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學習的常用方法

研究性學習的常用方法

研究性學習的內容涉及到方方面面,有自然科學方面的,也有社會科學方面的,或者既包括自然科學又涉及社會科學範疇的。因此,採用的研究方法也會有多種多樣,不能機械地認為,一個課題中只能用一種方法。也許;在課題中某個問題上你用這一方法,而在解決課題中另一個問題時,你採用其他的方法。總之,在研究的過程中你要選擇適合自己課題的研究方法,才能進行實質性的研究。

  長期以來,人們在生產實踐和社會實踐中創立了許許多多的研究方法。如觀察研究法、實驗研究法、文獻研究法、調查研究法、預測研究法、溯因研究法、內容分析法等。這裡我們介紹幾種常用的研究方法,即觀察研究、實驗研究、文獻研究、調查研究等方法。

一、觀察研究法:

所謂觀察研究指的是人們通過感官,有目的、有計劃地考察某現象的研究方法。它可以便你與觀察對象直接聯繫,可以帶上你的感性認知和感情色彩,多次重複地進行詳細觀察,達到收集資料的可靠性。這是一種非常簡便易行而可靠地獲得資料的一種常用方法如,美國著名的社會人類學家摩爾根在《古代社會》、《人類家庭的血親和姻親制度》等書的寫作時,都採用了觀察法而獲得了可靠的資料。現在西方一些社會學家為了蒐集社會底層和黑社會的情況,往往採用觀察法,深入到一些小社會中,參與該群體的社會生活,取得信任,以便瞭解其中的真實的內幕,收集到第一手可靠的資料。

二、實驗研究法:

一提起實驗研究法,人們總把它想成是有關研究自然科學的方法。實際上,實驗研究法最初確是用於自然科學上。最古老的實驗,就是古希臘阿基米德的"揭開王冠之迷"的實驗。但近代以來,實驗研究法也逐漸被用於社會科學的研究上。

  所謂實驗研究法,是針對某一問題,根據一定的理論或假設進行有計劃的實踐,從而得出一定的科學結論的方法。為了進一步闡明實驗研究法的真正,我們需要搞清假設、常數和變數的概念。

1.什麼是假設

  你研究的問題一旦明確被界定後,就應建立研究假設。所謂研究假設,就是根據一定的觀察事實和科學知識,對研究的問題提出假定性的看法和說明。其實,研究假設也就是研究問題的暫時答案。因為你通過對周圍事物的觀察後,會產生一些疑問,進而對這些疑問進行思考,你會根據自己的理解,或查閱有關資料,或請教有關人員,然後提出假設,對你的疑問作一種臨時性的回答;假設與定理或結論本沒有很大區別,只不過假設是有待證實的定理或結論,定理或結論是已經證實的假設。二者只有程度上的差異,沒有性質上的區別。

  假設是剛開始研究問題時的看法,具有一定的猜測性和假定性,但假設要有一定的科學依據,有一定的事實或理論根據,假設不是憑空的瞎想,它和神話、幻想、迷信有原則的區別。一個科學假設,必須能被實驗所驗證的.如當打開開關燈不亮時,可能有幾種假設:①停電;②插座接觸不良;②保險絲燒斷了;④燈泡燒壞了。這些假設的每一種都是可以直接檢驗的。

  

假設的形成要靠科學知識。在科學發展中,對同一問題的研究可以出現兩種甚至多種不同的假設。這是由於假設所依據的事實材料和科學知識有限或不同,必然會得出不同的假設。中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的科學理論和科學知識,這對於你的研究假設的形成有了一定的科學知識作為基礎,但有些知識你還需要去查閱一些資料或向教師、專家諮詢才能得到,要知道在查閱資料和請教有關人員的過程中,也是一個擴大知識面的很好的學習機會呢。

  

在科學研究中,我們常用實驗驗證某一假設。在實驗過程中,常常需要涉及兩個概念--常數和變數。

2.什麼是常數?

  在某一數學或自然科學問題討論過程中(或在某些條件下)保持不變的量就是常數。例如,圓周率3.14l59,自然對數的底e2.71828,它們都是常數。

  在社會科學研究中,常數是指研究課題中所有個體都具有的特徵和條件。如比較兩種不同教學方法對五年級學生學習成績效果的研究中,年級水準就是一個常數,因為五年級這一特徵對每一個個體都是相同的,它是研究課程中不變的條件。

3.什麼是變數?

