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20所名校校訓「大有來頭」!
比如清華大學校訓是「自強不息 厚德載物」、中國人民大學校訓是「實事求是」、武漢大學校訓是「自強 弘毅 求是 拓新」……你知道這些校訓源自哪裡嗎?它們可大有來頭,不信來瞧瞧。(文章來源於微信公眾賬號微言教育 ID:jybxwb)
清華大學
自強不息 厚德載物
出自《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意謂:天(即自然)的運動剛強勁健,相應於此,君子應剛毅堅卓,奮發圖強;大地的氣勢厚實和順,君子應增厚美德,容載萬物。
中國人民大學實事求是
出於《漢書·河間獻王劉德》,文中說劉德「修古好學,實事求是」。後來唐代學者顏師古將此詞解釋為「務得事務,每求真是也」,即把它引申為一種值得提倡的務實求真的學風。
中國農業大學
解民生之多艱 育天下之英才
「解民生之多艱」是由愛國詩人屈原《離騷》中「哀民生之多艱」衍生而來。
「育天下之英才」是對《孟子·盡心上》「得天下之英才而教育之」的現代表達。
北京郵電大學
厚德 博學 敬業 樂群
「厚德」語出《易經》:「坤厚載物,德合無疆」,即大地因寬廣深厚而能承載萬物,故能以好的品行造福萬物而無所不包容。
「博學」語出《禮記》:「儒有博學而不窮,篤行而不倦」,即學者應該學無止境,鍥而不捨。
「敬業」與「樂群」出自《禮記》:「三年視敬業樂群」,即第三年就要考查學生是否能夠潛心學習、融入群體。
中國政法大學厚德 明法 格物 致公
「厚德」源自《易經》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意在培養師生優良的公民道德、職業道德、政治道德,增厚美德,容載萬物。
「明法」取自《管子·明法》,意求師生學法、懂法、守法、護法、用法,以法治天下、建設法治中國為己任。
「格物」出自《禮記·大學》的「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後知至」,意促師生實事求是,求真務實,養成科學的思維和理性。
「致公」取法於《禮記·禮運》的「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此處「致」從「至」,「致公」也為「至公」,出自《管子·形勢解》的「風雨至公而無私,所行無常鄉」。意為師生要堅持和弘揚公平正義的價值觀,要有仁愛親民,獻身公益,服務公眾的社會責任感。
北京中醫藥大學勤求博採 厚德濟生
「勤求博採」:語出醫聖張仲景《傷寒雜病論·原序》:「勤求古訓,博採眾方。」現用以表示師生要做到勤奮研求,廣博採搜,匯通中西,學貫古今。此4字集中講治學態度和治學方法。
「厚德濟生」:厚德,語出《易·坤卦》:「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厚德濟生四字合而表示師生要寬厚仁愛,品德高尚,以仁術普濟蒼生,全面服務社會。此4字主要講品德修養、做人、做事。
南開大學
允公允能 日新月異
源於《詩經·魯頌》中「允文允武」及《禮記·大學》中「湯之盤銘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允公允能」意即「既有公德,又有能力」,以培養學生「愛國愛群之公德,與服務社會之能力」。「日新月異」意即與時俱進,每天每月都要有所創新和發展。
復旦大學博學而篤志 切問而近思
校訓出自《論語·子張》,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意旨為學以博雅為精要,志向唯篤定而堅韌,「切問者,切問於己所學未悟之事,不濫問也;近思者,思己所未能及之事,不遠思也。」
上海外國語大學
格高志遠 學貫中外
「格高志遠」出自《禮記·緇衣》中「言有物而行有格也,是以生則不可奪志,死則不可奪名」,以及(南梁)蕭統編著的《文選》「氣高志遠,似若無敵。」
「學貫中外」源於「學貫中西」,以「外」代替「西」,無論在地理上,還是在文化上都具有更大的包融性。
南京大學
誠樸雄偉 勵學敦行
「誠樸雄偉」原是中央大學時期的校訓,「勵學敦行」是從中國古代前賢名句中選取而來。「勵學」二字在古文中常有出現,宋真宗寫過一首名為《勵學篇》的詩,勸勉人勤奮學習。「敦行」見於《禮記·曲禮上》:「博聞強識而讓,敦善行而不怠,謂之君子。」
東南大學止於至善
此訓典出《禮記·大學》,此篇開篇即說:「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本意為要通過道德修養而達到並保持人類最高的善。作為校訓的「止於至善」新的含義是:完善自我,關愛他者,追求至善,保持卓越。
江南大學篤學尚行 止於至善
篤,有篤實、篤厚、真誠之義。《論語·泰伯》中有「君子篤於親,則民興於仁。」篤學,勤學。強調要以求真務實的態度做學問,反對虛假與浮躁之風。
