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杜少陵古詩眾家集評『5』

夢李白二首

題註:李白臥廬山,永王璘反,迫致之。璘敗,坐繫尋陽獄,長流夜郎。久之,得釋。

引用典故:魂來楓葉青

死別已吞聲,生別常惻惻。江南瘴癘地,逐(一作遠)客無消息。故人入我夢,明我長相憶。恐非平生魂,路遠(一作迷)不可測。魂來楓葉(一作林)青,魂(一作夢)返關塞黑。君今在羅網,何以(一作似)有羽翼。落月滿屋樑,猶疑照(一作見)顏色。水深波浪闊,無使蛟龍得。

集評:

《苕溪漁隱叢話》:

《西清詩話》云:……(白)風神超邁,英爽可知。後世詞人,狀者多矣,亦間于丹青見之,俱不若少陵「落月滿屋樑,猶疑照顏色」。熟味之,百世之下,想見風采。此與李太白傳神詩也。

《詩藪》:

「明月照高樓,想見餘光輝」,李陵逸詩也。子建「明月照高樓,流光正徘徊」,全用此句而不用其意,遂為建安絕唱。少陵「落月滿屋樑,猶疑照顏色」,正用其意而少變其句,亦為唐古崢嶸。

《唐詩歸》:

鍾云:無一字不真,無一字不幻。又云:精感幽通,交情中說出鬼神,杜甫《夢李白》詩安得不如此!鍾云:到說自己身上,妙,妙(「故人」二句下)。譚云:幽冥可怯(「魂返」句下)。鍾云:暗用招魂語事,妙。譚云:只轉二韻,極見相關之情。此皆外之音(末二句下)。

《唐詩解》:

少陵此作,本摹「凜凜歲雲暮」一篇……即《古詩》「既來不須臾,又不處重闈,亮無晨風翼,焉得凌風飛」之意,觀此可以知作詩變化法。

《唐詩選脈會通評林》:

劉辰翁曰:起意,使其死耶,當不復哭矣,乃使人不能忘者,生別故也。「落月」二語,偶然實境,不可更遇。楊慎曰:「落月」二語,言夢中見之,而覺其猶在,即所謂「夢中魂魄猶言是,覺後精神尚末回」也。詩本淺,宋人看得太深,反晦矣。傳神之說,非是。

《杜臆》:

瘴地而無消息,所以憶之更深。不但言我之憶,而以故人入夢,為明我相憶……故下有「魂來」、「魂返」之語,而又雲「恐非平生魂」、亦幻亦真,亦信亦疑,恍惚沉吟,此「長惻側」實景。

《唐詩快》:

本是幻境,卻言之鑿鑿,奇絕(「魂來」句下)。

《而庵說唐詩》:

子美作是詩,腸回九曲,絲絲見血。朋友至情,千載而下,使人心動。

《唐宋詩醇》:

沉痛之音發於至情,情之至者文亦至,友誼如此,當與《出師》、《陳情》二表並讀,非僅《招魂》、《大招》之遺韻也。「落月屋樑」,千秋絕調。

《唐詩歸折衷》:

唐云:通篇俱從「凜凜歲雲暮」翻出,二語更見其化(「君今」二句下)。

《杜詩鏡銓》:

蔣云:起便明風忽來,慘淡難名?「死別」三句下)。郝楚望云:讀此段,千載之下,恍若夢中,真傳神之筆(「故人」八句下)。(「魂來」)二句抵宋玉《招魂》一篇。

《讀杜心解》:

首章處處翻死。起四,反勢也。說夢,先說離,此是定法。中八,正面也,卻純用疑陣。句句喜其見,句句疑其非。末四,覺後也。夢中人杳然矣、偏說其神猶在,偏與叮嚀囑咐,此皆景外出奇。

《網師園唐詩箋》:

「魂來」四句,全用《招魂》意,點綴愈惝恍,愈沉摯。

《峴傭說詩》:

「魂來楓林青」八句,本之《離騷》,而仍有厚氣;不似長吉鬼詩,幽奇中有慘淡色也。

《唐宋詩舉要》:

吳曰:一字九轉,沉鬱頓挫(「死別」二句下)。「長相憶」下倒接「恐非平生魂」二句,疑真疑幻之情,千古如生,再以「魂來」、「魂返」寫其迷離之狀,然後入「君今」二句:纏綿切至,側惻動人(「江南」六句下)。吳曰:此等奇變語,世所驚嘆,然在杜公猶非其至者(「魂來」二句下)。悱惻沉至(「君今」二句下)。吳曰:撐起(「落月」句下)。吳曰:親切悲痛(「猶疑」句下)。吳曰:再轉(「水深」句下)。吳曰:剴切沉鬱(末句下)。

其二引用典故:浮雲遊子

浮雲終日行,遊子久不至。三夜頻夢君,情親見君意。告歸常局促,苦道來不易。江湖多風波(一作秋多風),舟楫恐失墜。出門搔白首,若(一作苦)負平生志。冠蓋滿京華,斯人獨顦顇。孰雲網恢恢,將老身(一作才)反累。千秋萬歲名,寂莫身後事。

集評:

《唐詩歸》:

鍾云:「明我常相憶」、「情親見君意」,是一片何等精神往來(「三夜」二句下)!鍾云:述夢語,妙(「告歸」二句下)。鍾云:悲怨在「滿」字、「獨」字(「冠蓋」二句下)。

《唐詩選脈會通評林》:

劉辰翁曰:起語,千言萬恨;次二句,人情鬼語,偏極苦味。「告歸」六句,夢中賓主語具是。「冠蓋」二句,語出情痛自別。

《杜臆》:

前篇止雲「人我夢」,又雲「恐非平生魂」,時此雲「情親見君意」,則魂真來矣,更進一步。……而「江湖多風波」,所以答前章「無使蚊龍得」之語也。交情懇至,真有神魂往來。止雲泣鬼神,猶淺。

《唐詩快》:

「行」字妙(首句下)。情至苦語,人不能道(「三夜」四句下)。竟說到身後矣,今人豈敢開此口(末二句下)。

《杜詩鏡銓》:

劉須溪云:結極慘黯,情至語塞。

《秋窗隨筆》:

老杜《夢李白》云:「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昌黎《答孟郊》詩:「人皆餘酒肉,子獨不得飽。」同一慨然;而古人交情,於此可見。

《唐宋詩舉要》:

吳曰:先墊一句,以取逆勢(「浮雲」句下)。人吳曰:再墊,再挺(「冠蓋」句下)。吳曰:詠嘆淫洗(「斯人」句下)。吳曰:此中刪去幾千百語,極沉鬱悲痛之致(「孰雲」二句下)。吳曰:逆接(「千秋」句下)。吳曰:致慨深遠(末句下)。

以下總評

《唐詩廣選》:

王元美曰:余讀劉越石「豈意百鍊鋼,化為繞指柔」二語,末嘗不欷歔罷酒,至少陵此詩結語,輒黯然低徊久之。

《唐詩選脈會通評林》:

蔣一梅曰:二詩情意親切,千載而後,猶見李杜石交之誼。

《蘭叢詩話》:

(宜田)又云:少陵《夢李白》詩,童而習之矣。及自作夢友詩,始益恍然於少陵語語是夢,非憶非懷。

《絸齋詩談》:

《夢李白》,惜片魂之往來,更歷艱險,交道文心。備極曲折,此之謂「沉著」。

《讀杜心解》:

始干夢前之凄惻,卒於夢後之感慨:此以兩篇為起訖也。「入夢」,明我憶;「頻夢」,見君意。前寫夢境迷離,後寫夢語親切;此以兩篇為層次也。

《詩倫》:

真朋友必無假性情,通性情者詩也,詩至《夢李白》二首。真極矣,非子美不能作,非太白亦不能當也。以詩品論,得《騷》之髓,不撮漢魏之皮。或曰「唐無古詩而有其古詩」,然乎哉?

有懷台州鄭十八司戶(虔)引用典故:黃帽嵇阮禦魑魅不事小兒

天台隔三江(一作江海),風浪無晨暮。鄭公縱得歸,老病不識路。昔如水①上鷗,今如(一作爲)罝中兔。性命由他人,悲辛但狂顧。山鬼獨一腳,蝮蛇長如樹。呼號傍孤城,歲月誰與度。從來禦魑魅,多爲(一作被)才名誤。夫子嵇阮流,更被(一作遭)時俗惡。海隅微小吏,眼暗髮垂素。黃帽映(一作鳩杖近)青袍,非供折腰具。平生一杯酒,見我故人遇。相望無所成,乾坤莽回互。

按:① 一作江,一作天

集評:

《唐詩歸》:

鍾云:寫出聲淚,純是交情(「鄭公」二句下)。鍾云:高士要哭(「性命」句下)。入譚云:真(「悲辛」句下)。譚云:陰氣(「山鬼」句下)。)

《杜臆》:

想像鄭公孤危之狀,如親見。亦如親歷、純是一片交情,止恨其不得歸耳,卻雲「縱得歸」,「老病不識路」;又雲「性命由他人,悲辛但狂頤」。一字一淚。

《杜詩鏡銓》:

蔣云:空中落筆,起勢極警(「天台」二句下)。

《讀杜心解》:

此亦披腹見愫之詩。……結四,又悲惋深至。後無見期,而念及從前杯酒;我亦漂泊,而兩為翹首乾坤。落句更欲括一篇《天問》矣。

《唐宋詩舉要》:

張上若曰:即歸亦迷,況不歸,惜之至(「鄭公」二句下)。悲痛沉至(「從來」二句下)。張廉卿曰:此與《夢李白》二首,皆彷彿騷人之遺。

遣興五首 其  其二

引用典故:銳頭兒

長陵銳頭兒,出獵待明發。騂①弓金爪鏑,白馬蹴微雪。未知所馳逐,但見暮光滅。歸來懸兩狼,門戶有旌節。

按:① 一作觪

集評:

《唐詩解》:

《遣興》詩,章法簡凈,屬詞平直,不露才情,有建安風骨,《雜詩六首》之遺韻也。普之宮室,「三吏」、「三別」、前後《出塞》,堂殿之壯者也。《遣興》備五首,曲室之精者也。