  變數一般指研究者操縱、控制或觀察的條件或特徵。變數也稱"變數"。在數學或自然科學問題的討論中,可以取不同數值的量。如物體運動所經過的距離就是一個變數。在社會科學研究中,變數指不同的個體具有不同的價值或條件的特徵。如研究兩種不同教學方法對五年級學生成績的影響中,每個學生的分數就是一個變數。

  變數的種類有很多,常見的有自變數和因變數。自變數和因變數這兩個名詞是從數學引用過來的。在數學中,y=/(z)這一方程式中的2是自變數,y是變數。因變數是隨著自變數的改變而改變的。例如,指示劑顏色的變化是隨著溶液的酸鹼性的變化而變化當溶液至酸性時,酚酞指示劑呈無色;當溶液呈鹼性時,酚酞指示劑呈紅色;因此溶液的酸鹼性是自變數,而酚指示劑的顏色變化是因變數。

  在社會科學研究中,自變數常常是一個分類變數。例如,研究者要研究不同教學方法對學習成績的影響,是必須先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然後再測量比較學生的學習成績的改變。在此例中,不同的教學法是自變數,而學生的學習成績就是因變數。這裡,自量是居於因的地位,因變數是居於果的地位。

  讓我們先來看一看甲、乙兩名學生所進行的工作。

  甲、乙兩名學生為了回"楓樹的葉子為什麼在秋會變色?"這個問題而分別進行了下列工作。

  分析季節變化會使楓樹的外環境發生哪些方面的變化。結論是:溫度、日照時間會隨著季節變化而變化。天溫度最高,冬天溫度最低;夏天日照時間最長,冬天日照時間最短。

提出假設:

A:楓葉變色可能與溫度有關。

B:楓葉變色可能與日照時間有關。

C:楓葉變色可能與溫度和日照時間這兩個因素都有關。

  甲學生的工作:

  全年觀察楓葉的顏色變化,可以選定一棵樹,也可以選定許多樹。每天收集一片楓葉,然後記下當天的溫度、白天時間的長短和楓葉的顏色。為了收集一套數據,他必須等一個全年。為了重複這一結果,他又必須等一個全年。

  他的結論只能是:楓葉在秋天這個季節顏色轉紅,此時溫度範圍在10一14℃,日照時間平均為l0小時。

  通過這種觀察,他不能分清究竟是溫度還是日照時間在起作用,或二者均在起作用。因為溫度和日照時間這兩個影響因素同時在發生變化。

  如果能控制日照時間,而僅僅讓溫度變化;或控制溫度,僅僅讓日照時間變化,進而觀察結果,那麼,你就能斷定究竟是溫度影響了楓葉的顏色,還是日照時間影響了楓葉的顏色;或者溫度和日照時間都對楓葉顏色有影響,還是二者均沒有影響。

  那麼,如何來控制溫度呢?這就是乙學生接下來進行的工作。

乙學生的工作:

  設計將溫度調節到秋天的溫度。

  把一棵小楓樹種在一個花盆裡並放入生長溫室。儘管是夏天,室外溫度很高,仍舊可以把生長溫室調節到秋天的溫度,白天約14℃,夜晚約3℃。

  設計對比實驗:

  如果確實看到了葉子顏色的變化,就能確定僅靠溫度的變化便能使葉子發生變化嗎?畢競實驗室中的樹和外界的樹還是有差別的,實驗中的楓樹葉子的變紅是不是因為它生長在小的花盆中所引起的呢?是不是因為自然光和溫室中的光不一樣而引起的呢?

