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孩子犯錯了 試試四種有趣的懲罰方法

【家庭教育】孩子犯錯了 試試四種有趣的懲罰方法

孩子犯了錯就要有一定的懲罰措施,儘管如此,家長懲罰孩子也要有度哦!否則,就會有反效果。孩子犯錯了 試試四種很有趣的懲罰方法,快來一起看看吧。

【懲罰孩子的原則】

犯了錯誤就要懲罰

孩子犯了錯誤,無論有心還是無意,都要受到懲罰。比如:孩子不小心把杯子摔碎了,雖然他不是故意的,也應該告訴他,這是他的過錯。他雖沒有料想到自己行為的後果,但仍要為此道歉。如果他是無意的,並勇於承認錯誤,家長會相信他,並減輕對他的懲罰。如果他隱瞞事實、逃避責任,他將受到加重的懲罰。這樣就可以從小培養孩子誠實、負責的性格。

另外,要讓孩子知道做錯事就要受到懲罰的道理。即使孩子央求,也不能答應,否則有了取消的先例,以後就很難保證實施的有效性。

懲罰的「量刑」要適當

懲罰孩子的目的是為了孩子的良性轉化,懲罰的「量刑」就必須合乎孩子的行為。懲罰過重容易引起孩子的對抗情緒,輕了又不足以使孩子引以為戒。因此懲罰孩子要以達到目的為原則,既不能輕描淡寫,又不能小題大做濫用「刑罰」。大教育家洛克說:「兒童第一次應該受到懲罰的痛苦的時候,非等完全達到目的之後,不可中止;而且還要逐漸加重」,其中的道理耐人尋味。

要依照規則進行懲罰

家長應和孩子協商制定一個獎懲規則,讓孩子知道犯錯後將受到什麼懲罰。這樣,孩子平日就會有所注意,從而減少犯錯誤的概率。當孩子犯錯後,家長應注意調整自己的情緒,不要因一時衝動而隨意懲罰孩子。若是孩子以後犯了同樣的錯誤,也應該按規則進行和以前相同的懲罰,這樣家長才能在孩子心中樹立威信。

指明「出路」不含糊

懲罰孩子不能半途而廢,應要求受罰的孩子作出具體的改錯反應才能停止。家長要態度明確,跟孩子講清楚他應該怎麼做、達到什麼要求或標準,否則有什麼樣的後果。如孩子有亂丟東西、不愛整理的習慣,家長在懲罰時就應該讓其自己收拾好東西、整理好玩具;使其明白必須要做好,否則又要受罰。家長千萬不能含糊其詞甚至讓孩子「自己去想」。家長不給「出路」,孩子改錯就沒有目標,效果就不明顯。

罰了又賞要不得

家長教育孩子要相互配合,態度一致,賞罰分明。該獎時就要鄭重其事甚至煞有介事地獎,讓孩子真正體會到受獎的喜悅;該罰時也應態度明確、措施果斷,讓其知道自己錯之所在。

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孩子明辨是非、知錯即改的品行。如果在對孩子實施懲罰之後,家長中的一方認為孩子受了委屈,隨即又來安慰他,這將會使懲罰失去作用。實踐證明:懲罰――獎勵――懲罰的惡性循環會使孩子產生認知偏差,錯誤地將犯錯和受獎聯繫起來,從而使懲罰歸於失敗。

及時懲罰莫遲疑

懲罰的效果部分來自條件反射,而條件反射在有條件刺激和無條件刺激的間隔時間越短則效果越好。所以家長一旦發現孩子犯錯,只要情況許可就應立即予以相應的懲罰;如果當時的情境(如有客人在場或正在公共場所)不允許立即作出反應,事後則應及時地創造條件,儘可能讓孩子回到與原來相似的情境中去,家長和孩子一起回顧和總結當時的言行,使他意識到當時的錯誤行為,並明確要求他改正。