《唐詩歸》:

鍾云:前一詩(按指此詩)風生,後二詩(按指「猛虎憑其威」與「朝逢富家葬」)冰冷,閑眼看人,熱心勸世,此老真是菩薩!鍾云:筆亦如電(「未知」二句下)。

《唐詩選脈會通評林》:

董益曰:此篇譏時貴驕橫,權寵太盛,而曾不知尊主、庇民之道,徒以游畋取恩敗國也。

《杜詩詳註》:

此章嘆少年射獵之事。上四,早獵之景;下四,夜歸之興。

《杜詩鏡銓》:

五章亦系古《雜詩》體,信手拈來,自覺可歌可泣。李云:諷而不露(「歸來」二句下)。

《讀杜心解》:

亂沿武夫得志,見於詩者始此。

發秦州

題註:乾元二年,自秦州赴同谷縣紀行。

引用典故:樂土

我衰更嬾拙,生事不自謀。無食問樂土,無衣思南州。漢源十月交,天氣涼如(一作如涼)秋。草木未黃落,況聞山水(一作東)幽。栗亭①名更佳,下有良田疇。充腸多薯蕷,崖蜜亦易求。密竹復冬筍,清池可方舟。雖傷(一作雲)旅寓遠,庶遂平生遊。此邦俯要衝,實恐人事稠。應接非本性,登臨未銷憂。谿谷無異石(一作名),塞田始微收。豈復慰老夫(一作大),惘(一作炯)然難久留。日色隱孤戍,烏啼滿城頭。中宵驅車去,飲馬寒塘流。磊落星月高,蒼茫雲霧浮。大哉乾坤內,吾道長悠悠。

按:① 同谷有栗亭鎮

集評:

《苕溪漁隱叢話》:

《少陵詩總目》云:……兩紀行詩,發秦州至鳳凰台,發同谷縣至成都府:合二十四首,皆以經行為先後,無復差舛。昔韓子蒼嘗論此詩筆力變化,當與太史公諸贊方駕,學者宜常誦之。

《朱子語類》:

杜詩初年甚精細,晚年橫逆不可當,只意到處便押一個韻。如自秦州入蜀諸詩,分明如畫,乃其少作也。

《杜臆》:

「無食問樂土,無衣思南州」,乃此公卜居本意;然無賢地主,衣食何從得之?……此詩結語難於下筆,「大哉乾坤內,吾道長悠悠」,亦近亦遠,結得恰好。

《杜詩詳註》:

張綖曰:……大抵此詩,變化精細,皆兼有之。但公時年四十八,故云「我哀更懶拙」,未可謂之少作。

《讀杜心解》:

自秦州抵同谷,又自同谷抵成都,前後紀行詩各十二首,……蹊徑各各不同。玩此詩純從未發前落筆,明所以去此就彼之故。卻用逆局,使文格不平直。起四句,提發秦州之由,實則提赴同州之由也。故先逗出「樂土」、「南州」。接下十二句,竟寫同谷,此所謂逆入勢也。……又以懸擬作描寫,為能運實於虛。……末八句,寫啟行景色,又寫臨行胸襟,是皆所謂逆卷勢也。

《杜詩鏡銓》:

似古樂府語(「烏啼」句下)。結得交闊(末二句下)。蔣弱六云:此詩亦用逆局、文格故不平直。自此看到《七歌》,分明欲往時,意中有多少好處,直謂可安身立命。及既到了,又一刻不自安,情景最真。

《十八家詩鈔》:

張云:極蒼涼慘淡之境,每來卻存尤窮興象,洵屬奇絕(「日色」句下)

赤谷

天寒霜雪繁,遊子有所之。豈但歲月暮,重來未有(一作亦未)期。晨發赤谷亭,險艱(一作難)方自茲。亂石無改轍,我車已載脂。山深苦多風,落日童穉飢。悄然邨墟迥,煙火何由追。貧病轉零落(一作飄零),故鄉不可思。常恐死道路,永爲高人嗤。

集評:

《唐詩鏡》:

凡好高好奇,使與物情相遠。人到歷練既深,事理物情入手,知向高奇一無用處。

《唐詩選脈會通評林》:

唐陳彝曰:起便苦,結語雖直,亦是實情。唐孟庄曰:歷敘途窮,過於慟哭。

《杜臆》:

故鄉之亂未息,故「不可思」言永無歸期也。公棄官而去,意欲尋一隱居,如龐德公之鹿門以終其身,而竟不可得,恐死道路,為高人所嗤。「高人」,正指龐公輩也。

《唐詩評選》:

韓子蒼稱此詩筆力變化似太史公諸贊,不知其為黃初正格也。

《杜詩詳註》:

梅鼎祚曰:首四語,凄婉具作。其歷敘窮途處,過於慟哭。結語雖直,亦是實情。

《讀杜心解》:

此才是發足之始,故景少情多。……「豈但」二句、無限衷曲。情隨事遷之悲、飢來驅我之苦俱見。中八、敘發赤谷以後情狀,不粘赤谷說,「險艱自茲」一語,直將(發秦州)各首通盤提起。

《杜詩鏡銓》:

李子德云:古調鏗然,有空山清磬之音。

鐵堂峽

題註:鐵堂山在天水縣東五里,峽有鐵堂莊。

山風吹遊子,縹緲乘險絕。峽形藏堂隍,壁色立積(一作精)鐵。徑摩穹蒼蟠,石與厚地裂。修纖無垠(一作限)竹,嵌空(一作孔)太始雪。威遲哀壑底,徒旅慘不悅①。水寒長冰橫,我馬骨正折。生涯抵弧矢,盜賊殊未滅。飄蓬踰三年,回首肝肺熱。

按:① 一作徒懷松柏悅

集評:

《杜臆》:

公懷卜居之想,故「堂隍」、「積鐵」以下六句、皆狀其地之勝,既去而肝肺為之熱也。「修纖」狀山上之竹,甚妙。

《杜詩詳註》:

入蜀諸章,用仄韻居多,蓋逢險峭之境,寫愁苦之詞,自不能為護緩之調也。

《杜詩鏡銓》:

邵云:起語亦爾縹緲。「鐵堂」二字,有此刻劃(「峽形」二句下)。

《杜詩說》:

諸詩大抵寫蜀道之艱難,及行役之辛苦,看每章結語,各有出場,無一相重處。

《甌北詩話》:

(杜詩)有題中未必有此義,而冥心刻骨,奇險至十二三分者,如……《鐵堂峽》之「徑摩蒼穹蟠,石與厚地裂」。

《十八家詩鈔》:

張云:諸詩縋幽鑿險,獨辟異境。

寒硤

行邁日悄悄,山谷勢多端。雲門轉絕岸,積阻霾天寒。寒硤不可度,我實(一作貧)衣裳單。況當仲冬交,泝沿增波瀾。野人尋煙語,行子傍水餐。此生免荷殳,未敢辭路難。

集評:

《唐詩品彙》:

劉云:怨傷忠厚,得詩人之忠厚(末二句下)。

《唐詩歸》:

鍾云:唐人寫山水妙遠,往往用「無端倪」三字,此又曰「勢多端」,又有其妙(「山谷」句下)。鍾云:「實」字苦,如聞其訴聲(「我實」句下)。鍾云:三字幻甚(「野人」句下)。鍾云:苦中幽事(「行子」句下)。鍾云:義命止足語(「此生」句下)。

《唐詩選脈會通評林》:

崔德符曰:昔韓子蒼嘗論此詩筆力變化,當與太史公諸贊方駕,學者宜常諷誦之。陳繼儒曰:此與《鐵堂峽》、《青陽峽》篇,幽奧古遠,多象外異想,悲風泣雨,入蜀人不堪讀。周珽曰:首二句已括峽中行旅之苦,下數句正敘山谷多端苦勢,「勢」字可畏。

《杜詩話》:

積阻之氣,至於霾天,著此一句,寒峽方顯(「積阻」句下)。

《讀杜心解》:

「行邁」四句,從「峽」字滾出「寒」字。接寫四句,本說峽寒,反將「衣單」、「冬半」翻轉來說,涉筆便活。

《杜詩鏡銓》:

至極不堪處,忽父作自解語,翻轉前篇「死道路」、「肝肺熱」等句意,筆極變幻(末二句下)

青陽峽

引用典故:日車

塞外苦厭山,南行道(一作登路)彌惡。岡巒相經亙,雲水氣參錯。林迥硤角來,天窄(一作穿)壁面削。磎西五里石,奮怒向我落。仰看日車側,俯恐坤軸弱。魑魅嘯有(一作有任)風,霜霰浩漠漠。昨憶(一作憶昨)踰隴坂,高秋視吳岳①。東笑蓮華卑,北知崆峒薄。超然侔壯觀,已謂殷(一作隱)寥廓。突兀猶趁人,及茲歎(一作谷)冥莫(一作漠)。

按:① 肅宗在鳳翔,改汧陽縣吳山爲西嶽

集評:

《唐詩品彙》:

謂前險已盡,至此,依然相隨來也(「突兀」句下)。

《唐詩歸》:

鍾云:「來」字是峽中真景(「林迥」句下)。鍾云:「弱」字形容危險,妙絕(「俯恐」句下)!鍾云:「趁人」二字形其急也,身曆始知(「突兀」句下)。

《杜臆》:

「林迥峽角來」、石「怒向我落」,一經公筆,頑石俱活。「魑魅嘯有風」,險語怕人,

《唐宋詩醇》:

力鑿隘艱。彼地山川,非此不稱。後人刻意摹之,過於險怪,非杜之過也。

《唐詩別裁》:

借他山以形其突兀(「昨憶」二句下)。

《杜詩鏡銓》:

寫景奇壯。

石龕

熊羆哮我東,虎豹號我西。我後鬼長嘯,我前狨又啼。天寒昏無日,山遠道路迷。驅車石龕下,仲冬見虹蜺。伐竹(一作木)者誰子,悲歌上(一作抱)雲梯。爲官采美箭,五歲供梁齊。苦雲直簳(一作笴)盡,無以充(一作應)提攜。奈何漁陽騎,颯颯驚烝黎。

集評:

《唐詩選脈會通評林》:

