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山》、《歸藏》、《周易》、《易經》、《八卦》解密
06-04
《易經》被列為群經之首,被稱為中華文化之根,國之文化瑰寶,中華民族智慧的源泉,五千年文明生生不息的護身符,我國上至達官貴人,下至黎民百姓立身安命的根本。但對什麼是易?用來幹什麼?《連山》是什麼?《歸藏》是什麼?《周易》是什麼?《易經》是什麼?歷來爭論不休,迷霧重重,很多人手捧《易經》卻雙眼發獃,不知道裡面在說什麼?經本人的慎重思考得出了一個重要結論:被我們千百年來奉為聖書的《易經》原來是古代的一本字典,六十四卦就是64個古代文字,即64個古代鍥形文字,而《易經》就是解釋這64個古代鍥形文字字意的一本字典,今天我們有《新華字典》,古代有《易經字典》。要搞清楚這個問題,就要先說清楚《連山》、《歸藏》、《周易》、《八卦》是什麼。 一、「易」是什麼?「三易」是什麼? 「易」就是變化,涵義有三:簡易、變易、不易。《周禮?春官?太卜》里說:「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 其《筮人》又云:「筮人掌三《易》,以辨九筮之名: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 《周易正義?論三代易名》引鄭玄《易贊》及《易論》云:「 夏曰《連山》,殷曰《歸藏》,周曰《周易》。」 古有《三墳》、《五典》之說,孔安國在《尚書?序》里說:「伏羲、神農、黃帝之書,謂之《三墳》,言大道也;少昊、顓頊、高辛、唐、虞之書,謂之《五典》,言常道也。」 《三墳》就是《山墳》、《氣墳》、《形墳》,是伏羲、神農、黃帝三個時期刻在泥版或者瓦片上的字書。所以,伏羲氏作《山墳》,夏後因之,曰《連山》;神農氏作《氣墳》,商因之,曰《歸藏》;黃帝作《形墳》,周因之,曰《周易》。」 古人的這些話絕對可靠,沒有懷疑的必要。今人可以疑古,但只能存疑,不能真疑。從古人的話中我們可以讀出以下信息: 1.「易」就是變化,就是事物之間的聯繫和規律。 2.「易」的性質有三:簡易、變易、不易。 3.「易」的研究方法有三:連山易、歸藏易、周易。 4.「易」的著作有三:《連山》、《歸藏》、《周易》。 我國古人作「易」法絕不是吃飽了沒事做的玄想,完全是為了「致用」,是出於當時人們生活的實際需要。要活下去就需要了解世間事物的聯繫和規律,就是天、地、人三才的聯繫和規律,就是要定吉和凶。在古人的觀念中,萬物皆有靈,山有山神,地有鬼魅,花草樹木有精靈,世間萬物都由「鬼神」來主宰和操縱,甚至連人的生死都要乞求「鬼神」保佑。所以,古人作「易」法就是為了觀察和揣摩「鬼神」的心事,讓「鬼神」暗示吉和凶,在「鬼神」的指引下做事,就像我們今天的人們做事都想討個好彩頭,討個吉利。 需要指出的是:秦漢及以後時代的學者用「陰陽五行」來解讀「易」,純粹是附會的產物,這和中國人的學術觀有關,秦漢及以後的學者著書立說必到老祖宗那裡尋找理論根據,以證明自己學術的合法性,所以,儒家必法堯、舜,道家必法黃帝,農家必法神農等等,今天的一些學者又進了一步,必到洋大人那裡尋找理論根據。 二、《連山》是什麼? 古人說:「 伏羲氏得河圖,夏後因之,曰《連山》」。也就是說伏羲氏作《山墳》,夏後因之,曰《連山》,這句話可以讀出以下信息: 1.「連山易」易法的創立者是伏羲氏,夏繼承著字書名《連山》。 2.連山就連綿的山脈,伏羲氏應該生活在高山峽谷、山林川澤的地區,可能在今天的雲南、四川一帶,歷史記載人皇入蜀,蜀的建國者為伏羲氏或者其子孫。 3.夏繼承「連山易」,說明夏的國君就是伏羲氏的後人,夏建國也應該和伏羲氏一樣的高山峽谷、山林川澤地區,可能也在今天的雲南、四川一帶,歷史記載大禹在蜀,而不是中原地區。 