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最高境界的格鬥術--張志俊解密太極拳

技擊意識

技擊意識(1)

這些武林舊事說起來好像很容易,其實,剛開始的時候滿不是那麼回事。練武之人,再謙虛練到一定時候都得要和人過過手,無非是在結果時你是不是有意不把對方打倒,或者假裝說我們打了個平手。

練拳講形,神,意,練到最後那個東西是你的思想。比武呢?則可以換一個說法,比的是心氣和膽略。兩個人在搏擊當中有很多都是心理因素在起作用,這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比如我和我的徒弟打的話,我就佔據了絕對的優勢,我想怎麼打就怎麼打,因為我太放鬆了。儘管我的徒弟他也有很多特長,但是心理因素使他很難發揮出來。而徒弟是我手把手教出來的,我太熟悉了,因此心理上我佔優勢他取劣勢。可是假如是一個我不認識的對手,一上來中間人告訴我說這位是全國冠軍,那我可能就完全不一樣了。這時候多少心裡要犯嘀咕了,這種不熟悉和盛名之下的恐嚇對任何人的心裡都會造成一定的影響。這種影響只有通過不斷地比武才能緩解以至於消除,直到最終你的心神一體,而心理負擔則成了對方的包袱。

有一次有人給我介紹了一個練拳擊的,我就請他吃飯,菜還沒上來,他就一個勁地在那裡說,他的拳只要挨上一傢伙就如何如何。我就笑問他:是不是你一拳打到我腮幫子上我的牙就掉了?他說那當然了。我說好,真要那樣的話,我這頓就可以不吃了。我們當即就到了餐廳的後院里站好。我說:你發力最好的拳是什麼?他說是右擺拳。我說好,你就打你的右擺拳,我讓他靠我近點,照例是讓他喊口令,一二三,話音剛落,他的右擺拳還沒掄到我的臉上,我當胸一拳就把他放倒了。

什麼時候最快呢?他來我去最快,你來我往時最快。若兩手相撞,如果對方不動靠自己的伸縮是不能快的,想辦法把對方引進來,迎上去,這樣最快,但需要自己水平很高。若兩入對陣,想法讓對方出拳,我迎上便打,我拳先中,敵出腳,我抬腳便踢,敵先倒。

技擊意識(2)

這根本就不是一個級別上的較量,他的擺拳要走完那麼長的距離,而我的手稍節一領,拳瞬間就到了他的胸口,他不是要猛吸一口氣嗎?氣還沒吸到一半,就猛地一驚,一驚就本能地散架了。他不是拳頭從來沒有對手么?我那一拳打得還是保守的,這下,飯也沒吃成,兩人就不歡而散了。

從那以後,我就記住了這個教訓,和任何人試手,就再也不在吃飯中途了。

我說這個故事的主要用意不是誇我們太極拳快,隨手而發,而是說你要敢於打,敢於打的前提是什麼?敢於去迎。他打他的,我打我的。他不是那麼生猛么?我的拳一出,他一挨上,自己就先收了手。我們常說太極拳後發制人,這裡邊還有一個藏著的道理,那就是後發先至。

這是我多次給人動手培養出的技擊意識。但是,我前邊講的第一次和不熟悉的人交手完全不是這麼回事,一交手雙方就僵在一起,過了好半天我才記起松胯把他一下摔倒。當時屬於完全不知道跟生人打是什麼概念,就像是根本不知道太極拳比別的拳有什麼優勢一樣。我還像學的那一套,你來了,我一棚,然後好像跟教科書一樣一、二、三、四往下打。其實真正的實戰這個順序已經顛倒了,可能是一、三、九、八,也可能只需要後邊的三、四,但是你還按照一、二、三、四走就肯定要吃虧的。

這是第一次和生人交手,是我非常不成功的一次交手。不打不相識,後來我跟這個人打熟了,打到最後我跟他開玩笑,我說:「我讓你兩個手,除了不能咬其他都可以,你敢嗎?」他說我欺負他。他不相信結果就試一試,一搭上手,這時候我已經完全熟悉他了,我自然就主動了,我來去無空,他永遠是失調的。他想找個平衡都不可能。我想讓他出去,他就得出去。從此以後我只要一搭手他永遠是失調的狀態。

因此,真正的技擊首先是基本實力,其次是心理素質,這種心理素質我們叫做「技擊意識」,而真正的「技擊意識」不僅僅是要克服怯戰的問題,更重要的是發揮技術的問題。

技擊意識(3)