楊慎曰:起得奇壯突兀,末段深為時慮。趙彥材曰:此詩起句,連用四「我」字,乃公之新格。吳山民曰:首四句絕古。「天寒」二句,窮旅語。「驅車」二句,紀時變。「伐竹」句以下,插入所見,以寄慨世人之感,全與本題各別,而章法自整。陸時雍:此詩氣局最寬,語致最簡。

《杜臆》:

起來數語,全是寫其道途危苦顛沛之懷,非賦石龕也。

《杜詩詳註》:

(張)綖註:上嘆行路之艱,是傷己。下嘆徵求之苦,是憫人。

《義門讀書記》:

起四語,四面皆石,畫出「龕」字。天寒日淡,遠道絕壑,怪石四合,皆如奇鬼猛獸,森然搏人:非公不能刻酷伐檢,寫此難狀之景。

《唐詩別裁》:

起勢突兀,若移在中間,只鋪排常語。句法本魏武《北上行》。

《杜詩話》:

《石龕詩》:「熊羆咆我東,虎豹吁我西,我後鬼長嘯,我前狨又啼。」疊用四「我」字,本《詩》「有酒醑我」四句句法;疊用東、西、前、後,本《楚辭》「將升兮高山,上有兮猿猴,將入兮深谷,下有兮虺蛇,左見兮鳴鵑,右睹兮呼鴞」疊用上下左右也。

《讀杜心解》:

後(八句)又因龕邊所值之人事,觸手生出文情。

《網師園唐詩箋》:

「熊羆」四句,即入中幅鋪排語。贊頭寫出,頓見突兀,可惜位置法。

《杜詩鏡銓》:

蔣云:萬慘畢集,抵一篇《招魂》讀。添出怕人(「仲冬」句下)。

泥功(一作公)山

題註:貞元五年,於同谷西境泥公山權置行成州。

朝行青泥上,暮在青泥中①。泥濘(一作穽)非一時,版築勞人功。不畏道途(一作路)永,乃(一作反)將(一作及此)汨沒同。白馬爲鐵驪,小兒成老翁。哀猿(一作猱)透卻墜,死鹿力所窮。寄語北來人,後來莫悤悤。

按:① 青泥嶺在興州

集評:

《歲寒堂詩話》:

子美詩設詞措意,與他人不可同年而語。……狀泥功山之險,乃云:「朝行青泥上,暮在青泥中……」此其用意處,皆他人所不到也。

《絸齋詩談》:

發秦州諸詩,道路之苦皆客情,莫作寫景看。

《讀杜心解》:

前四,直起……後八,都從泥濘上生髮。「不畏」、「乃將」、借景以泄其憤。而細玩作意,卻因將次息足,特地誌慨,以束全局。

《杜詩鏡銓》:

記地之作,朴老如《古樂府》。亦極刻劃(「哀猿」二句下)。只淡淡一語自足(「寄語」二句下)。

鳳凰臺

題註:山峻不至高頂,方與勝覽,鳳皇臺在同谷縣東南十里,二石如闕,漢有鳳皇來棲,故名。

引用典故:十二樓鳳垂鴻猷鳳領九雛醴泉西伯銜瑞圖

亭亭鳳凰臺,北對西康州(武德初置)。西伯今寂寞,凰聲亦悠悠。山峻路絕蹤,石林氣高浮。安得萬丈梯,爲君上(一作居)上頭。恐有無母雛,飢寒日啾(一作啁)啾。我能剖心出(一作血),飲啄慰孤愁。心以當竹實,炯然無(一作忘)外求。血以當醴泉,豈徒比清流。所貴(一作重)王者瑞,敢辭微命休。坐看綵翮長(一作舉),舉(一作縱)意八極周。自天銜瑞圖(一作圖識),飛下十二樓。圖以奉(一作獻)至尊,鳳以垂鴻猷。再光中興業,一洗蒼生憂。深衷正(一作止)爲此,羣盜何淹留。

集評:

《唐詩品彙》:

懇至不厭(末句下)。

《杜臆》:

公因鳳凰台之名,無中生有,雖鳳雛允之,而所抒寫者實心血也。

《義門讀書記》:

此詩極變。

《寒廳詩話》:

俞犀月曰:少陵五言古詩,《發秦州》至《鳳凰台》,《發同谷縣》至《成都府》,各十二首,爭奇競秀,極沉鬱頓拌之致。各首變化,絕無蹊徑窗同,極得畫家濃淡相間之法。

《讀杜心解》:

是詩想入非非,要只是鳳台本地風光,亦只是老杜平生血性。不惜此身顛沛,但期國運中興。刳心瀝血,興會淋漓,為十二詩意外之結局也。「山峻」四句,從人不至頂落想。以下奇情橫溢,都從此蹴起。……要之,中、後兩段,悉是空中樓閣,只用「恐有」二字領起。而「恐有」二字,卻從「安得」、「上上頭」引出,其根則從「鳳聲」悠悠生出也。

《杜詩鏡銓》:

沈確士云:句法與前「心以當竹實」等句明犯,古樂府中有此(「圖以」句下)。張上若云:此公欲捨命薦賢以致太平,因過鳳凰台而有感也。心血又分出兩項,奇幻(「心以」二句下)。蔣云:直入奇老之筆(「再光」二句下)。