4.「連山易」應該是伏羲氏和夏人通過觀察山裡的物產來預測天氣的變化,「連山易」應該就是我國最早的以山脈為載體的氣象觀測法。連山易開頭的第一卦是艮,艮為山,因此,連山易體現了遠古時期人們對山的崇拜。 伏羲氏為什麼要創立「連山易」法?這當然要根據伏羲氏生活的時代、地域、實際生活需要尋找答案。我們都知道伏羲氏是我國太古時代三皇之一,即燧人氏、神農氏、伏羲氏,伏羲為人皇。史載伏羲氏受蜘蛛結網捕食的啟發而發明了結網捕魚,結束了靠手抓魚、靠木棍叉魚的低效率的勞動方法,大大提高了勞動生產率。同時,伏羲氏外號叫庖犧氏,所以,伏羲氏的時代是漁獵時代,伏羲氏為漁獵時代的酋長。伏羲氏生活的地域是高山峽谷、山林川澤的地區,所謂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所以伏羲氏部落的生活必然是上山打獵,下河摸魚。上山打獵采野果,下河下水摸魚蝦,就要知道季節的交替,就要預知天氣的變化,就要知道今天上山下河是吉還是凶,就要對山脈進行觀測,通過觀測山裡「神」的一舉一動得到啟示。到過或者在四川生活過的人都知道,那裡大部分地區都是高山峽谷、山林川澤地區,也是天氣多變的地區,一會下雨一會晴天,變幻莫測。在古人的眼裡,山出萬物,山出草木、出鳥獸、出雲、出氣、出石、出水、出大江大河。那麼山裡的什麼東西對季節和天氣的變化敏感?當然是草木和鳥獸,草木隨著季節枯榮,鳥獸隨著天氣出沒。伏羲氏又稱「庖犧氏」,「庖」什麼?當然是庖山裡的野獸。伏羲氏一定是在長期的狩獵中,總結出了可以通過觀察山裡野獸的出沒來進行天氣預報的方法,稱為《山墳》,「山」——山裡動物出沒而呈現的天氣變化,「墳」——刻在泥版或者瓦片上的字書,使用的文字應該就是「八卦」。今天我們看不到原版的「連山易」,但可以看到改編版的「連山易」,就是中國最早的古書《山海經》中的《山經》部分。《南山經》曰:「東南四百五十里曰長右之山。無草木,多水。有獸焉,其狀如禺而四耳,其名長右,其音如吟,見則郡縣大水。」「又東五百里曰雞山。其上多金,其下多丹雘。黑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海。其中有鱄魚,其狀如鮒而彘毛,其音如豚,見則天下大旱。」《西山經》曰:「又西六十里曰太華之山。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廣十里,鳥獸莫居,有蛇焉,名曰肥遺,六足四翼,見則天下大旱。」「又西二百里曰鹿台之山。其上多白玉,其下多銀。其獸多乍牛、羬羊、白豪。有鳥焉。其狀如雄雞而人面,名曰鳧徯,其鳴自叫也,見則有兵。」「又西四百里曰小次之山。其上多白玉,其下多赤銅,有獸焉,其狀如猿,而白首赤足,名曰朱厭,見則天下大兵。」《山海經》——白話版或者圖畫版的《連山》乎?去古太遠而今不可證明亦! 夏人為什麼繼承「連山易」?夏人就是伏羲氏的子子孫孫,二者一脈相傳;夏的地域與伏羲氏相同,生活在相同的地理環境,生活需要相似,禹是夏的開國太上皇,大禹在蜀,伏羲也入蜀。「連山易」也應該是中國十二地支的基礎。 三、《歸藏》是什麼? 「神農氏作《氣墳》,商因之,曰《歸藏》」。這句話可以讀出以下信息: 1.「歸藏易」易法的創立者是神農氏,名為《氣墳》,商人繼承著字書名《歸藏》。 2.商人的生產和生活方式與神農氏有聯繫。 3.商人是神農的子孫後代。 神農氏為什麼要作《氣墳》?何為「墳」:刻在泥版或者瓦片上的字書也;何為「氣」?《左傳?昭公元年》曰:「天有六氣…六氣曰陰、陽、風、雨、晦、明也。」顯然,《氣墳》也就是《歸藏》是通過觀測星宿的出現和隱沒來預測陰、陽、風、雨、晦、明六種天氣變化的方法。所以,《歸藏》就是神農氏發明的以星宿為基礎的氣象觀測法。