現在很多人以為散打厲害,因為散打一上來就是直拳、勾拳、擺拳,速度快力量大三板斧就把你打懵了。其實不然,傳統武術在對付這個技術的時候有很多辦法,散打力大拳猛,直進直出是它的特色也是它的弱點。只要讓過它的鋒芒,一旦被傳統武術纏住的時候,他可能這輩子都不能再打了,因為可能胳膊已經斷了。也許前面打了三拳看似贏了實則輸了,而傳統武術呢卻是穩賺不賠,再者這三拳能不能打上傳統武術還是個未知數。

臨敵實戰需要招數,需要肢體長期訓練而得到靈敏反應,需要大腦及平衡機關的協調指揮,需要速度感、距離感、定位感、技巧性等等。更重要的是還要平時深厚的訓練有素的功底及臨戰的心理狀態。要有強烈的進攻意識。比如摔法就需要懂得在對方身上的力點的位置和變化,拿法就要懂得人體各部位反關節和槓桿原理。打法就要懂得相對速度和合力;反拿又要懂得人體骨骼的旋轉範圍和運行規律等等。

再舉個例子,我的一個徒弟小原,他跟我學的水平並不怎麼樣,但是只要回山西不管你是練啥的,通吃。他個子不高,一米七吧,身材也不壯,但是不管對手多大的個子,多大的力氣都打不過他。他的優勢就是手快,而且下手不容情。有時候好朋友開玩笑都不行,這是他第一有原則,第二搏擊意識非常強烈,結果他在山西就出名了。他所在單位是個二級機構,他的上級單位的董事長聽說了,不服,於是就找了一個人來。這個人據說是當過保鏢的。這個小夥子一米八二的個子,干過特種兵,現在是給這位董事長當保鏢。這個保鏢和小原站在一塊一比,人家長的又漂亮,又精幹,體格又壯,簡直沒法比。這個董事長就老挑釁,想讓小原跟自己的保鏢試試,但是畢竟是自己的上級嘛,小原於是就總是迴避,但是他越迴避對方就越挑釁,一來二去這個保鏢小夥子也飄了,認為小原不敢跟自己打。

有一天吃飯這董事長又提這事,意思就是玩玩吧,這個保鏢呢也非要跟小原玩。小原一看實在躲不開了只得答應。這個年輕的小保鏢以為自己學過散打,又經過特種兵訓練,定然沒問題,結果他那一拳過來,小原一個「懶扎衣」招式,左手一壓右手一引順勢一個圈,啪一下,一個撲面掌,至少是兩顆牙被打掉了,牙一掉了就沒面子了,第二天這個小保鏢工資也沒要卷著行李就走了。其實小原學習的時間並不長,功夫也不算好的,他的最大優點就是敢打敢拼。這也算那個小保鏢倒霉,偏偏撞上了他。

技擊意識(4)

在技擊對抗中,手是最前邊的第一道防線。手的動作好壞將直接影響戰鬥的效果。手為臂之稍節。稍節引動,有利於沉肩墜肘,身肢放長;走手增強了稍節意識,有助於棚勁和螺旋勁的增長;勁運稍節,則啟動快。變化迅速,勁力靈脆;稍節領勁,容易把握勁點,打擊穩、准;走手蓄勁短,連續打擊不需要更多的準備時間,事實上第一次打擊就是第二次打擊的準備。

本來中國傳統武術呢,過去講究是一招致勝。如果小原打小保鏢這一下子他能退幾步,牙就不一定掉,因為他一退就緩解了。但是他好面子堅決不退,這一掌實實在在就挨上了,勁悶在裡邊就壞了。至於這個勁是怎麼悶在裡邊的,瘦弱的小原那一掌是怎麼發力的,全身的纏絲勁是怎麼到了手上的,打出去的又是多少個方向的力,怎麼螺旋的,我後邊一一會講到這些道理。一般人武俠小說看多了,反倒沒了分辨能力,其實,在太極拳中,手指一勾人就倒了,一拍人就飛起來撞牆了,一點也不神秘,我講這本書就是試圖用現代的理論、名詞術語把太極拳的奧秘揭開來,要能每一個人看懂,要用我的實戰和理論告訴大家,什麼才是真的太極拳,太極拳為什麼是人類最高境界的搏擊術。