  這種不確定性表明必須設計一些更複雜些的實驗,至少應該種兩棵樹。應該選擇相似的樹,且花盆的大小應該保持一致,把它們放置在相同的溫室中,在同一時間澆水。然後,再做這樣一個實驗,一個保持在正常的夏季溫度(22℃),而另一個的溫度調節到秋天的溫度(14℃)。

  乙學生的工作與甲學生的工作有著本質的區別--他注重對影響因素的控制。他所有的實驗設計都圍繞著這樣一個中心進行:控制其他影響因素,只讓一個影響因素變化,從而確定是否是該影響因素在起作用。這種實驗我們就把它稱為"受控實驗"。

  乙學生的受控實驗設計就是溫室A和溫室B的設計。

  受控實驗是自然科學研究中廣泛採用的一種研究方法。正是因為有了受控實驗,科學才得以突飛猛進的發展。

  受控實驗的優點在於影響因素是可以被嚴格控制的,人們可以按照自己的設想去改變條件,探索事物的發展規律。這種控制使得實驗可以重複進行、反覆驗證,從而保證了實驗結果不是出於某種巧合而得。

  表4-l及圖4-1是乙學生的實驗記錄和數據分析。他記下了這2l天中,不同條件下每一棵樹上綠葉的數量。

  結論:低溫不是顏色變化的唯一影響因素,因為在高溫情況下,樹葉仍舊變色。

  這個結論證明甲、乙兩學生先前的假設是錯誤的,這時候必須重新建立新的假設。在科學上否定原先假設,建立新的假設是常有的事,因為許多有關自然界的猜想都被證明是不正確的。但這同時也是科學向前發展的一種方法,因為它指出了進一步實驗的方向。例如,如果兩種樹上的葉子都沒有改變顏色的話,那就可能說明溫度與樹葉的顏色是無關的。或許楓葉變紅與白天的時間長短有關,或許與降雨量有關,或許與風的強度有關……這種新的假設又引發了進一步的另一方面的受控實驗。經過研究,科學家現在知道,低溫和白天時間的長短這兩個因素同時影響著楓葉顏色的變化。除此以外,許多科學家認為,楓樹本身的生物鐘也影響著楓葉顏色的變化。但是生物鐘是如何影響楓葉顏色的?是什麼樣的化學物質觸發了生物鐘的工作?至今人們還無法給予解答。如果你把生物作為你今後的專業方向,或許你將再一次考慮這一問題。

  觀察研究法和實驗研究法經常合在一起使用,有人稱它們為科學研究法。首先是先進行觀察,形成假設後,設計實驗方案進行實驗,最後得出結論。

三、文獻研究法:

長期以來,人類將自身總結的經驗、知識,用文字、圖形、符號、聲頻和視頻等手段記錄下來,這就是文獻。顧名思義,文獻研究法就是對文獻進行查閱、分析、整理,從而找出事物本質屬性的一種研究方法。

  當你確定了研究課題後,一開始總要對文獻資料進行查閱的,這就是說,文獻研究法對於一般的研究工作都是適用的,它通過對各種文獻資料進行比較分析,研究發現事物的內在聯繫和內在規律性。作為一種研究方法,文獻研究法當然也可以作為一種單獨的研究方法,通過對文獻的分析,使你獲得對事物及現象的正確認識。

1.研究文獻資料,必須先佔有文獻資料.在清代乾隆嘉慶年間(1736一1820年),許多文人學者興起了以研究古代文獻為主要內容的考據熱潮。這些學者用訓詁、校勘和資料的收集整理,根據事實的考核、例證的歸納,提供了新的可信的材料和結論。清代興起的這種考據之學,後人稱之為考據學派或乾嘉學派。由此可見,對歷史文獻進行科學研究,在我國是古已有之,而且經過許多學者的努力,達到了相當規模並取得了明顯的成就。在這裡,絲毫沒有引導當代中學生致力於考據之學的意思,但是必須指出,要對文獻資料進行研究,尤其是經過了20世紀,世界整個科學水準已經取得長足進步的今天,要研究文獻資料,你首先必須佔有文獻資料。這是確定無疑的。那麼,當代中學生在完成研究型課程的學習,在實施某一課題或項目研究時,又應該怎樣去佔有文獻資料呢?下面只是提供一些比較原則的方法。

(1)要具有一定的語言文字閱讀能力

  你要對文獻資料進行研究,第一關首先要能讀懂它。只有讀懂它,才能理解它,進而發現它的特點或者不足。這就必須具備相當的語言文字閱讀能力,具有一定的相關專業知識才能辦到。如果你的研究對象涉及到我國的歷史文獻,那麼,你對古代漢語就必須下一番功夫,以便掃除閱讀古藉的障礙。如果你閱讀研究中要收集參閱各種外國文獻,那你對第一、第二外語必然要有所掌握。

