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心經講記之一

今天開始講心經,經的全名是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經名可以分成三部分意涵,般若是一部分,波羅蜜多是一部分,心是一部分。首先講般若,般若,印度語為大智慧,這個大智慧是指出世間的智慧,是真如自性本具的智慧,不用修學就具有的,不是後得的智慧,因此這種智慧永遠也不會退失。這個智慧不屬於三界世間的世俗智慧,不是七識心所能具有的智慧,七識心的智慧是通過學習,後天所具有的,是生滅性的。為了不與世俗智慧相混合,因此般若就不翻譯為智慧,採用印度的音譯般若這個辭彙。

其次講波羅蜜,波羅蜜是到彼岸的意思。所謂的彼岸是與有生死的此岸相對的那一岸,那一岸沒有生死,沒有苦受,是寂靜的涅槃境界,是寂滅樂。那是真如自性、如來藏的寂滅境界,那裡沒有世俗法當中的見聞覺知,因此是寂靜的,沒有喧鬧的。而我們的五藴有生死,在生死的此岸,生了死,死了生,生生死死如旋火輪,除非證得五蘊空,才能得解脫,出離生死的輪轉,否則就沒有停止之日。

再其次講心,什麼叫做心呢?心經中所指的心,是佛經上講的萬法唯心造的心。唯哪個心造呢?唯般若心體—真如如來藏這個心,心經主要是講這個心。這個心呢,就是我們成佛的真體,是六百卷大般若經的精華和總綱。世尊成道以後,講法四十九年,先講了四大部阿含經,讓我們斷我見,證解脫果,入無餘涅槃。講完四大部阿含以後,接著講了六百卷大般若經,六百卷大般若經全都是講我們的般若心。六百卷大般若經,濃縮起來就是一部金剛經,金剛經也是講這個成佛的真體,這個金剛不壞心。那麼金剛經再濃縮起來呢,就是這部心經,268個字的心經,心經是600卷大般若經的精華,般若經濃縮起來就是心經,心經再濃縮就是般若心體—如來藏,如來藏是般若經典的總持,也是三藏十二部的總持。

世尊四十九年講法,講了三藏十二部,那麼心經也就是三藏十二部的濃縮,也是三藏十二部的精華。三藏十二部從哪裡來呢?從自性清凈心來,從世尊的自性清凈心當中流露出三藏十二部。那麼世尊是怎麼成佛的呢?首先世尊得有這個心,成佛的這個心,叫做如來藏,通過修行證悟祂,然後明了這個心當中的所有種子功能,了解祂全部體性,轉依於祂,斷除所有的無明,轉染成凈,最後才能成就究竟圓滿的佛。

所以說十方世界的一切有情眾生都有如來藏,有如來藏的叫做眾生,沒有如來藏的叫做無情物。有這個心的是有情,有情能夠成佛,無情物不能成佛。能成佛的原因就是因為有這個如來藏,祂是成佛的真體,由這個心產生出了十方三世的諸佛。因為有心,十方三世諸佛都能講出成佛的經典,三藏十二部,這就是法。因為有這個心,才有眾生,眾生修道成就了,就是僧,所以由這個心能夠產生出佛、法、僧三寶。

華嚴經說這個心就是一真法界,一真法界有多大啊?所有的眾生都在這個心當中,所有的佛國土都在這個心當中。一個佛國土叫做三千大千世界,無量個三千大千世界形成一個華藏世界,無量個華藏世界形成世界海,所有的世界海形成了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就是指這個心,十方世界都在這個心中。常聽有人說心包太虛,十方的太虛空都在這個心當中。十方三世,不管是諸佛也好,諸佛國土也好,所有的眾生也好,都像一個孫悟空,如來藏就像如來的手掌心,孫悟空永遠都不能跑出如來的手掌心之外,所以一切法都在我們這個心當中。

這個如來藏法,這個心法,是我們修行的最最關鍵點。沒有這個心我們就不能修行,因為我們是依賴著祂修行的。沒有祂即使能修行,也沒有用處,因為我們修行的種子結果都存在這個心裏面,所以說心的重要性就在這裡。眾生沒有心不能成佛,那沒有心能不能流轉六道呢?也不能流轉六道裡面,因為沒有心就不能收存眾生在六道里造作的業種,就不能顯現六道輪迴了,這個心就是這麼重要,沒有心就沒有一切,有一切就是因為有這個心。

這個268個字的心經都講了些什麼,都包含了哪些修行的義理呢?心經一開始就講了照見五蘊皆空,五蘊皆空有兩種含義,第一種含義是,五蘊都是空的、不實的、無常的、無我的,第二種含義是,五蘊都是如來藏這種空性心所產生、所變現出來的,都是如來藏的功能作用,都是如來藏性,與如來藏不一不異,五蘊的實質都是如來藏空性心。這裡也包涵了二乘所修的法,那就是說這個心經講了小乘的斷我見、斷我執的方法,證得五蘊皆空,得解脫,入無餘涅槃,講了小乘的無常、無我之理。又講了無明乃至老死,這個辟支佛所修證的中乘十二因緣法。