較之《連山》的以山脈為載體的氣象觀測法,《歸藏》以星宿為基礎的氣象觀測法更先進,也更複雜。我們知道神農氏也外號烈山氏,就是燒山氏,是我國刀耕火種農業的發明人,結束了神農以前百穀自生的時代,開啟了農耕文明時代。從事農業生產當然要了解陰、陽、風、雨、晦、明等氣象的變化。史載神農時代天雨粟,就是天降下了百穀的種子,所以神農氏一定認為百穀是天神的恩賜,一定與天上的星星有關,發明以星宿為基礎的氣象觀測法順理成章。 四、《周易》是什麼? 「周」:繞一圈、環繞、周而復始、循環往複的意思。所以,「周易」也是星象圖,通過觀測星宿或者某個星星周而復始的運行來預測吉凶的易法,是黃帝時期以天體天際循環往複隱現為載體的氣象觀測法,也當然用來預測吉和凶。我們炎黃先人是世界上很早就進入農業文明的種族,農業生產就是靠天吃飯,所以更離不開對氣象的觀測。史載黃帝讓曦和占星,就是觀測星象,星象圖就畫在一張馬皮上,就是所謂的龍馬出河圖,所以河圖就是星象圖,就是「周易」,龍馬就是古人說的八尺以上的大馬。這個星象就是天上的龍星,就是中國二十八星宿中的東方七星(角、亢、氐、房、心、尾、箕)。龍星在中國二十八星宿中是東方七星(角、亢、氐、房、心、尾、箕)的總稱。這七星的特徵就是春分顯現於天空,秋分則隱於天際不見,龍星現於天空的時候就是春天的開始,就是天空多雲的季節,就是降雨的季節,就是萬物復甦的季節,就是農耕的季節,所謂一年之計在於春。中國民間從古到今都有「龍王興雲布雨」的傳說和信仰,每逢風雨失調,久旱不下雨,或久雨不止時,老百姓都要到龍王廟燒香祈願,對天祈禱。實際上,老百姓說的龍王就是天上的龍星,在老百姓的觀念中龍星(就是龍王)能夠「興雲作雨」,久旱不雨,或者久雨不止都是龍星不高興的結果,所以人們為了討好天上的龍星,就在人間為龍星修了廟,並定期供奉,這就是龍王廟啊。我國民間還有傳到今天的農曆二月二龍抬頭的說法,都是同樣的道理。 對中國古人來說天上還有一個重要的天體:木星。木星就是「歲星」,每12年運行一周,所以中國人計數為12,一年有12個月,有12地支,有12生肖。 觀測星象也廣泛用於預測吉凶,我國古代就有「星宿分野」的說法,也就是地上的一個邦國對應天上的一個星宿,通過觀測天上的星宿來決定國家的經濟、政治、文化、軍事等一切事務,可以說凡事必問吉凶,凡事必占星。所以,《周易》原本是星象圖,《易經》乾卦:「初九,潛龍勿用;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九四,或躍在淵,無咎;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上九,亢龍,有悔;用九,見群龍無首,吉。」這些話就是告訴人們根據天上龍星的變化該幹什麼不該幹什麼,所以,不懂中國的古天文學根本讀不了《周易》,《周易》的這種用途在後世還能夠經常看到,比如《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和司馬懿,諸葛亮夜觀天象知道自己由於過度勞累命將不久讓部隊撤退,司馬懿抬頭看到天上代表諸葛亮的那顆星搖搖欲墜,大喜對部下說諸葛亮命將休矣,命令部隊全力追趕,而諸葛亮知道司馬懿會觀天象,於是做法讓那顆星搖在他死後也始終不掉下來,結果司馬懿被騙誤認為是諸葛亮的詭計而放棄了進攻,後聽說諸葛亮早死了,感慨說吾不如孔明啊!所以,古代偉大的軍事家必須是星象家。到周文王的時代,社會有了很大發展,原始部落被眾多的國家所取代,社會越來越複雜,原來的天地易已經滿足不了需要,因此周文王用人易補充了天地易。到了春秋戰國時代,孔夫子看到國與國之間、君臣之間、父子之間互相殘殺,為了達到教化的目的,對「易」法進行了政治、人倫方面的發揮和闡述,也就是所謂的易理,到了漢武帝時期廢除百家、獨尊儒術,儒家一家獨大,對「易」法的解釋當然就以儒生為正統,但原本的《周易》應該是講怎樣根據天體的變化預報氣象。