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加松、徐鳴老師公開課教案

師 說

韓愈

執教:皖江職業教育中心學校魯加松

教學目標

1.了解作者所論述的老師的作用,從師的重要性,端正學習態度;樹立尊師重教的思想,培養謙虛好學的風氣。

2.掌握積累「師、傳、道」等實詞的含義;掌握虛詞「之、其、所以」等的意義和用法;區別古今異義詞語,掌握一些特殊的文言句式。

3.學習正反對比論證方法。

教學重點與難點

1.積累文言字詞,識別特殊句式。

2.讀准字音,讀出句讀,。

3.了解對比論證在論說作者觀點時所起到的作用。

4.認識到本文的思想的進步性和局限性,從而逐步培養批判繼承古代文化遺產的能力。

課時安排

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誦讀文本 (讀准字音,讀懂文句,讀清句讀)

一、導入新課

二、知人論世

1.了解題旨

2.了解作者

3.了解背景

三、誦讀課文

1.讀准字音(投影儀顯現文中的生字詞和部分多音字,指導學生在正確發音的基礎上初讀課文)

2.讀懂文句(檢查學生對課文中重要字詞和文句的預習情況,指導學生在理解句意的基礎上再讀課文)

(1)檢查文中的重要字詞和句式(投影儀顯現)

(2)檢查文中的重要文句的翻譯(投影儀顯現)

3.讀准句讀(引導學生討論第一段文句的句讀停頓,指導學生讀出課文的輕重緩急)

第一段中部分文句誦讀的停頓示例:

①惑/而不從師

②人/非生而知之者

③其聞道也/固先乎吾

④其聞道也/亦先乎吾

⑤吾從/而師之

⑥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

4.聽誦讀錄音,體會經典誦讀的優美

四、作業

課後習題第一二三題

第二、三課時

研讀文本 (讀懂文意,讀通思路,讀出思考)

一、讀懂文意(指導學生通過研讀,找出作者的基本觀點,並加以理解)

1.全文的中心論點:學者必有師。

2.教師的職能: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3.擇師的必要性: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

4.擇師的標準:「生乎吾前……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

5.「師道」的現狀:「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6.老師和弟子的關係: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

二、讀通思路(指導學生理解作者說理論證的思路、方法)

(一)、分析第一段

1.引導學生思考:第一段中,作者從正面立論闡述了幾層意思?

2.結合這幾層意思,引導學生背誦本段。

(二)、分析第二段

1.本段論述,作者針對的是什麼現象?

2.針對這種現象,作者是如何論述的?

3.面對不重師道的錯誤態度和恥於從師的不良風氣,作者於筆端包含感情,請結合文本分析一二。

4.結合本段的三層對比論證,引導學生背誦本段。

(三)、分析第三段

1.本段的分論點是什麼?作者是如何論述的?

2.以孔子為例和引用孔子的話在論證效果上更有說服力,為什麼?

(四)、梳理第一二三段的論述思路

三、讀出思考(指導學生根據作者的思想感情來研讀課文,從而引發對課文的思想內容的深層思考)

1.教師的「傳道」、「受業」、「解惑」這三項任務,作者認為哪一項是主要的?

2.韓愈為什麼給他的學生寫這篇文章?(李蟠有什麼地方值得他寫這篇文章?)

3.本文講了許多從師的道理,哪些對我們有借鑒意義?哪些反映了作者的封建意識?

四、課文總結

五、作業

1.《語文練習冊》「閱讀能力訓練」第三四五題

六、板書:

正面立論,提出論題

分類對比,反面論述

舉例論證,正面分析

一曲纏綿悱惻、凄婉動人的千古絕唱

—柳永《雨霖鈴》教學設計

時間:6月2日地點:皖江職教中心學校執教人:徐鳴

【教學目標】

1.通過反覆誦讀,感受詞中濃濃的別離之情。

2.鑒賞名句,理解善於鋪敘、融情與景、虛實相濟的藝術特點。

3.分析意境,提高學生理解和鑒賞詞的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古典詩歌傳統意象在作品中傳情達意的效果。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鑒賞《雨霖鈴》一詞的藝術特色。

