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130萬人海外留學,換匯繳學費的大事銀行卻搞不好

第一財經APP金融殷怡2017-06-22 23:18評論1


為出國留學努力多年的李子欣(化名),剛剛拿到了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教育心理學專業的offer(錄取通知),這讓他全家都興奮不已。

爸爸媽媽早早地就開始為李子欣張羅起他赴美求學的各項準備工作,但在中國看起來最稀鬆平常的「繳學費」這事兒上,一家人開始頭疼了。

「學校給了規定的繳費賬戶,但我們聽說去銀行匯款特別麻煩,中介那邊代繳的話,又怕佔用5萬美元的額度」。面對密密麻麻的英文版繳費指南,李子欣告訴記者,他有點慌。

學費可不是小事。

之前李子欣一位在美就讀的朋友就抱怨過,家裡有一次給他打學費的時候出了問題,學費沒能及時到賬,而美國的學校都是採取學分制的,若學費沒有及時到賬,結果就無法選擇該學期的課程,最後也會導致延遲畢業。

就要去美國獨立求學、生活的李子欣,顯然不想將來會遭遇他那位朋友的處境。

國內銀行相關業務的尷尬

教育部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出國留學人員總數為54.45萬人,較2012年增長14.49萬人,增幅達36.26%。截至2016年底,各類出國留學人員共計136.25萬人正在國外進行相關階段的學習和研究。

百萬人留學的資金往來,所蘊藏的商業能量極大,但國內銀行似乎無暇顧及或看不上這一中間業務。

第一財經記者從幾位留學生口中了解到,目前國內留學生繳學費的方式一般是通過銀行電匯:要麼直接從國內的銀行電匯至學校指定的賬戶;要麼是到了留學地,立即辦一張當地的銀行卡,然後再從國內將學費、生活費等一系列費用電匯至當地賬戶,之後再通過學校的電子支票(Electronic check)在線轉賬。

也有一些留學生會選擇信用卡直接繳費。但信用卡繳費需要承擔動輒2%~4%的手續費,信用卡本身的額度和是否支持美元交易都是需要考慮的因素。而且,如果沒有事先向銀行報備,很可能因為在境外刷取大額費用而遭到銀行攔截,最後銀行卡被鎖,導致扣款失敗。

雖然有些豪氣的留學生會推薦西聯匯款(Western Union)、Flywire這些境外第三方平台交納學費,但一般要比其他支付方式貴出1000多元(人民幣,下同)的手續費,足以讓眾多留學生家長猶豫或放棄。

總體上來看,留學生繳學費的痛點主要是:手續繁瑣、時間長、易出錯。

那麼,是不是每個國家的留學生繳學費都像中國這麼麻煩?

一家股份制銀行出國金融部門的負責人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中國是外匯管制非常嚴格的國家,在美國電匯信息只需要填5個,日本和韓國也就填10個左右,而中國的銀行需要填21個。其他國家有美國的公司比如Flywire在提供學費支付的服務,如果是一般的電匯學費,在手續費和匯款效率方面也優於國內。

事實上,對於留學金融市場,國內的銀行也已努力了很多年,但苦於找不到抓手,這些年來,相關業務的處境也比較尷尬。

「銀行其實很早就開始做留學貸款了,但是到目前為止,即使在銀行內部,這項服務也沒有大面積推廣開來。在學費支付方面,銀行就更不可能花大力氣去做前端的支付吸流,比如一個個地推廣去吸引留學生;同時,也很難去把所有的學校談下來解決學費入賬問題。」上述銀行負責人對記者表示,「這對於支付公司也是一樣,學費支付對它們來說只是個太小的細分市場。雖然它們都需要流量,但它們也不願去做這個事情。」

做「臟活累活」解決留學生的痛點

「我在美國上高中的三年,家裡都是用傳統銀行電匯的方法繳學費。本來是個很簡單的事情,但就是問題特別多,還總出錯」。曾在美國南加州大學馬歇爾商學院就讀的高宇同現在哈佛大學繼續深造。正是這樣切身的經歷,讓他找到了發展的契機。

5年前,高宇同和同為在美留學生的合伙人一起在北京創辦了一家名為易思匯的公司,初衷就是想為中國留學生解決「繳費難」的問題。

「一開始我們想跟銀行談,讓它們改善服務,但銀行覺得留學支付這塊利潤不夠大,且手續繁雜,因此,它們不願意做這件事。」

接受採訪當天,高宇同晚上10點還和30多個同事為即將到來的留學生繳學費高峰期緊鑼密鼓地做準備。據他透露,去年7到9月份高峰期,易思匯交易量大約為10億元。今年1至5月的交易量比去年同期增長了10.15倍,大約也是10億元。

「要知道,上半年是繳學費的低谷期。去年1~5月份的交易量,大約只佔全年的10%。所以,我們預期今年將服務2.5萬名赴美留學生,覆蓋留學新生市場的20%。保守估計,全年交易量大約在40億元。」高宇同說。

高宇同介紹,在易思匯登錄後,填寫學校名稱,按流程填寫金額、用途、上傳繳費證明後立即完成支付。不僅可以幫助留學生省去在銀行網點排隊和填寫英文電匯單的過程,還可以保證48小時學費入賬。

為什麼銀行那麼多年都感無力的市場,能被高宇同和他的夥伴們解決?高宇同解釋說,其實就是做了銀行不願做的苦活累活,簡單地說,就是「前端集中流量,後端幫學校入賬」。

「前端」一般分為對學校和學生的地推,以及與國內的教育機構、中介、校園代理的直接連接等形式。

「當然,『後端』更為重要。」高宇同介紹說,從美國中部到西部再到東部,他和夥伴們花了一年時間,一家一家地談下美國400多所高校,說服這些學校使用他們自行設計的學費入賬系統,讓匯至學校的學費能夠自動入賬。「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美國學校通常負責學費入賬的工作人員只有四五個人,高峰期每天上萬筆學費此前都通過人工入賬,既容易出錯,又耽誤進度。」

這種「笨辦法」做了別人不願意做的「臟活累活」,幫銀行和國外學校解決了它們的短板。

至於外匯管制的問題,高宇同透露,他們利用的轉賬匯款是利用銀行和有跨境支付牌照的第三方支付公司通道,不會佔用每人每年5萬美元購匯額度。

據國家外匯管理局(下稱「外匯局」)網站相關解釋可知,限制購匯的投資用途,不涉及留學生的生活和學習。留學生學費本身並不佔額度,「所有交易數據信息都上傳附件,可以被外匯局實時查詢。外匯局定期會抽查易思匯的交易情況。」

高宇同告訴記者,現在選擇出國深造的學生越來越多,留學回國人數也在增加,這也是中國高層次人才培養的一個趨勢。2016年,逾九成留學人員赴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等10國;從學歷層次上看,七成以上攻讀本科以上學歷,其中碩博研究生佔比35.51%。超九成為自費留學生,達49.82萬人。

年屆六旬的王石也選擇了留學,先後在哈佛和劍橋大學就讀。

「我現在每個月去一趟加拿大,每三個月去一趟英國,這兩個國家的學校都比較集中。」他舉了個例子,「比如,加拿大最著名的有八所大學;而英國無非倫敦、曼徹斯特、愛丁堡這幾個城市,基本上中國人多的學校不超過25個,情況和在美國留學非常不同。」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製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推薦閱讀:

出國留學換匯及外幣攜匯出境注意事項
中國結算就港股通換匯相關問題解答

TAG:銀行 | 中國 | 留學 | 海外留學 | 海外 | 學費 | 大事 | 換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