《十八家詩鈔》:

張廉卿云:孤懷偉抱,忽爾噴溢,成此奇境。此自關真實本原,作尋常浮華淺薄之徒,所能襲取萬一也。

乾元中寓居同谷縣作歌七首有客有客字子美,白頭亂②髮垂過①耳。歲拾橡栗隨狙公,天寒日暮山谷裏。中原無書③歸不得,手腳凍皴皮肉死。嗚呼一歌兮歌已④哀,悲風爲我從天⑤來。

按:① 一作兩 ② 一作短 ③ 一作主 ④ 一作獨 ⑤ 一作東

集評:

《麓堂詩話》:

詩有純用平側字而自相諧協者。……惟杜子美好用側字,如「有客有客字子美」,七字皆側;「中夜起坐萬感集」,六字側者尤多。……此等難學,亦不可不知也。

《唐詩選脈會通評林》:

吳山民曰:自述形容衰颯,讀之黯然。實境語可傷,末若有情。

《杜臆》:

第一章「有客有客」,而次章以「長鑱長鑱」繼之,分明一賓一主相對;而「托子為命」,若將依為地主然者,見其無地主可依,而作客之窮也。

《杜詩詳註》:

此章從自敘說起。……首二領意,中四敘事,末二感慨悲歌。七首同格。

《讀杜心解》:

一歌,諸歌之總萃也。首句,點清「客」字。「白頭」、「肉死」,所謂通局宗旨,留在末章應之。……結獨逗一「哀」字、「悲」字,則以後諸歌,不復言悲哀,而聲聲悲哀矣。

其二

長鑱長鑱白木柄,我生托子以爲命。黃精①無苗山雪盛,短衣數挽不掩脛。此時與子空②歸來,男呻女吟四壁靜。嗚呼二歌兮歌始放,鄰③里爲我色惆悵。

按:① 一作獨 ② 一作同 ③ 一作閭

集評:

《唐詩品彙》:

劉云:一歌喚子美,二歌喚長鑱,豈不奇崛(首句下)。劉云:非必人人為我惆悵而有其色(「鄰里為我」句下)。

《唐詩選脈會通評林》:

周敬曰:呼鑱為「子」,與太白呼月為「君」俱新。吳山民曰:當是實事,故寫得真切,「男呻女吟四壁靜」,極難為情。

《唐詩快》:

「長鑱」一章,尤出意想之外。

《杜詩詳註》:

上章自嘆凍餒,此並痛及妻孥也。……前後章,以「有客」對弟妹,敘骨肉之情也。中間獨將長鑱配言,蓋托此為命,不啻一家至親。

《唐詩別裁》:

雜入「長鑱」一章,章法甚奇。

《讀杜心解》:

二歌,悲家計也,呻「拾橡栗」。一家倚仗,只靠「長鑱」。仍復「空歸」,「呻」「吟」曷已!呻吟則盈耳嘈嘈矣,卻下一「靜」字,愈妙。

其三

引用典故:弟瘦

有弟有弟在遠①方,三人各瘦何人強。生別展轉不相見,胡塵暗天道路長。東飛鴐鵝後鶖鶬,安得送我置汝旁。嗚呼三歌兮歌三發,汝歸何處收②兄骨。

按:① 一作各一 ② 一作取

集評:

《唐詩選脈會通評林》:

楊慎曰:生別慘語。吳山民曰:多少愁嘆,逸動骨肉情。結句望得切。

《杜臆》:

鴐鵝雁屬,以比兄弟;而惡鳥在後,安得送我在汝旁乎?……收骨而莫知何處,其痛極矣,此根「展轉」來。

《杜詩詳註》:

此章嘆兄弟各天也。……始念生離,終恐死別,故有「收骨」之語。

《讀杜心解》:

三歌,悲諸弟也,申「中原無書」之一。……鳥群逐而己孤飛,所以興也。舊注好鳥、惡鳥之別,殊屬多事。結語又翻進一層……語更凄惋。

《杜詩鏡銓》:

亦樂府句(「前飛鴐鵝」句下)。

其四

有妹有妹在鍾離,良人早歿諸孤癡。長淮浪高蛟龍怒,十年不見來何時①。扁舟欲往箭滿眼,杳杳南國多旌旗。嗚呼四歌兮歌四奏,林猨②爲我啼清晝。

按:① 一作遲 ② 一作竹林猨

集評:

《唐詩選脈會通評林》:

顧璘曰:風波喪亂之苦,數語殆盡。吳山民曰:開口凄絕。「長淮」句,險路;「箭滿」二句,危時。末句關情。周珽曰:上章憶弟,此章思妹,骨肉情深,悲慟發於腑膈。悲笳耶?哀猿耶?哀猿耶?怨鳥耶?