【教學方法】

1.誦讀法2.探究法3.點撥法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情境導入,激發興趣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這是燕太子丹在易水河邊送別荊軻去刺殺秦王時,荊軻高歌而去時所唱,「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這是詩人王維送別友人時的情景。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我們的生活總是充滿了別離的苦痛,可這苦痛倒觸發了詩人的詩情,他們用詩詞歌賦來傾訴詠嘆他們的離愁別緒。透過這些詩詞,我們可以想見朋友分別時的悲楚,夫妻天各一方的哀怨,母親呆望遊子歸家的淚眼愁眉,我們可以體悟到「黯然消魂者,唯別而已矣」的至理。

今天我們再次輕輕叩開古典詩詞的門扉,不經意間就會發現生命在演繹著悲歡與離合,一個個淚眼婆娑的麗姿和一個個凄婉纏綿的動人故事。現在我們就來欣賞這首別離詩,感受別離詩的千種風情,它就是柳永的《雨霖鈴》。

二、簡析詞牌,走進詞人

「雨霖鈴」,一作「雨淋鈴」,原為唐教坊曲名,據《明皇雜錄》記載,安史之亂時,帝幸西逃入蜀,途徑馬嵬坡,楊貴妃被逼自盡。後來玄宗悼念貴妃,夜間聞鈴聲很感凄然,於是采聲製作[雨霖鈴]以寄離愁別恨,此曲極為哀怨。

柳永(約987—約1053),北宋詞人,原名三變,字耆卿,仁宗景祐元年進士,官至屯田員外郎,世稱柳屯田。他通曉樂律,是北宋第一個專力寫詞的作家,是以描寫城市風貌見長的婉約派代表詞人。柳永的詞在當時流傳很廣,「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

柳永才情卓著,但一生仕途坎坷不濟,更多的時間跟歌妓們一起過著依紅偎翠、淺酌低唱的生活。他深深了解這些歌妓們的生活,深切同情她們的不幸遭遇,在他的作品中,很多是反映和她們在一起的悲歡離合。《雨霖鈴》便是其中為世人所傳誦的一首,被稱為「宋金十大麴之一」。

本詞寫的是他晚年離開都城汴京赴屯田員外郎任時與一位紅顏知己纏綿悱惻、哀婉動人的別離情景。

三、學生誦讀,感知文本

1.選學生代表朗讀,另外的學生進行評點。

2. 教師指導

① 寒蟬凄切——「凄」字要讀得長,「切」字要短促,要讀出詞的凄切情感。

② 竟無語凝噎——要稍重、稍停,並讀出哽咽之聲、冷澀之感(人物情感的高潮)。

③ 念去去——要稍重、稍停,拖音(領起字)。

④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何處」要讀出疑問語氣,「楊柳岸曉風殘月」應一景一頓,聲斷氣不斷。

⑤ 更那堪冷落清秋節——要稍重、稍停,拖音(領起字)。

⑥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要稍重、稍停,拖音(領起字)。

(學生讀出的地方要予以肯定,沒有讀出的地方教師加以補充)

3.再請學生試讀。

4.教師稍做提點,再聆聽錄音。

四、教師引導,整體感知

1.你覺得這首詞的感情基調是怎樣的呢?

明確:凄涼、傷感、憂傷、痛苦。

2.這首詞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明確:在蕭瑟的秋天裡,詞人和他的紅顏知己傷心地告別。

3.詞中哪句話最能體現這個內容呢?

明確:「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這首詞就是在冷落清秋的景色中抒發他離別的傷感之情。

五、師生合作,鑒賞詞句

(一)根據問題,自行研讀。

1.概括詞的上下闋內容。

明確:詞的上闋主要寫的是一個秋天的夜晚,詞人和他的愛人在都門外長亭分別時依依不捨的情景,詞的下闋則寫的是詞人想像別後羈旅生活的情景。

2.找找看作者描寫了哪些景物,這些景物有什麼特點。

明確:描寫了寒蟬(凄切)、長亭(晚)、都門(帳飲)、煙波(千里)、暮靄(沉沉)、楚天(闊)、楊柳(岸邊)、曉風、殘月。從總體上看,這些景物給人以悲涼、蕭瑟的氣息,這正是冷落清秋的環境描寫,當然也是為了渲染出作者與愛人離別時的氣氛。