還用一句太極拳理總結下小原的戰例:「前打一丈不上眼,近打就在一瞬間。」

一對方向的力,比如前後或左右或上下,這樣的力產生的勁叫直勁,對對方構不成威脅。因為它是直來直去的,嚴格的講它不屬於太極拳的勁別的範疇。四個方向的力才能形成圓和弧線運動,但對方的大腦可以作出判斷,肢體和本能反應可以跟上你,隨上你,對對方的威脅也不大。只有六個方向的圓弧運動,即立體的圓運動才能使對方對你的運動方向無法判斷,這是太極拳有別於其他拳種的精妙之處。你可以先出手打我,我一接手就干擾和改變你的運動方向,使你處於被動和失去目標狀態,然後便是我的打擊,這是太極拳「後發先至」的奧妙所在。

技擊意識(5)

有些人的技擊意識是天生的,它當然也是可以慢慢培養的。我重慶有個弟子,來的時候已經學了一身拳腳,學了幾次,跟我去濱江公園裡喝茶,學過拳嘛,手癢,當時跟我帶來的弟子試手,他當時坐在躺椅上,手放在一棵黃果樹邊,我同去的這名弟子一伸手,他就從椅子上跳了起來,飛向了黃果樹。這是與弟子試,我估計他也想跟我試,我長得更瘦嘛,就跟我握手,後來他就說我那隻細軟如棉的手讓他很是吃了一驚,他知道裡邊肯定大有名堂。

這人聰明得很,鬼點子也多。在我的培訓班裡學,後來就跟我試上了手,過一段時間就要試一下,幾年後還試,用他的話說,吃了無數次虧,被拿、被摔,還要試。

我還記得他有一次從背後偷襲我,一巴掌打在我的肩膀上,當時,我肩膀一松,他就空了,瞬間回身,一掌打上了他的胸膛,半天都沒喘上氣來。

這個傢伙很聰明,他為什麼聰明呢?因為他知道,不挨打就進步得很慢,所以,他沒少挨打。他挨打在學什麼呢?主要學的就是這個技擊意識。他偷襲我,我主要靠什麼反應,靠什麼回擊?還是技擊意識。

對於成手來說,這個技擊意識就是個身體本能。

「挨打時要抱緊」

「挨打時要抱緊」(1)

這是個很怪的題目。這是有故事的,而且,這故事有多方面的啟發性。當然,看看熱鬧也不錯。

我是臨時想到這個的,但是呢,又是我經常給徒弟說的一句話。但這話不是我發明的,是我的師爺陳發科的故事裡的。話說某一天,一位先生帶著一位練拳的青年一起去見陳發科,有幾人輪流和陳發科推手。這青年也上去推了,但是沒有見著傳說中的神奇武功,便問陳發科還可以再推嗎?陳發科何等聰明的人啊,一見他發問就明白他的意思了,就認真地問他:「你是否會抱頭?」那青年愣住了,問是什麼意思?陳發科說就是我一發勁你就抱著頭,必須要有這個條件才能繼續和他推。那青年懵懵懂懂地答應了。於是,推上手,陳發科開始發勁,這青年就直往後退,越退越往後仰跌不已,突然記起了陳發科讓他抱頭的意思,連忙抱頭。如是幾次跌在地上,然後就會抱頭了。後來,這人也跟陳發科練拳了。沒辦法,這就是太極拳,只要「挨」上一傢伙,我敢保證大部分人立刻就被迷住了。我自己的弟子一見面就要說各自「挨打」的故事,其實,「挨打」就瞬間的事,但過了多久,那個過程還可以不斷回味,不斷回味就是不斷體會,就會體會出不同的境界來了。

太極拳一招一式都有其鮮明的技擊含義。威力巨大的太極拳需要有力源、路線、整合、力點。而且速度快、爆發力強,具有彈性、韌性、螺旋,穿透等特點,它是怎麼產生的呢?簡單言之就是「收放」二字。

一般的太極拳手發勁,被打者往後退力度就緩解了,退幾步後便站穩了,但陳發科因勁力太大,打的角度高,使人越退越站不住變成仰跌,有時是不由自主就飛起來,或是猛退幾個大步,然後換成小步退,但一般來說是站不穩的,終究還要翻兩個滾兒仰跌下來。

「挨打時要抱緊」 (2)

我那時比較狂,教出的學生也多少帶點狂。有一次,一個姓王的學生,有一天教完課以後,我說每人教你們一招,你們練習,然後等我回來檢查作業。他是第一個,我就教了他一個肩靠,我用肩在他身上輕輕一沾,教完後我說:你去練吧。我話剛說完,他就說話了,他說:就這?1976年的時候,我心高氣傲火氣也上來的快,他這麼一問,我就火冒三丈,一個肩靠打上去,他就栽倒在地上了。這一下就是40分鐘沒起來。別人說抬起來,我說別動。我知道這個傢伙跟我關係比較皮,鬼點子也多,我從地上抓一點土,往他嘴上撒,沒反應,這才真把我嚇壞了。結果40分鐘後緩過來了,我當時真的害怕了。

