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評:在複雜與深刻中尋找虛擬的真實
編者按: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第29次中國互聯網路發展情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1年12月底,我國網民總數達到5.13億。新春伊始,《人民網評》欄目推出「聚焦網路心態」系列評論,從網路心態與現實心態、撲滅網路謠言、網路圍觀「hold住」、向善的網路力量、涵養良性網路心態等五個方面,與您共同探討在「5億網民」時代,我們如何在嘈雜的網路聲音之下平和、理性地思考,如何以更加成熟的心態打造一個健康向上的虛擬社區,如何通過改善網路輿論生態為現實社會提供奮發進取的養分。龍年大吉!助力中華復興,期待每個網民都能盡自己的一份責任!
當網路新聞後動輒出現上千條跟帖,當140字的微博每每被轉發過萬,我們不能不承認,無論是點擊、圍觀還是發言,每種網路行為背後都有著複雜而深刻的心態。無論是貶義較濃的偏激、非理性,還是稍顯中性的焦慮、不成熟,種種概括,面對這樣一個複雜而深刻的存在,都難免膚淺。
在很大程度上,網路心態是現實心態的蔓延、集中、放大的呈現。無論是聚集、放大還是畸變,網路心態的主體都是網民。電腦也好、手機也罷,每一個網路終端的屏幕後面,都不是虛擬世界中的電子信息,而是如你我一樣的普通人。虛擬的符號是現實的載體,網路心態也正是成千上萬網路使用者的心態。那些分散在現實中的情緒,通過留言、評論、轉發等在網路中留下痕迹、慢慢積聚成「情緒潮流」。這樣的情緒潮流,如同蚌中之珠,總是附著在那些異常的、極端的點上,使得網路中「沉默的螺旋」更為巨大。而同時,網路壓平了時間和空間,讓情緒潮流快速爆發、範圍擴大。正因此,網路心態往往給人負面的印象,甚至網民自己也難免受這樣的成見影響。有一項關於中國網民心態成熟度的調查顯示,近七成網友認為網民心態「不太成熟」。
雖然也有「賈君鵬事件」這樣發端於網路也終止於網路的事件,但畢竟是少數。更多的網路心態源於事件現實的激發,映照著可感可觸可聞可見的社會現實。對李剛之子李啟銘、李雙江之子李天一的種種冷嘲熱諷之後,是社會板結、階層固化的焦慮;曬工資、曬福利、曬消費……曬出的是對物價高企、生活不易的艱辛;而網上層出不窮的段子,正與前網路時代口耳相傳的種種民謠類似,折射出現實的邏輯。也正因此,網路心態往往呈現出一種「否定的邏輯」。面對現實中的「蟻族」「蝸居」,面對買房難、上學難、看病難,面對少數幹部的貪污腐敗、一些地方的暗箱操作,無法找到現實的認同,就只能從「反對」中去尋找。說到底,否定總是比建構容易。
雖然是以虛擬的網路世界為載體,但網路心態卻有著巨大的現實力量。從「全民打虎」的華南虎事件肇始,到因天價煙而倒掉的周久耕,再到郭美美激起的慈善風波,虛擬世界的現實心態,早已經衝出網路,持續改變著現實。從中東北非事件中推特網的影響力,到英國街頭騷亂時臉譜網的催化力,甚至在世界範圍內,網路都傳遞著它心態的強力波動。
轉發、評論成為一個又一個公共事件發展的「推手」,「圍觀」成為一種改變社會生態的力量。在這樣的情況下,社會管理者理應重視網路心態,因為這就是現實的虛擬載體。諸多事例早已說明,只有解決了現實中的問題,才能理順網路的情緒。當焦慮感蔓延、不信任滋長,當偏激的叫罵戰勝理性的碰撞,「堵」和「疏」都只是權宜之計。「清如許」的荷花,需要的是源頭活水的滋養。另一方面,作為網路心態的形塑者,網友們也同樣需要成熟起來。認識到網路是一個公共空間,網民同樣是公民。以理性、建設性的心態,促成網路乃至社會的和諧、健康發展,同樣是每個網民應有的義務和責任。
「培育奮發進取、理性平和、開放包容的社會心態」,這是中國在新一個五年發展段中提出的心理坐標。這樣一種理想狀態下的社會心態,必然包含影響力越來越大的網路心態。當網路心態與社會心態的邊界漸漸模糊,社會管理者理應更切實地了解網路、更開放地對待網路,理應看到深刻而複雜的網路心態背後,那已然存在、從未消退的真實。
推薦閱讀:
※人民總理周恩來罕見照 1
※姜明安:人民如果不擁護和信仰 憲法只能是一張紙
※如何看待紫光閣微博2月10日關於文藝工作的言論?
※全市行業性專業人民調解委員會建設情況調研報告
※人民網—重讀《甲申三百年祭》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