又講了觀自在菩薩的含義,那是說菩薩能夠觀自在,怎麼叫自在呢?自在的第一個意思是不用依賴任何法任何緣,自己就能單獨存在的,只有自性清凈心、真如、第八識、如來藏才能不依賴他緣,自己能夠單獨存在。第二個自在的意思,是指五蘊七識心能夠不受業障業緣的束縛,心得無礙地做一切事業,那是心得解脫的聖人境界,普通人的五蘊都是受業緣的束縛,受六塵境界的束縛,具足貪嗔痴,不得自在的。我們學佛以後,從信位菩薩到成佛需經歷五十二個階位,一位比一位高,越高七識心越自在,當然這裡就包括了菩薩修行的大乘般若法。所以這個心經,三乘菩提,全部都講了,全部都概括出來了。

心經又講了什麼呢?講了五蘊、十八界、諸法的空相,那就是六根、六塵、六識,十八界諸法的空相,以及如來藏的空相。這裡還包括如何明心見性,證菩薩的果位。又講了四種涅槃,阿羅漢所證得的二種涅槃,菩薩所證得的涅槃,佛所證得的涅槃。講了無明和明,以及如來藏的體性八不中道:不增不減、不垢不凈、不生不滅、不斷不常。八不中道可以衍生出無數個中道來,如來藏既不是這樣也不是那樣,不在兩邊,祂就是中道性的。

這裡講了如來藏的空性,祂無這個,無那個,一法也無,但是萬法都由祂產生,這是如來藏的空和有兩種體性。又講了成佛的究竟涅槃境界,常樂我凈,也講了四種的顛倒法,以及怎樣遠離顛倒夢想。也講了三皈依,怎麼叫三皈依?最後那個即字,就是皈依如來藏、學習如來藏,你的心像如來藏一樣的清凈無染,才能夠成為究竟的佛。如果皈依如來藏、學習如來藏,那首先就得找到如來藏,找到證得如來藏就是明心了,明心以後才能皈依如來藏,學習如來藏,那麼就等於三皈依,皈依自己的自性清凈佛,皈依如來藏產生的清凈法以及聖賢僧,皈依三寶是初步修行,然後才能成為究竟的佛。

所以說這個心經,就是大神咒大明咒無上咒,是真實不虛的,心經的大概內容就這些。這些內容表明了什麼?表明佛49年講法的概況,我們成佛需要修什麼?修苦、空、無常、無我,修苦、集、滅、道四聖諦的小乘法,中乘的十二因緣法,大乘菩薩修的般若慧,都修圓滿,最後才能究竟成佛。成佛這條路上需要修的,佛粗略的給我們講了,但這裡沒有給我們詳細的講解,明心見性以後怎樣修學如來藏里的種子功能,這些要在甚深的唯識經典當中講。所以粗略的成佛的路是要這樣的走,需要修行的是這些內容。

再看經名,經名叫般若波羅密多心經,什麼叫做般若?般若是印度話,翻譯成漢語就叫做大智慧。但是如果翻譯成大智慧,那就容易與世俗法的智慧相混合,容易讓人誤會。那我們世間有很多都是大智慧的人,科學家有智慧,搞些研究發明創造,那些世俗成功的人也有智慧,但是這些智慧都是世俗法的小智慧,不能夠出離生死,不能夠成就究竟的佛,這些智慧都是生死法,不能得解脫,不能達到究竟的涅槃。

所以這個般若如果翻譯成大智慧會讓人產生誤會,因此就不翻譯。般若就是我們這個如來藏心,祂具備獨特的大智慧,祂具有的智慧不是我們世俗人的意識心所有的那種智慧,二者是截然不同的兩種智慧,一個是出世間的智慧,一個是世間的智慧。因為有如來藏那種大智慧,我們依照著去修行,就能夠達到彼岸了。

什麼叫此岸和彼岸呢?有此岸就有彼岸,波羅密多就是彼岸。彼岸的那一岸,不像我們世俗法這一岸,我們世俗法這一岸有生、有死、有無量無邊的苦,有顛倒、有虛妄、有苦、有空、有無常。在那一岸呢,沒有苦、空、無常、沒有生死、沒有顛倒、沒有夢想,全部是真實的、不生不滅的。我們此岸就是六道輪迴的這一岸,是有生有滅的、不真實的、苦的、無常的這一岸。通過修行這個般若,我們就能具足般若智慧,我們才能到達佛地那一岸,那個究竟涅槃的那一岸。

那誰在那一岸呢?我們這個心,如來藏心在那一岸,看看我們如來藏有生有滅嗎?祂沒有生沒有滅,沒有生死。祂有苦嗎?祂沒有苦,也不受苦。祂是無常的嗎?祂永遠不斷滅,祂是常存的。祂是無我的嗎?不是,佛地的無垢識,就有一種我性,因為祂的心所法增加了,祂能夠做主,能夠單獨起利用。我們通過學習如來藏這種大智慧,就能夠到達生死的彼岸,究竟成佛,證得究竟佛地的無住處涅槃。所以《般若波羅密多心經》這個標題,就標明了這個義理,也標明了我們修行的次第,我們應該修行的內容,經題就解釋完了。

推薦閱讀:

解讀《心經》
讀《心經》譯文,新的一年得無上智慧! | 余海燕「 陪你讀經 」
心經白話文,心經全文,心經白話解
如何治癒功血(信佛者進)
《心經》講記(連載三)

TAG:心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