(2)關於閱讀方法

  說到文獻資料的閱讀方法,關鍵的問題是決定於你選定的是什麼研究課題,閱讀應完全服從於完成研究課題的要求。一般來說,閱讀範圍應當圍繞完成既定研究課題為目標。這當然並不與平時同學們的廣泛閱讀相悖。古人說"厚積薄發",就是說只有有了廣泛而紮實的知識積累,才能對某一方面的問題有可能發表深刻而獨到的見解。為了使中學生能比較有效地完成確定的研究課題,在如何閱讀文獻資料方面,有三種方法可供參考。

  第一種方法叫做"遠粗近細"。當你圍繞研究課題集中收集了許多文獻資料以後,不妨先把手頭掌握的文獻資料,按照其出版年代的先後,略作排列。離課題研究主題年代比較久遠的文獻資料,一般可用粗讀或略讀的方法閱讀,只求知其大概,並視需要隨時做好摘錄或筆記。對於有關研究課題內容的近期文獻資料,則應該儘可能較為詳盡細緻地閱讀,同時也要從實際出發,做好文摘卡片。對某些資料,可用剪報或複印的方法,分門別類裝訂成冊,以備進一步作深入研究時便於查考。

  第二種方法是"整理要目索引,製作文摘卡片"。為了便於對研究課題進一步作深入研究,同時也為撰寫論文準備材料,在閱讀有關文獻資料的同時要做有心人,一是要整理要目索引。所謂要目索引,就是把與研究課題有關的文獻資料中涉及的內容,或按照原文題目(或觀點)可自行概括組織文字,編成索引。所謂索引,就是要做到是什麼問題,什麼材料,什麼觀點,在什麼文獻資料上的哪一章節,甚至哪一部著作的第幾頁,都應做到一目瞭然,檢索時伸手可得,毫不費力。

  文摘卡片與要目索引相比較,文摘卡片更有其檢索快捷方便的特點。當然,製作文摘卡片,平時一面閱讀,一面思考,一面摘錄,投入的精力和時間是相當多的,下麵介紹一種通用的文摘卡片,見附樣。

  文摘卡片在文化用品商店有售。如果自行製作,講卡片設置摘目按照實際需要進行調整。值得提醒的是,製作卡片應當以摘目齊全、使用方便、檢索快捷為目的。

  第三是"發現問題,分析研究,提出見解"。在廣泛閱讀或者按研究課題進行文獻資料篩選過程中,由於各種資料形成的年代不同,作者的素養見解不同,往往可以發現對同一問題,各有各的理解,各有不盡相同的詮釋,促使你對這一問題有所思考,從而對它進行分析研究,探索奧秘,提出自己的見解。

  約2500年前,趙國有一個名叫公孫龍的哲學家,是當時有名的"辯者之徒"。他曾經提出一個有名的"名辯命題"叫做"白馬非馬"。公孫龍認為"白"是命"色"的,"馬"是命"形"的。"形"和"色"各不相干,因此"白馬"就是"白馬",不能說"白馬是馬",只能說"白馬非馬"。讀到這個中國哲學史上的有名論題,不知你會產生怎樣的想法。你是支持公孫龍的觀點,還是反對他的觀點?無論是支持還是反對,你能不能找一些相關的文獻資料,閱讀研究之後,形成一篇具有說服力的文章呢?

  這個"白馬非馬"的思辯論題,公孫龍看到了"馬"和"白馬"兩個概念的差異,即發現了一般和個別的差異。這一發現,對古代邏輯思想發展有一定貢獻。但是,公孫龍過分誇大了這種差異,沒有認識到一般和個別的辯證關係,因而得出了違反客觀事實的結論。