《杜詩詳註》:

此章嘆兄妹異地也。……猿啼清晝,不特天人感動,即物情亦若分憂矣。

《讀杜心解》:

四歌,悲寡妹也,申「中原無書」之二。「滿眼」上著一「箭」字,雋絕。結語下一「啼」字,便映切兒女子態。自是憶妹,不得移之憶弟矣。

《杜詩鏡銓》:

李子德云:嗚咽悱側,如聞哀弦。淡至矣,而文采爛然;雄至矣,而聲色俱化。

其五

引用典故:魂招

四山多風溪水急,寒雨②颯颯枯樹①濕。黃蒿古城雲不開,白③狐跳梁黃狐立。我生何爲在窮谷,中夜起坐萬感集。嗚呼五歌兮歌正長,魂招不來歸故鄉。

按:① 一作樹枝 ② 一作風 ③ 一作玄

集評:

《唐詩品彙》:

劉云:是旦景(「四山多風」二句下)。劉云:何其魂招不來耶?歸故鄉也(末句下)。

《唐詩選脈會通評林》:

吳山民曰:起二句,景慘;次二句,難與居;又二句,心緒撩亂。

《杜臆》:

忽然轉調,如天陰雲慘,風霰驟至,令魂驚膽碎,亦音節恰當如此。

《杜詩詳註》:

此章詠同谷冬景也。此歌忽然變調,寫得山昏水惡,雨驟風狂,荒城晝冥,野狐群嘯,頓覺空谷孤危,而萬感交迫,招魂不來,魂驚欲散也。…… 招魂句,有兩說。《杜臆》謂:魂離形體,不能招來,使之同歸故鄉。此順解也。胡夏客謂:身在他鄉而魂歸故鄉,反若招之不來者。此倒句也。依後說,翻古出新,語尤奇警。

《唐詩別裁》:

亂世景象(「黃蒿古城」二句下)。

《讀杜心解》:

五歌,悲流寓也,申「天寒山谷」。……上四,確是谷里孤城,慘凄怕人。結語,恰好切合流寓。古曰招魂,今曰「魂招不來」,翻用更深。

其六

南有龍兮在山湫,古木巃嵷枝相樛。木葉黃落龍正蟄,蝮蛇東來水上遊。我行怪此安①敢出,拔劒欲斬且復休。嗚呼六歌兮歌思②遲,溪壑爲我回春姿。

按:① 一作寒 ② 一作怨遲

集評:

《唐詩品彙》:

劉云:獨此歌「回春姿」者,願車駕反正之辭也。心所同然,千載如對(末句下)。

《唐詩選脈會通評林》:

周甸曰:獨此歌比體。吳山民曰:「怪」字有驚憤意,「且」字有說,「遲」字有情(「我行怪此」三句下)。

《杜臆》:

以前說苦已盡,此說開去;前說得急,此稍緩:體勢自當如此。……末句劉謂願「車駕反正」,於文理不協。蓋哀痛之極,溪壑無情,猶將憐之而特回春姿。此屬緩調,而愈見其悲。

《義門讀書記》:

龍之蟄也,時至則伸,自比也(首三句下)。

《杜詩詳註》:

此章詠同谷龍湫也。……溪壑回春,蓋望陽長陰消,回造化於指日,其所慨於身世者,大矣。

《讀杜心解》:

六歌,悲值亂也,申「歸不得」。……各首結句多說悲,此獨言「溪壑回春」,為厭亂故,指望太平也。

其七

男兒生不成名身已老,三①年飢走荒山道。長安卿相多少年,富貴應須致身早。山中儒生舊相識,但話宿昔傷懷抱。嗚呼七歌兮悄終曲,仰視皇天白日速。

按:① 一作十

集評:

《歲寒堂詩話》:

子美詩設詞措意,與他人不可同年而語……《七歌》云:「山中儒生舊相識,但話宿昔傷懷抱」,……皆人心中事而口不能言者,而子美能言之,然詞高雅,不若元、白之淺近也。

《唐詩品彙》:

劉云:聲氣俱盡。

《林泉隨筆》:

唐杜子美之《寓居同谷七歌》,(朱)注謂其「《風》《騷》之極致,不在屈原下」。予讀之,信然。然而朱子不取之以續《騷》者,其病在「長安卿相多少年,富貴應須致身早」之言,有幾於不知命者歟?

《唐詩選脈會通評林》:

董益曰:……一歌結句「悲風為我從天來」,七歌云:「仰視皇天白日速」,其聲慨然,其氣浩然,殆又非宋玉、太白輩所及。

《杜臆》:

收拾已前不盡之意,而提出「舊相識」,見新知之不如也。「仰視皇天白日速」,是七章總結,劉雲「聲氣俱盡」,是也。趙云:「末句又變新意,以終七歌之義。自一歌至七歌,歌聲既窮而日晚暮矣。」

《杜詩詳註》:

此章仍以自嘆作結,蓋窮老流離之感深矣。……首尾兩章,俱結到天,蓋窮則呼天之意耳。

《讀杜心解》:

七歌,仍收到窮老作客之感,與首章「白頭亂髮」、「凍皴肉死」相呼應。是為收結之體。結語有汲汲顧影之意。

以下總評

《歲寒堂詩話》:

若《乾元中寓居同谷七歌》,真所謂主文而譎諫,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者也。「氣劘屈賈壘,目短曹劉牆」,誡哉是言!「乾元元年春,萬姓始安宅」,故子美有「長安卿相多少年」之羨,且曰:「我生胡為在窮谷,中夜起坐萬感集。」蓋自傷也。讀者遺其言而求其所以言,三複玩味,則子美之情見矣。

《唐詩品彙》:

李薦《師友記聞》:太白《遠別離》、《蜀道難》,與子美《寓居同谷七歌》,《風》《騷》之極致,不在屈原之下也。孫季明《示兒篇》云:歐陽公傷五季之亂,作《五代史》序論,故盡以「嗚呼」冠其首;杜子美傷唐室之亂、作詩史於歌行,間以「嗚呼」結其末,《同谷歌》、《冬狩行》、《折檻行》、《白馬詩》等篇是也。前此,詩人所稀有者,公獨用之。其傷今思古之意歟?