所以,黃帝作《形墳》,周因之,做字書名《周易》。 五、《八卦》是什麼? 經常有人說「周易八卦」,這是根本性的錯誤,《周易》是《周易》,《八卦》是《八卦》,二者是不同的東西,不能混在一起。《周易》是古代記載通過觀測大自然動植物和天體變化進行氣象觀測的方法的書,是講易法的,共有「連山」、「歸藏」、「周易」三種方法,所以有《連山》、《歸藏》、《周易》三本字書。而「八卦」是中國古代最早的文字,就是古代的文字,就是最早的鍥形文字,(類似於古巴比侖的磚文)為伏羲氏所創。伏羲氏怎麼創字?《周易正義》曰:「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我們再來看「八卦」,http://img3.laibafile.cn/p/m/142651908.gif(乾)就是古代的天字,http://img3.laibafile.cn/p/m/142652042.gif(坤)就是古代的地字, http://img3.laibafile.cn/p/m/142652188.gif(坎)就是古代的水字, http://img3.laibafile.cn/p/m/142652299.gif(蒙)就是古代的山字, http://img3.laibafile.cn/p/m/142652435.gif(離)就是古代的火字, http://img3.laibafile.cn/p/m/142652559.gif(震)就是古代的雷字, http://img3.laibafile.cn/p/m/142652645.gif(艮)就是古代的山字, http://img3.laibafile.cn/p/m/142652736.gif(巽)就是古代的風字, http://img3.laibafile.cn/p/m/142652815.gif(兌)就是古代的澤字。 天、地、水、火、雷、山、風、澤是自然界最常見的八種現象,最初創字的人不管是誰,一定要從這八個最常見的自然現象開始作記號,伏羲氏時期看樣子只要這八個字,伏羲氏又是《連山》易的作者,所以只能用這八個字記載易法,所以「八卦」是記載易法的鍥形文字,「八卦」這種鍥形文字後來重疊發展為64個字,就是所謂的六十四卦。後來倉頡根據鳥獸的腳印發明了象形文字,也就是圖畫文字,(類似於埃及的象形文字)並逐漸發展為今天的漢字,字畫之精也,所以中國曆來字畫不分家,而伏羲氏發明的鍥形文字就成了記載易法的專用文字,時間長了自然就不認識了。需要說明的是伏羲氏為什麼要用三個橫線來表示天字?為什麼要用斷開的三個橫線來表示地字?抬頭看天就知道了,在古人的眼裡,天是由無數條橫線組成的平面,古人用三代表多,所以天字就畫三個橫線,有人說三個橫線表示天、地、人,純粹胡扯;低頭看地就知道了,在古人的眼裡,地也是由無數條橫線組成的平面,只不過這些橫線被山脈、河流分割了,不連續,斷開了,所以地字畫三個斷開的橫線。 六、《易經》是什麼? 道了《八卦》是什麼,《易經》的身份也就可以搞清楚了。我們看《易經》共有、也只有六十四卦,由於六十四卦是在八卦基礎上的重卦,六十四卦就是古代六十四個鍥形文字,所以,《易經》就一本古人編撰的古代字典,是用來解釋古代六十四個鍥形文字字意的字典,就如同我們今天使用的《新華字典》。《易經》的作者不論是誰,一定是希望通過這本字典讓當時的人和後來的人能夠對古代的鍥形文字有正確的了解和使用,因此具有權威性,作者也希望能夠把中華文化傳承下去。序 言 《易經》初為《易》,世人讀之,視為經典,稱謂《易經》。 《易經》是兩人所著。「周文王」作卦名和卦辭;「周公旦」作爻辭。 