第二件事,有一個開車的司機,人長得相貌堂堂,也來我的學習班學習。當時那個人有40多歲,身材魁梧得很。他說想學學發力。我說:「你喜歡什麼發力呀?」他說教一個肘發力吧。我教他之後,他自己練了幾次,又來找我說感覺不大對,想讓我在他身上發一下,我說不行。他說沒事你發一下讓我感覺感覺。我看他黑黑壯壯的應該差不多,我說用你的胳膊把身體抱緊,抱在胸前,千萬不要有空檔。但是我真發的時候,就用肘的寬面打在他抱胸的兩個胳膊上,結果他不由自主地扛了一下,就這一下,居然一屁股坐在地下悶了半天起不來了。起來以後說張老師你太狠了,我一聽他的聲音已經是沙啞的了。周圍一群人都嚇壞了,當時就都不上課了。過了三天時間他又來上課,我問他怎麼樣了,他說還是很疼。最後跟我說疼了一個多禮拜,疼得從前面疼到後邊,吸氣呼氣都疼。其實仔細分析起來這裡邊是有道理的,原因是他沒抱緊胳膊,也就是胳膊和胸口之間有了空隙,我是知道結果的,所以叫他抱緊嘛,但他不由自主地扛了一下。所以,我一打先打在他胳膊上,然後再打到胸口上,如果他抱緊身體有完整的一個勁,就不會有這麼厲害了,但是他扛了一下就有了空隙,就變成兩個勁了,等於自己打自己。

「挨打時要抱緊」 (3)

「勁起於腳跟,行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那麼為什麼說腰為主宰呢?腰就是那個整合與分配的機關,人體各個部分關節都有自己旋轉的規律,但都要以腰為軸心使其他部位貫穿起來。若要達到此目的,就必須稍節領勁。兩頭捲曲,通過特有的螺旋纏絲運動向上分配六成,向下分配四成。向下分配的力回到腳上後五趾抓地,蹬地反彈,這就是力源;向上分配的力到達於手,這就是爆發的力。手指領勁的目的是向中間收,含胸塌腰的目的是向中間收,腳抓的目的也是向中間收.收了才能放。那麼這個收與放的時間差是多少呢?可以說沒有。收即是放,理論上有間隙,實際上可能就腰一收胯一松它就有了,爆發與收幾乎同時。但必須是收進來才能放,收的質量決定放的效果,就像爆竹卷得越緊崩的越響一樣,拳式也如此,捲曲越緊爆發力越強。

我承認這是比較狠的,不過這兩件事情之後我也對自己有了清醒的認識了,知道好勇鬥狠的後果是什麼。

我八十年代到重慶辦培訓班,在一個公園擺個攤子,那時每個公園裡都有人在練功,地方好事的人就鼓動一個人來了,這個人我記得姓葉,人挺胖,200多斤的胖子,是個殺豬的,當時練的是四川南拳。葉胖子來了就提出要求試試,當時一說要試試,周圍圍觀的人就多起來了。四川人也好熱鬧嘛。我初到此地不好拒絕,再說你要是回絕了那就得打道回府了。結果,我弟子就上去和他試手,一搭手,開始還都客氣,他一推,我的弟子把小臂一橫就讓他推上了,他再一推弟子的小臂就貼在他前胸了,也沒化他。他看出便宜了,繼續推,弟子就向後仰身,越仰他越推。一看這傢伙太不客氣了,弟子一松胯,一個肩靠就打了上去。這傢伙本來就胖,再加上推得太狠,完全空了,結果這一肩靠打上去,人就飛起來了,直接向後就飛去,人胖嘛,飛著就打著滾地向後滾到了十幾米的地方。這周圍本來看熱鬧的人多,都圍著,突然這傢伙飛出來了,大家趕緊往兩邊閃,這傢伙還滾呢,圍在最後的是一個老頭,正伸著脖子往裡看,人群一閃開,就見一個大的肉球突然滾出來了,一下把老頭也碰到了。這一下大家一陣子大笑,大聲叫起好來。

「挨打時要抱緊」 (4)