3.教師點撥名句,深化學生理解,重點從朗讀的角度分析。

例一:「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開首三句交代了送別的時間、地點,天氣情況。用「寒蟬」「長亭」「驟雨」三個獨立的畫面構成一幅秋雨黃昏送別圖,突出表現了詞人離別時悲涼的感情。這句詩表面寫景,實是寫情,這是景中見情的寫法。

例二:「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

兩句是實寫不忍別離又不能不別的情況。「都門」是指汴京門外,「帳飲」是說搭起帳篷請行人吃酒,古人離別餞行離不開酒。「無緒」是當時心緒非常不安,不知所措的表現。這六個字明顯地寫出地點、動作和情緒,是高度壓縮的精練寫法。「留戀處,蘭舟催發」,是說正在留戀不舍的當兒,船夫已經催促他出發了。從「催發」中可以看出他們多麼依依不捨,從這種依依不捨的情況中也可以更清楚的看出上句的「無緒」是已經達到了「黯然魂銷」的程度。這裡要讀得淚眼朦朧,難以割捨,不忍放手。

例三:「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進一步刻畫兩人難捨難分的形象。在這時候,真是縱有千言萬語也給喉嚨噎住說不出口了,只有緊握著手,淚眼相對而已。這一形象的刻畫,看似簡單,實則是情感的集中表現,是很真摯動人的。這句要讀得「哽咽」欲哭,欲言又止。

例四:「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想到從此天各一方,心情更加黯淡,移情入景,水色天光便披上了陰影。這句要讀出蒼茫、孤獨味來。

4.教師示範朗讀一遍,將所儲備的感情傳染給學生。

5.學生深情誦讀上闋。

(二)學習下闋,重點鑒賞典型詩歌意象。

1、教師引入:下闋字字珠磯,句句含情,很多句子值得我們細細品味。同樣是寫景,但下闋詞人寫到了一些中國古典詩歌中常見的典型意象,如酒、柳、風、月,這些意象會讓你有什麼樣的聯想呢?

(1)關於酒

常言借酒消愁,酩酊大醉後,把一切苦惱拋諸腦後,依依惜別時「飛蓬各自遠,且盡手中杯」,就痛快地一醉而別,自欺欺人也好,逃避現實也罷,「醉翁之意」已不在酒了。

喜時—杜甫說:「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聞官兵收河南河北》)。

哀時—曹操為功業人才而愁,發出「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短歌行》)的感慨。

愁時—李白失意官場,說:「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雲》)。

蘇軾也說:「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王維送別元二,說:「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送元二使安西》)。

(2)關於月

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月是離合的象徵,何況是殘缺不全的月,最易引起詞人的愁思。《琵琶行》幾個地方寫到月:「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

(3)關於風

古語有云:自古逢秋悲寂寥,秋天是特別讓人傷感的季節。曉風輕拂,帶來的並不是快意,而是涼意,凄涼的感覺。如杜甫《登高》中「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4)關於柳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詩經·小雅·採薇》

「年年柳色,灞陵送別」—李白《憶秦娥》

古人用「楊柳」作為贈別的信物,它成了送別的象徵,古人出行多在黎明時分登程,送別也是這一時刻,「曉風」意味著別離,「圓月」是團聚的象徵,「殘月」含離別之意。詞人選取我國民族文化傳統中三種象徵離別的典型景物,描繪了想像中「楊柳岸曉風殘月」的凄涼景色。

六、總結本課,布置練習

今天我們賞析了一千年前柳永和他戀人的纏綿離別;其實,離別是沒有時空界限的,它會超越歷史,跨過江河,不知不覺來到我們身旁。假期結束,要與父母告別;高中畢業,要與同學分別;出差在外,要與親人離別……同學們,把你最美好的別離留下來,以「別離」為題,寫一篇文章。七、板書:

雨霖鈴

柳永

感情基調:凄涼 傷感 憂傷 痛苦

中心內容:離別景中見情、緣情設景

典型意象:酒風月柳


推薦閱讀:

王老師關於「過旺過弱」等問題答疑匯總
孩子虛榮怎麼辦--蔡禮旭老師
心諾老師:愛他,就讓他仰望你
【新提醒】王子老師的大陽頂底太極線太牛了!

TAG:公開課 | 公開 | 老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