卦名按文王卦圖和卦辭所示,經排序,可成文章。「文王」被困羑里,生死難料時,修改伏義先天八卦圖形,並推演成六十四卦,冠卦名、著卦辭,借卦名排序成文章。這篇文章是囑咐子孫:修身養性、齊家治國、扭轉乾坤、尋求王道的家書。詳見「文王曰」。 《易經》共有三本書:第一本是「連山」,第二本是「歸藏」,第三本是「周易」;皆「周公旦」所著。 《易》是變。「連山」舍「歸藏」而「周易」;「周易」合「歸藏」而「連山」。 《連山》是「歸藏」和「周易」相連後的合成本,因似群山相連而得名。 《歸藏》是乾坤和八卦的變化規律;在「連山」中歸顯本意、在「周易」中藏於卦形,因可歸、可藏而得名。 《周易》是「連山」捨去「歸藏」後,「作者本意」所剩的半句話文章;根據卦形所示,可以推敲出「歸藏」和「連山」;因內容周詳、敘述簡易而得名。 「周易」如果是謎語,「歸藏」就是破謎的鑰匙,而「連山」則是謎底。「易經說」有簡述。詳情見正文 杜海全: 0373-4775668 15090380959 郵 箱:2034865338@qq.com 新浪微博帳號:2034865338@qq.com 天涯社區論壇登錄名:杜海全2014 1 文 王 曰 商朝未期,西伯姬昌(周文王)因受賜「九候肉醬」「鄂侯肉脯」(同為三公)而落淚,被帝辛(紂王)關押於羑里。禍福難料,生死繫於紂王一念。欲囑咐子孫,又不敢、且無法明言。遂改變先天八卦圖形並推演成六十四卦,冠卦名,著卦辭,借卦名排序而修家書。 卦名排序,同樣的結果,有兩種方法。一、用乾坤卦辭所示方法,參讀文王六十四卦圖;二、用大小兩個文王八卦圖相重合,按乾坤卦辭指引方法,相錯八次。每次相錯,依序可得八卦;八次相錯,依序而得六十四卦。詳見「卦名序」。 六十四卦卦名之序,依乾坤卦辭(卦辭可多解、多用)指引方法而讀,可得姬昌(周文王)家書一封。這篇文章是囑咐子孫:修身養性、齊家治國、扭轉乾坤、尋求王道的家書。 文王曰: 乾坎艮震巽離坤 坤兌 需蒙小過益鼎明夷 明夷萃 履 大畜解漸噬嗑升 升革 否節 大壯渙旅復 復大過 同人比 比損 小畜未濟謙 謙隨 姤既濟剝 剝歸妹 大有師 師咸 無妄井賁豫 豫中孚 泰困 遁屯蠱豐觀 觀睽 夬 訟蹇頤恆家人晉 晉臨 臨 2 《易 經》 說 《易經》初為《易》,世人讀之,視為經典,稱謂《易經》。 《易經》共有三本書:第一本是「連山」,第二本是「歸藏」,第三本是「周易」;皆「周公旦」所著。 爻辭通過簡述某個故事而概括了某些道理。例《連山》「明夷」上卦,第四句:無咎,入於左腹獲明夷之心,無譽;於出門庭,括囊。講:(比干)無過錯,被剖腹挖心、未獲讚譽,出宮門時僅剩一具空皮囊。第五句:箕子之黃裳明夷,元吉利貞。講:「箕子」的貴族地位被剝奪,性命保全是順應形勢的結果。第六句:不明晦,其血玄黃,先登於天,龍戰於野,後入於地。講:不能明辨昏君,而輔佐,初時受到重用、地位顯赫,因施展抱負、據理力爭,最終結果被打入地下,或為階下囚、或失去性命。上述故事,發生於文王死後,周公旦輔佐武王伐紂滅商、初建周王朝之時。 《易》是「連山」「歸藏」「周易」的總稱;《易》是變。「連山」舍「歸藏」而「周易」;「周易」合「歸藏」而「連山」。換言之:「連山」可一分為二,即「歸藏」和「周易」;「周易」和「歸藏」可合二為一,即「連山」。 《連山》是「歸藏」和「周易」相連後的合成本,因似群山相連而得名。 《歸藏》是乾坤和八卦的變化規律;在「連山」中歸顯本意、在「周易」中藏於卦形,因可歸、可藏而得名。 《周易》是「連山」捨去「歸藏」後,「作者本意」所剩的半句話文章;根據卦形和文中所示,可以推敲出「歸藏」和「連山」;因內容周詳、敘述簡易而得名。 例上述《連山》「明夷」,上三句是「坤卦」。其中第四句中的「無咎、無譽、括囊」;第五句中的「黃裳、元吉」;第六句中的「其血玄黃、龍戰於野」,是「坤卦」中的上三句;根據卦形而得,是《歸藏》。