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詩詞是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
什麼叫基因,業內對它的解釋是:基因是攜帶有遺傳信息從而控制生物個體性狀的基本遺傳單位。我從生物學角度簡單理解,基因是生物體延續至後代並承傳前代特徵的遺傳基本元素或遺傳信息。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古典傳統詩詞是中國文化得以延續千古的重要基因。為什這麼說呢,我們可以從如下幾方面來探討這個問題。
一、中華民族史就是一部詩詞發展史
我們知道,人之所以區別於其它動物是因為人有思維、有喜怒哀樂情感和善於用語言文字來表達。人的喜怒哀樂發於聲便可成原始之歌,用有節奏的韻律並用文字表達便成詩歌了。可以說原始的詩歌是人類與生而來的。我國第一部偉大的詩歌作品,當首推《詩經》,《詩經》的年代雖不能十分確定,但其中的詩歌距現在至少有三千多年了。經推算應是產生於周代。但在公元前1066年建立周朝之前,就有詩歌了。《詩經》以前的許許多多的古詩歌,大都收集在楊慎的《風雅逸篇》,馮訥的《風雅廣逸》及《詩經》前集十卷《古逸》里。其中神農時代有《蠟辭》;黃帝時代有《彈歌》,《有焱氏頌》,《游海詩》;少昊時有《皇娥歌》,《白帝子歌》;唐堯時有《擊壤歌》,《康衢謠》,虞舜時有《卿雲歌》《南風歌》,夏代有《塗山歌》《五子歌》,《夏人歌》;商代有,《盤銘》,《桑林禱誶》,《商銘》等。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大約五百多年間的詩歌三百零五篇。到了戰國時期,偉大愛國詩人屈原運用今兩湖一帶楚地的文學樣式、方言聲韻,以敘寫楚地的山川人物,歷史風情為題材,創造了具有濃厚地方特色的另一種詩體楚辭。屈原以後,經人仿作,漢初搜集,至劉向輯錄,在公元前26年至前6年編輯成《楚辭》一書。《楚辭》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部浪漫主義文學的詩歌總集。對後世詩歌產生了深運的影響。到了唐代,詩人們在總結提升前人的創作經驗和漢字特點的基礎上,利用字聲的平仄構建詩的韻律,採用五言、七言的字數和使用對隅的語句形式構建詩篇,這就產生了律詩、絕句這種格律詩。如此人們把唐以前的詩體叫做古體詩,自唐以後產生的這種格律詩叫近體詩。
格律詩的出現並隨著李白杜甫這批響徹環宇的詩壇巨匠的問世,把我國的詩歌又一次推向了文學藝術的巔峰,使中華文化綻放出更加絢麗的光彩。唐以後、人們又創造出了宋詞,元曲這些新的詩歌體裁。一直至一九一六年以前的各種體裁的詩歌,包括唐詩宋詞元曲,我們稱之為舊體詩詞或傳統詩詞。一九一六年隨著五四運動對舊文化的批判對新文化的提倡,胡適發表了一首白話自由體新詩,此後這種自由體新詩經過劉半農、俞平伯等一些文化名人的推廣迅速發展,文化大革命的破四舊立四新運動,使傳統詩詞再次被打壓。但即使舊體詩詞在被打壓期間,正如詩界老前輩錢理群先生所言,「儘管舊體詩詞寫作已經邊緣化、但它也沒有按進化論觀點所預言的那樣,完全遭淘汰,被新詩所替代。而且也不僅是一種舊的殘餘,而是按照自身的特點在不停地發展著」。
這期間一些原極力推崇寫新體詩的文化名人又轉過來寫古體詩。如被稱為新文化運動旗手的魯訊1932年10月12日應柳亞子之請作詩《自嘲》並書法以贈。運交華蓋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頭。破帽遮顏過鬧市,漏船載酒泛中流。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冬夏與春秋。