太極,就是陰陽兩極,再往前推,就是無極,無極對應於太極的力就是棚勁,像個瓜棚一樣使勁地四面八方撐住;分出兩極為太極,就是棚捋兩種力;再生四象,就是棚、捋、擠、按;生出八卦就是棚、捋、擠、按、采、挒、肘、靠。再往下就是任意組合出六十四卦了。所以,太極拳就是那麼一伸手,或者,在實戰過程中,都是由八個勁自動而本能地組成的,有棚捋勁,擠采勁,捋采勁等。為什麼要有兩個或多個勁的組合呢?因為它是螺旋運動的,有起落旋轉,而單個的勁都是單向的,實際應用效果並不好,所以要多個勁。能組合出多少勁就可以組合成多少種。

著名的葉胖子挨了打,在當地是個大事,很快就在重慶傳說開了。後來,很多弟子都練習過把葉胖子打飛的肩靠,把它作為個絕招。其實,這是個再普通不過的招式了。

回想起來,我負氣而練「順逆纏」,無心插柳地收穫了自己的獨門秘訣,這秘訣就是太極拳最最基礎的東西,就是入門第一天就要學的東西。一個師門裡總有弟子要追著師父教絕招,就是有心求一個獨門武功秘笈。可是,到後來又是怎麼回事呢?學了二三十年,聰明的弟子總是又回到最開始的那幾句話,又學到最基本的東西上去了,這就對了。太極拳就是這樣不斷地往回學,回來一次,就會重新發現一個不同的境界,就會把以前只是假懂的東西再往上往前走上一步半步。用太極的行話講就是「一層深一層,層層意不同」,所以,太極拳不是練拳就能練出來的,是靠修,或者是另一個「煉」字。

當然了,乘著年輕輕狂,跟各類高手過過招,也是一種必須的「煉」。我自己的體會,一個好的對手,一次記憶深刻的比武能帶給你的東西,可能是你自己悟個十年八年也未必能得到的。武俠書里一個人比武失敗了,十年苦練又找上門來了,這未必都是負氣或是報仇,而是,武術的規律就是如此,它就是需要對手的。全民武術熱的八十年代

全民武術熱的八十年代(1)

1980年,少林武術熱起來了,一下子全社會的人都似乎迷上了功夫,鄭州當然也不例外。於是,我被有關人員安排出來專門教拳,他們還認為我教普通班不合適,安排我教教練員。每期訓練班限收40人,其中至少有10個是領導熟人推薦給我的,但每期也不超過50個人,三個月一期,一直干到84年,教了幾千人。

當時鄭州市教拳,一個月收5毛錢,但我那時候是收三塊錢,這三塊不都是我的,跟體委是三七分成。結果教到84年以後,我就收山了。這四年除了教學就是帶隊去比賽,集中地參加省、市、全國的一些比賽。

就是在這個時期,師父回鄭州來了。因為我師父從我那走了以後幾年都沒回來過,直到80年回來了。因為我師父走是有人挑撥走的,其實我師父走後的第一年就已經後悔了。到了80年以後,他終於回來了。這是三年的光陰了,老師回來和我談起這三年的往事,我說:「師父,過去的就過去了,咱們都不說了,就算學生對不起您了。」完了,我和師父抱頭痛哭了一場,事情就算過去了。這一來他在我家住了45天,冬天的時候師父又過來住了40幾天,沒想到這一次分手就是我跟師父的永別了。

1981年5月7號,我師父因為腦淤血去世了。

那個年代,武術持續地熱。我帶隊去北京,有一個老拳師,住在西城區。當時我們正在那打比賽,比賽間隙大家都是同道嘛,談著談著就試起來了,當時這個老先生還真是不錯,我們帶去的所有人都被他拿得唧唧歪歪的。但是他拿了我一下午,我沒怎麼著,他覺得很奇怪:「志俊,人家都一下兩下的不敢再拿了,你一下午怎麼沒事?」我當時客氣,也沒說什麼。他就馬上請我去他家玩。我帶去的這幫人好事,說張老師他請你我們也去,行吧?於是大家就一起去了。

全民武術熱的八十年代(2)

到了他家我們先是喝茶聊天,也就是武術交流嘛。我在那坐著沒吭聲,看著。老頭高興了,就教所有人,大家跟他一搭手,他一采一捋不是趴下,就是以手撐地,無一倖免。我們那時候代表團一共是二十六個人,去了有二十個人,他們一個一個上,都完了。就有人對我說:「上吧,咱們全軍覆沒了。」我說:「不用,就是交流嗎。」但是這老頭把所有人都搞倒了,正高興啊,他就說:「來,志俊過來。」看得出來他很喜歡我。他問:「你練過四隅推手沒有?」我說:「練過,不過練得不好。」老頭說:「過來,我教教你。」不好再推辭了,我說:「好吧。」老頭是好心,一點惡意沒有,我也是實實在在地討教。

