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誤會了千年的隋大業皇帝——楊廣

隋大業皇帝楊廣(569年-618年4月11日),華陰人(今陝西華陰),隋文帝楊堅與文獻皇后獨孤伽羅次子,隋朝第二位皇帝。唐朝謚煬皇帝,隋恭帝楊侗謚世祖明皇帝, 夏王竇建德謚閔皇帝。一千多年以來,隋煬帝在大多數人眼中看來,一直是以一個昏庸無道,好大喜功,驕奢淫逸的無能君王在人們口中傳來道去。正所謂三人言市有虎,則眾信矣。事實是怎樣的呢?

楊廣畫像

隋開皇元年立為晉王,開皇二十年十一月改立為皇太子,四年後繼皇帝位。在位十四年,做了不少事,最糟的一件應該屬身死國滅,當然對這件事楊廣要負首要責任;但要是因此說楊廣就是一個暴君或者昏君,有好多人表示不服,那麼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個大業皇帝究竟都做了什麼使大家不服呢?

隋帝楊廣,年號大業;他在位期間開創科舉制度,修隋朝大運河,營建東都、遷都洛陽,親征吐谷渾,三征高句麗等等。那麼這些事究竟是功還是過呢,我們一一道來:

影視中楊廣的形象

【開創科舉】 魏晉以來,門閥世族制度日益甚行,九品中正制把持朝廷,致使「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兩晉南北朝的動蕩局面,使百姓苦不堪言,民不聊生;就是這位被認定是荒淫無道、與桀紂同類的昏庸皇帝楊廣設立了科舉制,使得後世寒門子弟可以通過科舉來改變自己的社會地位及生活狀況,這項制度被後世繼承,一直到清朝末年才予以廢除,如果說這個制度不好,為什麼還會被推崇千年有餘。舉個簡單的例子,正像某些人建議的一樣,全面廢除高考,全面靠推薦上大學,你可以思想一下後果會怎樣?

【修隋朝大運河】 隋朝大運河的修通才真正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好事,甚至說是一件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好事。秦漢以來,長安既作為中國的國都,有作為抵禦外辱的首要陣地。在當時,中國的威脅主要來自陸地,也就是游牧民族,當時最強大的莫過於大漢時期的匈奴,隋唐時期的突厥。抵禦外辱靠的是什麼,靠的自然是民力、財力、糧食,而古代,江浙一帶一直是糧食的主產區,整個國都甚至北方的氣候及大旱使得南糧北運、東糧西進變的尤為重要。水運比陸運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可以說隋朝大運河的修建才真正使錢塘江、長江、淮河、黃河、海河連接起來,國家漕運得以貫通,也使得後世王朝可以坐享其成。想想後世的國都越來越靠近江南(開封、臨安、南京等),想想後世修的京杭大運河,再想想一代聖主康熙皇帝不是也把漕運當成治國的三大要務之一嗎?這樣一件好事,怎麼就成了,評價楊廣昏君的證據呢,如果楊廣是昏君,他能會有這樣超前的眼光嗎?

運河

【營建東都、遷都洛陽】 關於這一點,毋庸置疑,楊廣作為皇帝除了享受皇帝至高無上的榮華富貴外,自然要承擔各種歷史使命。如明成祖朱棣即位後不是也一樣遷都北京了嗎,遷都這件事也沒影響朱棣成為明君啊!長安的戰略地位下降及洛陽戰略地位的上升,自然是皇帝要考慮的首要問題。再說,皇帝在國都以外的地方建行宮,後世有更多的皇帝也建的更多,也絲毫沒有影響這些皇帝英明的評論。如果說楊廣在這方面有些奢侈,驕縱但不為過,但是要說他昏庸就有待考量了。

【親征吐谷渾】 認真品味一下,還真就是這場戰爭,使得真正開拓疆土,打通了絲綢之路,拖延了契丹的崛起強大,避免了中原亡國滅種的厄運。之後楊廣西行出巡,到達河西走廊的張掖郡,曾經不懼暴風雪的襲擊,溫度在零度以下,足跡遍布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進一步促成了甘肅、青海、新疆等大西北成為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次西巡還真不是在遊山玩水,就連專門黑楊廣的歷史編寫人員也無法磨滅楊廣的豐功偉績。隋煬帝到達張掖之後,西域二十七國君主與史臣紛紛前來朝見,各國商人也都雲集張掖進行貿易。中國封建歷史上,西巡這麼遠且威名遠揚的皇帝,楊廣當屬第一人!