  "白馬非馬"這個論辯實例,在歷史上經過了許多學者的反覆論證,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只是到了近代,辯證唯物主義知識得到普及的時候,終於得出了正確結論。然而,在紛繁複雜的社會中,在諸多科學領域裡,有許許多多自然科學或者社會科學的命題,作為一名中學生,也不是一經接觸,就能透過現象,把握其本質,能夠遊刃有餘,駕馭自如,輕而易舉地解決問題的。我們應當看到,在科學研究道路上攀登,到處是坎坷與艱險,隨時可以遇到難以攻克的堡壘。我們中學生在遇到類似情況的時候,千萬不能急躁,要沉著冷靜,努力做到不僅要敢於攀登,而且要善於攀登。面臨困難,首先還是要充分佔有材料,想方設法使自己的觀點逐步明朗和清晰起來,一旦觀點明確,就應當立即考慮和尋找能證明你觀點的有說服力的論據,不管正面的或者是反面的論據,多多益善,便於篩選,提高論證力度。與此同時,要考慮虛心向學者專家和老師請教。經常會有這種情況,自己苦苦研究思索了很長時間才得到一些進展,向有關教師請教,向學者專家請教,他們有時只用幾句話就一語中的,給你指點迷津,使你豁然開朗,問題也便迎刃而解了。

(3)蒐集文獻資料應注意的問題

  在蒐集文獻的過程中,你要注意以下三個問題。

一是要儘量蒐集新的文獻,因為新的文獻比舊的文獻資料更新,更全面、更可靠。

二是要注意蒐集第一手資料,因為第一手資料的準確性、可靠性要相對更高些;

三是要注意,不但要蒐集觀點一致的材料,也要學會蒐集觀點不一致的資料,這樣可以學會比較分析。

(4)羅列提綱,構思起草

  在對有關某一個專題的文獻資料進行了卓有成效的閱讀研究之後,一定會有所發現,形成了某些具有創新特點的想法。經過認真思考,應有把這些發現、創見形之於文字的衝動。這個時候,你首先應該把握這可貴的文思湧動期,把如何闡述這一問題的方方面面剖析明白,設想清楚,列出提綱,作為起草的綱目(也可說是據以起草的小標題)。例如,有名中學生在構思撰寫課題研究論文--《關於電腦與智慧的問題》時,他就擬出了以下十個提綱(即小標題):

A.電腦有智能嗎

B.智慧究竟是什麼

C.記憶方式

D.識別的三個層次

E.處理信息

F.價值觀

G.本能和內驅力

H.高級智能電腦的利弊

I.電腦距人腦有多遠

  如此構思,作者的確把論題所涉及到必須予以闡述清楚的諸多方面都考慮到了。作者不僅為弄清電腦與智慧問題進行了大量的文獻資料研究,而且還對智慧化電腦一旦發明而可能引起的許多深層次的社會問題作了富有前瞻性的探索,因而這篇課題研究論文是有相當理論水準和說服力的。

  當然,從羅列提綱到構思起草而形成文章直至最後定稿,隨著撰稿人對確定研究專題認識的不斷深化,對論文整體性要求的不斷提高,應當完全允許作者對所列提綱作反覆調整和修改,以逐步達到論文說明清晰、具體,論據充分有力,結構嚴謹完整的要求。

  中學生撰寫課題科研論文,是教育改革中湧現出來的富有創新意義的新事物。為了幫助中學生在進行這項研究撰寫實踐中少走彎路,順利獲得研究和寫作的成功。下面再提供兩點建議,供參考。

(1)引用文獻資料應簡要、確實,不可斷章取義

  這一章既然是介紹文獻資料的研究方法,那麼,一般來說,撰稿人就不可能離開已經佔有文獻資料的引用。引用文獻資料要註明出處,更要注意引文的簡要確實,更不可以捨棄引文的語言環境,截取其中部分內容來為你的論點服務,即所謂斷章取義,不揮手段,為我所用。這實際上是一個是否具有實事求是精神,尊重科學的文風問題。當然,為了方便讀者閱讀,也可以把某些歷史典藉的原文,化為帶有現代漢語表達特色的陳述方法加以敘述,但其原則是,應當忠於原著,不能走樣,更不能產生歧義。