特別是毛澤東,正是在舊體詩被冷談的這幾十年間,創作了近百首振撼中外的舊體詩詞佳作,他在《沁園春·長沙》中,「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在《沁園春·雪》中用「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嬌,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豪言壯語,把豪放大氣的詩風推到了一個前無古人後難來者的境界。隨著文化大革命的結束,這種舊體詩邊緣化的局面很快就峰迴路轉,傳統詩詞由於自身那旺盛的生命力正如白居易的一首詩形容的,「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特別是一九七六年以後,正如著名詩家施議對先生所說,傳統詩詞不再是一條蟲,而是一條龍,不是見龍在田,而是飛龍九天。
這裡用個數據可以說明這個問題。據說2014年主要刊登新詩的《詩刊》發行量從鼎盛時期的五十四萬多份下降到三萬餘份,而以刊登傳統詩詞為主要內容的《中華詩詞》的發行量卻從最初的幾千份增長到兩萬五千份,且以每年三千份的數量增長,並發行到五大洲。有人略作估算,現在全國熱愛並創作古體詩詞的有三四百萬人。所以古體詩詞發展真有「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之勢。
值得我們關注的是,新時代的中央高層領導也特別喜愛傳統詩詞並重視其工作。1996年12月16日,時任國家主席江澤民在第六次全國文代會和第五次全國作代會上明確指出:「中華民族,是以詩經、楚辭、唐詩、宋詞、元曲和明清小說為人類文明畫廊增加輝煌的民族,是產生了屈原、李白、杜甫、關漢卿、曹雪芹這些世界文化名人的民族,……無比豐厚的精神遺產,與先驅們的英名連在一起的民族文化的優秀傳統特別是革命文藝傳統,是中國社會主義文化的巨大寶藏」。江澤民這一論斷明確肯定了傳統詩詞在民族文化發展中的主導地位。江澤民自己也利用業時間創作了不少傳統詩詞。如他登上黃山即興作詩曰「遙望天都倚客松,蓮花始信兩飛峰。且持夢筆書奇景,日破雲濤萬里紅」。時任國務院總理朱熔基一方面採取措施改善全國群眾性詩片語織中華詩詞學會的物質條件,一方面積極創作傳統詩詞,他回湖南視察時創作了《重訪湘西有感並懷洞庭湖區》「湘西一夢六十年,故地依稀別有天。吉首學中多俊彥,張家界頂有神仙。熙熙新市人興旺,濯濯童山意怏然。浩浩蕩蕩何日現,蔥蘢不見夢難圓「。尤其使我們高興的是,現任國家主席習近平同志對弘揚傳統詩詞情有獨鍾。他在談到弘揚傳統文化的重要性時明確指出,「我很不贊成把古代經典詩詞和散文從課本中去掉,去中國化是很悲哀的,應該把這些經典嵌在學生腦孑里,成為中華民族文化的基因」。習近平同志這段話有幾層含義,首先他明確肯定我國古代經典詩詞是中國化的代表和特徵,是中華民族文化的基因,其次是指出否定傳統詩詞就是否定我們民族自身,是去中國化的愚蠢行為,是很悲哀的;再次是明確表示應大力弘揚傳統詩詞,使其嵌在學生腦子裡,並成為中華文化的基因。不僅如此,習近平總書記還親自創作傳統詩詞,1990年七月他重訪蘭考參觀焦裕祿紀念館時寫了《念奴嬌·追思焦裕祿》「魂飛萬里,盼歸來,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誰不愛好官?把淚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氣!依然月明如昔,思君夜夜,肝膽長如洗。路漫漫其修遠矣,兩袖清風來去。為官一任,造福一方,逐了平生意。綠我涓滴,會它千頃澄碧」。這首詩最早發表於一九九0年七月十六日《福州晚報》,黨的十八大席近平同志任總書記後再次發表。這不僅體現了席總書記對焦裕祿精神的推介,也充分說明了他對古體詩詞的肯定與推崇。
以上充分說明,中國傳統詩詞與中華民族是同生同榮的,它是中華民族延續千秋萬代不可捨棄的文化遺傳因素。
二、古典傳統詩詞是中華民族藝術的魂寶
為什麼說傳統詩詞是中華民族文化藝術的瑰寶呢?
