們再來簡單講一講成功者的心態。對大家來說,在人生的起點上我相信沒有一個人會為自己設計一個悲慘失敗的未來,幾乎所有的年輕人都在做夢,希望自己的一生過成功、富裕、快樂的生活。但是到了終點之時,是否按照你的設計、你的理想實現了?我們對此有確定性嗎? 事實上真正的成功者並不多。所以今天我們要談如果我們能首先把自己塑造成一個成功的人,然後我們才能做成成功的事。這兩者之間的因果聯繫是你先具備成功者那樣的人格特質,然後你才能做出成功者那樣的事情,最後你把事情做成了,你成功了。成功意味著發現客觀規律,把自己塑造到能夠按規律把事情做對的程度,也就是把自己培養成那樣的人,然後經過努力把事情做對這樣一個過程。所以要把自己塑造成一個成功者,就必須先錘鍊自己的心理。我列出了以下七大心態,也就是成功心理。這七個心理狀態實際是我們對自己人格塑造的七面旗幟,或者說是七個修鍊目標,如果我們能沿著這七個目標把自己塑造成那樣的人,那麼從一定意義上講,無論你是否真正做成成功的事情,你已經先成功了。因為人生是一個過程,不是一個結果。 1.接受事實的心態我們生活在時間軸是單向的空間里,時間永遠不可能重來。但在人生中,我們大部分的普通人沒有辦法接受事實。什麼叫事實?事實就是不依賴於你的主觀願望而客觀存在的東西。對它來說,你喜歡,它存在;你不喜歡,它也存在。無論你是否喜歡,它會按照自己的規律存在。人如果能接受事實的話,你就獲得了一種平靜。為過去的事情後悔,就是不接受事實,對已經發生的事實不接受;對未來恐懼,就是對未來可能發生的對自己不利的事實不準備接受。不論今天在這個時間點上發生了什麼,是高興,是成功,是快樂還是痛苦,它都已經發生了,作為真正有智慧的人,你只能接受它。明天是好是壞,不論我們今天怎麼期盼,它都不會提前到來。如果我們今天百分之百地努力了,那我們儘可能接受明天會發生的一切。由此我們就消除了恐懼。 比如今天我在北大演講,受到北大同學的歡迎,這是一個事實;假如受到同學的反感,那也是一個事實,對我而言,不論是什麼我都準備接受。這樣我就獲得了一種平靜,我既不會討好同學,也不會迴避同學。而事實上,我壓根就沒想這些問題,我把我的注意力集中在當下。把未來交給上帝,把過去交給死神,只有現在屬於你。真正的接受事實的心態就叫做活在當下,活在此時此刻,這樣的話,你就會活在平靜里,你就獲得了永恆。 2.為好事祝福的心態大部分的普通人都是為壞事叫好的心態。《魔鬼辭典》說:「什麼叫幸福呢?幸福就是看到鄰居家失火時的感受。」作為一個真正的成功者,當這個世界有好事發生的時候你應該真正地去祝福,對人類的終極命運懷著深切的關懷。當你為好事祝福的心態始終佔據你的大腦,你的大腦會搜尋好的事情,你就會發現好的機會。當你成天在為幸災樂禍而高興時,你總是從負面來獲取惡意的快感,你的目光著眼點始終盯在社會的負面上,這樣的話,你是一個小人物的心態。所以如果我們能培植起一種為好事而祝福的心態,這樣你的心胸會徹底打開,你的大腦敏感度會打開,你會發現更多的機會。 美國有個著名的影星,一次有個衣著破舊的女人哭著對她說:「我的兒子約翰12歲了,住在醫院裡,急需3000美元的手術費,如果交不上這筆費用的話,他明天就會死。」這個影星立刻就拿了3000美金給這個女人。第二天她的經紀人告訴她:「告訴你一個不幸的消息,昨天那個女人是個騙子,根本就沒有12歲的約翰住院那碼事。」這個影星說:「這不是一件好事嗎?沒有一個小男孩面臨死亡這不是一件好事嗎?」當你的人生達到一定境界時,你也會有這種為好事祝福的心態。 3.你好我也好的心態我好你就不好,你好我就不好,看到別人比你好,你就不高興,這是一般人的心態。實際上這裡有一個深層次的原理,叫自我價值保全。自我價值是你在你自己心中有價值的程度。如果你的自我價值是百分之百的話,你就會有一種心態去承認別人的價值。