(2)要講究邏輯推理,講辨證法,做到以理服人

  在查閱文獻資料開展課題研究時,你可能想不出合適的研究方法來進行工作,因而思路混亂,對佔有的文獻資料無法歸納整理,無法分析其中矛盾,以致無從發現問題。或者,即使發現了一些問題,推理的結論顯得牽強附會,缺少說服力。這種現象究其根本原因,極可能是該學生缺少邏輯思維和辯證思維的能力,或者可能缺少必要的研究手段,因而缺乏綜合分析能力。如果面臨這種處境,更應沉著冷靜,把遇到的情況向指導老師或相知同學提出來,共同探討問題產生的癥結所在。一經討論,互相啟發,茅塞頓開,柳暗花明的情況也是常有發生的。總之,既然已在進行著課題的研究工作,一定要在研究的全過程中用邏輯思維的辯證方法,千方百計做到論據確鑿,論證有力,以理服人。

四、調查研究法:

為了研究一些現實問題,可以採用調查研究的方法。調查研究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地去瞭解一些實際情況,藉以發現存在的問題、探索一定規律而採取的研究方法。遠在奴隸社會時期,人們就已經開始使用這種方法調查人口與農業生產了。在我國"調查研究"最早見於《管子問篇》所載的有關調查國家資源的文獻。

  調查研究常作為社會科學的研究方法。如作社會調查研究就是有意識、有目的地探索社會未知領域的認識活動。如果想研究一下目前我國教育領域的應試教育情況,就可以採用調查研究的方法進行探索和研究。可以從應試教育的發展、教師在應試教育中的行為、學生對應試教育的反應,以及家教現象的盛行、應試教育對素質教育的影響等方面進行社會調查,以便摸清這一社會現實問題,提出你的改革措施。

  社會調查研究可以為研究課題提供第一手材料和數據,使我們不僅能瞭解現實問題,驗證假設,解決既定問題,還能發現新問題,所以,社會調查研究被廣泛應用著。但需要提醒的是,不是所有走出家門所做的調查都能稱得上是社會調查研究。有兩種情況就不能算社會調查研究:一是對個別人的特殊現象的調查,而不是對群體性的普遍現象的調查;二是只調查不研究也不能算社會調查研究。

調查研究的範疇

1.社會調查

  這是在研究性學習中,完成社會類課題研究的主要途徑。中學生社會調查的範圍極廣,可以包括社會的政治、經濟、教育、文化、軍事、科技等各個方面,大至有關國計民生的問題,如企業改革、教育改革、再就業問題等,小至學生的校服設計和利用問題,家教熱問題,學琴熱問題,均在調查研究範圍之內。

2.自然調查

  調查研究也是中學生研究性地學習自然科學的主要途徑,其範圍涵蓋一切自然科學研究領域。從具體調查內容看,主要分作兩類。一類是原生態自然調查,即對自然的生物現象、生態環境、天文地理等自然現象進行觀察調查;一類是科技領域的調查,即參與一定的科學實驗過程的調查研究,如為預測水泥28天抗壓強度值而進行的科研活動,為解決地方水質污染而進行的系列調查等。

調查研究的類別

  調查研究的基本類別有全面調查、抽樣調查和典型調查三種,在一個課題的調查過程中,這三類形式常常是兼用的。

1.全面調查

  全面調查要對所有的研究對象都加以調查。全面調查可以瞭解所調查事物的全面情況,為整體計劃提供可靠的依據。全面調查的特點是,調查資訊面廣,一般資料的獲取量多,它適應於對某一調查對象普遍現狀的摸底分析。但搞全面調查要花較大的人力物力,因此,在選題時一定要把題目的調查對象縮小到力所能及的範圍。課題實踐(1)《目前中學生校服的現狀調查》。這一課題即可以"全面調查法"實施,在全區中學普遍開展調查,從大量不同的資訊資料中分析綜合,獲取對於中學生校服的款式設計、學生評價和使用率等諸多現狀問題的比較全面的認識。

  課題實踐(2)《太陽黑子運動對上海地區氣候的影響》。為完成這一課題,需要對上海百年來的太陽黑子月平均值與地區降雨、氣溫、氣壓等的關係進行全面調查瞭解,甚至要獲取上海百年中每一天的氣象資料。

2.抽樣調查

  抽樣調查是從被調查的總體的全部單位元(個體)中,用科學的取樣法抽取一部分單位進行調查,並根據調查結果推斷或說明總體。抽樣調查以樣本代表總體,節省人力、財力和時間,使調查更深入、更具體。但抽樣調查時應注意,在抽樣之前,對總體的各種特徵應有全面的瞭解,並又控制其中無關緊要的特徵和因素,這樣才能使抽樣調查的資料能正確地代表總體。要順利地抽取具有代表性的樣本,首先要清楚界定研究的總體,然後才能確定樣本單位,至於樣本多少才算合適,一般要看總體的性質,抽樣的方法及推論所需的正確程度而確定,要儘可能抽取夠大的樣本,才能真正代表總體的特徵。