太極拳的這動中,上關節對下關節(前關節對後關節)而言下關節是公轉,下關節對上關節(後關節對前關節)而言上關節是自轉,這是個規律。公轉的圓要大,自轉的圓要小。從手到肘到肩劃圓時要一節比一節劃得小。因為前一節和後一節比起來,前者是公轉,後者是自轉。不單指手與臂相對而言.腰和臂都有公轉和自轉,如果腰比手轉得還大,便是不對的。

兩人這一搭手,我一轉圈,往後一退,一個變速,他就下來了,我跟著一送,他一下手就按著地了。其實我對他非常尊重的,我也非常佩服他,他一看就說:「太好了,志俊比你們都好。」我當時真不是成心的,因為這只是切磋切磋嘛。當時形勢所迫,我也只是下意識的動作。然後就不練了,大家坐下來接著聊天。但是他的師弟覺得丟面子了,就想把面子找回來。我記得他這個師弟是北京西單商場的,姓什麼忘了,我們談到我一個師兄,我說我那師兄功夫好,他說不行吧?我就說他比我好七八倍。他說不可能。他說不好,我說好。所以說著說著就鬥氣了,他說咱倆弄弄。其實我就是來做客的,一點傷人的意思都沒有。我知道我是客人,我是來訪問的,不是來找事的。結果我倆就推,一推,一推他就往前一上。我一兜,他的背就動了,他動了一步,我就不動了,就放在這等著他。但是他調整半天,然後他往我這邊擠,擠了我一下,第一次他是有意我是無意,沒在意。我說:「不錯。」我還完全屬於交流的態度。

全民武術熱的八十年代(3)

第二次,他一上來,我一兜他的背,他又動了一步。我還是伸開手等著他,但是他又擠了我一步,哎喲,我心裡就不舒服了,我想,我明明已經贏了你了,知趣了就應該停下來,再打就不行了,咱就是點到為止。

第三次又來了,一搭手,我一兜他,他一動然後又擠我,我就一個頂肘,當的一下,他就一屁股坐到桌子底下了,桌子上的茶杯茶碗都打碎了,把手也扎破了,血漬呼啦啦的。

他起來就說我的勁比我師兄好太多了。我還是說我師兄比我好一百倍不敢說,但比我好七八倍是有的。我說我是我們老師門裡最不爭氣的一個,最懶惰的一個。這一打後來也就成朋友了。我那時候關鍵是年輕,眼睛不揉沙子,換做今天退一步就退一步了,說句不錯,表揚表揚就完了。

在對抗中沒有公轉和自轉,就不可能接受對方的力,就不可能改變對方勁力的方向,把它化掉。公轉自轉都是很重要的,但一定要協調,要講究比例。人的手打擊起來較靈活,轉動半徑也很大。腿與手相比靈活性要差得多,此外,腿還要承擔自身的重寫書量,相對來說它比手的運動範圍要小,所以儘管腳是腿部的前邊一截。可它公轉幅度並不大。因為腳不可能像手一樣劃同樣大的圈(用腿攻擊時除外)。明確身體不同部位公轉與自轉的關節主要是為了避免枉動。避免枉動才能達到周身一家,才能有渾圓力,才能避免在實踐中犯勁力渙散和丟、頂的錯誤。

武林中這種事情每天發生,有時不是你去找人,人家也會來找你,怎麼應付要看各人的素質了。沒辦法,武術總是要比的。要在比武中去悟,去提高。

八十年代後期,我在重慶花了很多精力教拳。的確,那個年代似乎每人都有個武俠夢。有一個弟子學了一段時間後就迷上了要找絕招,覺得是不是我還有絕學沒有傳授,像金庸、梁羽生武俠小說里寫的那樣,有獨門秘笈沒有講。那時他們師兄弟之間見面經常講的一句話是:老師這次又給你講了什麼單方?說說看。後來,他的一個師兄就給他講了一個發勁單式,讓他好好琢磨,多練練。這個夢寐以求的單式就是不久前我的弟子將體重200斤左右的葉胖子發出十幾米遠所運用的,可想而知他是多麼的興奮。