最忌諷刺和挖苦

家長懲罰孩子應力戒諷刺挖苦,更不能自恃「孩子是我生的、是我養的」而隨意用惡毒的語言指責、謾罵孩子。實踐證明,諷刺挖苦和惡語謾罵已超越了孩子的理智能夠接受的範圍,將會刺傷孩子的自尊心。因此,家長應該牢記懲罰孩子的目的是幫助他改正錯誤,決不是為了刺激孩子心靈中最敏感的角落――自尊心。有些家長在懲罰孩子語言不文明、滿口髒話時,自己也「出口成臟」,這就使得訓教效果大打折扣,甚至失去說服力。

點到為止莫嘮叨

有些家長訓教孩子喜歡沒完沒了,而且還時不時地喝問孩子「我的話你聽見了沒有?」孩子懾於家長的威嚴,為了免受皮肉之苦,只能別無選擇地說「聽見了」,其實他可能什麼都沒聽進去,甚至左耳聽了右耳出,根本就沒聽。孩子之所以說知道了,只是順著家長的意思,為了早點結束訓斥。於是,當孩子下次再犯同樣的錯誤時,家長便感到「痛心疾首」,隨即說孩子「不把我的話當回事」,當成了「耳邊風」,說孩子「不聽話」。其實這是因為家長的嘮叨太多了,令孩子分不清主次,不知道聽哪一句為好;再者,經常性的嘮叨多了,也會導致孩子「失聰」,對家長的話產生教育心理學中的「0反應」,無動於衷,使訓教失去效果。因此,家長在教育孩子時務必切記要改掉愛嘮叨的毛病,凡事點到為止。

就事論事莫牽連

從受罰者的角度來講,孩子最厭惡家長「倒鹹菜梗」,一事既出又將陳年老賬翻出來。很多家長卻不了解這個道理,訓教孩子時總忘不了東拉西扯、橫牽豎連,說出孩子的種種不是,甚至將孩子說得一無是處,直至忘記了本次訓教的主題。孩子怎樣想呢?反正自己沒有一處是對的,以前取得的成績、改正的缺點家長都看不到,自感自己天生是挨訓該罰的料,對改錯失去了信心,也就破罐破摔、我行我素,這樣的教育效果可想而知。所以,家長訓教懲罰孩子務必要一事一議,就事論事,切勿搞牽連、翻陳賬。

事後說理不可無

家長和孩子之間存在著教與被教的關係,但教育孩子仍當以理服人。懲罰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因此,懲罰之後必須要及時與孩子說理,否則,孩子在忍受了懲罰之後將依然如故。所以,家長在懲罰孩子後要通過說理、剖析的方式使他明白為什麼會受罰、知道犯錯誤的原因,講清楚如果堅持犯錯下去將有什麼後果。懲罰只是一種劣性條件刺激,其效能是短時的,不能持久。受罰的孩子改正了錯誤並不等於他已明白事理,並不能保證他下次不會再犯。因此,讓孩子明白自己受罰的原因才是根除錯誤的關鍵,說理是懲罰孩子之後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步驟。

接下來,就來看看四種有趣的懲罰方法吧。——

【懲罰孩子的四種有趣方法】

罰孩子吃不愛吃的蔬果

孩子難免在食物的選擇上有不同的喜好,當然也會有挑食的毛病。孩子做錯事了,媽媽打罵不得,看著孩子明明錯了還大喊冤枉,媽媽可以在晚餐上搞點小花招來「懲罰」孩子。那就是晚餐做他不愛吃的蔬菜,並且堅持要他吃。

要求孩子吃他不愛的蔬菜水果這也不是什麼殘忍的懲罰,孩子不愛吃的食物其實大多都是比較健康、營養價值很高的食材,因此像這個懲罰一方面能夠讓孩子「怕怕」的同時認識、反省錯誤,另一方面也是對孩子的身體有力而無害。

家長吃飯的時候,還可以「恐嚇」孩子說:「要是下次再犯同樣的錯誤,就吃兩天這個蔬菜,再犯就吃三天,以此類推,直到孩子真正能夠改正錯誤為止。」那麼孩子未免再吃上自己不愛的晚餐,那麼也就會乖乖注意自己的行為了。

