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青年醫學博士崔群建
崔群建在病房向患者詢問情況初次見面,市中心醫院神經外科副主任醫師、醫學博士崔群建給人以儒雅、沉穩的印象,36歲的他洋溢著職業的幹練和奮鬥的激情。採訪崔群建,連續約訪了四次,都因為他突然有危重病人要手術而推遲,有兩次手術結束時已是凌晨三四點。問他經常這樣嗎?他輕鬆地說:「習慣了。每天晚上被喊回醫院幾次搶救病人,在我們外科可是司空見慣!」作為神經外科醫師,崔群建還有一個習慣,那就是手機24小時開機,從不怠慢一個來電。就在接受採訪時,他也會說聲「稍等」而認真地接聽病人或家屬的電話諮詢。他說,電話信息關係著病人的安危,外科醫生就是要24小時在線。他印象最深的是去年冬季特別冷的一個晚上,3次被從熱被窩裡喊起來頂著刺骨寒風趕往醫院搶救病人。大年三十晚上,他從下午6點進入手術室,兩台手術直到初一早上4點多才結束。最難忘的是有次連續3天,他都在醫院搶救治療病人,家中小女兒還以為爸爸出差到外地了,等第二天見到爸爸,盼喜交集的女兒委屈哭了。一2002年,事業順風順水的崔群建為提高自己專業技術水平和科研能力,毅然報考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攻讀碩士研究生,2007年又順利考上該校博士研究生,師從國內著名神經外科專家朱賢立教授、趙洪洋教授,研究微侵襲神經外科。攻讀博士期間,他經常夜以繼日,白天參加博士階段課程學習或參加手術,夜間為了獲得實驗數據,往往做實驗到凌晨。他熟悉各種先進儀器的操作及細胞培養、免疫組化等生物醫學實驗技術,並且擔任《醫學信息〈醫藥版〉》雜誌編委。在提升科研水平同時,非常注重臨床技能的提高,可熟練完成神經外科顯微手術操作。2010年7月,崔群建面臨他人生的一次重要選擇。博士畢業,同窗好友先後都壯志滿懷去趕「孔雀東南飛」的熱潮了,導師也極力推薦他到珠江三角洲的發達地區工作,那裡提供了比南陽優厚得多的工作、科研、生活條件。面對不菲的薪資,崔群建沒有動心,他決然選擇了最需要自己的地方——故鄉南陽。他說,在他之前曾經有同事博士畢業後到更廣闊的天地去發展,這也是人之常情。醫院培養了他十多年,他的每一步都滲透著醫院領導和同事們的關懷和支持,還有急危重病人家屬們期盼目光也縈繞心頭,我實在不忍心讓他們失望……二收拾好簡單的行李,懷揣著「焚膏油以繼晷恆兀兀以窮年」而獲得的博士學位,帶著數年苦讀鑽研來的新知識新能力,崔群建回到了他熟悉的市中心醫院外科。醫院珍惜這歸來的博士,給了他施展抱負的天地。一年來,崔群建積極投身到神經外科臨床和科研工作中,及時將掌握的新技術運用於臨床實踐,造福患者。他說,作為醫生,最大的滿足就是看到病人康復出院,恢復正常的工作生活。由於神經外科的病源特殊,送來的病人大多是車禍外傷、腦血管病突發、腦瘤等急危重病人,病情緊急,甚至每一分鐘都是生死兩重天的考驗,而最讓醫生壓力重重的還有巨大的醫療風險。崔群建說,醫生其實也和運動員相似,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要想少出差錯,給病人盡量完美的搶救和治療,醫生需要不斷學習和鑽研,可以說一生都是要「練功」的。病人從急診室到病房從病房到手術室再回到病房治療直至病人最後康復出院整個治療過程都有風險存在,作為外科醫師都要考慮到。只有平日里多學習、多思考、多鑽研,掌握規律,守正創新,破解難題,不斷積累成功案例,才能在救治病人的過程中少一點風險,多一分成功。去年一個寒冷的冬夜,科室急診入院一個84歲高齡的腦出血病人,顱內出血量達120毫升,病情危重,隨時有生命危險。按理說病人雙側瞳孔散大深昏迷肺部感染,高熱39℃,生命體征不穩定手術風險性極高。但看到病人家屬渴求的目光,崔群建經過短暫猶豫,決定哪怕有一線希望都要盡最大的努力搶救。由於年老體弱,病人抬入手術室剛進行了全麻氣管插管,就測不到血壓,經過緊急搶救,病人血壓略有提升。