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馬華人周刊 Chinese Weekly


大馬華人周刊 · 華人研究 · 林金樹

李光耀的一句話「馬來西亞人的馬來西亞」誤導大馬華社半個世紀

·2015年1月17日

新加坡「開國總理」李光耀,雖然已經退休24年,仍然是新加坡最有影響力的人。他所講的話,比他的兒子、新加坡第三位總理李顯龍更引人注目。

李光耀對馬來西亞華人影響最大

不僅如此,他比任何一個其他人對馬來西亞華人產生更大的影響。因為他在馬來西亞留下一句話,「馬來西亞人的馬來西亞」,誤導馬來西亞華社 超過半個世紀。

按照李光耀的邏輯,他在新加坡實行的應該是「新加坡人的新加坡」,也就是說各種民族,各種語文和各種宗教一律平等,沒有主次之分,沒有歧視存在。

李光耀領導的人民行動黨,在擔任新加坡反對黨時,的確主張各語文平等,包括主張華、巫、英、印(淡米爾文)四種語文都是官方語文,而且立法議員在議會內可以使用任何一種官方語言。各種語文源流的中小學一律平等。

但李光耀一上台,立刻違反諾言,實行全世界少見的「語文歧視政策」,獨尊英語,壓制其他語文。在國會和官方用語,都只使用原本屬於殖民地強加給各民族人民的英語,連被列為國語的馬來文也只有靠邊站。

新加坡有75%華人,華文教育和華人文化是東南亞最蓬勃發展的。新加坡還有中國境外唯一的以華文為主要教學媒介語的南洋大學。

「英文霸權」壓制其他語文

然而,實行「英文霸權」的李光耀,在1980年不僅關閉南洋大學,還關閉全部華文中小學。過後還變本加厲,不準華人講方言。這些壓制措施,把新加坡的華人教育和華文文化連根拔起。新加坡華人也許有很好的物質生活,但卻喪失了華人文化的根。李光耀是用政治力量壓制和刻意消滅中華文化的強權領袖。

最近,李光耀為他在60年代的著作《爭取合併的鬥爭》再版寫序。序文中有一段是這庅寫的:「為合併奮戰的我們,萬萬沒料想到在馬來西亞,非馬來族的待遇與馬來人會有不同。爭取合併的鬥爭,演變成爭取馬來西亞所有種族獲得平等待遇的鬥爭。這次鬥爭,同樣也是為了我們的信念所做的一次鬥爭,但這次我們無法取得勝利。我們被迫離開馬來西亞,面對突如其來的獨立。」

這一段話絕對是一派謊言。因為李光耀是著名律師,對法律非常嫻熟。他當時是新加坡的總理,是新加坡最有權力的人物。他爭取和馬來亞聯合邦合併為馬來西亞,以延續他和人民行動黨的政治生命,不可能不了解馬來亞的憲法。也就是說,他不可能不知道馬來亞憲法中有「馬來人的特權」這回事。

而「馬來人特權」是在馬來亞獨立之前,由英國人、馬來人的政黨巫統的代表,以及9個州蘇丹的代表會談後決定的,華人和其他非馬來人都沒有機會參與決定。

馬來人反對「馬來亞聯邦」

二次大戰於1945年8月15日結束後,日本人投降,終止對馬來亞的3年8個月殘暴統治。英國人重返馬來亞之後,提出「馬來亞聯邦」(Malayan Union)計劃,把新加坡排除在外,由另外11個州組成中央集權的單一政治實體,由英國派遣總督統治。各州的主權交給「馬來亞聯邦」,各州蘇丹的權力被剝奪。華人和其他非馬來人容易取得公民權。各民族權利平等,取消馬來人在戰前享有的特權。

英國人的這項憲制計劃引起馬來人的強烈反對。拿督翁聯合全馬各地的馬來人展開抗爭,包括阻止各州蘇丹出席馬來亞聯邦在1946年4月1日成立的典禮。拿督翁在同年5月11日正式成立巫統。其後巫統成為馬來亞/馬來西亞執政聯盟的主幹政黨至今。馬來人成為在政治上的支配民族。