全民武術熱的八十年代(4)

說話就到了1991年,弟子們到鄭州聚會,按捺不住的這名弟子就找張鵬試上他的絕招了,一試,不但不管用,又吃了虧。

這下他就迷糊了,不知怎麼辦了,用他的話說,從1991到1994年幾乎全走的是彎路,但這個過程是必須的,到1996開始突然找著點什麼了,到1997年,他陪我回鄭州,在火車上我跟他談了一天一夜。我至今記得我講的一段原話是:「太極何義?矛盾也,對立的統一。時下人們練拳,講究用意不用力,可一味求軟催僵,無僵何以軟,不剛何以柔?比如順纏,小指順時針運動,大指如何走?當然逆時針運動與小指合,這才為太極。」他大概從此悟到了矛盾二字,開了竅。又從1997到2007,又一個十年,又悟到了矛盾不僅是手指上體現,而在全身任一地方都有矛盾。他有一次跟我說,一回想,其實秘訣早在1986年第一次學習班時我已交給了他的,但直到現在他才懂。

節節分家就是通過太極拳特有的訓練方法,把人身所有的關節(骨骼)拉長,包括肌肉、韌帶、副韌帶都拉長了,彈簧勁就產生了。拉長的過程主要是一個螺旋相對拔長過程,不是直拉,要通過練拳的原則,如:抓地、扣膝、.松胯、襠走下弧、沉肩、乍肘、走手、虛領頂勁等辦法,一處一處關節接勁,循序漸進,節節分家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節節貫穿。

這名弟子說這話我就知道他是真懂了,我在第一堂課還講了一段話,類似總綱的一段:沉肩墜肘,松胯曲膝,立身中正,含胸塌腰,頭頂懸。跟我練了20年的這名弟子有一次跟我說,20年又練回這最初的一句話了。但是,他說自己懂了前邊兩句,後三句只算摸著了邊。那麼,外行人看來,以為他這20年在幹什麼呢?走彎路。沒錯,太極拳要求的是非圓即弧,這是有象徵意義的,要成為大師,這是免不了的。也就是說,20年時間,才能真正懂得什麼是正確什麼是錯誤的,通常,正確的只有1%,其他99%都要捨去。

全民武術熱的八十年代(5)

我這樣說,好像他20年真沒練出什麼名堂似的,真實的情況是,他已是功夫很高很高了,因為很高,再往上一點才會那麼艱難,那麼痛苦。

99%的錯誤和1%的正確,裡邊還包含了什麼呢?我覺得弟子的感悟是很有意義的,他沒有跟我白練,他總結的是,他是從虛實這個入口進到了太極的殿堂。實易認,虛難辨,有了實戰以後,你才會發現裡邊虛的天地更廣,但非常難認識。那麼可以從順的空間進入,順也就是從,從就是虛與實的界限。而向後是最大的從。實的空間一直在那裡,虛就是多了一倍空間,什麼都能容納進去了。

節節貫穿是符合太極拳要求的貫穿,而不是一般等理上的貫穿.只有分家才能貫穿,這是手段與目的的反覆交替訓練過程,「節節貫穿」可以使你的進攻更加巧妙,可以使你的防禦更加靈活。實質是所謂的功力就增長了,拳打起來就能充分發揮太極拳虛實開合,快慢相間的意境了。

練拳,就是對思想,思維方式的訓練,最高層面就在此,不在技藝上。

很多人都在回憶八十年代,那的確是一個激情澎湃的年代,人們充滿理想,艱苦而執著,苦樂參半。那時,我和一班弟子們同擠在重慶儲奇門濱江的一個小旅館裡,同吃同住,其樂融融,晚飯時剩下的菜湯都要留下夜裡加餐,因為我們總是要聊得很晚。

我為那個年代感動,那麼熱情、質樸,又有幾分調皮,聚在一起的每個人都像個火苗。我為自己的弟子們驕傲。

我不厭其煩地說他們,是因為我覺得他們正是我的延續,他們能有這樣那樣的感悟,我覺得很欣慰。我從他們身上看到了太極拳的希望。我的這幫弟子就像我的家裡人,我們已經誰都離不開誰,謝謝他們。也謝謝我的所有弟子們。大敗日本空手道代表團

大敗日本空手道代表團(1)