其中第四句中的「入於左腹、獲明夷之心、於出門庭」,第五句中的「箕子之明夷、利貞」,第六句中的「不明晦、先登於天、後入於地」,是「作者本意」的半句話;是《周易》 《易》有六十四卦,乃八卦相錯而生。六十四卦,均可一分為二:上卦和下卦;上卦和下卦均由八卦所構成。八卦貫穿六十四卦。 八卦共有爻辭四十八句;可正用,可反用,共有九十六用;每用有四象,共三百八十四象;正合<易>三百八十四爻之數、之象、之意。 八卦由乾九爻、坤六爻構成;乾九爻、坤六爻貫穿八卦, 乾、坤每爻辭,可一分為二,各有三種表現形式:1.前半爻;2.整爻;3.後半爻。乾、坤各六爻,合計十二爻,共有三十六種表現形式;分別與震、坎、艮、巽、離、兌卦三十六爻辭,形相對、意相合,辭相連。(俗稱三十六變,因可正用、可反用,又名七十二變) 九是乾爻,六是坤爻。乾、坤各六爻,共十二爻;每爻在《易》中出現三十二次,共三百八十四,正合《易》爻總數。換言之,《易》全文三百八十四爻辭,是乾、坤十二爻辭,分別三十二種表達形式的綜述。(古語說「乾坤易之門」,也許由此而來。) 卦有乾、震、坎、艮、坤、巽、離、兌八種;爻分九、六兩類。八卦上下相錯:初爻與四爻對應,二爻與五爻對應,三爻與六爻對應;爻性相同時、對應的八卦爻辭正用,爻性相異時、對應的八卦爻辭反用。總結乾坤和八卦變化規律的文章,是《歸藏》。詳見正文。 《歸藏》和《周易》相連時,孰里孰外,其規律,可依文王八卦圖,按圖索驥。詳情在另外兩本書,「乾坤之變」和「八卦之用」中,均可一目了然。 《易經》中:「連山」、「歸藏」、「周易」,相依相連;乾坤、八卦和全章,相通相聯;它是一部立體結構的文學巨著。讀《易經》,需推八卦爻辭為用,「算」乾坤爻前後之變;把書「掛」起來,能一目了然,通篇理解,融會貫通。「算」「掛」是讀「周易」的方法和技巧。因此古語說:「讀懂易經會算掛!」換言之:「會算掛讀懂易經!」 舉報 | 回復`占卜`和`周易` 」占卜」什麼意思?幾千年的中國人大多都知道:想預知」命運」,去找懂《易經》的先生」算卦」唄!最近讀《周禮》,自以為並非如此。 占卜的正確解釋:占是在龜甲上寫字;卜是在龜甲上刻錄;占卜是在龜甲上寫字,然後依照字體而刻錄。占卜是在龜甲上刻字記錄的專業術語。 有依據嗎? 有!《周禮》(《周官》)中有明確記載。 既然有明確記載,為什麼古代研究《周禮》的聖賢和名師沒有指出呢?這需要從」甲骨文」說起。 」甲骨文」盛行於商朝。周朝建國後,僅剩」龜甲文」供王室在」大祭祀」」立君」」大封」」大遷」」大師」時,做記錄的方式使用。另有十本書被周朝視為聖典,也用」龜甲」做為載體予以刻錄;十本書是《玉兆》《瓦兆》《原兆》《連山》《歸藏》《周易》《致夢》《觭夢》《咸陟》《八命》。其它典,法,則,教,令,數,辭,賦,詩,版藉,地圖...等,則用竹簡,帛書等其它」記錄書寫」方式代替。受社會制度影響,西周大部分的制度和文化書藉,都收藏於」王都」。 西周未年,幽王無道,因褒姒廢太子,烽火戲諸侯,被犬戎攻擊,追殺,洗掠並」火燒王都」,幽王死,西周亡。西周的大部分書藉從此失傳! 《周禮》中,與占卜相關的十本書,僅《周易》得以流傳。 西周亡(公元前771)至晚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時任最高學府國子監祭酒的王懿榮最早發現。),任何文獻中,都未曾出現過有關」甲骨文」的記載或論述。」甲骨文」是晚清發現,在民國時期所界定的概念。換句話說:東周至晚清,人們並不知道有甲骨文的存在。 占卜是龜甲刻錄的專用術語,人們對龜甲刻錄又不知,且,用龜甲刻錄的九本書遺失,僅剩的《周易》又沒看懂;所以,對《周禮》春官中,」大卜」」卜師」」龜人」」占人」」卜人」的相關敘述,人們一直無法正確理解;以致把幾個無法理解的不同概念,綁定到了一塊;形成了眾所周知的認識...