英國人沒有預料馬來亞聯邦受到馬來人如此廣泛而激烈的反對。在權衡輕重得失之後,英國人的態度作了180度的轉變,改而採取偏袒馬來人的立場,以在馬來亞獨立之後維護英國在東南亞的政治、經濟和軍事利益。

英國人和馬來人通過「馬來亞聯合邦

巫統在1946年5月11日的成立大會上通過決議,由英國與巫統及 馬來蘇丹的代表談判馬來亞的政治前途,其他族群或和非巫統的政治組織(包括馬來人的政治組織)的代表不得參與。也就是說,必須由馬來人和英國人共同決定馬來亞的前途。

這三方面代表達成「馬來亞聯合邦」(Federation of Malaya)協議。馬來亞聯合邦在1948年2月1日取代馬來亞聯邦。其主要內容包括:馬來亞將成為聯邦制國家;恢復各州蘇丹主權;馬來語是國語;回教是聯合邦宗教。恢復馬來人的「特別地位」(特權),包括在公共服務的職位、執照、服務以及獎學金方面擁有優先權。非馬來人可以成為公民,但條件比在馬來亞聯邦之下取得公民權來得嚴格。

陳禎祿和李光前領導總罷市

華人認為馬來亞聯合邦對華人不利而加以反對。華人的左右派團結起來,組成「全馬聯合行動委員會」,再和馬來左翼政團「人民力量中心」聯手,提出「馬來亞人民憲法」。他們在陳禎祿和李光前領導之下,在1947年10月20日,在新、馬兩地成功展開全面大罷市,以展示力量。但英國不予理會。

英國在1948年2月1日實行馬來亞聯合邦。國家在1957年8月31日獨立時,憲法也列入保障馬來人的條款,包括:(一)伊斯蘭教是聯邦宗教;(二)馬來文為國語,(三)馬來人的特別地位;(四)各州統治者的特權。沙、砂加入大馬後,馬來人的特權擴大到包括那兩州的土著在內。不過,非土著的公民權、宗教信仰、民族教育(如華小和獨中)獲得保障。

要取消馬來人的「特權」,必須符合兩個先決條件:(1)統治者會議批准之後才能討論;(2)國會上、下兩院都以超過三分之二多數票通過。

民聯執政也不會取消「馬來人特權」

相信任何頭腦清醒的人都會同意,現在不存在在取消「馬來人特權」的客觀條件。即使如反對黨所願,實現「改朝換代」,由民聯取代國陣在聯邦政府執政,政權仍然會操在馬來人手中。民聯也不可能取得國會內上下兩院超過2/3的多數議席。即使民聯真的拿到兩院的2/3的多數議席,其馬來人/穆斯林國會議員也不可能會同意通過修憲取消本身的特權。而且在事實上,統治者會議也不會同意讓國會討論取消這些特權,遑論通過?

因此,眼前的真相是,「馬來人特權」會長期存在。也就是說,馬來西亞各民族並沒有完全平等。要實現個各民族完全平等的「馬來西亞人的馬來西亞」只是偽命題,基本上無法實現。新加坡在1963年加入馬來西亞,使李光耀及其領導的人民行動黨的政治生命得以延續,並繼續執政。

人民行動黨要取代馬華

然而,李光耀不以只作為新加坡的領導人為滿足,他的長遠目標是要擔任馬來西亞的首相。因此,他一加入馬來西亞,就急不及待要「打入聯盟,最終取代聯盟」。因此,他毛遂自薦,向首相東姑阿都拉曼建議由人民行動黨取代馬華公會,作為華人的代表政黨。

但李光耀在新加坡利用左派上台,又用殘酷手段鎮壓左派,令到東姑不敢領教,擔心本身和巫統都會被他搞垮。因此他向李光耀表明,即使馬華只剩下5名國會議員,巫統都會和馬華合作,而不會和人民行動黨聯合執政。