首先它是言簡意深。
我們看唐代著名詩人杜牧寫的《七絕·赤壁》:「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詩的大意是作者在赤壁長江中發現一截斷戟,磨洗掉銹跡後認出是三國赤壁大戰的遺物,回想這場戰爭如果不是孔明借來東風給周瑜的吳軍提供火攻方便的話,吳國可能敗於曹操,吳王孫權的夫人大喬和周瑜夫人小喬就可能被曹操搶去幽居在曹操的銅雀台了。這首詩僅二十八字,從一截沉沙斷戟入題,追述了三國魏蜀吳赤壁大戰這樣一場震撼千古的戰事。並從古人的成敗得失,闡明了客觀條件影響事物發展進程這一辨證唯物主義的哲學觀點。以小見大,構思新穎別緻成為千古佳作。
中華傳統詩詞這種語言精鍊,篇章短少精幹內容卻博大精深的特點是中外白話詩無法達到的。有位俄裔美籍詩人布羅茨基、他1987年曾榮獲諾貝爾文學獎,他曾經嘗試把孟浩然《春曉》詩: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烏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翻譯成外文。翻譯後的詩文是:春天,我不想起床,聆聽鳥兒鳴叫:我長時間回憶,昨天夜晚狂風呼嘯,被風吹落的花瓣不知道該有少?由此可知中華傳統詩詞在用詞造句謀篇方面是多麼奇妙。
第二是韻味十足。這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先是聲韻嚴格。
傳統詩詞在固定字數的基礎上,有嚴格的用韻規定。偶句(二、四、六、八句)押韻,而且要押平聲韻,並一韻到底。奇句(三、五、七句)則不能押韻。律詩中一與二、三與四、五與六、七與八分別組成四幅對聯,必須用對隅句。特別是中間兩聯要嚴格對隅。要講究平仄:一句之中,平仄相間;一聯之中,平仄相反:兩聯之間,平仄相粘。由於傳統詩詞是按韻律規則創作的,因而讀起來抑揚頓挫,鏗鏘起伏,朗朗上口。
二是回味無窮。
傳統詩詞的表達或豪放大氣,或宛約曲折,讀之如美女過後有餘香、檳榔嚼後有回味,感覺韻味無窮。我曾寫過《詠馬王堆漢墓》和《秋釣》兩首詩,寫馬王堆漢墓是
冥夜塵封古墓開漢風楚韻盪天台
夫人一醒千年夢彩服紅顏笑客來
這裡把利蒼夫人入黃泉幾千年說成是千年一夢,墓開夢醒後仍「彩服紅顏笑客來」。從而把一具千年古屍寫活了。
第二首詩是一幅以秋天釣魚為題材的題畫詩
雲淡天高帆影悠,菊黃果碩鬧蟬秋。
浮標潛水無心理,不釣魚兒只釣秋。
詩看去是寫釣魚,開始幾句極力喧染秋天的景色之美,第三句寫釣鉤上方的浮標被魚拖到水下去了意即魚已上釣漁父卻無心理會,緊接著用「不釣魚兒只釣秋「一句進一步說明漁夫陶醉於秋景忘卻了釣魚,從而進一步襯託了秋景之美。一些詩友閱後此詩說有回味有詩意。詩趣盡在回味中是傳統詩詞的最大特點。
三是意境深遠。
所謂意境,是文學作品縕含的一種能令人感受領悟、意味無窮卻又難以用語言表述的意縕和境界。它是形神情理的統一、虛實有無的協調、既生於外又蘊含於內,是一種給人以似夢如幻感受的境界。優美的傳統詩詞作品讀來使人總感到文有弦外之音、詩連洞天妙境。大家看看宋未元初愛國詩人、畫家鄭思肖這首《寒菊》詩,花開不並百花叢,獨立疏籬趣末窮。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鄭思肖號所南,他對南宋王朝一腔忠情,用此號表示他永遠歸屬南宋,他日常坐卧都要向南背北。此詩表面是寫寒冬的菊花不落俗套,它獨立疏籬,寧可傲揚枝頭抱香而死,也不願被北風吹落塵埃之中。實際上詩中表達了作者寧可為堅持堅貞情懷而死,也不願象許多國人那樣屈服於蒙古統治者的淫威之下。不久前我曾為《冬竹》畫寫了首題款詩,