《詩藪》:

杜《七歌》並仿張衡《四愁》,然《七歌》奇崛雄深,《四愁》和平婉麗。漢、唐短歌,名為絕唱,所謂異曲同工。

《唐詩鏡》:

《同谷七歌》稍近《騷》意,第出語粗放,其粗放處正是自得也。

《唐詩援》:

慷慨悲歌,淋漓鳴咽,自子美創出,便似開闢以來,原有此調。

《四溟詩話》:

杜子美《七歌》,本於《十八拍》。文天祥《六歌》,與杜異世同悲。

《唐詩選脈會通評林》:

周敬曰:少陵《同谷七歌》,篇篇珠玉,語似樂府歌謠,而神情氣骨備至,舉唐名家莫及。郭濬曰:子美《七歌》哀響琤琤已極《風》《騷》之致。

《杜臆》:

《七歌》創作,原不仿《離騷》,而哀實過之。讀《騷》未必墮淚,而讀此不能終篇,則節短而聲促也。七首脈理相通,音節倶協,要摘選不得。

《唐詩快》:

《七歌》不紹占響,然唐人亦無及此者。

《唐詩評選》:

《七歌》體創自少陵,後乃轉相摹仿,然無如此之悲切。

《杜詩詳註》:

蔡琰《胡笳十八拍》結語曰:「笳一會兮琴一拍,心憤怒兮無人知」……《七歌》結語,皆本《笳曲》。朱子曰:杜陵此歌七章,豪宕奇崛。至其卒章,嘆老嗟卑,則志亦陋矣,人可以不聞道哉!申涵光曰:《同谷七歌》,頓挫淋漓,有一唱三嘆之致,從《胡笳十八拍》及《四愁詩》得來,是集中得意之作。

《義門讀書記》:

《七歌》以擬《四愁》,其音節則《胡笳十八拍》,而奇健勝之。《七歌》以第一篇作領,下六篇乃分言之。

《唐宋詩醇》:

慷慨悲歌,足以裂山石而立海水,殆所謂自鑄《離騷》者。史遷云:「人勞苦倦極,未嘗不呼天也;疾痛慘怛,未嘗不呼父母也。」甫之遇為何如哉?流離困頓,轉徙山谷,仰天一呼,萬感交集,而筆之奇、氣之豪,又足以發其所感,淋漓頓挫,自成音節,自古及今,不可有二。宋祁云:「莫肯念亂《小雅》怨,自然流涕袁安愁。」此之謂矣。歌中思及弟妹,字字至情,「南有龍」一感,感時憫亂,實有寓意。若謂為明皇而作,則不免牽合耳。

《唐詩別裁》:

原本平子《四愁》、明遠《行路難》諸篇,然能神明變化,不襲形貌,斯為大家。

《讀杜心解》:

亦是樂府遺音,兼取《九歌》、《四愁》、《十八拍》諸調,而變化出之,遂成杜氏創體,文文山嘗擬之。各章結句亦貼定,語不浪下。

《杜詩鏡銓》:

朱子謂此歌七章,豪宕奇崛,兼取《九歌》、《四愁》、《十八拍》諸調變化而出之,遂成創體。

《峴傭說詩》:

首章「有客有客」,次章「長鑱長鑱」,三章「有弟有弟」,四章「有妹有妹」:皆平列;五章「四山多風」,忽變調;六章「南有龍兮」,又變調;七章忽作長調起,以骯髒之詞收足。有此五、六章之變,前四章皆靈;有七章長歌作收,前六章皆得歸宿:章法可學。然二章「長鑱長鑱」,與「弟」、「妹」不類,又不變之變。

《唐宋詩舉要》:

吳曰:此詩佳處全在神韻之哀壯激烈,足以震撼天地,跨躒古今。

杜少陵古詩眾家集評『4』

杜少陵古詩眾家集評『3』

杜少陵古詩眾家集評『2』

杜少陵古詩眾家集評『1』

杜少陵秋興八首眾家集評

樂府之妃豨誰和

1這後花園窣靜無邊闊,亭台半倒落;2名香叩玉真,受恩無盡,賞春香還是你舊羅裙。
推薦閱讀:

描寫風景的古詩名句
古詩咬不爛,考場怎麼辦
春色惱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欄杆 | 古詩賞析
『詩詞古韻』之古詩
七年級下冊古詩鑒賞題參考答案(一至五首)

TAG:古詩 |