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詩詞寫作中的「化用」
化用」,也稱作「借用」、「套用」,所謂「化用」即將他人作品中的句、段或作品化解開來,根據表達的需要,再重新組合,靈活運用,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它是作者對素材積累的濃縮與升華,是作者情感醞釀的奔突與發展。化用,是取我所需的一種重新整合形式,它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不受現代與古代的界定,寫作者似信手拈來,卻深思熟慮。這既是語言的創新,又是思想的提升。
詩詞化用一般有五種方法:1、 照搬法。歐陽修《朝中措平山堂》:「平山欄檻依晴空,山色有無中。」用王維詩:「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晏幾道的《臨江仙》「微雨燕雙飛」用的是五代人翁宏的原句。
2、 減字法。柳永《雨霖鈴》「楊柳岸,曉風殘月」,化用韓琮「曉風殘月正潸然」。秦觀《滿庭芳》「寒鴉萬點,流水繞孤村」,化用隋煬帝「寒鴉千萬點,流水繞孤村」。
3、 增字法。李白《送友人》「蕭蕭斑馬鳴」,源自《詩經小雅》「蕭蕭馬鳴」。秦觀《滿庭芳》「謾贏得青樓薄倖名」源自杜牧《遣懷》「贏得青樓薄倖謾」。
4、 改寫法。蘇軾的「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客」,「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分別源自李白的「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
5、 冶煉法。葉紹翁《遊園不值》「滿園春色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分別將陸遊詩句:「楊柳不遮春色斷,一枝紅杏出牆頭」;吳融句「一枝紅杏出牆頭,牆外行人正獨愁」;張良臣句「一段好春藏不盡,粉牆斜露杏花梢」,熔於一爐,加上自己的獨到體會,冶煉出千古名句。
許多詩文名句出於化用:
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源自李白詩「春風已綠瀛洲草」。
陸遊的「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源自強彥詩「遠山初見疑無路,曲徑徐行漸有村」。
王勃「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句子,源自庾信「落花與芝蓋齊飛,楊柳共春旗一色」。
劉禹錫「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的句子,源自《世說新語》「山不高則不靈,水不深則不清」。
周敦頤「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句子,化用孔穎達詩「蓮花生淤泥,凈色比天女。」蘇軾詩「淤泥生蓮花」。
林逋的「疏影橫斜水清淺,諳香浮動月黃昏」,源自江為詩「竹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魯迅的「兩間東倒西歪屋,一個南腔北調人」,源自對聯「三間東倒西歪屋,一個千錘百鍊人」。
台灣作家瓊瑤,諳熟中國古典文學,她的小說中有許多地方巧妙的引用,化用了古典詩詞。如:
《在水一方》:《詩經》「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碧雲天》《寒煙翠》:范仲淹詞《蘇幕遮》:「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
《昨夜星辰》:李商隱《無題》「昨夜星辰昨夜風」。
《幾度夕陽紅》:《三國演義》卷首語「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心有千千結》:宋代詞人張先「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
《青青河邊草》:漢樂府「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
《還珠格格》的插曲:《漢樂府.上邪》「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陣陣,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這種對古詩詞的引用,化用,仿擬,自然貼切,使作品詩意更加濃郁,也充分體現了作者的創造性。
毛澤東詩詞中引用、化用前人詩句的例子:
1 完整地引用前人的詩句: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引《論語》句)
「天若有情天也老。」 (引李賀詩句)
「驚回首,離天三尺三。」 (引民諺)
2 更易個別字句:
「我欲因之夢寥廓 」——我欲因之夢吳越(李白句)
「斑竹一枝千滴淚」—— 斑竹一枝千點淚(洪生句)
「雨後復斜陽」—— 雨後卻斜陽(溫庭筠句)
「飛起玉龍三百萬」――戰敗玉龍三百萬(張元句)
「人世難逢開口笑—- 塵世難逢開口笑(杜牧句)
「揮手從茲去」—— 揮手自茲去 (李白句)
「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 」——寧飲長沙水,不食武昌魚(吳人民謠)
3 顛倒前人詩句:
「蕭瑟秋風今又是」—— 秋風蕭瑟今又是(曹操句)
「一唱雄雞天下白」——雄雞一唱天下白(李賀句)
4 壓縮變化詩句:
「黃鶴知何去」—— 黃鶴不知何處去(崔顥句)
「截斷巫山雲雨」。 (仿李白句)
「 可上九天欖月,可下五洋捉鱉」 (仿謝眺句)
補充:
化用的例子俯拾即是。
元稹名句「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源於《孟子·盡心》「觀于海者難為水,游於聖人之門者難為言。」
晏殊「天涯地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應該是對白居易《長恨歌》詩句「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的化用。
晏殊「長於春夢幾多時,散似秋雲無覓處」,與白居易詩句「來如春夢不多時,去似秋雲無覓處」幾無二致。
晏幾道「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明明是化用翁宏《春殘》詩「落花人獨立,微水燕雙飛」的句子。
晏幾道「夢入江南煙水路,行盡江南,不與離人遇」,是化用岑參《春夢》「枕上闋時春夢中,行盡江南幾千里」的。
蘇軾名句「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對讀李白《把酒問月》「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何其相似?
蘇軾「石榴半吐紅巾蹙」,是來自白居易「山榴花似結紅巾」的詩句。
還是蘇軾,「長恨此生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是化用《莊子·知北游》「吾身非吾有也,孰有之哉」之語意而又不著痕迹。
周邦彥「又見漢宮傳燭,飛煙五侯宅」,自然是韓翃《寒食》詩句「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的翻拍。
周邦彥「不戀單衾再三起,有誰知,為蕭娘,書一紙」,那是楊巨源《崔娘》詩句「風流才子多春思,腸斷蕭娘一紙書」的再現。
可以說,不會化用,就不會寫詩,或者說,寫不出絕妙的好詩。詩詞名家,多是化用的高手啊。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