因為這時你完全接納了自己,就不會去跟別人比較,不再去跟人比錢、比權力、比學問,這樣你就會看到別人的優點,達到你好我也好的狀態。 4.期待好事發生的心態很多中國人都有貧窮意識,都有失敗意識,當一件事情來臨的時候,總是先想到失敗和貧窮。如果你想成為一個真正的成功者,你在內心中要持續地期待好的事情發生,當你持續地期待的時候,最後你的潛意識會接到信息,大腦的敏感度會打開,你會看到把事情做成功的機會,最後你會把事情做成功。這在目前的心理學、神經語言學上已經完全可以證明。威廉·詹姆斯說了一個非常深刻的道理:「我們這代人最偉大的心理學上的發現莫過於我們可以藉由改變我們內在的世界而達到改變我們外在的世界。」 5.開放寬容的心態這一點上我認為北大在中國的教育界是不可多得地有這樣一種開放寬容的氛圍。實際上文明就始自於寬容。寬容意味著在理性的天平上認識到真理是多元的,看到事物的原因是複雜多樣的,而事物的結果也是有多種可能的;寬容意味著在感情的世界裡我們不再以自己的價值觀來衡量別人的行為;寬容意味著面對我們不懂的未知事物,所採取的一種容忍和探索的心態;寬容意味著,我們看到了世界的不完美,但並不影響我們享受世界上美好的事物。對於一個個人而言,寬容是一種升華的美德;對於一個民族和國家來說,寬容是其文明程度的標誌。 6.積極樂觀的心態在這個世界上,如果你有積極的心態,也就是說完全按照正面去體會這個世界,從積極的角度去看待這個世界,看待你的民族和國家,看待你的生活,那麼你就生活在這樣一個世界裡,你會看到這個世界人人都是那麼友好,這個世界充滿愛,生活中到處充滿機會;反之,如果你懷有消極的心態,也就是說,你完全按著負面去體會這個世界,從消極的角度去看待這個世界,去看待你生活中的一切,你就會看到這個世界人人都面目可憎,這個世界到處充滿著醜惡、骯髒和仇恨,生活不過是一個痛苦的掙扎過程,人生中一切都沒有意義。因此,不論你認為人是善的還是你認為人是惡的,你都對;不論你認為生活是美好的還是醜惡的,你都對。正像美國哲學家艾默生所說:「每個人所看到的世界都是經過其大腦過濾的世界。」具有積極的心態,讓你能夠享受生活並發現事業機會,進而取得人生和事業的成功。 7.主動進取的心態今天市場環境下所需要的是自己去主動發現貢獻社會的機會的人。中國進入市場經濟,我們面對的是一個根本生存方式變革的時代。我們過去生活在金字塔式的社會結構下,我們是一個按照權力推動的由上至下運行的社會,在這種社會下,我們每個人都內化到我們人格上形成了被動、等待、聽話、封閉、內斂、彼此之間互相防範等等人格模式。今天是一個市場經濟的社會結構,是一個平面開放的生存結構,要求每一個生活在其中的人主動去尋找機會,去貢獻社會,然後透過交換法則即市場法則去獲得你所應該得到的物質生活資料。市場是按照等價原則付費的,你只有為社會付出了相應的價值,社會才會給你金錢、權力、地位等回報。所以在這種環境下,如果你沒有主動進取的精神,你認為你很有學問,很有水平,等待有人來請你,等待有人來重用你,那你是大錯特錯了。在今天,如果你大喊:「難道國家不重視我們這種人才嗎?」那你要檢查一下你的大腦是否出了毛病。你要記住:「在市場法則上,人才是自己凸現的,沒有人會說你是人才。」當你找到了貢獻社會的獨特領域和機會,並且做出了應有的貢獻,社會自然而然地會把你當作人才。 最後,祝願北大的同學在未來的人生道路上大展宏圖,為國家為民族做出應有的貢獻!
推薦閱讀:

才華平庸的人怎樣成功?
圖薦:成功靠命,做官靠運,安寧靠守
從馬雲的八字命理,看馬云為什麼能夠成功?
成長的這些年,你有哪些感觸,總結了些什麼經驗?
為成功包裝自己 不打無準備之仗~~

TAG:心理 | 溝通 | 成功 | 有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