  常用的抽樣方法有隨機抽樣、分類抽樣、整體抽樣、有意抽樣等。

  隨機抽樣的方法是全憑機遇來抽樣,往往用抽籤的方式或《隨機數目表》方式,《隨機數目表》一般在統計學書本後面附有,可以用來幫助抽樣。

  分類抽樣是先把總體按一定的標準進行分類或分層,然後按類層抽取一定數目的對象。例如要調查中學生做家務勞動的時間,可以根據初、高中,男、女生等分類層進行抽樣。

  整體抽樣的做法是將總體按某種標準(如班級、地區)分為若干類,再在各類中抽取一個或幾個單位整體來作為樣本。單位元整體內的各個體,全部是研究對象。

  有意抽樣的方法是按一定的目的要求去抽選樣本。如在教師節期間,記者往往選幾位典型教師訪問,以代表全體教師,這就是有意抽樣的方法。

  以上的抽樣方法各有特色,各種方法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互相結合使用,這要看實際需要來決定了。

  課題實踐(3)《中學生校服的設計問題》。這一課題,範圍比課題(1)集中,即可抽取不同類型學校不同年級各一個班,實施抽樣調查,從而綜合出不同學校不同年級,不同性別、年齡段的中學生對校服設計問題的看法,以瞭解多數中學生理想中的校服形象。

  課題實踐(4)《上海徐匯區西南片河流狀況調查》。該課題實施中,對徐匯區的樣板河段東上澳塘(上海師範大學東至桂林路二號橋)河道進行抽樣調查。在此基礎上研究獲取的相關資料,包括石油類、揮發性酚、氨氮、5日生化需氧量等指標,由點及面作出分析,從而獲得對徐匯區西南片河流一般狀況的科學認識。

3.典型調查

  路等公交線路的設站、調度、運行、周轉狀況進行集中的調查,獲得上海公交有關線路安排重複,8路19路車子共用一個車站,許多車輛同時靠站所引起的交通混亂的確切數據,為"原因分析"作了充分準備。

調查研究的方法

1.首先確定調查對象

  當確定下研究課題又決定採用調查研究的方法後,首先做的工作是確定調查對象。根據調查對象,可以分為全面調查(或稱普查)和非全面調查。

  中學生開展調查研究活動,應當學習將傳統方式與現代手段結合起來綜合使用的方法。傳統的調查研究的方法有個別採訪,開調查會,上圖書館收集資料。現代手段增加了網上資訊檢索。

2.訪談調查

  個別採訪、開調查會,採用的是問答式、討論式,要同被調查者平等對話,採取虛心求教態度,並口問手記。這在全面調查和抽樣調查之後,選擇其中有代表性的個體,進行更加深入具體的調查,便是典型調查。其目的是,加強所獲資訊的準確度和所獲資料的可信度,確保調查結論的可靠無誤。

課題實踐(5)《上海市內交通堵塞原因的調查分析》。該課題實施過程,在一般調查的基礎上,曾對7l路、127種調查方法依然是獲取第一手原始資料最可靠、最直接的方法,尤其是學生確定的課題中有許多是與現實生活生產關係密切的課題,往往沒有太多的現存的資訊可供檢索,大量還需通過向社會作實際調查解決問題

3.問卷調查

  在調查研究中,發問卷的形式是最常用的一種收集資料的方法。它簡便易行、節省時間,所收集的材料也比較容易整理和統計。有時用無記名形式問卷,可以獲得訪問或開調查會所不容易獲得的某種有價值的資料。當然有時發出的問卷無法全部收回,會影響所給材料的代表性。為避免這種情況發生,我們要重視對問卷的設計。如果想比較順利地獲得真實可靠的資料,並使它易於整理和統計,就必須遵循一定原則:①問卷中的所有問題都應和研究的目的相符合,即題目應是研究問題和假設所要測量的變數;②問卷要清楚地說明問卷的重要性;③問題要簡明扼要,客觀,不能暗示答案;④整份答卷要儘可能簡短;⑤所問問題不能超出回答者的知識和能力範圍;⑥回答問題後的資料要易於列表說明和解釋。