1983年5月,我率河南省代表隊到江西南昌參加全國武術觀摩交流賽。就在這次比賽中,我兒子張鵬獲得了太極拳冠軍。比賽剛結束,就接到了河南省鄭州市體委的加急電報:「有一個外事活動需接待,速回。」我不敢怠慢,於次日凌晨趕回鄭州。一看原來是全日本少林寺空手道練心館代表團來訪。這個練心館是日本武術界第二大組織,有弟子25萬餘人。這次,由館長宗保家勇宗師親率一個25人代表團訪問河南,要找人「交手」。以往,中國在國際武術交流中,以表演居多。這些表演大都為日本人看不上眼,認為是花拳繡腿,對中國功夫頗為看輕。這次是沖真功夫來的,聲言要與太極高手切磋,而且不是表演,是真正的「交手」。

交手的過程我還記得很清楚,開始交手的時候,日方的第一個上來就沖拳,我當時接手一捋。結果那個傢伙往我身側後踉蹌了三步竟沒倒下又站穩了,我吃了一驚,以往與人比武還沒人被我一捋不倒地的,而且這第一個上來的傢伙聽說是個三段,我當時想三段都這麼厲害,他後邊不是還有四、五、六、七、八、九段嗎?我後來才知道在日本三段是最能打的,但當時還是心不靜,正分著神,這傢伙一轉身又來了,一記勢大力沉的拳朝我打來,我一接手用很大勁一帶,再一扳他眼看就滾趴下了,但是又站住了,兩次都沒趴下,回頭一跳又回來了。這時我就專註精神了,迎上去右手一搭他的拳,一個下采捋後順勢一個迎面肘打在他前胸,他當即就吃不住趴下了。

這個空手道三段,本來我一捋,他一滾就完了,結果他往裡面一衝,過了,然後回身就又跳過來了,很靈活,所以兩個踉蹌都沒倒下去。第三招我就變了,我不走側面了而是直接就進去了,一捋一靠他就倒下去了。這是我一生中打過最多回合的一次,太大意了。主要是我老想這才三段,後面還有九段呢,該怎麼對付。打過第一個三段後,第二個三段上來,帶一個護具。有了第一個的經驗這就容易了,他上來一拳我胸一含的同時一拳就把他打出去,倒地上了,就一招吧。我把兩個三段的打倒了,手下還是留了情的,他們都在地上趴了幾秒鐘,我估計不是很好受,但是他們不說出來。其實,這兩個三段是20多人裡面最厲害的,再以後,日方代表輪番上陣,都被我劈打推壓乾淨利索地擊敗。後來就變得非常融洽。因為宗保家勇是宗師顧著身份沒上,卻在一旁連聲稱讚:「張先生,很好!很好!」其實這些日本人你打了他以後,他反而很佩服你,但是咱們中國人不一樣,你打了我就記恨你,這種事很多,心態不一樣。

大敗日本空手道代表團(2)

不打不相識,後來我和宗保家勇先生成了朋友。

日本代表團回國後,宗保家勇先生接連發出四次邀請,希望我去日本傳藝,很誠懇的。但我想一來真正的國寶太極拳在自己的祖國也面臨失傳,就不應該流向國外,二來像我這代人是40年代生的,小時候一記事,聽到的都是日本人在中國殺人放火,沒聽到一件好事。所以從小的這個認識就對這個民族,這個國家根深蒂固了,你說對一個沒聽說過干好事的國家,我還會去授藝?所以四次謝絕了宗保家勇先生要我去日本教太極拳的邀請。

不過這些年有些改變了,畢竟時代不同了嘛。前些年有一些日本人單獨來找我,我對日本人要求很高的。人家來找我說:想學拳。我說:可以,一小時1500美金。他們一聽嚇一跳,說您也太貴了吧!河南這個地方教太極拳的多得是,沒這個價。我說:你不是想學好東西嗎?好東西有便宜的嗎?你日本的好東西有便宜的嗎?

不過前幾年我還是應邀去了幾個國家,美國去的最多。我去的目的是讓國外能真正了解中國的健身、格鬥之寶——太極拳還存在著!它一定會一直存在著,而且還會發揚光大。

這就是我在那個年代的比武故事。從1975年第一次和人交手,一直到1983年打敗日本空手道代表團,在正式場合以及非正式場合下,與各類武術高手交手上百場,從無敗績。

推薦閱讀:

太極拳中醫健身系列(三)
太極拳推原解 陳鑫
張三丰太極拳二十三二十四式鵲步飛龍和揉身提手
太極秘訣:42式太極拳心意內功練法
陳氏太極拳四十二發勁(中) (圖)

TAG:太極拳 | 境界 | 解密 | 太極 | 格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