【三征高句麗】 在敘述楊廣三征高麗之前,先帶大家複習一下歷史,當時的高麗包括現在的遼寧、吉林一帶,在楊廣之前的魏武帝曹操也征戰遼東,打烏桓;之後的唐朝李世民也曾三征高麗;唐高宗李治別的什麼都可以不顧,但征高麗是他不變的國策;近代滿清是從遼東打過來滅了漢人的明朝;小日本當年也是先佔領朝鮮半島,再圖遼東,東三省吞併之後,才放開手腳全面侵華的;建國後,毛主席的抗美援朝也是有這方面的考慮。話說回來,封建帝王有要天下臣服的心自然無可厚非,但是出於戰略的考慮,而也只有這種雄才大略的英主才能有如此遠的眼光;大業年間三征高麗的結果是高麗臣服。唐朝全勝的時候達到的效果也無非使高麗臣服。

所以有學者認為楊廣堪比漢武康乾,不遜開皇貞觀。也許有人會說在歷史的記載中,楊廣弒父殺兄淫嫂,這裡面固然有楊廣確有的一些頑疾,但是也不乏大唐帝國的締造者自然為了使自己的皇位來的名正言順,難免會對前朝的君王有些芥蒂,自然會措辭偏激。我們不能被這些蒙住了眼,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更何況對於那樣擁有整個天下的帝王來說,有著比尋常人的尊貴。自然身上有惡習,只是隋煬帝不得天時人和罷了。

看看漢武帝就知道了,漢武帝的一生也是在征戰中度過的,他是以勝利者的形象出現在歷史的,所以自然就成了千古一帝。而隋煬帝就被冠上了窮兵黷武的罪名,人們看到的往往是壞的一面,而好的一面就往往被忽視了。說楊廣修運河是勞民傷財,和秦始皇相比,始皇帝的一條萬里長城也可以說斷送麗江山,可現在是中華的驕傲,那運河呢,也同樣是我們的驕傲。而這驕傲的背後卻是他人的罵名換來的。

隋朝滅亡的原因歸根結底責任不全在隋煬帝(當然楊廣好大喜功且貪慕虛榮的性格多少也要為隋亡負點責),隋朝自身政權存在不穩定性也是很大的原因。類似軍閥的小政治團體,使得隋朝陷入了與漢朝七國之亂一樣的局面。隋煬帝沒有解決這些憂患就大規模對外戰爭,使得野心家得以利用。農民起義說起來簡單實際卻不容易發生,況且國家統一時間不長民眾終究是渴求安逸的小農階層,沒有野心家的挑動,是不會爆發隋末農民起義的。如果隋煬帝用30年去完成他的這些宏達目標而不是10年,他絕對可以與秦皇漢武並列。當然他沒有這麼做也只能說明他的眼光也就這麼短淺了,但也不能磨滅他的功勞。如果修建大運河是他為了自己享樂,那麼三證高句麗呢?隋煬帝可是御駕親征啊,一個享受生活窮奢極欲的皇帝又怎麼會不辭艱辛的征戰?隋煬帝是一個有能力有理想的皇帝,可惜就是好大喜功,急於求成。何況,楊廣做過的事,李世民都干過,只不過,李二比楊廣幸運罷了。

像這樣一位戰功顯赫、輝煌偉大的皇帝,死後竟然連一個像樣的棺材都沒有,由蕭後和宮人拆床板做了一個小棺材,偷偷地葬在江都宮的流珠堂下。棲身之地不足半畝,歷史有時真的不公平。原因只有一個,隋朝是在手裡滅亡的,亡國之君談何美名,就更別提什麼厚葬了,楊廣真的很可憐。

像這樣一位皇帝,我們在批評的同時,真的不應該忘了他曾經為民族做出的貢獻,不要再被人誤會了。

最後送上楊廣的御制詩《春江花月夜》一首,供大家鑒賞:

暮江平不動,春花滿正開。

流波將月去,潮水帶星來。

春江花月夜


推薦閱讀:

他號稱史上最帥攝政王,卻集悲催於一身,陵墓因誤會而被挖
誤會老公出軌他順水推舟逼我離婚
都說馬哈蒂爾反華?這可能是誤會了
誤會源於不懂

TAG:皇帝 | 誤會 | 大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