於是,李光耀改而和聯盟作對,派出候選人參加1964年的國州議會大選。然而,人民行動黨卻只針對馬華候選人,而不敢與巫統候選人正面對抗。(這種「傳統」由民主行動黨繼承,即只派候選人與國陣的華基政黨與印度國大黨對抗,而不與巫統候選人對抗)。他的目的,是希望人民行動黨候選人大有斬獲,迫使巫統接受,以取代馬華作為在聯邦政府內的華人代表。但事與願違,人民行動黨只有蒂凡納一人當選國會議員。

在那次大選中,為了爭取華人選票,以便取代馬華,李光耀不斷發表種族性言論,挑戰和質疑馬來人的地位,還猛烈抨擊東姑,引起巫統的強烈反彈,尤其巫統總秘書查花 · 阿峇與李光耀在報章上隔空罵戰,雙方個別得到馬來人和華人的支持,使到兩大種族關係緊張,新加坡還發生兩次種族暴動,華巫兩族都蒙受相當慘重的傷亡。

李光耀使種族言論激化

在李光耀之前,馬來西亞的種族政治言論並不嚴重。當時的兩大反對黨是社陣和回教黨。社陣走社會主義路線,以意識形態和聯盟抗爭。回教黨則是以宗教作為政治訴求。馬來西亞政壇種族言論之激進化,李光耀可以說是始作俑者。

由於李光耀的激進言論與查花 · 阿峇等的強烈反彈,使到華巫兩族都情緒高漲,呈現爆炸性局面。在新加坡擔任過過多年部長的拉惹勒南在其回憶錄中也說,「我們的目標是要建立一個「馬來西亞人的馬來西亞」,後來我們也發現這個夢想不但無法實現,而且可能會帶來動亂。」

李光耀在1965年3月提出「馬來西亞人的馬來西亞」。5月9日,人民行動黨領導「馬來西亞團結總機構」,要結合非馬來人政黨民政黨、人民進步黨、砂人聯黨及砂馬華達黨向巫統/聯盟奪權。雙方的言論日益激烈。

在局勢失控之前,東姑當機立斷,要求新加坡退出馬來西亞獨立,李光耀因而成為新加坡的「開國總理」,無緣出任馬來西亞首相。但「馬來西亞人的馬來西亞」這句話已經深入大馬華人人心。

「華人政治海嘯」削弱華人政治力量

繼承人民行動黨的民主行動黨在1966年3月18日成立,它自稱是多元種族政黨,但從成立至今,是與國陣華基政黨對抗的華基政黨。它繼承李光耀的衣缽,聲稱要建立「馬來西亞人的馬來西亞」。這個口號50年來一直得到華社支持。1969年大選,民主行動黨就獲得勝利,使馬華蒙受慘敗。那次大選後發生513暴動,結果巫統出台「新經濟政策」,華人地位反而受到削弱。華人也從此失去財政部長和工商部長的職位。

2013年的505大選更是出現「華人政治海嘯」,華人一面倒支持民主行動黨,使該黨獲得自創黨以來的空前勝利,國陣各華基政黨則遭受慘敗。不過,巫統則獲得大勝。這樣一來,華人在聯邦政府和各州政府(檳城州除外)內的代表性受到進一步的削弱,「華社問題」更難解決。政治現實離開「馬來西亞人的馬來西亞」更遠。

李光耀自我否定「馬來西亞人的馬來西亞」

李光耀最近也出版了新著《李光耀觀天下》,在談到馬來西亞時,他指出人才嚴重外流妨礙馬來西亞的發展。這的確是事實。

他也提到,民聯三黨理念各異,是為了政治需要拼湊而成,難以取得聯邦政府的執政權。

更重要的是,他正確的提到,即使是由民聯執政,也將是由馬來人主導,而且民聯政府不可能取消馬來人特權。

這等於說,李光耀否定了他自己提出的「馬來西亞人的馬來西亞」這句已經誤導大馬華人50年的政治口號。

 


推薦閱讀:

SecWiki周刊(第174期)
暗物質,藏著多少秘密? 周刊06-新思 新知-解放日報
《查理周刊》究竟畫了什麼招致殺身之禍?
第83期【畫友周刊—本期人物】吳冠南
ELSE 技術周刊(2018.03.19期)

TAG:華人 | 大馬華人 | 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