  設計問卷首先要設計標題,標題要與研究目的相符。其次要寫問卷中的指導語,一般包括稱謂、研究目的、回答問題的要求,對有關問題的解釋,等等。最後要說明聯繫人、聯繫地址、電話號碼等。

  問卷設計好以後,還不能正式使用,需要先做試驗性調查,也就是小範圍的調查驗證問卷內容是否合理,好的保留,不好的淘汰或修改,這樣調查問卷表就會更科學可行了。

4.表格調查

  調查表是調查研究中用以對調查對象進行調查登記,並列有一系列調查項目的表格。如表4-l一表4-3所示

  調查表是獲得數據的方法,設計時一定要內容明確,按一定順序或邏輯排列。一般表的後面都附"填表說明"以便說明調查目的和填表要求。

  調查研究的具體方法還有很多,比如查閱有關資料、訪問調查對象、開調查會等等,這些方法都有不同特色,可以根據研究課題的需要,互相結合起來使用。

調查結果的處理

  在全部調查結束後,要對來自各個方面的材料加以分類歸納,分析提煉,從而達到綜合的目的;並最後獲得比較明確的結論。對調查結果的處理,是整個調查研究中最重要的環節,一般的處理方式有:歸納法、對照法、計演演算法、圖示法和編程處理法。

1.歸納法

  這是由個別性前提得到一般性結論的邏輯推理方法。一般調查研究過程總是遵循這一邏輯程式的。如果作為個別事物的調查對象不斷重複相同或相似的結果,那麼,從中抽出的一班性結論大多是正確無誤的。

  課題實踐(6)《矮生雞冠花在試管中開花的研究》。這是一個實驗性調查研究課題,實施者對l號到4號四批種苗在試管中培育開花的過程加以觀察調查,對其數據進行歸納,獲得有關反映矮生雞冠試管開花的一系列資料,歸結出矮生雞冠花試管開花的規律性的結論。

2.對照法

  對照法亦即比較法,是將調查來的兩組或兩組以上的材料加以對照比較,從中獲得有關結論。

  課題實踐(7)《通過在美經歷看中美兩國孩子的區別》。該課題將調查的有關資料加以對照分析,從處事,冒險精神、環保意識、禮儀及自理能力等五個方面比較兩國孩子的優缺點,並提出相互補救的見解。

3.計演演算法

  這是一種處理調查結果的數學計算方法。許多科技領域的調查研究常常採用這種計算方法。

  課題實踐(8)《關於水泥28天抗壓強度值的預測》。該課題就是通過實地調查研究,對上海白水泥廠開發的4725高標號水泥的抗壓強度加以測試,隨機抽取調查所得的最近60個水泥快速強度值及其對應28天抗壓強度值數據,採用數學計算方法獲取結論,取得用計算機實現自定預測方法的成功。

4.圖示法

  用圖示表達調查結果,最具直觀效應。課題實踐(9)《太陽黑子運動對上海地區氣候的影響》,該課題將1873一1999年期間太陽黑子的相對數與上海地區降水、氣溫、氣壓等的變化情況用一組圖(圖4-l一圖4-3)展示,結論十分清晰。

5.編程處理

  編程處理是將查找到的資料資訊存於磁盤,然後加以處理,獲取需求的結論。該種對調查結果整理處置的方法也已在上一章有詳細述評。

  經過調查過程,又對調查信息認真處理之後,調查的結論便出來了。這便是調查研究的學習過程,這是一種研究性學習的過程。學生經由這樣的過程,有可能在學習過程中激發創新思維,因而,這種學習過程也可稱之為創新學習過程。


推薦閱讀:

你可以獲得年化收益15%以上,但這招你必須學會!
男女歡愛的4個小方法, 就讓人從此迷上你!
黃瓜的繁殖方法是什麼?
【技巧】棒針縫合方法大全,配色小技巧
韓國梳妝台椅套手工布藝製作方法圖解教程╭★肉丁網

TAG:學習 | 方法 | 研究 | 研究性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