落木蕭疏已人冬,青竹不與眾芳同。
虛懷高挺冰節骨,總是清風浩蕩中。
詩看上去是寫冬竹,實則是表達自已不為紅塵所染,長保清白的思想境界。
第三技藝奇巧。傳統詩詞在寫作技巧上常常能出奇制勝。很多詩篇會採用含蓄、比喻、誇張、設問、引用、對比、反覆、用典等修辭手法,使詩作生動有趣。如李白寫廬山「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這是誇張;蘇東坡寫西湖「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這是比喻:杜牧寫清明節「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是設問:陸遊《游山西村》「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這用的是對比;崔顥寫黃鶴樓「昔人己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這是重複。
至於傳統詩詞的布局謀篇,有的詩作常因別緻新穎而大放異彩。如有一種迴文詩就很有情趣。所謂迴文詩,是詩中文句從頭至尾往返回復皆成詩文的一種特殊詩體。它始於晉代,白居易、王安石、黃庭堅、秦觀、湯顯祖等皆有迴文詩傳世。這裡我們欣賞蘇軾記敘自己在夢中品茶的一首迴文詩。據蘇軾自述,有年十二月十五目,大雪初晴,蘇軾夢見有二個美人陪自己品茶,一美女以雪水烹小團茶,另一美女宛轉歌喉獻歌起舞。蘇軾興起夢中即為二女作迴文詩。夢醒後仍記得其中一句是「亂點余花唾碧衫」。蘇軾立即續寫兩首迴文詩記敘夢中品茶場景。
其一是,「酡顏玉碗捧纖纖,亂點余花唾碧衫。歌咽水雲凝靜院,夢驚松雪落空岩。」我們再把這詩從尾往頭反過來看,「岩空落雪松驚夢,院靜凝雲水咽歌。衫碧唾花余點亂,纖纖捧碗玉顏酡。「無論正看反看,詩都是寫美人伴飲的夢境。美女容顏嬌媚、玉指纖纖,一「捧"一「唾」寫了美人的風姿;歌喉清潤、歌聲使雲凝水靜,是寫美女歌聲美妙;作者從夢中醒來,大地空寂,只感覺到松雪落在空岩之上,這是寫大地之靜。這裡,蘇軾「唾碧衫」用了「飛燕唾花」的典故。飛燕即漢成帝時絕代美人趙飛燕,她出身平民,後被漢成帝發現帶入宮中,深得皇上寵愛。一次皇后與飛燕說話時不小心把唾沫濺到飛燕雲袖之上,覺得不好意思,飛燕乖巧地討好皇后說,您看這唾花多麼好看啊!要是宮中綉工能把這唾花綉在衣袖之上,這衣服就更美了。這裡用唾花之美反襯了美女之美。這首迴文詩體現了蘇軾在詩歌創作上的高超技藝,也使此詩成為蘇詩一絕。
古代詩歌中還有一種構思獨特的寶塔詩。這種詩體字數由少到多,依次重疊,排列成寶塔狀,句句押韻。無論從外觀還是內容來看;都很有欣賞性、趣味性。下面我們欣賞唐代著名詩人元稹一首一言至七言的寶塔詩:
茶、
香味,嫩芽。
慕詩客,愛僧家。
碾雕白玉,羅織紅紗。
銚前黃蕊色,碗轉典塵花。
夜後邀陪明月,晨前命對朝霞。
洗盡古今人不倦,將知醉前豈堪誇。
這首寶塔詩寫了茶的色香味之美、品性之淡雅和文人雅士對它的喜愛,從形式和內容都達到了絕妙境界。
藏頭詩,這種詩體每句的第一字依次連接便組合成一個地名、或人名、或企事業單位名、或表達某種思想,事件的短語。因而這種詩詩中有玄機、有妙想奇思,達到了美妙絕倫境地,有詩家評論此詩體一字千金。下面我們看《水滸傳》中梁山好漢宋江吳用為了把武藝超群的盧俊義逼上梁山入伙,撰寫的一首藏頭詩:
蘆花深處劃輕舟,俊彥怡情酌酒游。
義士須知一此理,反他皇帝卻民憂。
此詩四句第一字連接便成了「盧俊義反」一說,梁山好漢把此詩在盧俊義家鄉到處傳播,盧俊義聽說此詩後嚇得心驚膽顫。心知此詩傳到官府後自己會有牢獄之災。便身不由已上梁山入伙了。
二0一五年我以荷花,和平鴿、百合花、輕帆、平波為題材畫了一幅「和平萬歲圖",畫上題了一首詩:
和風鴿舞百合開,平浪紅荷帆影排。
萬里寧祥無戰火,歲融月洽幸福來。
此詩四句第一個字組成「和平萬歲」四字,表達了世界人民的一個共同願望。二0一五年十月這幅畫參加世界華人愛和平書畫展時觀眾對此畫此詩很感興趣。
由於古典傳統詩詞集高度的文學性、藝術性於一體,因而它在文化藝術園中的地位,正用上了唐代詩人虞世南詠蟬的兩句詩;「居高聲自遠,非自藉秋風」。傳統詩詞無可非議成為中華民族文化的魂寶。故人們對傳統詩詞樂於吟誦、喜歡引用,人們還把一些喜歡的詩詞寫成書法,或裝裱懸掛,或木刻成牌匾,有的甚至銘刻于堅石使之千古流芳。我於2011年秋遊覽湖南東安縣舜皇山,當時即興作詩:
昔日舜皇巡此山,鳥歌林翠瀑聲潺。
紅軍過界千年頌,躍上雲天攬月還。
事後當地百姓把此詩刻于山崖巨石之上。我為祁陽浯溪碑林,湘西吉首寨陽綠道、長沙銅官磘、衡東縣土菜、世界著名雕塑家雷宜鋅、長沙雨花區赤崗街道創作的詩,都被當地刻石立碑。此外,我為長白山,邵陽崀山、郴州莽山、南嶽衡山、湘鄉市、岳陽職業學院、懷化芷江及著名歷史人物左宗棠、歐陽詢、胡耀邦作賦時都撰詩其中,這些詩賦都被當地刻石立碑。這充分說明,傳統詩文一旦被人民群眾所喜愛就將永久流傳。
三、古典傳統詩詞是完美人生的有效途經
人之所以區別於其它動物是人有理想、有追求、有目標。古代社會有志之士的目標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最高境界是立德、立功、立言。在現代社會中、有志向的人也希望自己及自已的子孫後代出類抜萃、活得瀟洒、活得雅緻。說通俗點即是做好事、做好人。要怎樣才能達到這個目標呢?我認為學習並掌握傳統詩詞是幫助我們提升人生境界完美人生的最好途徑。
1、詩詞能助人產生幹事創業的激情。
我們知道,人們幹事業首先要有一種激情,有激情才會有理想有目標,而且只有激情不斷爆發才會產生新的理想和目標。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佔領長江以北士地後國民黨曾企圖劃江而治。試想,毛澤東此時如果沒有一股革命的激情就真有可能南北分立了。幸虧毛澤東是一個永無止境激情並發的人,他及時提出打過長江去解放全中國的奮鬥目標,並賦詩號召全黨「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正是由於共產黨人有這種勇往直前的激情並英勇奮鬥,於是才有新中國的誕生。那麼人的激情是怎產生的呢?古人有雲:「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詩是激情的噴發流露。激情噴發而為詩:詩興又使人產生激情,激情又成為幹事創業的催化劑。