做了一個」夢」,不知是什麼」兆」頭,找個懂《易》經的高人,」占」」卜」一」卦」,問問」命」」運」如何? 為什麼說把不同概念綁在了一塊呢? 夢有」三夢」,是三本書,分別是《致夢》《觭夢》《咸陟》。 兆有」三兆」,是三本書,《玉兆》《瓦兆》《原兆》。 易有」三易」,分別是《連山》《歸藏》《周易》。 佔有」占人」,是寫。 卜有」卜人」,是刻。 卦有」經卦」,」三易」經卦皆八。 命有」八命」,以邦事作龜《八命》。 運有」經運」,」三夢」經運皆十。 上述,來自《周禮》 《周禮》」春官」篇中記載:大卜掌三兆之法,一曰《玉兆》二曰《瓦兆》三曰《原兆》,其經兆之體皆百有二十,其頌皆千有二百;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其經卦皆八,其別皆六十有四;掌三夢之法,一曰《致夢》二曰《觭夢》三曰《咸陟》,其經運皆十,別皆九十,以邦事作龜之《八命》,...以《八命》贊三兆,三易,三夢之占。... 卜師…… 龜人…… 占人...卜人占坼... 筮人…… ……綜上所述,大卜掌管著十本書:三兆,三易,三夢都是系列叢書,皆是立體結構,每套各有三本,《八命》是上述三套書(9本)的總結。且都刻錄於龜甲上。 」大卜」是總管在龜殼上刻錄的官, 」卜師」是確定字體,根據所刻內容,判斷在龜殼上,應左右,應上下,應正面,應反面而刻的人。 」龜人」是收集,並把龜殼分六類進行收藏,以待刻錄的人。 」占人」是掌管書寫的人。 」卜人」是按照所寫字體而刻的人。 」筮人」是掌管編輯的人。 為什麼說人們沒看懂《周易》?如何才能看懂?它究竟說了些什麼? 所有掛著」周易」招牌的算卦先生們,沒有一個能用《周易》 原文原意解說的!歷史上所有研究《周易》者,包括孔子在內,都不能正確解釋全文之意!並非讀者不懂字的意思,詞的意思,而是一句話中,前後之意無法連貫,這給讀者帶來了想像空間,從而導致不同人,解釋不同;同一個人的不同時期,解釋不同;所以《周易》的解釋,至今無法定論! 《周易》是立體結構的書,所以必須用立體的思維模式去解讀。例如: 」明夷」卦是」坤上離下」,那麼」明夷」卦《周易》原文上三句,就需要」經卦」...」坤卦」的上三句分別與之合用。結合」離下」的提示,第四,第六句反用,第五句正用,其結果和解釋如下: 第四句:無咎,入於左腹獲明夷之心,無譽;於出門庭,括囊。講:(比干)無過錯,被剖腹挖心、未獲讚譽,出宮門時僅剩一具空皮囊。第五句:箕子之黃裳明夷,元吉利貞。講:「箕子」的貴族地位被剝奪,性命保全是順應形勢的結果。第六句:不明晦,其血玄黃,先登於天,龍戰於野,後入於地。講:不能明辨昏君,而輔佐,初時受到重用、地位顯赫,因施展抱負、據理力爭,最終結果被打入地下,或為階下囚、或失去性命。上述故事,發生於文王死後,周公旦輔佐武王伐紂滅商、初建周王朝之時。 上例,第四句中的「無咎、無譽、括囊」(反用);第五句中的「黃裳、元吉」(正用);第六句中的「其血玄黃、龍戰於野」(反用),是「坤卦」中的上三句。 其中第四句中的「入於左腹、獲明夷之心、於出門庭」,第五句中的「箕子之明夷、利貞」,第六句中的「不明晦、先登於天、後入於地」。...是《周易》 。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讀《易經》不能不了解六十四卦
※揭秘易經的「前世」:《易經》前史考略
※用《易經》中的八卦模型, 分析人的性格特徵, 很有趣
※《周易》的產生是一個社會和文化的自然現象
※《易經》64卦中的64個驚人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