罰孩子收拾房間

孩子犯錯誤了,雖然家長不能體罰孩子,但是也能通過「勞改」來讓孩子意識到錯誤的同時,也能夠幫忙減輕家務負擔。如果一些小孩子不喜歡做家務,那麼以家務活作為懲罰措施,這是對孩子來說最痛苦的事情了。

家長在用家務懲罰孩子的時候,要注意保證安全的情況下分配孩子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比如可以讓寶寶收拾房間,或者幫忙洗碗。訓練孩子養成無歸原處的良好習慣,這也是一個鍛煉孩子家務事和自理能力的好機會,家長可以在孩子幫忙家務的時候詢問孩子學習到什麼來了解孩子是否認識到錯誤同時是否已經掌握這種家務技能。

但是小編要提醒家長的是,家長在用這個方法懲罰孩子的時候,不要直白地說這是懲罰孩子的錯誤行為。因為這樣子孩子就會把家務勞動和懲罰措施等同起來,所以平時自己沒有做錯事就不需要做家務活,這樣會使得孩子對家務勞動有抗拒心理的同時,也不利於孩子勞動意識和家庭責任意識的形成。

罰孩子重複做同一件事

重複的事情難免會讓人有厭煩的情緒,特別是對於活潑好動的孩子。他們精力旺盛,他們喜歡新鮮,因此重複做著一件事情只會讓他們感覺很無聊無趣。因此家長正是可以抓住孩子的這個心理,來好好地懲戒一下孩子了。

重複一件事,可以是罰孩子抄寫課本,這樣既能練字又能達到「教育」的效果;或者家長可以讓孩子「挑豆豆」,也就是將紅、綠、黃豆混在一個碗里,讓孩子根據不同顏色把豆豆挑出來。這既能夠訓練孩子手眼協調、分辨能力,也能夠培養孩子的耐心。

家長可以根據自己孩子的實際情況來計劃安排這個「同一件事」,家長可以首先要了解到孩子不喜歡什麼,正是因為孩子不喜歡,讓他重複著做才能達到媽媽想要的懲罰效果。

其實家長可以利用這個懲罰措施,來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為,養成好的習慣,同時也能讓性格比較急躁的孩子通過多次的重複任務來戒急戒躁,培養耐心。這種懲罰方式最好是配合讚賞來強化孩子的行為,當孩子認認真真地完成了你的懲罰任務後,家長可以表揚孩子的耐心認真,同時也讓他注意下次不要再犯同樣的錯誤。這樣就能夠既改正錯誤行為,又能塑造「被懲罰」的良好行為了。

唱著歌罰坐或者罰站

有些孩子缺乏耐心,活潑過頭總是耐不住性子。在家裡吵吵嚷嚷,在外面和別的小朋友吵架甚至大打出手。家長多次規勸不果,家長其實也可以給孩子一些小小的「體罰」,讓他學會耐心一點。

讓孩子罰站或者罰坐,家長首先要給孩子講明這次懲罰的時間,最好在孩子受罰的身旁放置一個鬧鐘,跟孩子說如果鬧鐘還沒響而孩子就離開的話,就要加時懲罰。在罰站或者罰坐過程中要求孩子唱歌其實是為了減輕孩子焦急等待的時間,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孩子學會這種方法,能夠很好地讓自己舒緩焦慮,變得更有耐心。

家長需注意,懲罰孩子一定要在回家後,這樣才不會傷害到孩子的自尊心。
推薦閱讀:

爸爸給女兒的信:學會懲罰自己
當醜聞被公開,加害者遭到懲罰,接下來呢?
說100遍孩子也不聽話,這些懲罰孩子的方法比「打罵」更管用!
小柒老師分享如何掌握曬後修復黃金期
[轉載]女人千萬別對老公實行性懲罰,這也是世上最愚的女

TAG:教育 | 家庭教育 | 孩子 | 家庭 | 有趣 | 方法 | 懲罰 | 犯錯 | 四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