王船山在論及聖人與詩的關係時說:「聖人以《詩》教以蕩滌其濁心,震其暮」,船山先生這裡指的震其暮即是講詩能振奮人的精神,激發其銳氣、鼓舞人奮勇向前。所以,詩與激情與事業就有這麼一種密切關係。南宋岳飛一顆忠心報國。大家看他寫的《滿江紅》,「怒髮衝冠,憑闌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一首多麼充滿激情大氣的詩。正是這種壯懷激烈的詩情鞭策著岳飛「駕長車」去「飢餐胡虜肉,渴飲匈奴血」,成就他成為一位千古流芳的愛國英雄。
2、詩能助人覽觀局勢,運籌韜略,謀劃事業。
湘軍打下南京後,威震天下。當時不少智家謀士都勸曾國藩擁兵反清,尤其是曾國藩弟弟曾國荃在內的一班湘軍將領都蠢蠢欲試鼓動曾國藩學宋太祖趙匡雍黃袍加身、自立門庭。曾國藩給曾國荃寫了一詩透析此事利蔽:「左列鍾銘右謗書,人間隨處有乘除,低頭一拜屠羊說,萬事浮雲過太虛」。意思是說我們雖然為朝廷立了大功,皇上左邊可能放了不少讚譽我們的材料和嘉獎我們的文書,但右邊也可能放滿了批評指責以致打壓防範我們的奏摺;人世間的事總是福禍相依,有所得必有所失,有所失也會有所得;我們要虛心學習屠羊說:屠羊說是楚國一個充滿智慧的隱士,但他在楚國都城卻以宰羊買賣維持生計。
楚昭王時楚國被吳國打敗亡國,楚昭王逃難跑到了隨國,屠羊說跟著昭王逃難,途中為昭王出謀劃策克難排險以致解決生活中的困苦立了大功。昭王復國後,決定賞賜屠羊說官職,楚王派人去問屠羊稅想當什麼官?屠表示不需要楚王賞賜官職。他對來人說,楚王亡國時我也失去了我的買羊肉的攤位,現在楚王復國了,我也恢復了我的攤位、這樣便等於恢復了我的爵祿,我還要什麼賞賜呢?楚王堅持要賜官於他,他進一步推辭說,楚王失國我無罪所以楚王不能殺了我,楚復國我沒什麼功勞所以不能接受賞賜。我們兄弟要學習屠羊說這種視名利如水的精神境界,況且人世間的榮耀得失、功名利祿如天空中的浮雲瞬間飄過,我們糾結這些東西有什麼意義呢?
曾國藩這首詩對曾國荃影響很大。曾氏兄弟審時度勢,為避免「功高震主」及歷史上出現的「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悲劇,曾國荃辭官回籍,湘軍解散。從而為湘軍將領求得了平安,曾國藩在保住了功名和晚節的同時為晚請贏得了短暫中興。幾年前我有感於老子騎青牛出函谷關這一典故作畫《將軍遠征圖》並題詩一首:
駿馬追風千里蹄,壯牛耕地好行犁。
休學老子出關誤,莫把黃牛作馬騎。
這首詩告誡自己用人要用其所長,處事要對症用策,不可胡來。所以詩能幫助我們講究方法策略,理智處事。
3、詩能助人提高文學修養,增強語言文字表達能力。
文化革命期間我讀中學,看到許多文章喜歡引用毛澤東的詩,講到世界形勢時即用「四海翻騰雲水怒,五洲震蕩風雷激」、講全國形勢喜歡用「春風楊柳萬千條,六億神州盡舜堯」,講人民群眾的幹勁則用:」天連五嶺銀鋤落,地動山河鐵臂搖」。這些文章引用這些詩句後,顯得生動大氣,讀來倍覺精神振奮。現在,我們許多黨和國家領導人,在一些會議講話及外交場合中,都喜歡引用傳統詩詞,如溫家寶幾乎逢會必講詩,江澤民也不例會。至於習近平主席講話演說對傳統詩詞更是信手拈來。我體會在報告演講中引用詩詞警句的確能起到高屋建瓴,綱舉目張之效。現在很多人都喜歡書法繪畫。
其實真正有作為有影響的書法家是能詩能文能書的書家。中國書法史上成就顯著的王羲之,顏真卿、歐陽淳、蘇東坡、黃庭堅、米芾等哪個不是能詩能文呢?他們傳世的作品大都是書寫自己的詩詞文稿書信作品!所以真正最有價值的的書法作品也是書家書寫自己的詩文原作。關於繪畫,最優秀的畫作不在於色彩艷麗畫面好看,而在於畫有思想有靈魂有境界,一張畫如果既在畫面上體現這些特點,同時又配上一首突出畫題思想的詩或名言警句,那就能達到錦上添花的效果。鄭板橋、八大山人、齊白石等之所以成好畫壇巨匠,就在於他們的作品有這種特色,他們的畫不僅僅是畫面悅目,其題款的詩文更能畫龍點睛,畫外有意,使人心有所獲。