時間就是生命,崔群建迅速進行錐顱鑽孔置管抽吸血腫,先後在血腫前後端和對側腦室前角放置了3根引流管,分次抽吸血腫並注入尿激酶溶解血凝塊。崔群建精湛的技術使病人安全地下了手術台,經過一個時期精心治療,患者最終痊癒出院。病人家屬拉著他的手激動地說:「簡直不敢相信這是真的」,並把2000元紅包硬塞給他。崔群建一再婉拒,但家屬態度堅決,他只好收下,隨後他請護士長幫忙把錢存到病人的賬戶上。三在同事眼中,崔群建是一名勤於鑽研的醫生。神經外科主任劉建生說,我們神經外科專業涉及的學科比較複雜,手術要求非常精細。在這個比較浮躁的社會背景下,崔群建能夠靜下心來,潛心鑽研醫療業務,僅這一點就很難得,值得大家學習。護士長王新華說,崔醫生為人誠懇,最大的特點就是敬業,一心撲在工作上,一心裝著病人安危。據介紹,崔群建在繁忙的工作之餘。利用業餘時間鑽研了許多目前國際先進的科研課題,如《柚苷對大鼠創傷性腦損傷的預防治療價值及其機制研究》。該研究對創傷性腦損傷的治療價值及其機制方面具有創新性,是目前第一篇有關這方面的研究。相關論著已發表於醫療權威期刊《中華神經醫學雜誌》。他還從實踐中總結創新,先後在《中華神經外科雜誌》、《中華神經醫學雜誌》、《中國微侵襲神經外科雜誌》等權威期刊發表論文20餘篇,獲省市級科技進步獎10餘項。在病人和家屬眼裡,崔群建是一位醫術精湛、和藹可親的好醫生。南召縣皇路店鎮的張強說,他曾因車禍致顱內大面積出血,被送入南陽市中心醫院神經外科時,已不省人事。經過崔群建醫生的手術治療,很快清醒,並且恢復了勞動能力,目前在鎮上經營一家空調專賣店。南陽理工學院的梁旭峰說,作為一名患者家屬,他感謝崔群建博士和市中心醫院神經外科的醫護人員精益求精的醫術和春天般的服務……面對患者,崔群建有一顆大愛之心。他說,南陽是張仲景的故鄉,醫生治病救人就應該像他那樣有一顆濟世仁愛之心,不分貧富貴賤、親疏遠近。在面對可能有的醫療風險時,他始終為患者的生命著想;面對誘惑,他始終把醫德操守看得貴重。對待每一個病例都力求做到一絲不苟,對待每一個病人都高度熱情、高度負責,贏得了患者的信任。一位重型顱腦損傷患者經過精心治療逐漸恢復了意識,遺留了肢體偏癱的後遺症,他堅持登門巡診一年多,送醫送葯上門治療。遇到經濟條件不好的病人,他從細節入手降低醫療費用,能用便宜藥物治療的疾病決不用昂貴藥品……「勤奮工作,善待病人,我覺得這是很自然的事情。」崔群建說他一直認為自己很平凡,做的都是平常事,雖然他也認可醫療事業本身是一項很有價值的事業。「喜歡做醫生。」他這樣解釋自己。他說,因為父母都曾在醫院工作,從小耳濡目染醫生治病救人行為,一直對醫生這個崇高的職業心嚮往之。十幾年來,他已經記不清救治過多少患者,但他始終清楚地記得那些特殊的病例和救治過程,在接受採訪時他一再提及那些難懂的醫學名詞和概念。他說,病人痊癒出院是對醫生最大的肯定、最好的報答、最高的獎賞。他也坦言,職業生涯中也免不了有過黑暗的時刻,那就是醫生盡了全部心血、最大努力,但還是回天乏力,他說這個時候是他心中最痛苦、最鬱悶、最灰暗的時刻……據市中心醫院院長李玉東介紹,該院近年來築巢引鳳,實施人才引入機制,先後吸引了200餘名碩士、博士前來建功立業,崔群建就是這個青年專家群體的一個縮影和優秀代表。他表示,今後醫院還將著力對中青年專家的培養,給他們壓擔子、加責任、創造機會,鼓勵他們積極鑽研醫學業務,成為各專業學科的學術帶頭人,早日成為享譽全市乃至全省的名醫名家。一個敬業的醫學博士,一個在醫學領域奮力跋涉的年輕人,一個緊緊跟蹤國內外神經外科領域前沿動態的外科醫生,崔群建,一個看得見、學得來的我們身邊的榜樣!
推薦閱讀:
※《急診科醫生》狂犬病認識有那些誤區?
※整合醫學初探
※中醫崇尚的中醫古籍到底寫了些啥玩意?——《中醫思想的四次劇變之一:黃帝內經》
※身體有這3個癥狀,表示你的肝臟已經很虛了?
※痔瘡飲食要注意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