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零開始學古琴—音與譜

問:老師,上節課你說了音色和音高,今天該講音強和音長了吧?

答:是的,先來講講音強。音強就是我們通常說的「音量」——VOLUM,即音的強弱(響亮)程度,它是由發音時發音體振動幅度(簡稱振幅)的大小決定的,兩者成正比關係,振幅越大則音越"強",反之則越"弱"。

問:老師,西方音樂作品中的強弱變化好像叫做"力度",而且用文字或符號來標明,如f(強)、p(弱)等,這就是指的音強吧?

答:是的,音強其實就是指人耳對所聽到的聲音大小強弱的主觀感受。那麼反過來,我們人類把自己的喜怒哀樂用輕重來表現出來,比如哀傷時,聲音就小一些,高興時音量就高昂一些,情緒的變化可以通過音量的變化來表現。

問:恩,有時候距離也能產生聲音的強弱。

答:是的,音量還與聲源的距離有關,同時也與音色有關,這些都很易於理解,但是音量還與音高有關,聲學博士韓寶強在其新著《音的歷程》—書中指出:「頻率20赫茲、響度為80分貝的聲音(純音)與頻率為1000赫茲,響度為10分貝的聲音聽起來一樣響」,也就是說要想使20HZ的聲音和1000HZ的聲音聽起來有一樣的響度,需將20HZ聲音的聲壓加大七倍。甚至若某個純音,只有10HZ,其聲壓大到可能造成災害的程度,但我們卻聽不到,而聲音的頻率在1000-6000HZ時,人類聽覺感知的聲壓的變化就比較敏感。

問:什麼是聲壓?

答:人們為了對聲音的感受量化成可以監測的指標,就把聲壓分成「級」——聲壓級,以便能客觀的表示聲音的強弱,其單位稱為「分貝」(dB)。聲音的強弱變化是相對的,其量值為ppp-fff7級。但在音樂實踐中這個「量級」的差異是很大的,例如:用小提琴來演奏最強音,我們並不覺得聲音有多大,但若用一個大型交響樂隊在1300-1800人的音樂廳里以fff的音量演奏會使你有「震耳欲聾」之感。聲音還有「遮蔽」現象,即當兩聲音同時發出,其中一個很強,就會掩蓋住另一聲音,也就是說某一聲音越強,聲壓越大,其遮蔽效應就越明顯。這個很象我們在有手機屏蔽的房間,手機屏蔽干擾器發出比手機信號強的信號,覆蓋掉先前的信號,這樣,我們就接收不到任何信號了,原理是一樣的。

問:恩,我明白了,不過這個音強的理解好理性化呀,理解著累。

答:呵呵,其實就是音的強弱,通俗的打個比方說,就是你大聲說「我愛你!」和你小聲說「我愛你!」,這兩者的內心情感是有所不同的。下面講點輕鬆的——音長。

問:音長不就是音的長度嗎?

答:是的,音長是指聲音的長短,它決定於發音體振動時間的快慢。發音體振動持續久,聲音就長,反之則短。換句話說,我們用「節奏」來衡量音的長短。

問:老師,我有個問題,古琴的減字譜里並沒有告訴我們節奏,那彈琴人怎麼掌控節奏那?

答:這個問題問的很好,這就接觸到了對音樂本質的理解問題了!上面我們花了2節課的時間講了很多音樂的屬性,要注意的是,這都是西方對音樂物理化的理解方式,所以稱為「樂理」,所以簡譜也好,五線譜也罷,都是用「聲音四要素」來記錄音樂,那麼人類為什麼要記錄音樂那?記錄音樂有什麼方式那?

問:呃,這個。。我沒想過,一直認為用樂譜來記錄音樂是天經地義的,要麼是簡譜,要麼是五線譜。

答:是的,簡譜和五線譜是清末陸續傳進中國的,人類在沒有樂譜之前一直就延用口傳心授的方式,老師唱一次,學生唱一次,如此這般得以流傳。比如說一些山裡的山歌,一代又一一代的傳唱,但沒有樂譜流傳下來。所以說樂譜不是音樂唯一的存在方式,音樂的表現絕不僅僅依賴樂譜。

問:哦,原來是這樣。

答:是的,所以在中國這樣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度,曾經出現過各種各樣的記錄音樂的方式,文字沒有出現以前,人們除了用語言來傳遞音樂信息以外還用圖象來表達,但自從文字出現以後,就誕生了文字樂譜,古琴的文字譜就是這樣一種樂譜。

問:文字譜太麻煩了,就象古琴一個簡單的音,用文字述說要一大堆話,好麻煩的。

答:是的,目前我國最早的古琴文字譜《幽蘭》保存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見網址:http://www.emuseum.jp/cgi/pkihon.cgi?SyoID=3&ID=w097&SubID=s000日本人是把它作為唐代書法作品來看待的,其實它就是一個古琴的樂譜。全部樂譜展開可以繞普通的教室四十多圈,可見當時想要記錄一首古琴曲是多麼繁難。

問:確實是那!那現在的減字譜是誰發明的那?

答:普遍的說法是唐代的曹柔發明的。這個「減」可以理解為減法,或者寫「簡」也不錯,簡單的意思,「字」是指漢字。在減字譜里我們會發現這種樂譜的獨特之處:它既不是用音高、音長記錄,也不用音強來記錄,雖然有音色的記錄部分,但是極少數,也就是說古琴的減字譜是完全與西方樂譜記錄方式不同的,那麼這種譜有什麼特點哪?琴譜其實是一種指法譜,標示是音位,也就是音高所在的位置。這樣一來,唐代人彈琴的每一個指法位置都被精確的記錄了下來,但是音長、音強和音色則被忽略了。

問:這是為什麼哪?