今年秋天我曾畫了一幅秋實圖,畫面上有螃蟹、秋菊,桔子這幾樣象徵秋天收穫的物品。我給畫面配了這首詩:
勤則有報告君知,秋見蟹肥桔累枝。
若要白髮無悔恨,務須灑汗在春時。
此畫配上這詩後,不僅僅使人看到了秋天豐收的景象,更告訴人們有付出才有收穫。少壯必須努力,老大才有所成。從而達到了畫外有境界的效果,提高了畫的藝術衝擊力。所以正如著名詞學家施議對老先生說的,「詩詞在我們中國多麼重要啊。學詩立言。有了詩,就能掌握話語權。」
4、詩能助人交結親友。
以詩會友是詩人之間常見的現象。書聖王羲之的「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就是王羲之用書法記載晉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與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位東晉高官在浙江紹興舉行詩會一事的書法作品。通過詩詞創作吟誦還能使人化解矛盾增進感情。三國時期,魏王曹操的兒子曹丕曹植為王位繼承而心生疥蒂。曹丕當了魏王后抓住曹植的一些行為小節問題欲治罪曹植。但又覺得理由不充分。曹丕便令曹植必須當他的面七步成詩,否則便重治其罪。曹植即詩曰:「煮豆燃豆箕,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用以豆苗煮豆之理說明兄弟不應自相殘殺從而深深感動了曹丕,曹丕放棄了治曹植罪的念頭。
5、詩能明理立言,教化社會,育導人生。
李商隱在總結歷代皇朝興亡成敗規律而作的詩,「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對後世反對奢侈,勤儉立世具有重大的教育意義。「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這是唐代政治家,書法家,顏體創始人顏真卿的《勸學詩》,這詩對教育青少年勤奮讀書的意義多麼巨大。安徽桐城有個六尺巷,清朝時期這裡有個讀書人張英在朝廷當了宰相。一天他收到家裡來的一封急信,告之他家與鄰居平民商人吳氏兩家都在修房,吳家企圖佔據他家土地,要他修書給當地官員懲罰吳氏,使吳氏放棄企圖。張英便給家裡回信一首詩:「一紙書來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張英家裡接到他的來信後,不僅不堅持原地界,反而後退三尺:吳氏知之深為感動,也後退三尺,於是形成了後來的六尺巷。此事在當地成為一詩化仇為友的佳話。
二0一一年秋冬時節有天我看到一位花工把紫薇的枝條全部剪去,僅留主幹,我問花工為何這樣,花工告之紫薇花只有開在新枝上才更艷麗。我當即有感作《花工問答》詩,
問話紫薇何剪枝,只為來歲艷花姿。
人生不歷千般苦,哪有春風萬里時。
此詩以紫薇為例說明人要成才並干成大事必須勇敢面對艱難困苦,一些詩友說讀後很有啟發。
6、詩能使人修身養性。