尚行,提倡實際行動,尊崇實踐。孔子提倡「訥於言,而敏於行。」北宋易學家邵雍《皇極經世書·觀物篇》中有「尚行,則篤實之風行焉。」強調不但要在認識上有所提高,而且要身體力行。「篤學尚行」,強調的就是知行合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止於至善」,出自《禮記·大學》開首句「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止於至善。」強調通過不斷進取,達到善的最高境界。
廈門大學
自強不息 止於至善
「自強不息」指自覺地積極向上、奮發圖強、永不懈怠。最早見於《周易·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止於至善」指通過不懈的努力,以臻盡善盡美而後才停止,也就是說不達到十分完美的境界絕不停止自己的努力。語出《禮記·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山東大學學無止境 氣有浩然
「學無止境」可以參考清人方東樹《昭昧詹言·通論五古》:「學無止境,道無終極。」此處的「學」,不僅僅是指知識和技能的追求,更包含了道德情操和精神境界的追求。
「氣有浩然」出自《孟子·公孫丑》:「我知言,我善養吾浩然之氣。」所謂浩然之氣,就是大義大德造就的一身正氣,體現了孟子所指的「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尚品格。
武漢大學自強 弘毅 求是 拓新
「自強」語出《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意為自尊自重,不斷自力圖強,奮發向上。
「弘毅」出自《論語》「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一語。意謂抱負遠大,堅強剛毅。
「求是」即為博學求知,努力探索規律,追求真理。語出《漢書》「修學好古,實事求是」。
「拓新」,意為開拓、創新,不斷進取。
華中科技大學明德厚學 求是創新
「明德」意為彰明倫理,完善品德。語出《禮記》:「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厚學」意為崇尚知識,學問淵博。出自《易經》:「坤厚載物」。
「求是」意為追求真理,發現規律。語出《漢書》:「實事求是」。
「創新」意為與時俱進,追求新高。語出《大學》:「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中山大學
博學 審問 慎思 明辨 篤行
十字訓詞原文出自儒家經書《禮·中庸》。《中庸》第二十章說:「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按《中庸》原意是指人具有「誠」之本性,只要按「至誠」之本性從事修身,透過學、問、思、辨、行五個環節,便可以把自己修養成「君子」。
華南理工大學博學慎思 明辨篤行
源自《禮記·中庸》中的「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意即學問、思辨、行動,就是要廣博地學習,詳細地求教,慎重地思考,明白地辨別,切實地履行。
西南大學含弘光大 繼往開來
「含弘光大」,語出《周易》第二章《坤》:「坤厚載物,德合無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所謂「含弘光大」,含是無所不包,弘是無所不有,光是無所不著,大是無所不被。
「繼往開來」,語出宋代朱熹《朱子全書·周子書》:「所以繼往聖,開來學,而大有功於斯世也。」繼承前人的事業,開闢未來的道路。
「含弘光大,繼往開來」,即是「包含弘厚,光著盛大,承前啟後,開拓創新」之意。
陝西師範大學厚德 積學 勵志 敦行
「厚德」一詞語出《周易·坤卦》:「《象》曰: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意為大地具有廣厚之德,所以無所不載。
「積學」一詞見《文心雕龍·神思》:「積學以儲寶,酌理以富才。」意為積累學問。
「勵志」一詞見漢班固《白虎通·諫諍》:「勵志忘生,為君不避喪生。」意為奮志,集中心思致力於某種事業。
「敦行」一詞始見於《禮記·曲禮》:「博聞強識而讓,敦善行而不殆,謂之君子。」「敦」是敦促、勉勵的意思,「敦行」就是勉力去做,強調動手的能力、實踐的作風和對道德的踐履。
推薦閱讀:
※為什麼名校不收差生並將其教育成人才?
※三本生考985、211複試會受歧視嗎?
※今年(2017年)是密歇根安娜堡大學建校200周年,你有什麼想對她說的?
※東南大學的實力為什麼和國內大學的排名和名氣如此不相符?
※名校到底意味著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