答:是啊,這是為什麼哪?是中國古人不能記錄音高、音長?還是古人有意不記錄?我個人感覺是古人思維方式的不同而故意不為。可以想像,如果用音高來記錄古琴音樂是多麼的可笑和不可操作,因為左手的任意一次移動都產生無數細小的音高來,也就是說古琴的音高是隨著左手的移動而無時無刻不在改變。再看節奏,西方音樂的節奏是用小節線來劃分的,每小節之間的節拍是相同的,古琴音樂節拍比較分散,時快時慢,加之各人的不同理解和處理,節奏可謂變化萬千,你如何記錄音高?即使記錄也是不完全、不完整的,正因為古琴需要記錄下各種移動過程中產生的變化和韻味,所以左手的吟、猱、綽、注及其衍生指法符號就特別多,分的特別細。

問:是的,我就一直覺得古琴音樂很好、很強大。

答:音樂是時間性的藝術,音樂的流淌和時間的流逝同步,在古代沒有任何錄音設備的狀態下,人們更注重從內心來體驗感悟音樂。而音樂的節拍能夠改變時間的質量,增加或縮短人們對時間的物理感受代之以心理感受。作為歷史最悠久的獨奏樂器,古琴的樂譜卻沒有限定每個音符的時間,恰給了每個彈奏者即興發揮的彈性。古琴譜對於時間的漫不經心,如同國畫中的「計白當黑」,體現著虛實相生的觀念,沒一個具體的音是「實」,而音的長度是「虛」,「減字譜」上的音高是「言」,「減字譜」上沒有體現的音的長短是言外之「意」。

問:老師,那麼按照你的說法,現在我們彈奏的簡譜和減字譜對照,或者是五線譜和減字譜對照的樂譜都是不正確的了?

答:不是不正確,而是不必要。但是我們的頭腦中已經進入了西方音樂思維,比如,我們會在學習一種樂器的時候首先想到「1、2、3」在哪個位置?這其實就是一種用音高來記錄音樂的思維方式,這種思維方式恰恰不是古琴減字譜的記錄思維。這非常的尷尬,就好比用西方思維來解一道東方迷題,一方面你要學琴就要用其他的外來樂譜來輔助,另外一方面,傳統音樂的古老思維和音律理論艱深難究,有的連研究多年和教授和搞教學的老師都未必搞的清,你想,在這樣的教學方式下能夠得到什麼樣的結果?因此,我是比較鼓勵同學一開始就以減字譜來學習演奏的,盡量避開簡譜或者五線譜,同時,作為教學的老師也要不斷提高自己的音樂修養,加強對傳統音律文化的學習,多一些思考,少一些炒做,切不可誤人子弟。說到底就是要用腦子彈琴,不要用蹄子,中國任何時候都不缺少演奏家綜觀歷代的古琴大師,哪一位不是琴學理論的宗師?所以說理論和實踐需要攜行缺一不可。

問:那我也不用簡譜和五線譜了!嘿嘿嘿嘿

答:我們在田徑比賽的時候總要發令:「預備-跑」前面的「預備」是預令,後面的「跑」是動令。就象你學琴,跑之前要有一個預備的過程,起跑沒準備好是要出局的。像你這樣看慣了五線譜和簡譜的初學者還是由參照譜入手,通過教學慢慢轉化。這就好比是你弄懂了西方文化是怎麼一回事之後,你才能真正了解東方文化是怎麼一回事,如果不徹底了解一種文化,就無法徹底了解另一種文化,因為有比較才有鑒別,當你有了一個參照系統,別的東西才能看的更清楚。要麼精通西方文化,要麼精通中國文化,然後把其中一個作為參考坐標,藉以了解對立面,這樣來了解對立面,往往可以獲得兩種文化的精髓。可惜的是,目前的狀態下,精通中國文化的人很少,而真正精通西方文化的人更少,所以我們摸索著來吧。

問:我突然又有一個問題,按這樣說來,是不是中國人學琴要比外國人學琴要容易很多啊?

答:是的,凡是我們會寫漢字的中國人學習古琴,那是有著得天獨厚的優越條件!老外要想學古琴,還得先過漢字這關。這和今天國人趕潮出去學英文正好相反,什麼是自主?自己做自己的主人。我們現在也提自主,但是很多是模仿別人的自主,失去自我就不會有自主,更不可能超越前人而有創新的作為。

問:那麼說,古琴的減字譜就是一種中國自主創新的樂譜?

答:是的,可以這樣理解。作為中國人,我們往往說自己是五千年文明古國,有四大發明:火藥、指南針、活字印刷術和造紙術。但是現代我們起碼落後了國外100多年,你看看現代我們的日常生活,有哪些是中國人自主創造的?火車、電燈、電話、手機、電腦、汽車。。。。。。這些不知道到底是進步還是落後,中國人的大發明不應該只有這四個,應該隨著歷史發展,不斷增加才對。所以四大發明的正確稱呼應該是四大古發明。當然,現在國家也認識到自主創新的重要性,為時還不算太晚,因為中華傳統文化的根不斷,中國人易之精神不滅,文明就將重新崛起,這是歷史的必然。所以,我們每個人不管是彈琴也好,練書法也好,都要從我做起,從身邊的事情做起,一起來弘揚我們的文化,傳承我們的文化。

問:老師,你說的我熱血沸騰,心潮澎湃,我一定要好好學琴,為中華文化之崛起學琴,為民族之復興學琴!

答:哈哈哈,好。


推薦閱讀:

從零開始學命理風水:天干五合詳解
當你決心要「重新開始」的時候,你已經完成了最難的部分
從零開始學八字:地支暗合
命理學堂:從零開始學八字——干支知識
每當看到一篇勵志文章,你就開始熱血沸騰···

TAG:古琴 | 從零開始 | 開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