首先詩能使人強身健體。醫學界認為,影響人健康長壽與否取決於三個因素,心態、運動、飲食。三項因素中,心態好不好佔百分之五十至六十,運動佔三十左右,飲食佔二十左右。那麼影響人的心態的主要因素是什麼呢?那就是不斷的滿足感或成就感。人的某一方面的成就或滿足能使人愉悅歡樂。這種歡樂心情使人的腦細胞活躍,血液循環加快,人的免疫力及體質得到增強,所以能使人健康長壽。然而人們對物質產品的滿足是受客觀物質條件制約的,因而時間上肯定是時有時無呈現出間斷性。而對精神產品的滿足或成就感相對減少對外界的依賴。因為這很多是通過自身個人活動可以獲得。如繪畫書法完全是作者個體可以憑藉簡易的鋪助設備進行的活動,但當一幅作品完成,作者就會有成就感和滿足感。寫詩更是如此,寫詩是作者的一種心理活動,它需要的是作者平常持之以恆的文化,知識、經驗的積累及對歷史社會的細緻觀察和思考。真正寫詩時並不需求什麼物質條件。所以詩人情性所致即可出詩,詩成即有成就感滿足感而獲得幸福和快樂。
有次我隨同省政府招商團去東南亞招商,在普吉島一餐館中餐時供菜時斷時續,有時甚至久等不致。團友們笑著要我吟詩作樂。我當即以筷子作詩:
小棒兩隻八寸長,碟盤掃盡顯風光。
休說此物根基淺,千古風流伴炎黃。
團友們不覺開懷大笑。這次去東南亞,十天寫詩七十多首。後編成《南洋詩話》出版。在此之前曾去美國一次,十天寫了一百0六首詩,這兩次每天作詩十首左右,每天就有十來次成就感滿足感。每一次的心態自然是樂不可言。這種滿足感心態就如同商家賺了大錢、企業獲得大訂單、將軍打了勝仗、釣翁釣到了大魚同樣感受快樂,人在這種不斷的快樂中自然有好心態,所以詩人書法家畫家長壽就是這個原因。
詩既然能使人健康長壽,當然更能修身養性,這是指學詩寫詩能陶冶情操。當人們移情於呤詩作對時,心中自然忘卻了一切煩惱,也淡化了對權勢金錢及富貴榮華的奢望,使人們的心情減少了浮躁變得更為寧靜、更為淡定。詩人們在此種狀態中創作的詩作,往往是抒發自己的雄偉志向,處世原則或對高尚人格的仰慕。這些詩句又成為鞭策人們積極奮鬥或或抱忠守節的精神動力。我們看明朝詩人于謙這首《石灰吟》,「千錘萬煉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于謙是明朝一位清正廉明正直堅貞的政治家。1449年蒙古瓦刺入侵北京,明英宗被俘。危機之下,于謙擁立新君明景帝即位,組織軍隊取得了抗擊蒙古軍的勝利,維護了大明江山的統一。戰後他勤於國事,憂國忘身,自奉儉約,居所僅蔽風雨。但1457年英宗復辟,于謙遭人污陷入獄,他知自身性命難保寫下此詩以明其志,以策其行。于謙在詩中托物言志,表面寫石灰經歷千錘萬擊,烈火焚燒以致粉身碎骨仍保持其潔白本色,表達自己為國盡忠、不懼犧牲堅守高潔情操的決心。
總之,中華傳統詩詞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精華和瑰寶,它已浸潤於我們民族文化的血液精髓之中,成為實實在在的民族文化基因。現在,振興中華傳統詩詞的春天已經到來。我們湖南,作為光照千秋的詩祖屈原的故里、作為譽滿四海的湖湘文化的故鄉,自古以來就是能詩善歌之地,我們不僅擁有「不到瀟湘豈有詩「的過去,我們更有被讚譽為「天下詩詞半在湘」的今天。這裡,我呼籲所有熱愛及有志於詩詞事業的三湘子弟,讓我們為弘揚詩詞事業,為使中華文化早日染綠世界而奮筆齊詩吧!彭崇谷
推薦閱讀:
※翹嘴鮊的傳統釣法
※產科醫生:打破傳統坐月子,至少年輕十歲,受益一生
※于堅:當代詩歌的民間傳統
※中國傳統法治思想反思與中國政治文明建設(一)——兼談法治與人治、禮治、德治、民治、黨治
※文化倖存者,瑟縮在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